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 博士,1989.3,机械工程(塑性加工),熊本大学 硕士,1986.3,机械工程(塑性加工),熊本大学 学士,1982.7,机械工程(锻压),内蒙古工学院 工作经历 1992.1--现在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99年晋升研究员,2000年博士生导师。 1990.1--1992.1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后 1995.7--1995.9 熊本大学客座研究员 1997.3--1997.8 香港城市大学裘搓基金会研究员 2001.7--2002.4 密歇根大学(安阿伯校)高级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生物摩擦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摩擦学方面的研究。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做圆环压缩法测摩擦系数的研究,开始接触摩擦学方面的研究资料,并初步感受到摩擦世界的复杂性。博士论文工作也与摩擦有关,内容是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材料变形过程中所测的力与位移的实验数据,推算接触界面的摩擦系数分布及其随加工过程的变化。博士后工作期间提出工件塑性变形分析与润滑剂流动分析的耦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一些冷加工的润滑分析。后来研究过摩擦面表层的塑性流动、乳化液的成膜特性以及润滑脂的触变性问题。近来主要集中在电控摩擦和润滑剂在固体表面迁移的研究。 1992年以来开展电流变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电流变液的制备、流变性能的测试分析、显微观测与分析工作。应用研究方面的工作有电流变减振器、隔振器、压电驱动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研制出动态屈服应力大于20kPa的沸石基电流变液,在电流变器件的控制方面,开发出高压可控快速开关电源。目前工作集中在电流变液动态响应特性方面。 大学本科、硕士及博士课程的主修专业。从事过锻压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摩擦、润滑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的工作有超薄壁筒的制造、超声波拔丝等精细成形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电控摩擦技术及应用:通过给摩擦副施加外部电场,主动控制摩擦系数的技术。在陶瓷/金属摩擦副上已获初步成功,目前在探索应用于智能摩擦传动领域。 润滑剂迁移与微量润滑:研究润滑剂在自由表面的迁移现象以及与接触区润滑状态的联系,旨在实现用微量润滑剂达到长期润滑的目的。用荧光染色技术已获得润滑剂在接触区附近和自由表面上的三维分布。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有润滑剂的迁移机理、自密封特种滑动轴承和纳米润滑膜摩擦学特性。 电流变液的动态响应:研究电流变液伴随电场的开、关过程发生的结构变化和流变性能变化。进行显微结构观测记录和动态响应测试分析。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有电流变液成分、微结构与其流变特性间对应关系的研究、电流变联轴器的开发研究等。 微机械学:研究硅微构件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测试方法以及典型微构件的变形与粘着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