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1001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1001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1001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病理生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总论及基本病理过程部分60%

(二)各论部分40%

4)题型结构

a: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b: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c:问答题(含病例分析),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总论及基本病理过程

1、绪论

考试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考试要求

(1)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2)掌握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2、疾病概论

考试内容

健康与疾病:健康、亚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

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疾病的转归:康复、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考试要求

(1)熟悉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2)掌握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考试内容

正常水、钠代谢: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渗透压、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及病因。

水肿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正常钾代谢(钾的体内分布、钾平衡的调节、钾的生理功能)。

钾代谢障碍的分类。

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钾代谢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2)掌握低渗性脱水的特征、主要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3)熟悉水中毒产生的条件及对机体的影响。

(4)熟练掌握高渗性脱水的特征,主要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5)了解水肿的概念;掌握水肿产生的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6)熟练掌握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产生的原因,对心肌、神经肌肉、酸碱平衡的影响。

4、酸碱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酸碱的概念、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pH值、PaCO2、SB、AB、BB、BE、AG。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双重性酸碱失衡、三重性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考试要求

(1)了解酸碱的概念。

(2)熟悉体液酸碱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

(3)熟悉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的指标。

(4)熟练掌握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发性改变、原因和机制、代偿调节及对机体的影响。

(5)掌握单纯性及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分析判断的方法及发生机制。

(6)了解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发生的原因。

5、缺氧

考试内容

概述: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

各型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概念、原因与机制、血氧变化的特点。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血液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组织细胞变化。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熟悉常用的血氧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2)掌握各型缺氧发生的原因、机制、血氧指标的变化。

(3)掌握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呼吸系统的变化、循环系统的变化、血液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组织细胞的变化。

(4)了解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6、发热

考试内容

概述:发热、生理性体温升高与病理性体温升高,发热与过热的区别。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发热激活物和致热原的概念,发热激活物的主要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来源、种类及生物学效应。

体温升高调节的机制:体温调节中枢,内生致热原信号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发热中枢的调节介质及作用,热限及其成因,发热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

发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与功能变化:物质代谢改变,包括蛋白质、糖和脂肪、水盐代谢在发热过程中的变化;生理功能改变,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免疫防疫功能改变。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处理原则:发热对机体有利与不利方面以及发热的一般处理原则。

考试要求

(1)掌握发热有关概念、了解发热与生理性、被动性体温升高的区别。

(2)了解发热激活物的类型、作用特点。了解内生致热原的概念、性质、特点。

(3)掌握发热时体温的调节机制。

(4)了解发热物质代谢、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的改变。

(5)了解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7、应激

考试内容

概述:应激的概念、应激原。

应激的全身性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症: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全身适应综合症;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

细胞应激反应:热休克蛋白的概念与分类、功能、表达的调控。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功能变化。

应激与疾病:应激性溃疡、心身疾病、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

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应激的概念,了解应激原。

(2)熟练掌握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体液反应、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了解应激性疾病与应激相关疾病。

(4)了解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8、缺血-再灌注损伤

考试内容

缺血-再灌注损伤、钙反常、氧反常、pH反常概念。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自由基的作用(概念、分类、代谢、生成增多机制和引起损伤的机制)、钙超载(细胞内钙超载概念、发生机制、钙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白细胞的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2)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3)了解自由基的概念、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代谢及功能变化。

(4)了解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9、休克

考试内容

概述:休克概念、研究历史;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休克的发展过程:各期(代偿期、进展期和难治期)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机制、主要临床表现。

休克的发病机制:神经-体液机制(血管活性胺、调节肽、炎症介质)、组织-细胞机制(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与发病经过、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失控、促炎-抗炎介质平衡紊乱、其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因素)。

休克和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的病因。

(2)熟练掌握休克的始动环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休克各期的微循环变化。

(3)掌握休克初期代偿意义、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

(4)了解休克与DIC的关系。

(5)了解休克时体液因子的作用,炎症介质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休克的影响、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6)了解休克时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以及MODS的发病机制。

(7)了解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0、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

DIC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制: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

DIC的分期和分型。

DIC的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出血、器官功能障碍、休克、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DIC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2)了解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3)掌握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4)了解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各论部分

1、心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心力衰竭的概念。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心脏代偿反应、心外代偿反应。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舒张功能异常、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

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心输出量不足、静脉淤血。

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心功能不全及相关的概念,掌握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及诱因。

