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导师介绍:郑传寅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导师介绍:郑传寅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导师介绍:郑传寅

考研时间: 2011-07-13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郑传寅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6年11月8日

职称:教授 学院:艺术学系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古典戏曲研究,重点研究元明清戏曲文学,同时也关注戏曲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换,偶尔论及戏曲的当代发展。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70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至今,1989年晋升为武汉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91年破格晋升为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1993年7月至1999年2月先后任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1999年5月至2003年7月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系主任;2000年增列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2001年增列为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1995年应邀赴德国特里尔大学讲学;2005年3月至5月应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邀请赴台进行合作研究,同时应邀到台湾大学文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台湾世界新闻大学中文系、台湾艺术大学表演学院等单位讲学;2010年11月应邀到台湾戏曲学院讲学。现任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的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典戏曲文学与东方文化研究”。

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古典悲剧与传统文化研究”。

3.湖北省科技厅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项目:“戏曲文化与湖北地方剧种研究”。

4.湖北省2003-2004年文艺研究招标重点项目:“文艺创作与道德建设”。

5.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戏曲史》(第一首席专家)。

主要著作

(一)专著与教材

1.专著:《中国戏曲文化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台湾志一出版社1995年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再次修订重印版。

2.专著:《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1992年重印;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2005年重印。

3.专著:《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国家十五重点规划图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台湾国家出版社2010年版。

4.教材:《欧洲戏剧文学史》(与黄蓓合著,第一作者),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5.教材:《欧洲戏剧史》(与黄蓓合著,第一作者,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二)论文

1.《中国戏曲晚熟的原因新探》,《文艺研究》1997年1期;

2.《古典戏曲时空意识论》,《文艺研究》1998年6期;

3.《〈张千替杀妻〉杂剧斠律》,《文艺研究》2001年2期;

4.《新时期戏曲文学创作的成就与缺失》,《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1期;

5.《戏曲程式的文化蕴涵与历史命运》,《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1期;

6.《东方智慧——中国古典戏曲结构艺术论》,《戏剧》1999年4期;

7.《论元杂剧中的“贪淫破家”悲剧》,《戏剧》2000年4期;

8.《中国古典悲剧二题》,《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6期;

9.《论元南戏中的“贪淫破家”悲剧》,《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1期;

10.《〈村乐堂〉杂剧斠律》,武汉大学《人文论丛》2001年卷(2002年出版);

11.《民俗与戏曲的俗文化品格》,《戏曲研究》第62辑(2003年6月);

12.《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古典戏曲的影响》,《戏曲艺术》2003年4期;

13.《节日民俗与古代戏曲文化的传播》,《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1期;

14.《以梦释戏的理论意义与美学价值》,《戏曲研究》第65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15.《古典戏曲大团圆的民俗学解读》,《戏曲艺术》2004年2期;

16.《精神的渗透与功能的混融》,《戏曲艺术》2004年4期;

17.《戏曲舞台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意义》,韩国《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5期。

18.《西学、国学与20世纪戏曲学》,《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5期;

19.《南戏体例“输入”说质疑》,《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1期;

20.《大学戏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大陆综合大学为例》,《“戏曲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4月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出版;

21.《中国戏曲中的宗教剧及其特点》,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4期;

22.《中国与印度戏剧体例“逼肖”说质疑》,武汉大学《人文论丛》2007年卷;

23.《牡丹亭与宗教智慧》,《武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4.《新编昆剧公孙子都斠律》,《中国昆曲论坛》2008年卷,《戏曲艺术》2009年2期;

25.《地方戏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戏曲研究》第七十九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9月版;

26.《历史剧四题》,《中华戏曲》第四十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27.《元代宗教剧的蕴涵及游戏品格》,《中国戏曲理论的本体与回归 —— ’09中国戏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4月版。

28.《地域性•乡土性•民间性——论地方戏的特质及其未来之走势》,刊《湖北大学报》2010年6期。

奖助、奖励及荣誉称号等

1.1998年获美国王安汉学研究院颁发的“汉学研究奖助金”;

2.1989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3.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4.1995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5.1995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首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6.1998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武汉市第六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7.1999年获湖北省文联颁发的“文艺理论明星奖”;

8.1999年获湖北省文联文艺理论家协会颁发的“湖北省文艺论文一等奖”;

9.2001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第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10.2002年获由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1.2003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武汉市第八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2.2005年获中国文联第五届文艺评论奖(理论文章类)二等奖;

13.2009年9月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三等奖;

主要学术兼职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2~2006)

2.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3. 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