上海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参考书目-080502 材料学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参考书目 >> 上海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参考书目-080502 材料学

上海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参考书目-080502 材料学

考研时间: 2009-08-20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本博士点是1998年国家教委的授权点,是上海市教委的重点建设学科,也是我校“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之一。

  本学科点拥有一批业务水平相当高、学术思想活跃的科研队伍,工程院院士2名,正教授2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4名),副教授43名,并有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专家,梯队结构合理,有十几年硕士、博士培养经验。现在学科带头人为周邦新院士、孙晋良院士。本学科主要侧重于利用现代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功能薄膜材料、光电子材料、智能材料及相应器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极端条件下远离平衡态材料的形成和亚稳相变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材料结构和性能,以相变和形变等强韧化理论为基础剖析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核反应堆结构材料的显微组织与使用性能。研究和开发碳/碳复合材料,特种纤维材料及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并探索新材料的形成和结构变化的新理论、制备新工艺,开辟材料在信息、能源、结构、环保等领域中的新应用和新机理。

  该学科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部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6项。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此外还有大量课题来自上海市政府及工矿企业,特别与上海钢铁工业和汽车行业的企业进行了联合,促进了新材料应用开发,为地方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学科点自七五以来一直得到市教委五批重点学科经费以及世界银行贷款的支持,已建立或正在建立从材料制备、结构分析到物性测试等较完整的材料研究与开发基地,如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上海市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上海高校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汽车用钢研究所、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热处理研究所、粉末冶金研究所、敏感功能材料实验室、发光与光电实验室和金相实验室等。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周邦新 (男)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专业:材料学、核材料。主要研究领域:核结构材料的应用性能研究;织构形成机理及其在磁性材料中的应用;晶界工程问题及其应用研究。获奖:“锆合金氧化膜中的应力及显微结构的研究”获部级二等奖(1990);“低浓铀U3Si2—Al弥散板型燃料元件的研制及批量生产”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荣誉称号:1979年获第二机械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获核工业总公司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年获国家特殊津贴;1992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承担的课题:锆合金腐蚀及吸氢性能及机理的研究(国家973课题);核反应堆压力壳钢及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材料的应用性能研究(国家973子课题)。

  联系方式: 021-56335353(O),E-mail:zhoubx@shu.edu.cn

  孙晋良 (男)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专业:材料学、复合材料。主要研究领域:碳/碳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的开发应用及特种纺织材料。获奖:碳/碳复合材料等研究成果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委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荣誉称号:1985年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防科工委先进个人称号,1986年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防科工委授予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1992年获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承担的主要课题:“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碳/喉衬材料” (航天、国防科工委),“扩张段绝热层固化用新型吸胶材料研究” (航天、国防科工委) 等。

  联系方式:021-56332455, E-mail:jlsun@mail.shu.edu.cn

  董远达 (男)教授。专业:材料学。主要研究领域:先进材料制备的非平衡过程与亚稳材料(非晶、纳米晶)。获奖:“金属玻璃的力学性质与结构稳定性”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誉称号: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承担的课题:大块金属玻璃过冷液相区的形变及其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联系方式:021-56383640 (H), 66132250(O)

  李 麟 (男)教授、博士。专业:材料学。中国物理学会相图委员会理事。《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in China 》编委。主要研究领域:材料设计,先进高强度钢板。目前承担的课题:新型孪晶诱发塑性钢板的研究(先进钢铁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纳米级硬质合金相结构的热力学估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铝相变诱发塑性钢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数据库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品质簿板生产技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项目子项目); 980MPa级TRIP钢的机理研究(上海科教兴市项目子项目);超高强度相变塑性钢的研制(鞍钢集团重大项目)等。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专著三本(1. 《材料热力学》,徐祖耀、李麟,科学出版社(第三版);2. 《Handbook of Mechanical Alloy Design》,ed. G.Totten, Marcel Dekker Pub.;3.《材料热力学》,徐祖耀主编,高教出版社。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 国际相图委员会工业奖。

