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介绍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介绍

考研时间: 2008-06-1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本专业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内容横跨文理两大领域,学术视角投向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

本专业原称“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二级学科之一,现主要探讨自然观、自然科学社会观、科学技术发展中产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借鉴国外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诸流派的研究成果,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考察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对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其研究工作与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以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相互交叉,既注重基础理论又关注现实问题。

本专业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197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内最早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之一。

本专业研究工作涵盖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生态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系统哲学等多个方向,属于国内同专业中研究方向最全面的单位。近年来,受教育部委托,组织编写全国理工农医科硕士生《自然辩证法》公共课示范教材1部,正组织编写全国理工农医科博士生《自然辩证法》公共课参考教材1部。组织编写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部。3部专著获国家图书奖。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本专业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6%,有国外留学经历者占57%。博士生导师为刘大椿教授、欧阳志远教授和王鸿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有何立松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哲学、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生态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文化。

硕士生课程包括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专题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科学研究方法论、信息技术与社会、中国科技与文明研究、科学与宗教专题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专题研究、系统科学与复杂性专题研究、科技发展前沿问题、哲学原理专题研究、中国哲学专题研究、西方哲学问题研究、逻辑学专题研究等。另外,根据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需要,选修其他学科的相关课程。

博士生课程包括哲学前沿、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科学与逻辑方法论。指导教师还将根据博士生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题目,另外确定2-3门专业课。

培养目标为:博士研究生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项目的能力,能够独立做出创造性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具有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硕士研究生要掌握本专业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着重培养能适应多方面需要的复合型操作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

截至2003年,已有91名硕士生,48名博士生在本专业获取学位,其中相当部分人成为各高校和研究单位的学术带头人。就近5年的情况看,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到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另有部分到国家机关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到新闻出版单位工作,还有少数毕业生进入经济领域从事研究或经营工作。由于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文理兼备,所以视野宽广、思维敏捷、适应性强,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迫切,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十分看好。

本专业与俄罗斯、英国、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哲学界有较多学术联系。

1996年来,科学技术哲学专业集体合作或个人专著、译著有:

1、刘大椿著,《科学技术哲学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刘大椿著,《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刘大椿著,《新学苦旅:中国科学文化兴起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刘大椿著,《转型驱动力——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江西高校出版社

5、刘大椿著,《科学活动论互补方法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刘大椿著,《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和道德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刘大椿著,《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刘大椿著,《科学哲学》,人民出版社

9、刘大椿主编,《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5》,高等教育出版社

10、刘大椿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2,2004,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欧阳志远合著,《中国的绿色文明》,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2、欧阳志远著,《最后的消费——文明的自毁与补救》,人民出版社

13、欧阳志远合著,《生存的选择》,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4、欧阳志远著,《环境问题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15、欧阳志远著,《“上帝”的陶杯——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人民出版社

16、王鸿生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与技术》,当代中国出版社

17、何立松、王鸿生译,《永远进取——埃米里奥•塞格雷自传》,东方出版中心

18、王鸿生著,《探索素质教育之路》,载马绍孟主编《学林撷新——中国人民大学学者论学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王鸿生著,《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王鸿生著,《中国科技小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王鸿生译,《希腊化时期的精确科学:原始文本和问题》(冯俊主编:劳特利奇哲学史《从亚里士多德到奥古斯丁》第九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2、王鸿生著,《高新技术与社会安全》(载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4走向更加安全的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近年来获奖的科研项目有:

1、刘大椿:《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和道德抉择》,2002年,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刘大椿:《转型驱动力——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2004年,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

3、刘大椿:荣获2004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4、欧阳志远:《中国基础科学的辉煌》,专著,1996年,北方十省市区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5、欧阳志远:《最后的消费》,专著,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5年奖二等

获得经费的科研立项项目有:

1、刘大椿:《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2万元

2、刘大椿:《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研究》,10万元

3、刘大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50万元

4、刘大椿:《高校学风建设》,1万元

5、刘大椿:《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4万元

6、欧阳志远:《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文化建设研究》,2万元

7、欧阳志远:《文化多样性与生动性的相互作用及现实意义》 8、欧阳志远:《生态哲学导论》

9、王鸿生:《科学技术与20世纪的中国社会》,5万元

10、王鸿生:亚洲研究中心《中华文明的文化结构和现代转型》,1万元

导师介绍:

附件: 刘大椿.doc

附件: 欧阳志远.doc

附件: 王鸿生.doc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