(2)了解心功能不全的分类。

(3)掌握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机体代偿反应,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各种呼吸困难产生的机制。

(4)了解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2、肺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分类:根据血气变化分类、根据主要发生机制分类、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和解剖分流增加。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念和发生机制。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呼吸衰竭。

主要代谢功能变化: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肾功能变化、胃肠变化。

防治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了解呼吸衰竭时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各系统的功能代谢变化。

(2)了解肺源性心脏病和肺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3)了解防治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3、肝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的概念、肝细胞损害与肝功能障碍、肝Kupffer细胞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星形细胞与肝纤维化、肝窦内皮细胞与肝功能障碍、肝脏相关淋巴细胞与肝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概念、分类、分期、发病机制(氨中毒学说、GABA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影响因素。

肝肾综合症:病因和类型、发病机制。

防治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2)掌握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3)了解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因素。

(4)了解肝肾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5)了解防治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4、肾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念、分类与病因、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慢性肾功能衰竭:概念、病因、发展过程及机制、功能代谢变化。

尿毒症:概念、功能代谢变化及发病机制、防治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分类、原因、发病机制及功能代谢变化。

(2)掌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原因、功能代谢变化,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3)了解尿毒症的概念、功能代谢变化和发病机制。

三、参考书目

1.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

2.肖献忠主编.病理生理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生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名词解释40%

(二)单选题20%

(三)简答题40%

4)题型结构

a:名词解释,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b: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c: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绪论:

考查内容: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考试要求:

(1)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掌握体液的分类和分布、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3)掌握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4)熟悉体内的控制系统,掌握正反馈与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查内容: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转运功能;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主要方式和通路;细胞的生物电的有关概念和产生机制。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考试要求:

(1)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单位膜的分子组成、液态镶嵌模型),掌握单纯扩散、经载体和通道的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的概念和机制。

(2)熟悉离子通道。

(3)掌握静息电位、极化、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超极化、锋电位和后电位以及阈电位和局部反应的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方式,动作电位和局部反应的特点,熟悉细胞兴奋性的变化的规律。

(4)掌握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含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和特点。

(5)了解横纹肌的细微结构,掌握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机制,了解平滑肌的分类和收缩机制。

(6)熟悉肌肉收缩力学分析和表现形式(含前负荷、最适初长度、长度-张力关系曲线,后负荷、张力-速度关系曲线、Vmax、P0;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肉的收缩能力、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

(三)血液:

考查内容: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征。白细胞的分类、生理特征和功能。血小板生理特征和功能。血液凝固与抗凝。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

考试要求:

(1)了解血浆的基本成分和血浆蛋白的功能,熟悉血浆酸碱度及主要缓冲物质、全血、血浆和红细胞的比重与粘度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和生理作用以及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的概念,掌握全血、血浆、血清和血细胞比容的概念。

(2)熟悉血细胞生成部位、造血微环境、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掌握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红细胞沉降率及其影响因素、渗透脆性,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重要物质,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白细胞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与调节;熟悉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

(3)熟悉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与机制(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纤维蛋白溶解的机制和生理意义,熟悉血液凝固的控制机制(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等生理性抗凝物质的作用)

(4)掌握血量、血型的分类及其依据、ABO血型的鉴定原理与方法、Rh血型(其抗原种类、特点和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考查内容:心动周期的概念和分期、各期特征;心脏泵功能的调节和评价;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机械特性。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及中心静脉压的意义。微循环的组成及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

考试要求:

(1)掌握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浦肯野细胞及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熟悉快通道与慢通道、快反应动作电位与慢反应动作电位的概念,了解心电图的基本波形及各波和间期的意义。

(2)掌握心肌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期前收缩、心肌的自律性及其影响因素、正常起搏点与潜在起搏点的关系、心脏内兴奋传导途径及其特点、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心肌收缩的特点及影响收缩性的因素。

(3)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泵血的机制与过程(左心室射血与充盈过程,房压变化、房室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心泵功能的评价(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搏功与分功、心泵功能储备),熟悉心音的产生机制、特点及意义。

(4)掌握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与异长自身调节、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

(5)熟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了解动脉脉搏的波形及意义。

(6)掌握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7)熟悉微循环的组成、三种通路及其血流量的调节,掌握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及影响因素,了解淋巴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

(8)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了解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9)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调节心血管活动的机制,了解血管升压素,熟悉代谢性自身调节与肌源性自身调节,了解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0)熟悉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血流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肺循环的生理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脑循环的生理特点、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机制、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的概念。

