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颜同林简介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贵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颜同林简介

贵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颜同林简介

考研时间: 2014-05-13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基本情况

颜同林男36岁博士教授中国郭沫若学会理事

◆教育背景

2007年6月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年7月参加工作

◆开设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论著目录

著作:

1、《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参编,重庆出版社2004年

2、《中国现代文学的巴蜀视野》副主编,巴蜀书社2006年

3、《现代新诗与文化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8年

4、《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5、《被召唤的传统:百年中国文学新传统的形成》第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6、《21世纪贵州新诗档案》,主编201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7、《思想的盆地》独撰2011年齐鲁书社

8、《母语与现代诗》(上)独撰2012年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9、《母语与现代诗》(下)独撰2012年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代表论文:

1、《大山深处的夜莺之歌》,《娄底日报》2002年8月20日

2、《永远的歌者:李瑛》,《娄底晚报》2002年8月24日

3、《生命:黎明的风暴》,《作家与社会报》2002年7月28日

4、《曙光背影里的意象空间》,《中外诗歌研究》2002年4期

5、《苍茫大地的生命之歌》,《文学风》2002年3期

6、《略论叶延滨诗歌的幽默情怀》,《娄底日报》2003年3月1日

7、《沙海不倦一行舟》《娄底日报》,2003年6月5日

8、《在乡村和城市之间》,《柳州师专学报》2003年2期

9、《憩园之旅》,《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3期

10、《无限家园》第二,《娄底师专学报》2003年3期

11、《略论刘章格律化倾向给中国新诗发展之意义》,《国风文学》2003年2月号

12、《大漠深处的苦舟之歌》,《当代文坛》2003年4期

13、《吴修纲诗歌艺术浅谈》,《青海师专学报》2003年5期

14、《打开理趣与哲思的诗歌方式》,《诗歌月刊》2003年7期

15《忆念与忘却:重读〈干妈〉》《青春诗刊》2004年1期

16、《“两栖人”之歌——新乡土诗断想》,《中国诗》2004年1期

17、《明朗而丰富简朴而繁杂》,《阅读与写作》2004年2期

18、《吕进与中国新诗研究》,《今日重庆》2004年4期

19、《情到深处是画魂》,《诗探索》2004年春夏卷

20、《吕进诗学体系建构中的奠基作》,《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期

21、《站立的灵魂与游动的精灵》,《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4期

22、《在生命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天平上》,《新国风》2004年12期

23、《戏剧冲突与诗歌力量》,《钦州学院学报》2005年2期

24、《艺术家与批评家的心灵契同——中国现代诗论的一种取向》,《中国文学研究》

2005年3期

25、《“回到原点”的文学感受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4期

26、《承传与变奏》,《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二辑2005年12月

27、《李瑛诗歌意象艺术略论》,《钦州学院学报》2006年1期

28、《区域新诗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当代文坛》2006年1期

29、《细读与体验》,《名作欣赏》2006年1期

30、《人文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二,《福建论坛》2006年1期

31、《从细读中来,到细读中去》,《写作》2006年2期

32、《土白入诗与新月诗派》,《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4期

33、《略论艾青对惠特曼的借鉴与超越》,《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5期

34、《中国象征诗学理论探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5期

35、《活动的火山与倾斜的天平》,《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5期

36、《生命的燃烧与性灵的升华》,《诗词报》2006年第8期

37、《普通话写作与文化认同》,《红岩》2007年1期

38、《陆耀东教授〈中国新诗史〉第一卷出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3期

39、《何其芳与巴蜀文化》,《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6期

40、《巴蜀学派与现代巴蜀文化阐释》,《红岩》2007年5期

41、《困惑与诱惑:方言入诗的两难选择》第一,《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1期

42、《“法国体验”与中国象征诗派的原点性》,《贵州师大学报》2008年1期

43、《沉默的言说与无名的心绪》,《长江师院学报》2008年1期

44、《小说〈自流井〉与盐文化》第一,《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1期

45、《空间的意义:救亡语境下的方言与新诗》,《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8年2期

46、《新诗版本与汉语方言》,《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2期

47、《陕北方言和〈王贵与李香香〉》,《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3期

48、《隐含的女性话语与性别诉求》,《名作欣赏》2008年5期

49、《口语:现代白话新诗的一个关键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3期

50、《乐山方言与〈女神〉》,《郭沫若学刊》2008年2期

51、《“法国体验”与早期象征诗派》,《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4期

52、《新诗戏剧化与文体张力》,《四川戏剧》2008年5期

53、《怀念与忘却——重新〈干妈〉》,《名作欣赏》2008年12期

54、《方言入诗与中国新诗的发生》,《文学评论》2009年1期

55、《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历史形象》,陈煜斓主编《走近幽默大师》2008年12月

56、《〈自流井〉与井盐文化》,曾凡英主编《中国盐文化研究论丛》第3辑

2008年12月

57、《土音入韵与现代白话新诗》,《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2期

58、《“读诗会”及其诗学价值重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2期

59、《方言入诗的合法性辩难与认同焦虑》,《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6辑

2009年5月

60、《姿态与宿命——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月刊研究》,《宁夏大学学报》2009年3期

