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卓卫东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卓卫东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卓卫东

考研时间: 2012-07-2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卓卫东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卓卫东,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州大学二级岗位教授,现任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福建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第四届编委。长期从事桥梁与结构工程的教学、科研与科技开发和服务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1)桥梁抗震与减隔震研究;(2)新型及复杂结构体系力学性能研究;(3)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等。著有学术专著《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和研究生教材《应用弹塑性力学》,参编《桥梁设计常用数据手册》,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6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2次地市级科技进步奖,2006年“第13届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一、学习和工作背景

1983.9—1988.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本科生

1988.9—1991.7 北京大学地球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6.9—2000.8 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1991.10—迄今 历任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二、主要研究领域

1)桥梁抗震与减隔震

2)新型及复杂结构体系力学性能研究

三、荣誉称号及获奖

福州大学1994-1995学年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三等奖,1995年

福州大学1995-1996学年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一等奖,1996年

福州大学曹挺光教学奖,1996年6月

同济大学李国豪奖励基金一等奖,1998年

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名),1999年

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第6名),2000年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2名),2004年

福州大学优秀教师,2004年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2名),2005年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3名),2005年

第13届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2006年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4名),2008年

福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2名),2009年

泉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3名),2010年

四、主要科研项目

[1] 公路斜交桥简化抗震性能设计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478002),2005-2007

[2] 公路弯梁桥简化地震反应计算理论研究. 福建省科技三项基金项目(K04008),2004-2006

[3] 福建省公路危桥病害分析与技术改造研究. 福建省公路管理局,2004-2006

[4] 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路面技术应用研究. 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5-2008

[5] 泉州晋江大桥设计攻关技术研究——抗震研究专题. 泉州市交通局,2004-2005

[6] 厦门公铁大桥公路桥工程抗震研究专题. 厦门路桥投资公司,2005-2006

[7] 罗源五里大桥拓宽加固结构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 福州市公路局,2005-2006

[8] 聚丙烯睛纤维混凝土路面技术应用研究. 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5-2007

[9] 城市互通立交桥梁抗震性能研究.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2007

[10]平潭海峡大桥主桥抗震研究.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07

[11]生命线桥梁工程的特殊抗震问题及抗震加固实用技术研究. 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2009

[12]混凝土桥梁全寿命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20010

[13]西部地区公路桥梁延性抗震机理与高墩抗震设计方法、减震措施研究.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子课题负责人),2007-2010

[14]乌龙江大桥改造及接线拓宽工程关键技术和施工监控研究(含“小半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曲线梁桥空间受力性能研究”、“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抗震及减震设计研究”和“乌龙江大桥新建复线桥施工监控研究”等三个子课题). 福建省交通科技计划发展项目,2009-2012

[15]基于结构易损性的斜拉桥结构多灾害防治问题研究(2010J01287).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人,2010-2013

五、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生课程:《桥梁抗震与抗风》

主讲硕士生课程:《弹塑性力学》、《结构动力学》

主讲博士生课程:《工程抗震理论》

福建省首批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弹塑性力学》负责人

福州大学重点课程《弹塑性力学》负责人

六、指导研究生

[1] 顾毅云. 强震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残余剪切强度研究[D]. 2002.12

[2] 陈伏立. PUSHOVER法评估已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D]. 2002.12

[3] 刘林石水. 五跨连续刚构桥设计参数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D]. 2003.12

[4] 卓秋林. 公路简支斜交梁桥地震反应分析[D]. 2004.12

[5] 卢昌明. 单索、多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结构性能研究[D]. 2004.12

[6] 蔡鹏程. 双塔三跨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特性研究[D]. 2005.12

[7] 宋 强. 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在延性桥墩上的应用[D]. 2006.12

[8] 谢智潮. 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路面结构研究[D]. 2006.12

[9] 陈晋阳. 公路连续斜梁桥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特性研究[D]. 2007.12

[10]周后祥. 公路梁式桥地震易损性研究[D]. 2007.12

[11]吴梅容. 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动力特性及地震易损性分析[D]. 2008.5

[12]何成凑. 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弯曲疲劳性能研究[D]. 2008.5

[13]孙海朋. 既有大跨度连续梁桥抗震加固技术研究[D]. 2008.12

[14]邱钰婷. 层布式纤维混凝土梁、板构件受力性能研究[D]. 2008.12

[15]兰晓萍. 大掺量低品质粉煤灰混凝土路面结构研究[D]. 2008.12

[16]张 纬. 公路混凝土梁式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D]. 2009.12.

[17]王绍斯.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抗剪强度研究[D]. 2009.12.

[18]林颖捷. 混凝土简支梁桥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度研究[D]. 2009.12

[19]陈夏滨. 楼板与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D]. 2010.05

[20]游福科. 在役公路混凝土梁式桥震害预测与抗震鉴定研究[D]. 2010.12

[21]方碧滨. 车辆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曲线箱梁桥的冲击效应研究[D]. 2010.12

[22]孙 颖. 混凝土曲线梁桥简化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 2010.02

[23]林 立. 大型桥梁建设项目的鉴识工程制度与方法研究[D]. 2010.11

七、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350108

电话:0591-22865371(办公室)

传真:0591-22865355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