(五)呼吸:

考查内容:呼吸的基本过程、原理、影响因素、调节方式、有关概念。

考试要求:

(1)掌握呼吸的概念及其各环节的基本过程。

(2)掌握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与原动力)、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的概念、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的变化机制、肺通气的弹性阻力与肺泡表面张力、顺应性与比顺应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了解非弹性阻力和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3)熟悉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肺容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容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总量、肺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通气储量百分比、无效腔及肺泡通气量、呼吸功)

(4)熟悉气体交换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气体的分压差、分子量、溶解度、气体扩散的面积和距离、温度)、血液与肺泡和组织液内气体的分压值、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面积与厚度、通气/血流比值)

(5)熟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掌握血红蛋白的氧容量、氧含量和氧饱和度的概念,了解氧解离曲线与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6)掌握低位脑干的呼吸神经元与呼吸调整中枢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了解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脊髓和高位脑对呼吸的调节作用,掌握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外周化学感受器与中枢化学感受器,血液CO2、H+、O2浓度的变化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了解呼吸肌的本体感受性反射、咳嗽反射、喷嚏反射、肺毛细血管旁细胞感受器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

考查内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征、神经体液调节。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的理化特性和分泌调节。胃、小肠的运动。小肠的吸收机制。

考试要求:

(1)掌握消化与吸收、机械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的概念,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特性及其静息电位、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以及三者的关系),了解消化道内在神经和外来神经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概念、胃肠血流的一般特点。

(2)了解唾液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的意义、吞咽的过程、食道的蠕动、食道胃括约肌的作用。

(3)掌握胃液的性质及其主要成分和作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与胃粘膜屏障的概念、胃排空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熟悉基础酸排出量与胃液酸度的临床单位、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头期、胃期和肠期)、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了解胃头区和尾区的运动及其意义、胃运动的调节和呕吐的意义和机制。

(4)掌握胰液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头期、胃期和肠期)、胆汁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熟悉小肠液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和作用,了解回盲瓣的功能、小肠运动的调节机制

(5)了解大肠液的分泌、大肠运动形式和排便反射、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6)熟悉吸收的部位、途径与机制以及几种主要物质的吸收机制,了解大肠的吸收功能。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考查内容:有关概念,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

考试要求:

(1)熟悉能量代谢的概念、能量在体内的转化、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能量代谢测定方法,掌握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方法和意义。

(2)熟悉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其正常变动、机体产热形式、主要产热器官和产热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散热方式和散热活动的调节机制、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与行为性体温调节的概念、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活动与体温调定点学说。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考查内容: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调节机制,生理意义。

考试要求:

(1)熟悉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肾脏排泄的生理意义、尿液的理化性质、尿量(含多尿、少尿和无尿的概念)。

(2)了解肾单位与集合管的结构、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的特点,熟悉球旁器的功能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肾血流供应特点、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肌源性机制和管-球反馈)、肾血流量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

(3)掌握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滤过系数的概念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4)了解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方式和途径(跨细胞转运途径和细胞旁转运途径),掌握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Na+Cl-和水、重吸收HCO3-和分泌H+、重吸收与分泌K+、重吸收与排泄Ca2+、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机制,肾糖阈与葡萄糖重吸收极限量的概念,NH3的分泌与H+和HCO3-转运的关系。

(5)熟悉尿液浓缩与稀释的概念、肾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中的作用,熟悉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6)熟悉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对肾小管与集合管功能的影响、球管平衡的概念、肾交感神经的作用,掌握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及肾素分泌的调节,了解心房钠尿肽以及其它激素的作用。

(7)熟悉清除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测定清除率的意义,了解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异常,掌握排尿反射机制。

(九)感觉器官的功能:

考查内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生理特征。眼的折光原理,感光换能机制、视网膜的信息处理。声波在内耳的传导,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行波学说,听神经动作电位。前庭器官的生理功能。

考试要求:

(1)熟悉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各种阈值、换能作用与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编码功能、适应现象。

(2)掌握眼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近点与远点的概念、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瞳孔近反射、瞳孔对光反射、互感性对光反射)、双眼球会聚,了解折光能力异常(近视、远视、散光)。

(3)了解视网膜的结构特点、熟悉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不同特点及其感光换能机制(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夜盲症、颜色视觉的三原色学说、色盲、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4)掌握视力、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的概念,熟悉视后像与融合现象(临界融合频率)、双眼视觉与复视、立体视觉。

