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导师介绍:李雪松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导师介绍:李雪松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导师介绍:李雪松

考研时间: 2012-07-20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1、个人简介

姓名:李雪松性别:男出生年月:1974年2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经济

2、学习经历

1991.9——1995.6在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8.9——2001.6在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1.9——2005.6在武汉大学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9.7——2009.8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进修高级经济学,获课程结业证书。

3、工作经历

1995.7——1999.4,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团委书记,助教;

1999.5——2003.8,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团委书记,讲师;

2003.9——2004.3.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团委书记,讲师;

2004.4——2006.5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

2006.6——2008.1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2008.1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4、教学经历

承担的本科生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水资源经济》;

承担的研究生课程:《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承担的MBA课程:《绿色管理与商业伦理》。

5、科研经历

(1)主持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农村水环境问题的经济机理分析与管理创新制度研究》,经费12万元。(2010——)(批准号10BJY06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与防治机制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经费7万元。(2009年——)(批准号09YJA790159)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基于物权视角的水资源市场化法律体系与管理制度研究》,经费5万元。(2009年——)(批准号09SFB3039)

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研究——以武汉市环保产业为例》,经费1万元。(2010年)(批准号[2010]297)。

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武汉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经费1万元。(2011年—)(批准号11076)。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研究专项:《“两圈一带”战略下江汉平原地区跨越式发展研究》,经费5万元。(2011年—2012年)。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国家战略性饮水水源区建设研究》,经费10万元。(2011年—2012年)。

湖北省社科联委托项目:《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青年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研究》,经费4万元。(2011年)。

湖北省社科联委托项目:《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青年人才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经费3万元。(2010年—2011年)。

国家环境保护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环境意识项目:《Bell中国可持续发展创新课程推广计划》,经费1万元。(2009年)

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经费1万元。(2007——2008年)(批准号07013)

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新时期湖北供销合作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互动发展研究》,项目主持人,经费1.5万元人民币。(2003——2006年)(批准号:2003AA403B08)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指导性项目):《“两型社会”建设中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0——)(批准号2010b014)

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两型社会”建设中武汉市城市水环境治理机制创新研究》,经费0.8万元。(2008——2009年)(批准号:08031)

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武汉市利用水资源突出区域发展特色研究》,经费0.7万元。(2006——2007年)(批准号:06036)

武汉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科研专题项目:《武汉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经费1万元。(2003——2004年)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基于现代农业要求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经费3万元。(2009年——)

武汉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水资源资产化、资本化与产业化研究》,项目主持人,经费2万元。(2008——2009年)

(2)参与科研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水资源利用的经济学分析》,主要参与人,经费60万元。(2004年——2008年)(批准号:04JZD0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外生技术对中国技术效率影响:理论模型与数量测度》,主要参与人,经费17万元。(2007——2010年)(批准号:70703026)

教育部“十一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项目:《对中国长期持续增长的再考察——一个经济史的视角》。主要参与人,经费3万元。(2007——2009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研究课题:《中部崛起战略的理论、政策与对策研究》,主要参与人,经费10万元,(2007-2008年)

湖北省政府援疆项目:《新疆博州精河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子课题。(2010-2011)。

荆门市政府委托项目:《荆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子课题。(2010年)。

武汉市青山环保局委托项目:《武汉青山(国家)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子课题,经费3万元。(2010年)

京山县政府委托项目:《京山县十二五规划》,子课题,经费2万元。(2010年)

武汉市江岸区环保局委托项目:《武汉市江岸区生态环境建设“十二五”规划》,子课题,经费0.8万元。(2010年)

(3)著作论文

李雪松.中国水资源制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专著)

李雪松,叶小俊.资源整合、制度创新与发展产业集群——以武汉市环保产业为例[J].生态经济,2011(9):121-125.

李雪松,李林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给机制的博弈分析[J].生态经济,2011(5):31-34.

李雪松,叶小俊.中部地区“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研究[A].“十二五”时期促进中部崛起若干问题研究[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65-177.