  联系方式:电话:021-56332810;传真:021-56382976;E-mail:liling@shu.edu.cn

  蒋雪茵 (女)教授。专业:固体发光。主要研究领域:平板显示;信息材料和器件;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目前参加承担的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120万),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一项(120万),这些经费可供使用。

  联系方式:021-69982586,E-mail: xyjiang@mail.shu.edu.cn

  沈嘉年 (男)研究员。专业: 材料学。主要研究领域:金属腐蚀与防护;金属氧化物薄膜材料的物理化学及应用。多年来从事金属腐蚀与控制研究,近年开展钛上钠米二氧化钛薄膜的电化学制备与光催化性能及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与开发。

  联系方式: 021-56337934(O),E-mail:jnshen@mail.shu.edu.cn;

  陈业新 (男) 研究员,博士。专业:材料学。主要研究领域:材料的环境脆化;材料中的扩散与相变。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氢脆与应力腐蚀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金属间化合物环境脆化机理;钛合金的氢脆机理;氢在钛合金中的扩散及氢对钛合金性能影响机理;氢在合金中的行为机理研究等。“长程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的环境脆化”获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承担的课题:金属间化合物Ni3Fe的有序化对氢气诱发的环境氢脆敏感性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纯净高强厚板钢中氢扩散和氢脆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联系方式:021-56337364 (O),E-mail: yxchen@shu.edu.cn

  邵光杰 (男) 教授。 专业:材料学。中国热处理学会理事、上海机械工程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钢的强韧性化研究、汽车用特殊钢研究、新型铝合金材料研究、金属半固态成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目前承担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品质特殊钢技术开发-基于MC5的冷轧辊用钢研究;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会项目:“汽车铝合金零部件的逆向设计和应用研究”;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开发项目:“轿车用锻造铝合金材料研究”等。

  联系方式: 021-56331178(O), Fax:021-56333080;E-mail: gjshao@staff.shu.edu.cn

  郭 强 (男)教授,博士。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理事。专业: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领域:高性能工程塑料、工程橡胶、特种涂层及复合材料。1982年获学士和1985年获硕士学位后,1988—1989年间在联邦德国汉堡—哈堡工业大学等处进修一年,后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先后获国家机械工业部、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共五项,其中三项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和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负责完成十多项国家军工科研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和部、市级科研攻关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目前承担的课题:高可靠性长寿命固体润滑膜制备与工程应用,高性能聚醚醚酮基无机纳米复合涂层及其层状复合材料研究,飞机轴套结构摆动磨蚀行为研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磺化聚醚醚酮质子交换膜制备与性能研究。

  联系方式:021-69982791(O),13701947737,E-mail:guoq@shu.edu.cn

  吴晓春 (男)教授,博士。专业:材料学。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常委会常务委员;特殊钢分会微合金非调质钢学术委员会;特殊钢分会模具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热处理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模具工业协会委员,模具材料分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工模具钢及表面处理技术、材料相变及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非调质模具钢生产的新技术,热作模具钢性能评定方法,汽车模具表面处理的关键技术,开发出高热强性热作模具钢等6项新产品,先后承担国家、部委及企业合作项目50余项,近期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高品质模具钢锻材关键技术开发”、宝钢重大项目2项及其它相关在研项目5项,经费充足;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已申报发明专利17项,曾获英特尔和宝钢优秀教师奖,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联系方式:021-56331461(O), 13916612375, E-mail:xcwu@staff.shu.edu.cn