(5)了解听觉的产生机制、听阈与最大可听阈,掌握外耳的功能、中耳增压作用的机制和保护功能以及咽鼓管的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6)了解耳蜗的结构,熟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基底膜的震动和行波理论)、耳蜗内电位与耳蜗微音器电位、听神经动作电位(复合动作电位与单纤维动作电位)

(7)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生理功能、前庭姿势调节反射、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眼震颤以及其他感觉功能(嗅觉、味觉、触、压觉)。

(十)神经系统的功能:

考查内容: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突触的结构和分类,兴奋在突触传递的机制。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类和作用。反射的有关概念和规律,中枢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对躯体运动和姿势的调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的高级功能。

考试要求:

(1)了解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的分类、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了解突触的分类、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传递的可塑性、非定向突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及其特点)、电突触传递,掌握突触传递机制(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

(3)掌握递质与调质的概念和分类、主要递质和受体系统的功能,了解基本符合递质的条件、递质共存的概念和意义、递质的代谢、受体的分类、受体的上调与下调

(4)熟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中枢易化(突触后易化与突触前易化)

(5)熟悉躯体感觉的丘脑前传入系统、丘脑核团的分类、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各种躯体感觉的特点、内脏痛的特点、牵涉痛及其产生机制,了解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与皮层的代表区,掌握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6)掌握脊髓与脑干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脊休克与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姿势反射、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脑干易化区与抑制区、去大脑僵直产生机制、了解脑干对姿势的调节功能,熟悉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及其功能特征、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以及与其损害有关的疾病、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及其受损后出现的功能障碍。

(7)熟悉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功能以及功能特征、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了解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

(8)了解自发脑电活动与皮层诱发电位、脑电图的波形及其形成机制、觉醒状态的分类与维持的机制、睡眠的时相及其产生机制

(9)熟悉学习与记忆和遗忘的概念、学习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两种信号系统,了解记忆的分类和过程、学习与记忆的机制、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大脑皮层的一侧优势、大脑皮层的其他认知功能、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以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十一)内分泌生理:

考查内容:激素的概念,分类、作用机理,几种重要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方式。

考试要求:

(1)熟悉激素的概念及其抵达靶细胞的方式,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的一般特性与作用机制。

(2)了解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的组成,掌握下丘脑调节肽的概念、种类及其生理作用,掌握腺垂体激素的种类、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作用机制及其分泌的调节,熟悉催乳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促黑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催产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3)熟悉甲状腺激素的种类、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掌握其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机制。

(4)掌握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维生素D3的生成与生物学作用。

(5)了解肾上腺激素的种类、合成与代谢、血液中的浓度及运输的形式,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盐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6)了解胰岛内分泌激素的种类,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7)了解前列腺素的合成与生物学作用、褪黑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瘦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十二)生殖生理:

考查内容:雄激素的生理作用,睾丸的功能。卵巢的生理作用。月经周期。

考试要求:

(1)掌握睾丸的生精功能与内分泌功能、睾丸功能的调节。

(2)掌握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卵巢周期、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月经周期及其与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关系。

(3)熟悉妊娠与分娩的概念、受精与着床的过程、妊娠的维持及其激素调节,了解分娩的过程及其调节。

三、主要参考书

《生理学》第8版,五年制教学,朱大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医学分子生物学100%

4)题型结构

a: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b: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c:问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基因和基因组

考试内容

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原核生物基因组真核生物基因组人类基因组的特点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组学

考试要求

(1)理解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掌握基因的结构。

(2)掌握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理解乙肝病毒和反转录病毒基因组。

(3)了解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特点,掌握质粒的概念,理解质粒的分类和特性;掌握转座作用的概念,理解转座作用的机制和遗传学效应。

(4)了解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掌握基因家族的概念,理解基因家族中各基因间的关系和特点。

(5)了解人类基因组的特点,掌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

(6)掌握基因组学的概念,了解基因组学的内容,理解功能基因组学的内容。

2、DNA序列分析

考试内容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化学降解法DNA自动测序

考试要求

(1)掌握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

(2)理解化学裂解法测序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裂解法测序的主要操作步骤。

(3)理解DNA自动测序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了解测序图谱的阅读方法。

3、核酸分子杂交

考试内容

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Sou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印迹杂交斑点杂交原位杂交

