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王佳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王佳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王佳

考研时间: 2012-11-1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一、个人简历

姓名:王 佳,博士

称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金属腐蚀与防护,腐蚀电化学

工作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地址:青岛市松岭路号238号,266100

电话:0532-66781903

传真:0532-66781903

e-mail: jwang@ouc.edu.cn

主要学历:

1.1988年8月— 1991年2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工学博士;

2.1984年8月— 1987年6月: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工学硕士 ;

主要经历:

1.2003.12-现在: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

2.1994.1-2003.1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责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其中2002.3-7: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金属工学部 访问学者;

其中1998.5-1999.5: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建筑研究所;合作研究;

3.1991.1-1993.11: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其中1991.10-1993.11: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金属工学部, 访问学者。

工作兼职:

1.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防腐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SAC/TC381);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2.山东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

3.“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和“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编委;

4.BENTHAM 国际期刊 The Open Corrosion Journal 编委;

5.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二、研究开发领域

1.腐蚀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行为,腐蚀电化学数据解析,腐蚀电化学研究方法

2.自然环境腐蚀:大气腐蚀特征与作用机理,海洋腐蚀与防护;微生物腐蚀

3.腐蚀过程检测与监测:大气腐蚀电位分布测量,SRB快速监测与检测,微生物腐蚀与污损检测技术,阴极保护分布监测技术;

4.海洋工程设施腐蚀防护与检测:海洋采油平台,海底管道,海水冷却系统,舰船腐蚀与防护;

5.腐蚀电化学电子仪器、传感器与虚拟仪器:Kelvin探针大气腐蚀点位分布测量系统,腐蚀电化学传感器,虚拟FRA,虚拟恒电位仪,大气腐蚀模拟试验控制系统, 海洋腐蚀现场检测技术;深海腐蚀模拟试验装置;

6.腐蚀防护评价:缓蚀剂分析与评价,涂层性能分析与评价;局部腐蚀分析与评价;

7.腐蚀数据与腐蚀失效分析:全球海洋腐蚀数据库,设备腐蚀控制与管理系统;

8.金属表面防护处理技术

三、主持的研究项目:总经费809.54万

负责的在研项目:总经费322万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带锈碳钢腐蚀电化学特征与数据解析方法”(50971118,911021540),35万;

2.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200905028 “多参数海洋化学仪器系统化测评技术研究”(930460030),29万;

3.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200705016-2:“《海水腐蚀环境试验方法》标准草案”(920746010),20万;

4.奥瑞金金属包装公司委托项目“金属包装产品缺陷检测与货架寿命评估技术开发”;92万;

5.北京化工大学委托项目“航空材料腐蚀电化学行为”;20万;

6.海油工程公司青岛分公司委托项目“深海环境牺牲阳极性能研究”;125万;

负责的结题完成项目:总经费462.84万(简要)

1.科技部支撑计划子课题“海洋潮差飞溅区工程设施环境参数与载荷参数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相线界面区对气/液/固复杂体系腐蚀行为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

3.国家十五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材料自然环境腐蚀行为与预测”中两项子课题;

a)硫酸盐还原菌快速检测传感器技术(50499335-3)

b)大气腐蚀起始过程微液滴现象研究(50499336-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湿循环加速涂层劣化和涂层下金属腐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

5.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支持项目:海洋环境腐蚀能力现场监测技术;

6.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薄液膜下金属表面腐蚀行为的电化学技术研究;

四、获奖:

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J-215-2-03-R06):钢铁设施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及防腐蚀技术;2002年度

2.航空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环境实验中大气腐蚀薄膜电化学方法研究;2002.11.27;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20021132

3.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环境试验中大气腐蚀薄膜电化学方法研究;2005.12;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2005GFJ3138-2

4.Silver Medal of Stern Award for 2005;Oil & Colour Chemists’Association,UK.英国油漆涂料协会。

五、研究成果

已发表研究论文205篇(SCI 42篇);

已发表专利46项。

六、主要研究成果简介

1.大气腐蚀起始与发展过程特征系列研究

系统研究了主液滴、微液滴、薄液膜、动态和分散液膜、锈层液膜等液相状态在大气腐蚀过程中作用,经费支持100万元,发表研究论文35篇。主要贡献如下,

主液滴的形成与腐蚀原电池的建立;

微液滴的形成、特征及其在大气腐蚀过程中的作用;

静态薄液膜在大气腐蚀过程中的加速作用

分散薄液膜在大气腐蚀过程中的加速作用和数学模型

动态薄液膜在大气腐蚀过程中的加速作用

锈层薄液膜下电化学腐蚀行为特征

2.扫描KELVIN探针参比电极技术与应用

从1990年先后接受日本,澳大利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和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委托研制了该国首台共计4台扫描KELVIN探头测试装置。其主要成果如下:

先后为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三个国家研制了该国第一台KELVIN探头电位测试装置。

解决了KELVIN探头参比电极测试技术的关键问题。

建立了全软件控制扫描KELVIN探头测试装置,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测量速度快,性能优异,成为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装置之一。

使用KELVIN探头方法研究了极薄液层下氧扩散过程,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使用SKP扫描KELVIN探头研究了盐微粒诱导大气腐蚀发生与发展过程的电位分布图谱特征,首次发现了火山型电位分布图谱。

证实了大气腐蚀电位分布与化学分布,形貌分布相关性。证实干湿循环对大气腐蚀加速作用原因。

提出了液相形态决定了大气腐蚀阶段的系统理论

3.锈层对金属腐蚀电化学行为影响

首次发现电化学方法测定带锈碳钢腐蚀速度值偏大而不可靠,锈层越多偏差越大;

证实电化学方法测定带锈碳钢腐蚀速度值偏大的原因是锈层中活性Fe2O3在测量过程中还原而增大了金属腐蚀速度;

提出了校正电化学方法测定的带锈碳钢腐蚀速度值的除氧法测量方法。

4.硫酸盐还原菌微生物腐蚀与监测

首次研制成功硫酸盐还原菌现场快速检测传感器技术;

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对环境化学状态和腐蚀过程影响;

5.腐蚀电化学虚拟仪器技术

开发了虚拟频率响应分析仪和虚拟恒电位仪,开辟了虚拟腐蚀电化学测试仪器领域;

6.海洋环境腐蚀现场监测技术

开发了海洋腐蚀现场检测技术和装置;开发了全球海洋腐蚀数据库;

7.缓蚀剂阳极脱附现象

发现了阳极电流突然急剧增加的缓蚀剂阳极脱附现象,系统研究了这一现象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特征,缓蚀剂极大值现象、缓蚀剂阳极脱附作用机理和动力学模型。主要结果为:

首先发现并系统研究吸附型缓蚀剂的阳极脱附现象;

分析阳极脱附现象的电化学特征;

提出描述阳极脱附现象的电化学参数—脱附电位Edes;

提出了阳极脱附机理和动力学模型;

运用阳极脱附理论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缓蚀剂浓度极值现象。

8.局部腐蚀的电化学阻抗谱特性与数据解析

首先发现了孔蚀电极电化学阻抗频谱特征为孔蚀孕育期 实部收缩单容抗弧和孔蚀发展期双容抗弧现象;

开发了具有弥散效应单、双容抗弧电化学阻抗解析方法并编制相应解析软件。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