李雪松,叶小俊.“构建三位一体”体制机制,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A].科学发展在武汉[C].武汉:武汉出版社,2011:164-170.

李雪松,李林鑫.推进自主创新,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J].学习月刊,2011(5):8-9.

李雪松.中国环保事业60年(回顾篇)[J].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特刊).2009(21):6-10.

李雪松.中国环保事业60年(展望篇)[J].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特刊).2009(21):11-12.

李雪松.我国的节能减排综述[J].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特刊).2009(21):28-31.

李雪松,高鑫.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4):87-91.

刘普,李雪松.外部性、区域关联效应与区域协调机制[J].经济学动态,2009(3):68-71.

李雪松.论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城市湖泊水环境治理机制创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湖泊保护与两型社会建设论坛专刊.

李雪松,刘毅杰.试论风险投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J].理论与改革,2009(4):102-104.

李雪松.如何保证农村饮水安全[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8-7-20.

李雪松.机场高速公路收费对临空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8(26):103-105.

李雪松,闫冠宇.灌区产权界定与管理体制创新[J].水利发展研究,2008(8):35-38.

李雪松.新时期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创新[J].生态经济,2008(12):28-31.

李雪松.论循环经济下的水资源法律调整[J].生态经济,2008(10):83-86.

李雪松,秦天宝.欧盟水资源管理政策分析及其对我国跨边界河流水资源管理的启示[J].生态经济,2008(1):42-44.

李雪松,伍新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的发展战略:理论演进与政策思路[J].学习与实践,2008(12):14-22.

李雪松.我国成长型都市圈的发展机制与思路对策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A].中国都市圈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研究[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35-545.

李雪松,高鑫.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制度创新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2):145-148.

李雪松.新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3):122-124.

李雪松,伍新木.“人本长江”—关于构建和谐长江流域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07(11):24-27.

李雪松.水资源资产化与产权化及初始水权界定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6(2):150-155.

李雪松,伍新木.我国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与创新体系构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2):293-297.

李雪松,伍新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分析与制度创新[J].经济评论,2007(1):72-77.

李雪松.论人水和谐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价值[J].水利发展研究,2006(8):56-60.

李雪松.循环经济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生态经济,2006(10);

李雪松.论人水和谐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价值[J].水利发展研究,2006(8);

李雪松.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及创新体系构建[J].财政监督,2006(7);

伍新木,李雪松,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关键是制度创新[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8-18;

李雪松.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

李雪松.电力体制改革与水电业发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8);

李雪松.论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2003(67);

李雪松.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公平与效率[J].生态经济,2001(12);

李雪松.我国自来水行业面临的挑战原因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2);

李雪松.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研究),2002(61);

李雪松.加入WTO对我国自来水行业的影响[J].城市环境,2002(5);

伍新木.李雪松,流域开发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1);

李雪松.纪莉,浅论媒体与区域经济的融合[J].科技进步与决策,2003(11);

李雪松.证券市场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李雪松.ISO14001: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第三产业,2001(3);

李雪松,秦天宝.加入WTO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影响[J].世界环境,2000(4);

5、获奖情况

(1)学术奖励

《构建“三位一体”体制机制,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论文),获武汉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奖(2011年)。

《中国水资源制度研究》(专著),获武汉市社科成果奖优秀奖(2008年)。

《新时期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创新》(论文),获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民生水利”征文优秀论文二等奖(2008年)。

《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论文)入选湖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理论研讨会(2008年)。

(2)其他奖励

自1996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宣传思想政治先进个人(2003年)、武汉大学优秀党员(1998年)、武汉大学优秀学生导师(2007年)、武汉大学优秀工会工作者(2008年)、武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06年)、武汉大学军训先进个人(1995、1997年)。

6、主要社会和学术团体兼职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区域科学学会会员

中国软科学学会会员

7、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7——68753173

电子邮箱:xsli@whu.edu.cn,xuesong7401@263.net

QQ号:4175933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