  徐 晖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材料学。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金属学会冶金材料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1)大块非晶合金;(2)纳米晶磁性材料。199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承担课题:(1)“Fe-Nd基大块非晶合金的磁性机理及其在磁场下晶化行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利用大块非晶合金晶化制备永磁材料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新型永磁性大块非晶合金的微结构和磁性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高性能纳米晶双相NdFeB的研究及开发”(国家“863”重点项目);(5)“高矫顽力纳米晶双相NdFeB的微观机理的研究”(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项目)。目前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新型实用专利4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检索61篇,其中SCI收录48篇,EI收录55篇,ISTP收录6篇。2003年获上海市青年启明星项目资助,2004年获上海市育才奖,2005年入选闸北区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08年获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联系方式:021-56337887(O), 021-50869715(H),13641854660(M) E-mail:hxu@mail.shu.edu.cn

  朱玉斌 (男),教授、双博士,博士生导师。专业:材料学。主要研究领域:金属功能材料。主要从事钨、钼、钛及其合金材料的新型制备技术、复合界面、显微织构的研究,以及作为金属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军工配套项目,以及中-德、中-法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专利3项。曾荣获法国“Prix AFCRST 2000”材料科学奖,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联系方式:Tel(Fax): 021-56339290, E-mail: ybzhu@staff.shu.edu.cn

  施利毅 (男),教授。专业:材料学。主要研究领域:纳米功能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纳米材料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环境净化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促进中心特聘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领域技术预见性专家。199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完成人)、2005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05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完成人)、2006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目前承担的课题:世博场馆与地下空间多功能地面系统关键材料与技术开发(国家科技攻关世博科技专项);新型纳米功能粉体产业化制造和应用关键技术开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重大建设工程中防雷击关键材料及器件开发(上海市科委技术创新团队项目)等。

  联系方式:021-56388952(O),66136808(O),13901817908 E_mail:shiliyi@shu.edu.cn或sly0726@163.com

  陆文聪 (男)教授,博士。专业:材料物理和化学,计算机化学。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和优化;与无机能源材料有关的相图理论和实验;材料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算法和软件的研究。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分子科学研究会理事长。目前承担的课题:纳米氧化铝材料设计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氧化铝廉价制备的探索研究(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项目);以及横向合作课题二项。1993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2001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联系方式:021-6613-3513, 021-6613-4275 (O) E-Mail: wclu@mail.shu.edu.cn

  董企铭 教授,硕士。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主要研究领域:铜合金功能材料及制备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及其理论基础。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目前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有:大规模集成电路铜基引线框架材料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速铁路高强度、高耐磨、高导电铜合金导线的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高温高压合成聚晶立方氮化硼机理与性能的研究(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副理事长,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联系方式:0371-67789558(O), E-mail: dqm@haut.edu.cn

  陈学思 (男)教授,博士。《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编委,《降解材料》编委。主要研究领域: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性能表征及在医药和绿色塑料领域的应用。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88年在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97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97~99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博士后。从事生物降解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工作。开展骨折内固定、组织工程、药物缓释等方向的研究。进行聚乳酸产业化的研发。在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1本,主译英文专著1本,发表中、英文专论各1篇,授权或公开或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0余项。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博士论文获早稻田大学水野奖。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重大项目,聚乳酸产业化企业联合开发项目。200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联系方式: 0431-5262112(O)13069107550 E-mail: xschen@ciac.jl.cn

  施 鹰 (男),博士,研究员。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主要研究领域: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材料;光学功能陶瓷材料及应用。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任日本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STA访问学者(半年),2002年任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COE研究员(半年)。任上海硅酸盐学会特种无机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已负责和参加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等各类各级科研项目10项。在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Journal of Materials Reasearch和Optical Materials等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已授权4项。目前负责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基础重点研究项目各一项。

  联系方式:021-56332574; E-mail: yshi@shu.edu.cn

  尹静波 (女)教授,博士。专业: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及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1995获哈萨克国立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在哈萨克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师从前苏联国家科学院Bulat Akhmetovich Zhubanov院士。在Biomacromolecules、Polymer、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7项,其中4项授权。目前承担的项目有:科技部支撑项目子课题和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联系方式:021-69982432,E-mail: jbyin@staff.shu.edu.cn

