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导师介绍:王艳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导师介绍:王艳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导师介绍:王艳

考研时间: 2012-10-0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王艳 性别:女

职称:研究员 学院:理工学院

研究方向:海洋富营养化和赤潮藻类生理生态学

导师简介:

女,1997年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1997年7月进入暨南大学。2000年晋升副教授并受聘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3月参加了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委员会(IOC)西太平洋委员会(IOC-WESTPEC)组织的“赤潮藻类生态与生理学研讨班”并获证书。2003年7-8月赴地处北极的瑞典皇家科学院阿比斯科科学考察站(Abisko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ion),参加“极地和副极地生态系统植物及水生生物考察”。2004年调入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系,任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海洋环境和藻类生理学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富营养化和赤潮藻类生理生态学研究。

1997-2002年期间,作为学术骨干成员参与国家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沿海典型增养殖区有害赤潮发生动力学及防治机理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结题验收中代表课题组报告第一课题研究成果:中国沿海典型增养殖区有害赤潮生物学和生态动力学研究,获得专家组的高度评价,项目结题验收被评为“A”级。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得200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我国赤潮研究成果在国内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奖项。2002年以来,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中第1课题“我国赤潮高发区赤潮生物多样性及其种群分布特征”研究工作,该项目于2006年通过科技部验收,综合评估为“优秀”。

1997年至今开展了对我国沿海危害非常严重的新纪录赤潮种——球形棕囊藻赤潮,包括球形棕囊藻的系统分类、生活史、生理生态特性、生态毒理机制、二甲基硫化物(DMSP)的产生及其对大气硫循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该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环保局科研基金的资助。2007年至今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我国沿海钙质甲藻孢囊分类和分布研究”,拟进行中国沿海钙质孢囊的平面和垂直分布特征,探讨温度、盐度、富营养化和钙质孢囊分布关系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担任国家科技部“973”赤潮项目第一课题的项目协调人,并主持其子课题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已主持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和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完成九五国家基金重大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200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3年获广东省科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2篇。作为编委会主要成员参与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