61、《长歌曼舞今何在浅刺微讽自长吟》,《今日文坛》第6辑2009年6月

62、《误读的焦虑:海外汉学重估》,《今日文坛》第八辑2009年11月

63、《方言文学与方言入诗》,《中国诗歌研究》2009年11月

64、《现代诗人的创造与诗歌传统的变迁》,《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1期

65、《郭沫若研究三十年与郭沫若传统》,《郭沫若研究三十年》2010年2月

66、《八小时内的重审与想象》、《被误读的新诗传统》,《诗评人》总第12期

67、《在黑夜与黑夜之间》,《贵州作家》(第14辑??下)2010年7月

68、《“化土”:在“化古”与“化欧”之间》,《三峡论坛》2010年6期

69、《方言入诗的回顾与展望》《论学武夷》2010年版

70、《历史剧〈屈原〉新时期研究综述》《郭沫若学刊》第二2011年1期

71、《对诗歌重镇的呼唤》《贵州民族报》2011年5月13日

72、《〈女神〉时期集外诗作的发掘与郭沫若早期新诗的文学史形象》《西南大学学报》2011年4期

73、《从打油诗到白话诗》《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74、《遥远的颖河镇与熟悉的小人物》《贵州日报》2011年11月4日

75、《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乡——组诗〈肩膀上的春天〉读后》《宝安日报》2011年12月7日

76、《蚯蚓们的世界——台静农的短篇小说〈蚯蚓们〉评析》《今日文坛》第二2011年冬之卷

77、《普通话写作的倡导与方言文学的退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78、《论出版传媒对新时期贵州少数民族诗歌的影响》《贵阳学院学报》第二2011年第4期

79、《上海方言与马凡陀的山歌》《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80、《〈女神〉版本校释与普通话写作》《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81、《追梦让青春闪光——评刘美伶作品》《贵州师范大学报》2012年5月14日

82、《论新诗的形式探索与绘画之关系》《文艺评论》2012年4期

83、《新世纪诗歌抒情主体变迁探析——以贵州诗歌为例》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第一2012年2期《

84、《在“小”与“大”之间的思考——读杜国景著〈合作化小说中的乡村叙事与国家历史〉》《教育文化论坛》第二2012年第3期

85、GuoMoruoandMandarinWritingExercises《远东文学会议论文集》2012年

86、《郭沫若与普通话写作运动》《远东文学会议论文集》2012年

87、《自我突围与方言自觉》《武陵学刊》2012年第4期

88、《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贵州新诗30年》《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89、《经济叙事与现代左翼小说的偏至》《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5期

90、《法外权势的失落与村落秩序的重建》《文学评论》2012年第6期

91、《台语诗写作与闽南方言》《武陵学刊》第一2012年第6期

◆科研项目

1、2004年,重庆市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任主研。

2、2004-2006年,重庆市重点社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庆视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巴蜀视野研究”,任主研。

3、2006年,主持四川省教育厅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盐文化与王余杞小说研究”,项目编号:YWHZ06-06。

4、2007年,主持四川省教育厅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一般项目“现代汉语与郭沫若诗歌研究”,编号:GY2007L12。

5、2007年,主持贵州省教育厅项目“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流变研究”,编号:0705069

6、2007年,主持贵州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课题“方言入诗与中国现代新诗研究”,项目编号:校社科青2007-02-29。

7、2007年,主持贵州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新诗史论”。

8、2008年,主持贵州省教育厅基地项目“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贵州新诗30年”,项目编号:08JD015。

9、2009年,主持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大西南文化与贵州20世纪新诗研究”,项目编号:黔省专合字(2009)112号。

10、2009年,主持贵州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建国60年贵州诗歌事业发展研究”。立项编号09BA02。

11、2011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方言入诗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1XZW012。

12、2012年主持四川省厅项目《郭沫若诗歌的文学史书写与文学形象研究》(GY12A06)

◆获奖情况

1、2010年2月,《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获贵州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2、2010年12月,《被召唤的传统:百年中国文学传统新传统的形成》联名第二,获四川省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2012年2月,《方言入诗与中国新诗的发生》获贵州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2012年获贵州省第二届“青年创新人才奖”

◆学术交流

1、2007年12月福建漳州,林语堂国际学术会议,提交论文:《现代文学史书写与现代作家的历史形象——以林语堂为例》。

2、2008年11月北京,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郭沫若研究三十年与郭沫若传统》。

3、2009年10月福建武夷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四次青年学者研讨会,提交论文:《方言入诗的回顾与展望》

4、2010年8月山东济南,郭沫若文献史料国际学术研讨会暨IGMA学术年会,提交论文:《<女神>集外佚作的发掘与郭沫若早期新诗的文学史形象》。

5、2010年9月四川成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提交论文:《普通话写作与当代文学的发生》。

6、2011年10月南充《女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青年论坛《〈女神〉版本校释与普通话写作》

7、2011年12月蒙自民国经济与现代文学学术讨论会暨西川论坛第一届研讨会提交论文:《经济叙事与现代左翼小说的偏至》

8、2012年6月圣彼得堡第五届远东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暨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郭沫若与普通话写作运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