  郝 健 (男)教授,博士。专业:有机功能材料,有机氟化学。主要研究领域: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LED)的设计、合成及性能评价,含氟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新型显示液晶材料以及生物医用材料中的主动靶向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目前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含氟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中科院有机氟重点实验室资助的含氟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近三年来已获授权、公开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以及多篇SCI论文。

  联系电话:021-66133380,13816322868,Email:jhao@shu.edu.cn

  详情请见课题组主页:http://jhaocn.googlepages.com/。

  杨秋红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材料学。主要研究领域:光电子功能材料,激光透明陶瓷。浙江大学学士和硕士,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韩国博士后。主要从事光电子功能材料,激光透明陶瓷研究。申请有关透明多晶陶瓷的发明专利10项,其中5项获得授权。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第一作者论文30余篇。研制出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陶瓷材料掺Yb氧化镧钇多晶陶瓷,并实现高效以及可调谐激光输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目前承担的课题:1.掺Nd3+或Yb3+的Y2-2xLa2xO3多晶激光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先进透明陶瓷制备与性能调控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上海市科委基础重大研究项目)。3. 掺碳氧化铝透明陶瓷制备及性能表征(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

  联系方式:电话:021-56331687(O) E-mail: yangqiuhongcn@yahoo.com.cn

  卞建江 (男) 教授, 博士。专业:材料学。 主要研究领域:微波介质陶瓷(包括新型微波介质材料体系的探索,微波介质陶瓷的组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高Q微波介质陶瓷, 超高介微波介质陶瓷, LTCC微波介质材料,微波电调谐材料)。98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998年至2001年在上海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微波介质测量技术研究,2002年至2003年在韩国汉城国立大学新材料研究所博士后。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获得并完成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批准号:60202008),上海市科委攻关项目一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两项, 其研制的新型微波介质材料已成功地转化为企业规模化生产,广泛地应用于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等领域,部分材料已成功地应用于神州六号。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有关微波介质陶瓷研究的论文近40篇。目前承担的课题:“A位缺陷型复合钙钛矿陶瓷的结构协调与微波介电性能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G移动通信用高Q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浦江人才计划(D)项目),“稀土复合钙钛矿结构陶瓷中点缺陷的调控及其微波介电性能的研究”(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子项目)。

  联系方式:021-56331697(O) Email:jjbian@shu.edu.cn

  程晋荣 (女),研究员。专业,材料物理和化学。入选2004年度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2007年度上海大学十佳杰出青年。2000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12月底,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材料研究所L.Eric Cross院士实验室做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铁电、压电陶瓷和薄膜材料及原型器件;光、电、磁转换材料体系和结构。曾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2004年来,负责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目前在研项目4项。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上发表文章78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47篇,SCI收录30篇,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含邀请报告2次)。

  联系方式:021-5633-2704(O),E-Mail: jrcheng@shu.edu.cn

  李 瑛 (女),教授,博士。专业,材料物理化学。主要从事磁性材料,超导材料,能源材料等材料的研究工作,已完成项目有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及参加完成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项目等;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中澳科技合作特别基金、2007年度上海市科委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著有《燃料电池》(与东北大学王林山教授合著,29.2万字,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11,ISBN:7-5024-2669),于2000年第一版的一书,被誉为填补了当时国内空白,有很高的引用率,为我国的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做出了一定贡献,并于2005年8月出版了第二版。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材料领域学术刊物以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八十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各近30篇;已获专利一项,正在申请专利七项。

  联系方式:021-5633-8874(O), E-Mail: liying62@shu.edu.cn

  王林军 (男),教授。专业:材料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担任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真空学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金属学会半导体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2002年入选上海市人才培养计划助(启明星计划); 2003年入选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人才培养计划。主要研究领域:宽禁带半导体薄膜材料与器件、光电器件的设计和工艺、光伏材料与器件等。曾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目前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金刚石薄膜紫外光探测器的研究”。在SCI检索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项。

