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风雨 终获彩虹-二战大工机械初试经验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不畏风雨 终获彩虹-二战大工机械初试经验

不畏风雨 终获彩虹-二战大工机械初试经验

考研时间: 2015-04-2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摘要:人说二战简单,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考试经验,殊不知二战要面对更多的压力和付出更多的精力。一战失利有教训,二战成功有经验,相信这篇文章会让奔走在考研路上的学友们受益终身。

与论坛研友交流获取更多考研信息,请关注:考研论坛

复试已经结束一个多星期,这些天实在太忙,没有时间沉淀下来好好总结,现在写下这个教训总结,希望以我个人的经验,能够帮助后来者少走弯路。

为了形成鲜明对比,我也会公布两次我考研的具体情况,希望同学不要跨省抓我,我的本科是一所在沈阳的985院校,之所以决心考大工,家在这是很大一方面,一战初试总分343分,其中政治73 英语64 数学100 制造106,复试听力7 口语12.5 笔试90 面试150,总分601左右,好像是未被录取的第二名,第一名的孩子是因为不服从调剂;二战初试成绩382,其中政治79 英语6 2数学126 制造115,复试听力9 口语13.5 笔试91 面试182,总分677.5左右,成功录取,排在11名(前面5个夏令营的)

有了实际情况,两次不同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慢慢分析,成功在哪,失败在哪!首先先从初试一科一科的来看。

政治

两次考试成绩差不太多,但是我要说是73的那一次,选择题估计得分在38分左右,79的这次,错了两个单选两个多选,也就是得了44分,所以对于主观题,得分都在35分左右,其实这不是巧合,14年的主观题,我个人感觉答的很好,反正比13年高的不是一个档次,所以政治的成败在于客观,但为什么主观题得分没有多大变化,我分析三点原因,

一:老师阅卷速度很快,只要是差不多就会给出雷同的分数;二:两年我都使用肖秀荣的材料,或者说很多同学都在使用,也确实被押到了很多知识点,甚至原题(这里不是做广告,学政治时我听过好多家的课程,新东方,领先,领航等,名家有任汝芬,肖秀荣,陈先奎等等,我最佩服的就是肖秀荣老师,其他的多数都在混,尤其是某老师的序列几序列几,全是扯淡,说压了98%的知识点,我说如果把大纲全搞定了还100%,用你押,以上个人意见),三:我个人的书写水平没有变化,导致卷面的印象没变!

心得建议就是:1、想要政治的高分,首先必须解决选择题,选择题以多选为重点(我的学习方法是,马哲需要框架图,毛中特需要点对点的记,现代史需要时间轴,思修和形测需要肖秀荣,我是都跟这肖秀荣的步伐前进的,尤其是他的毛中特,出题点很好,不像什么2000题之类的,毫无重点,篇幅问题不一一展开),对于正常人,主观题到后来几乎没多大差距。2、提高书写水平,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条理清晰,善于使用符号(如123.abcd等).3、遇到之前没背过的大题,不要慌,在给出材料中,找出能用的话(除了数字等,很多都可以使用),然后以面积取胜。

政治的复习时间,两次我都是从10月左右开始,每天做选择,做的不是很多,需要找一个可以充当教材的资料(我用新东方的)每天细细的看一些,事实证明,很多名家嘴里的考点的确是考点,但他们没强调的点,往往也会是考点,而这就是你超过别人的点,多看书,理解的基础上掌选择题,不要死记硬背,大题我一般在考前20天开始准备,每天背两到三道,只是为了让考试的时候有话说,背不下来,也不要紧,你要记住,你没背下来的,一定不会考,自信是要有的。

英语

说心里话,我的英语很差,六级都没过,64分那次,有两点需要庆幸,一:作文,大小作文几乎都被新东方老师搞定了,二:那年考得第一篇阅读里面的《穿p的女王》我看过,多少对文章理解有一定帮助,62分这次也有两点,一:阅读B搭配的那个,实在很简单,我全正确,二:翻译也十分简单保守估计也在7分左右,但之所以只得了62,一是我在考英语的下午,经常的溜号,也不知道怎么了,一直不在状态,二是因为阅读A,40分,我只得了20分,这是很不理想的,个人理解,如果一个人英语的目标是60分(60%),那么你的完形和阅读B是达不到60%(<12分),而你的作文和阅读C是要高于60%(>24),最重要的阅读A是在60%左右的(=24分),所以正常情况下,阅读A的水平就代表了你考研英语的水平,我是从8月开始看英语的,我没有刻意的背单词,而是在真题阅读中将不会的单词,尽量全记住,推荐真题使用张剑的黄皮书,其他版本几乎都不如这个,14年的复习我是有点改变(个人方法)我先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9月15号前吧)把历年真题里的翻译,从头到尾好好的做了几遍,很多场难句也就是在这里搞清楚了,对我以后做阅读有很大帮助,很多老师推荐先练习阅读A,在搞定阅读A的基础上,可能其他的句子就全搞定了,但我有毛病就是做阅读A时往往直接奔着后面的题目去的,没有足够的耐心理解句子,所以就先从翻译下手了,而且,历年的翻译难度变化不是非常大,当然以上只是个人意见,但考研一定注意长难句,至于作文我是在考前10天左右准备的,是模板,然后找各种论题往里套,多多练习,以真题为主,或者说只用真题搞会真题就够了。

