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导师介绍:符文熹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导师介绍:符文熹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导师介绍:符文熹

考研时间: 2006-01-0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符文熹,男,博士,副教授,汉族,四川渠县人,1972年5月生。

1991年09月~1995年06月就读于兰州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获工科学士学位;1995年07月~1997年06月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专业;1997年07月~2000年06月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7月~2002年06月,在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07月~2003年06月,在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隧道工程的生产和科研工作。2003年07月调入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4年06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11月被推荐为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勘专委会委员。

到目前为止,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部省级或重大科技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EI检索4篇,ISTP检索2篇),获奖成果奖项8项(其中,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其它科技成果奖项7项)。

主要研究思路:结合工程地质与水利水电、交通、矿山、城建等有关的岩土体工程紧密相关的特点,利用现代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测试技术与数值模拟等分析方法,研究岩(土)体工程中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和岩土体稳定性与支护结构稳定,尤其是水工结构与地基岩土体共同响应有关的施工方案优化、支护结构优化、高地震烈度条件下支护结构与岩土体的动力效应和多场耦合问题(应力场、渗流场和温度场)。

代表性成果主要有:

1. 获奖情况

(1)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名称:“黄河上游中型水电站新第三系红层工程地质特性研究”,排名第3;

(2)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名称:“黄河上游中型水电站新第三系红层工程地质特性研究”,排名第3;

(3)2000年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名称:“西藏巴河冲九、雪卡冰川堆积物工程地质特性及其作坝的适宜性评价”,排名第3;

(4)2000年成都理工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名称:“天然地应力和渗流环境下软弱层带的工程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672166, 1997.01~1999.12),排名第3;

(5)2000年成都理工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名称:“西藏巴河冲九、雪卡冰川堆积物工程地质特性及其作坝的适宜性评价”,排名第3;

(6)2000年成都理工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名称:“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分类与稳定性评价”,排名第3;

(7)2003年上海市“第九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项目名称:“地应力作用下软弱层带的工程特性研究”(岩土工程学报,Vol.24,No.5,2002:584-587),排名第1;

(8)1997年电力工业部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名称:“四川宝兴水电站邓池沟泥石流工程地质研究”,排名第3。

2. 近5年代表性论著

(1)地应力作用下软弱层带的工程特性研究(第1作者)(EI检索),岩土工程学报,Vol.24,No.5,2002:584-587。

(2)黄河上游第三系泥质沉积物室内超高压试验研究(第1作者)(EI检索),岩土工程学报,Vol.25,No.1,2003:170-173。

(3)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的室内仿真研究(第1作者),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EI检索),Vol.37,No.1,2003:1-4。

(4)The assessment of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rock masses under ground stress and the prediction of their deformation parameters(第1作者),The 9th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Durban,South Africa,Sep. 16-20, 2002:107-114。

(5)The confining pressure effect on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weak layers in dam sites(第1作者),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EI检索),Vol.23,No.1,2004:137-143。

(6)The indoor super-high pressure compaction test of the Neogene argillaceous sediments in the upstream of Yellow River(第1作者),The 9th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Durban,South Africa,Sep. 16-20, 2002:356-363。

(7)岩体变形参数渐变取值模型及工程应用(第1作者),工程地质学报,Vol.10,No.2,2002:198-203。

(8)层状岩质边坡的屈曲破坏分析(第2作者),山地学报,Vol.21,No.1,2003:96-100。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