  联系方式:021-56333514(O), E-mail: ljwang@shu.edu.cn

  肖学山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材料学。主要研究领域:亚稳材料及其相变;新型耐热和双相不锈钢。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SCI或EI论文三十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目前承担的课题:镝(钆)基块体金属玻璃的微结构与磁热效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源节约型双相不锈钢产品开发及使用技术研究(上海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与宝钢联合)等。

  联系方式:021-56331484(O),E-mail:xsxiao@mail.shu.edu.cn

  韦习成 (男),1964.10,研究员/博士。专业:材料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表面与耐磨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金属学会、热处理学会会员。先后出访白俄罗斯、比利时、香港等大学和企业。主要研究领域:(1)基于马氏体相变的摩擦磨损行为;(2)新型汽车材料及其动态变形行为;(3)复合材料研发及异质体界面反应行为。目前承担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和1项上海市教委项目。先后承担和参与完成包括国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机械部、上海市科委和教委重点/基础项目以及包括上汽集团、Henkel、Intel等企业在内的十几项纵横向科研项目的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会议发表论文约80篇,其中三大检索系统收录40多篇/次。授权或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得1项原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联系方式:Tel:021-56331377(O) ,13916455151(M)

  E-mail: wxc1028@staff.shu.edu.cn、 wxc1028@263.net

  史伟民 (男) 研究员。专业:材料学。主要研究领域:光电探测器材料制备与研究、高效太阳电池的设计与研究、新能源材料的制备与研究等。目前承担课题:碘化汞厚膜的制备科学及其X射线阵列探测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上海-应用材料研究发展基金)、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Si TFT)上碘化汞厚膜沉积工艺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学项目).

  联系方式:021-56334007(O),E-mail:wmshi@mail.shu.edu.cn

  刘文庆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材料学。主要研究锆合金耐腐蚀性能和利用三维原子探针研究合金中的析出相。已完成的项目有:上海市教委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目前有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研。迄今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各近20篇;已授权专利一项,正受理专利1项。

  联系方式:021-6613-5027(O), E-Mail: wqliu@staff.shu.edu.cn

  王卫国 (男)教授,博士。专业:材料学、核材料。主要研究领域:金属材料晶界特征分布(GBCD)优化研究,亦称晶界工程(GBE)研究;金属材料晶界织构(GBT)研究;金属材料织构研究与控制; 高阻尼合金研究。获奖:“锆-4合金板织构研究及其控制”获部级科技进步叁等奖(1995)。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机构收录的论文二十二篇; 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三项。目前承担的课题:基于低∑重位点阵晶界的铅合金晶界结构优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低层错能面心立方金属非共格∑3晶界的成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联系方式: 0533—2786835(O); E-mail:wangweiguo@sdut.edu.cn

  柳清菊 (女),教授,博士。专业:材料学。主要研究领域:纳米功能材料、环境净化材料。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5年被选拔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化工行业专业委员会学术带头人、昆明市学术带头人,2007年入选第七届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兼任中国材料研究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环境材料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光催化材料、无机抗菌材料、介孔材料、传感材料及器件、材料计算等研究及应用开发工作,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高性能复合无机抗菌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催化超亲水性薄膜的低温制备及改性”、教育部及云南省重点项目“可见光响应复合光催化材料”、“非致冷红外探测器用热绝缘结构”等在内的近十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已有10项专利获得授权,出版《光电技术原理与应用》教材一部;近五年来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7项。

