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导师介绍:张 均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导师介绍:张 均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导师介绍:张 均

考研时间: 2012-07-17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张 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2年生

职称:教授 学院:中文系 最后学历:文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20世纪40-70年代文学

基本情况

男,1972年生,湖北随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更名“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始供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04-2006年为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科研人员。2006年起先后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出版专著5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9篇(次)论文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转载。近年学术志趣主要集中于“20世纪40-70年代文学”研究。

开设课程

● 20世纪中国文学史(1949-2000)〔专业必修课程、本科通识课程〕

● 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选读〔本科通识课程〕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权力、解释与叙事〔研究生选修课程〕

研究著作

● 《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 《中国现代文学与儒家传统》,岳麓书社2007年版。

● 《张爱玲十五讲》,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

● 《张爱玲传》(第3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

● 《海上红楼:张爱玲图传》,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参编著作

● 《中国当代文学》(下卷,参与修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 《山高水长: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撰第1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 《徐志摩诗精粹》(主编),花城出版社2008年版。

● 《中国当代短篇小说鉴赏》(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世界文学经典鉴赏-非洲美洲卷》(参编),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

主要论文

● 《“普及”与“提高”之辩——论五十年代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的势力之争》,刊《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页137-14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 《评(八卷本)》,刊《文学评论》2010年第2期,页200-202。

● 《鲁迅弟子关于“鲁迅”重构的内部争辩》,刊《中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页87-94。

● 《今日大学体制与知识分子的生存》,刊《天涯》2012年第2期,页44-49。

● 《搏击在虚空中:阅读札记》,刊《文艺争鸣》2011年第5期,页10-15。

● 《韩寒与当今知识分子问题》(沙龙记录),刊《粤海风》2012年第1期,页11-14。

● 《柔弱者的哲学:、阅读札记》,刊《文艺争鸣》2010年第3期,页83-88。

● 《“舒芜问题”再检讨》,刊《粤海风》2011年第5期,页12-16。

● 《胡适门生的1949-1952》,刊《文艺争鸣》2010年第19期,页129-134。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流氓主义”》,刊《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页123-129。

● 《50至70年代文学中的读者问题》,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页29-35。

● 《50-70年代文学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刊《扬子江评论》2010年第6期,页19-24。

● 《左翼文学“读者”概念的演变》,刊《长江学术》2010年第3期,页1-9;《新华文摘》2011年第1期摘要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 《单位制度下的文人生存》,刊《粤海风》2010年第2期,页3-8。

● 《碧空楼忆往》(舒芜口述、张均整理),刊《万象》2010年第7期,页111-121。

● 《如何“文学”,怎样“叙述”——评於可训等主编之“现代卷”、“当代卷”》,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4期,页187-192。

● 《五十年代文学中的同人刊物问题》,刊《文艺争鸣》2008年第12期,页124-129。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

● 《夜读章诒和》,刊《二十一世纪》(香港)2008年4月号,页147-150。

● 《1950年代的鸳蝴文学出版》,刊《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页61-68。

● 《十七年期间的鸳鸯蝴蝶派作家》,刊《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页153-159。

● 《底层、基层及表述的悖论》,刊《小说评论》2009年第6期,页41-46。

● 《史铁生与当代文学史书写》,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页64-7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

● 《五十年代的私营书局及其文学出版》,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页39-43。

●《现代性思想谱系及其批判》,刊《长江学术》2008年第2期,页1-7。

●《稿酬制度的形成及其文学场功能》,刊《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2辑,中华书局2007年版,页43-57。

●《出版制度与当代文学场的倾斜》,刊《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2辑,中华书局2007年版,页28-42。

● 《通向“中国”的写作》(毕飞宇访谈录),刊《小说评论》2006年第2期,页43-47。 另收《对话著名作家》,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现代”之后,我们往哪里去》,刊《小说评论》2006年第2期,页50-56。另收《对话著名作家》,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现代”何以不能到来?——论1895-1911年间的晚清文学》,刊《中山人文学术论从》第7 辑,澳门出版社2006年版,页497-507。

●《“谁”在创业——从〈创业史〉中梁生宝形象的接受歧异谈起》,刊《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页340-354。

● 《肉身的觉醒》,收《欲望的重新叙述:20世纪中国文学叙事与文艺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25-52。

● 《天理:从营建到坍塌的历程》,收《欲望的重新叙述:20世纪中国文学叙事与文艺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53-96。

●《“超越”的限度:论李锐兼及对新自由主义文学的批评》,刊《当代文坛》2006年第1期,页59-63。

●《“劳作使我沉静”》(张炜访谈录),刊《小说评论》2005年第3期,页14-17;另收《小说家档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226-231。

● 《张炜与现代中国的仇恨美学》,刊《小说评论》2005年第3期,页24-30;另收《小说家档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232-240。

● 《我们怎样进入历史: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刊《东南学术》2006年第3期,页40-45;另收《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学术中国”网(http://xschina.org)全文转载(2007年4月)。

● 《用语言挑战语言》(韩少功访谈录),刊《小说评论》2004年第6期,页16-2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又收《小说家档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56-63。

● 《仍有人仰望星空:韩少功的1992-2002》,刊《小说评论》2004年第6期,页22-28;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又收《小说家档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64-73;“学术中国”网(http://xschina.org)全文转载(2007年10月)。

● 《普遍历史的建构:对西方哲学史的一种考察》,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页68-71。

● 《革命文艺中的叛徒叙述:重读》,刊《长江学术》2004年第6辑,页31-37;“学术中国”网(http://xschina.org)全文转载(2006年12月)。

●《鲁迅为什么不看重阿Q正传:兼论国民性批判写作与启蒙主义之关系》,刊《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页65-69;“世纪中国”网(www.cc.org.cn)全文转载(2006年5月)。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渊源:兼谈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中国视角》,刊《江汉论坛》2004年第6期,页106-109。

●《意识形态的重建与自由主义》,刊《现代哲学》2003年第2期,页122-128。

●《裂隙中的叙事:论50至60年代文学的叙述机制》,刊《文学评论》2001年中青年学者专号。〔此文获2001年度中山大学科技节论文一等奖〕

●《张爱玲论》,刊《通俗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全文转载。

●《沉沦与救赎:无根的一代(重读莫言、刘震云)》,刊《小说评论》1997年第1期,页55-6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8期全文转载。

●《论苗长水和他的老区小说》,刊《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5期,页106-111。〔此文获武汉大学研究生优秀论文奖〕

科研项目

●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子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制度”负责人,2011年)

● 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青年项目〕“十七年文学杂志与文学生产”(2010年)。

●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周扬文人集团研究”(2010年)。

● 主持广东省规划项目〔一般项目〕“制度、势力和文学‘知识’的生产:十七年文学杂志研究”(2009年)。

● 主持广东省规划项目〔后期项目〕“文学制度与中国当代文学”(2007年)。

● 参与武汉大学“十五”211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当代文学接受史”(2004年)。

● 主持中山大学桐山基金项目〔青年项目〕“1895-1927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与形成”(2002年)。

● 参与教育部资助青年教师项目“欲望的重新叙述:20世纪中国的文艺精神与文学叙事”(1999年)。

获奖情况

● “文学制度与中国当代文学”项目(广东省规划)结项获“优秀”鉴定(2009年)。

联系方式

● 工作邮箱:yugong01@126.com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