数学

两次考研结果不同,我个人感觉就是在数学上,第一年数学的复习好高骛远,喜欢做真题,喜欢研究难题,喜欢研究一些非常奇妙的解题方法,第二年,我注重基础,不迷信真题,一步一步的来,结果就是不同,推荐使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比较基础(不推荐陈文灯的,如果你已经是130+的同学,推荐使用,里面的方法很好,很玄妙,但不适合我这样只要基础的人),然后可以使用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很好很好的书,概率论可以是张宇的书,如果能听到他讲课就更好了,高等数学,就是要踏踏实实的看资料,任何一个小的问题都不要放过,比如说,有界,有原函数,可积,连续,可导,等等,让你说关系可能都知道,可是为什么不能反过来,区别在哪里,反例是什么,中值定理的各种条件都是什么,而往往这些条件,可能会是解题的突破口,一些定理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什么时候不能使用,等等,不要觉得这些点小,当你把这些东西搞清楚了,在学习其他解题的方法你会特别踏实,而且,不会在自学的过程中,再纠结自己的方法和答案的方法为什么不一样,这时,你会发现,往往你的方法里面,有一个条件的欠缺,导致你使用的定理是错的,这样你在考场上,才不会心慌,才不会见到新题感到手足无措,无从下口,考完数学出来,我就估计自己在125分左右,如果不对照答案,你也能大致估出自己的成绩,说明你的基础还可以,你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很清楚,当然有的同学说你基础那么好,怎么不是135+,可能是我能力不行,或者没有数学的头脑,我觉得,我如果连基础的120都得不到,就算后面的难题做出来,感觉也有点得不偿失,所以,我还是125万岁吧,数学我是在8月开始的,李永乐的全书做了两遍多点,对于真题,我个人的建议是只做查缺补漏使用,也可以用来检验自己的水平,感受真题的题型,难度,不建议将真题作为重点,数学真腿的价值大于政治,不如英语。

专业课

第一年考完专业课,我自己估分在130+,感觉答的顺风顺水,结果却只有106分,第二年考完前三个时,我都很开心,考完专业课,我就觉得很别扭,第一个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不管是好是坏,已经考完了,再一个就是自己答的不是很理想,估分在95分左右,心里多少有点担心,结果出来却是115,多少让我意外,后来想了一下为什么这样子,专业课变化算比较大的,考的点很小很细,甚至在以往看来,很不重点,之所以我成绩还可以,可能是因为我当初比较重视教材吧,简单说一下,可能每个孩子都知道大工专业课的复习,一是要教材,二是要哈工大的两本习题书,可能一直出题都在这里面,所以几乎每道题都在考试真题中出现过,可能有些人不知道,13年的专业课考题,其中几乎所有的单选和多选,还有部分判断都是来自于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一本紫色皮的书上的原题。紫皮书上有很多的单选,多选,判断,可以在考试前好好的做一遍,可能考试的时候会有意外的收获,还有一本书好像是科学出版社才出版的,好像是机械制造技术与习题指导之类的,里面也有很多与考试类似的题,其中14年最后一道工艺的题,就和里面的极为相似。当然制造的学习,一定回归教材,教材上的图形,原理,还是应该搞明白的,今年制造有一个141的孩子,我是服了。我是9月底开始专业课的学习,看参考书第二遍后结合在弘毅考研买的全套资料中的笔记来做属于自己的笔记,这资料讲了很多重点,特别是到12月中旬,弘毅发的最后三套模拟卷,押中了不少知识点,后悔一战时候没准备,回忆版真题直至最后才用上,只是为了做查缺补漏的使用。

关于初试大家说的都特别多,也都只是建议,其实还是需要大家找到自己的方法,我在专业课的后期整理了很多概念等等,写在一个本子上,然后查找真题等等,找到每个考点考察的次数,所以很显然,考的多的就是重点,当然只说专业课现在看来,没有重点,因为全是重点。后来者多多加油!

帖子地址:http://kaoyan.chazidian.com/t5217338p1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