  联系方式:Email:qjliu@ynu.edu.cn

  钟庆东 (男),教授,博士,博导。专业:材料化学。主要研究领域:冶金物理化学、冶金电化学、钢铁材料表面电化学、纳米材料应用、腐蚀防护新技术。目前开展的工作主要有纳米改性电工、电瓷绝缘材料开发,涂料及涂层技术、材料表面改性、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腐蚀电化学测试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及省部级、企业科研项目十余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三十项(授权5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收录17篇, Ei收录21篇。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4年,第四;2008,第十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第一;2006年,第六),2005年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三等奖(第一),第一届"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 (2006年),2006年度上海市曙光优秀学者奖。等荣誉和称号。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004年),第七届上海市曙光学者(2001年),2003年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8年)。现为《腐蚀与防护》,《The Open Corrosion Journal》Editorial Board Member,上海市科协分子科学研究会理事。2006年1月~2月,2007年1月~2月德国马普钢铁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Analytica Chimica Acta》、《Electrochimica Acta》等审稿人。

  联系方式: 021-56338244(O),13391312191, qdzhong@hotmail.com

  雷 红 (男),博士,研究员。专业:应用化学、纳米摩擦学。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抛光材料及原子级表面平整技术、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先后承担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纳米专项、XX印钞厂项目等科研项目近十项。目前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EI共收录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四项,申请专利四项。作为主要骨干或负责人,完成鉴定成果3项,获得2008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5)、2007年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第一作者)、2005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5)。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2005~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审专家,《Applied Surface Science》、《Wear》、《Material Letter》、《机械工程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摩擦学学报》等本领域重要期刊的论文评阅人。目前在计算机硬盘CMP技术研究领域居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联系方式:021-66133800-805 Email: hong_lei2005@yahoo.com.cn

  崔 磊 (男)1968年生,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分会常委、秘书长, “863”战略发展规划(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医用材料)项目建议专家组成员,现为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同行评议专家。199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从事整形外科、组织工程专业。曾先后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德州大学医学研究中心从事创伤愈合、组织工程研究。承担国家“973”组织工程研究子项目、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SCI)20余篇,申报并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作为副主编出版组织工程专著2部,负责编写《黄家驷外科学》中组织工程章节。参与制定了国家组织工程产品通用标准、负责起草“组织工程骨”、“组织工程表皮”等组织工程产品企业标准。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二完成人)、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先后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启明星后”、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全国“973”先进个人、全国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人才奖励计划及荣誉。

  联系方式:021-54641663;E-mail:cuileite@yahoo.com.cn

  李谋成 (男),博士、研究员。专业:材料学,研究方向:腐蚀电化学、纳米材料电化学。目前主要从事金属材料腐蚀与表面改性的电化学行为及机理、纳米材料电化学制备与表征、材料腐蚀的微区电化学行为等研究工作。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教委青年基金和创新项目各1项、宝钢和泛亚汽车委托课题多项,参加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科委项目各1项。已发表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EI收录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受权专利4项。参加了《尤利格腐蚀手册》第2版译著工作。

  联系方式:021-56334167; E-mail: mouchengli@shu.edu.cn

  张恒华 (男),1963年6月生,教授/博士,专业:材料学。《上海金属》杂志编辑、《热处理》杂志编委。从事金属材料强韧化,主要研究领域有:微合金高强钢控轧控冷、铝合金纯净化及其强韧化、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及其应用等。作为课题组长或主要成员先后承担的国家、省市、企业横向等项目近30项,主要有:2003年原国家经贸委重大攻关项目:“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5年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汽车用先进高强度材料的研制”;2006年上海市教委联盟项目:“汽车轻量化用铝合金零部件的开发研究”; 2007年国家发改委子项目:“D40船板组织与冲击性能关系的研究”;2007年南京钢铁集团攻关项目:“高强度船板用钢的研发”;2008年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子项目之一:“特殊钢-冷轧辊开发研究”; 2009年上海市教委联盟项目,“铝合金复合成型技术”;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00多篇,被三大索引(SCI、EI、ISTP)收录约60篇、申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其中4项已授权)、已培养硕士生十余名。