考试要求

(1)掌握核酸分子杂交的概念,理解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

(2)掌握Southern印迹杂交主要操作步骤,了解Southern印迹杂交的主要应用。

(3)理解Northern印迹杂交的操作步骤和主要应用。

(4)掌握斑点杂交的概念和原理,理解斑点杂交的操作步骤和主要应用。

(5)掌握原位杂交的概念和原理,理解原位杂交的操作步骤和主要应用。

4、聚合酶链反应

考试内容

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基本原理耐热的DNA聚合酶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PCR反应条件的优化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巢式PCR原位PCR多重PCR

考试要求

(1)理解PCR的定义,掌握PCR的原理和基本过程,了解平台期和平台效应。

(2)了解耐热DNA聚合酶及其特点。

(3)理解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4)学会优化PCR的反应条件。

(5)掌握RT-PCR的原理,了解其主要应用。

(6)掌握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理解其主要的探针模式和检测方法,了解其特点和主要应用。

(7)理解巢式PCR和多重PCR的原理和主要应用。

(8)掌握原位PCR的概念和原理,理解其操作方法和主要应用。

5、基因芯片

考试内容

基因芯片的制备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的主要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基因芯片的主要制备方法。.

(2)掌握基因芯片技术的检测原理和主要操作步骤。

(3)掌握基因芯片技术的主要应用。

6、免疫印迹技术

考试内容

免疫印迹技术的原理免疫印迹技术的操作步骤

考试要求

(1)理解免疫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免疫印迹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了解免疫印迹技术的主要应用。

7、基因工程与体外表达

考试内容

基因克隆的工具酶基因克隆的载体基因克隆的基本过程真核细胞的转染基因的改造克隆基因的表达

考试要求

(1)理解基因克隆和基因工程的概念,了解基因克隆的目的。

(2)理解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主要应用,了解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

(3)理解载体的概念,掌握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的主要构件和特点,了解主要的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

(4)掌握基因克隆的基本步骤,理解目的基因获取的主要方法及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的主要方法,掌握转化、转染和感染的概念。

(5)掌握真核细胞转染的主要方法,理解转染的真核细胞筛选的主要方法。

(6)掌握基因定点诱变的主要方法。了解基因定点诱变的主要应用。

(7)理解克隆基因原核表达的基本要素和提高表达水平的主要措施,了解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和酵母表达系统。

8、蛋白质组学

考试内容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及发展史蛋白质组表达的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蛋白质组及蛋白质组学的概念,了解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史。

(2)掌握蛋白质组表达模式研究的基本步骤,理解定量蛋白质组研究的策略。

9、基因转移技术和基因打吧技术

考试内容

转基因动物动物转基因的基本原理动物转基因的基本方法基因打靶技术基因修饰动物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转基因动物、基因剔除、基因锲入的概念。

(2)掌握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方法,掌握转基因动物的检测。

(3)掌握基因打靶的概念,理解基因打靶的基本原理,了解基因打靶的基本方法。

10、基因诊断

考试内容

基因诊断的概念基因诊断的技术基因诊断的方法遗传病的基因诊断传染病的基因诊断肿瘤的基因诊断基因诊断在法医学上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基因诊断的概念,掌握基因诊断的特点。

(2)理解基因诊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3)了解基因诊断的技术路线,掌握直接基因诊断途径和间接基因诊断途径的主要方法。

(4)了解主要的遗传病,理解其基因诊断的主要方法。

(5)了解主要的传染病,理解其基因诊断的主要方法。

(6)了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检测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7)掌握DNA指纹的概念,理解DNA指纹分析的基本流程,了解DNA指纹在法医学上的应用。

11、基因治疗

考试内容:

基因治疗的概念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基因转移的基本技术基因转移的靶细胞基因干预

考试要求

(1)掌握基因治疗的概念。

(2)理解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

(3)掌握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理解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了解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和基因直接注射技术。

(4)了解基因转移的常用靶细胞。

(5)掌握RNA干扰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12、肿瘤分子生物学

考试内容:

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癌基因抑癌基因

考试要求:

(1)理解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2)掌握癌基因的概念,理解原癌基因激活的机制,了解主要的癌基因,熟悉癌基因的分类。

((2)掌握抑癌基因的概念,理解主要的抑癌基因及其作用机制,了解抑癌基因失活的机制。

三、参考书目

[1]胡维新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7

[2]冯作化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