  联系方式:Tel:021-56331911,56336290 Fax:021-56382976,Email:hhzhang@shu.edu.cn

  朱丽慧 (女),教授、博士。专业:材料学。研究方向:耐热钢,硬质合金和陶瓷。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子课题等十余项课题。与国际著名硬质合金制造企业美国Kennametal Inc.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收录近30篇,EI收录近40篇。申请专利12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曾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目前在研项目:1.重大装备用高性能结构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2. Thermal-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ard coatings(美国Kennametal Inc. 委托项目)3. 板状WC晶种的加入对硬质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上海市教委项目)

  联系方式:Tel: 021-56331462 ,E-mail: lhzhu@mail.shu.edu.cn

  赵世金 (男),博士, 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材料研究所教授。 2002.1-2008.12相继在德国TU Darmstadt材料科学研究所,美国Emory University及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 (1). 纳米含能材料的快速化学反应与放热过程; (2). 金属材料合金相的早期析出; (3). 纳米结构材料的力学与热学性能;(4). 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研究方法包括分子动力学,蒙特卡罗,第一原理计算等计算机模拟技术。欢迎有志从事计算材料学与材料微结构和性能分析与表征的年轻学者报考。

  电话:021-56331480, Email: shijin.zhao@shu.edu.cn

  研究方向:01光电子薄膜材料

   02先进材料的结构、性能与相变

   03金属材料强韧化研究

   04纳米光电材料、彩色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

   05核反应堆结构材料的显微组织与使用性能

   06电子材料与器件

   07信息显示材料与器件: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08金属凝固成型理论及凝固技术

   09金属凝固组织及其控制

   10铸造工程及其理论基础

   11功能材料

   12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与组织工程

   13生物可降解材料应用研究

   14先进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

   15工程耐磨材料和固体润滑材料

  指导教师:周邦新研究员/院士、孙晋良教授级高工/院士、董远达教授、李麟教授、蒋雪茵研究员、沈嘉年研究员、陈业新研究员、邵光杰教授、郭强教授、吴晓春教授、徐晖研究员、朱玉斌教授、施利毅教授、陆文聪教授、董企铭教授、陈学思教授、施鹰教授、尹静波教授、郝健教授、卞建江教授、杨秋红教授、程晋荣研究员、李瑛教授、王林军教授、肖学山研究员、韦习成研究员、史伟民研究员、刘文庆研究员、王卫国教授、柳清菊教授、钟庆东教授、雷红研究员、崔磊教授、李谋成研究员、张恒华教授、赵世金教授、朱丽慧教授等

  招生人数:36

  考试科目:1.英语

   2.固体物理 或 物理化学 或 薄膜材料物理 或 金属材料热力学 或 电路基础 或 高等金属学 或 高分子化学 或 有机化学(根据报考导师任选一门)

   3.固体化学 或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或 半导体物理学 或 固体发光学 或 晶体物理 或 材料学 或 钢的强韧化原理 或 粉末冶金原理 或 金属凝固原理 或 高分子物理 或 计算机化学 或 纳米材料学(根据报考导师任选一门)

  参考书目: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上册)(第一版)方俊鑫 陆栋 上海科技出版社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傅献彩等,南京大学出版社

   薄膜材料物理:

   《薄膜物理》金原祭 主编

   金属材料热力学:

   《材料热力学》徐组耀 李麟 2000年

   固体化学:

   《固体化学导论》苏免曾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原《硅酸盐物理化学》陆佩文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半导体物理学:

   《半导体物理学》黄昆 谢希德主编,科学出版社

   固体发光学:

   《固体发光》中科大和长春物理所合编

   晶体物理: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rystals”(中译本)

   《材料物理化学基础》董树岐等 1990年

   《金属物理学》(第Ⅰ卷,第Ⅱ卷)冯端等 科学出版社 1990年

   《晶体化学》陈焕矗主编

   材料学:

   《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胡赓祥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材料固态相变与扩散》程晓农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钢的强韧化原理:

   《钢的强韧化理论与设计》俞德刚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崔昆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第三版) 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物理》(第一版)何曼君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第三版) 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