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大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导师介绍:李淮江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淮师大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导师介绍:李淮江

淮师大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导师介绍:李淮江

考研时间: 2013-09-2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李淮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8

导师类别:学术型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联系方式:电邮:msylhj@sina.com;手机:13909619525

招生专业名称:材料物理与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

新型敏感材料与器件

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器件

智能传感器

个人简历:

1981.09-1985.07安徽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

1985.07-1990.09蚌埠市半导体器件厂。

1990.09-1993.0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研究生,工学硕士。

1993.04-1998.10蚌埠市传感器厂,工程师,质量部经理,传感器分厂厂长。

1994.09-1994.12日本国共和电业株式会社研修。

1998.10-2001.07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物理系, 高级工程师,电子技术教研室主任。

2001.07-2006.08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物理系,高级工程师,系副主任兼实验室主任。

2006.01-2012.10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

2008.07-2011.7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科学与纺织学院研究教授。

2012.09-2013.04淮北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书记兼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学术兼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压力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安徽省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无线电协会理事,安徽省传感器技术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成就:

奖励:

1.2012年12月;主持完成“公路自动车辆识别与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项目,获安徽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证书号2012-3-R1。

2.2012年12月;参加完成“充电式电动喷灌机” 项目,获安淮北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3。;证书号15-J-3-06-R3。

3.2011年11月;主持完成“公路自动车辆识别与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项目,获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证书号15-J-1-01-R1。

4.2006年10月;主持完成 “高精度智能压力变送器” 项目,获安徽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证书号2005-3-R1。

5.2006年11月;参加完成“高压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滤除装置”项目,获安徽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3;证书号2006-3-R3。

6.2005年9月;主持完成 “高精度智能压力传感器” 项目,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奖”三等奖。证书号K2004-3-25-1。

7.2006年3月;参加完成“高压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滤除装置” 项目,获安徽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3;证书号K0643-G3。

8.2005年3月;参加完成“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获“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排名第3。编号:2005175-3。

9.2012年12月;在“威师杯”安徽省第七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指导参赛学生获“一等奖”。

10.2004年8月;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授予“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11.2007年10月;“集成压力微传感器及其外围电路综述”论文,被安徽省电子学会评为安徽省传感器技术与产业化发展论坛会议“优秀论文奖”。排名第1。

12.2011年10月,获淮北市首届“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13.2012年11月,获淮北市 “优秀技术人才奖”。

科研项目:

1.2013年1月;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聚物织物传感器在井下人员安全监测研究”。 项目编号1308085MF105。

2.2013年1月;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提高在线计量力传感器准确度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KJ2013A237

3.2010年6月;主持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研究项目,“基于聚合材料的织物传感器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0080703003。

4.2010年3月;主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科技项目,“矿井可穿着定位及监护用织物传感器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2010-26。

5.2008年7月;参加粤港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微小型纤维传感器”研究,项目编号RD/GH/PR/002/07。和粤港科技合作计划项目,“In-situ Multi-parameter Evaluation System for Protective Textiles under High-Speed Impact”研究,项目编号RD/PR/002/10。

6.2009年4月;参加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工生物网络理论.方法及在电路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090412070。

7.2008年1月;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油田扭矩数字化监控系统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KJ2008A059。

8.2006年,主持国防科工委*项目,**********。编号:****-***-*-****。

9.2006年,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高精度智能压力传感器软补偿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5KJ091。

10.2006年,主持淮北市科技计划项目,公路自动车辆识别与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淮科(2005)10号-11。项目编号05111。

11.2005年,参加安徽省“十五”二期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高压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滤除装置。科计[2004]308号,项目编号040120561。

12.2002年,主持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高精度智能压力变送器。科计[2001]83号, 项目编号01012007。

发表论文:

[1]李淮江;苗曙光.基于CAN和WSN的井下皮带机打滑保护监测系统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30(12):40-42.

[2]王大军,李淮江.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压力传感器芯片设计[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133-136.

[3]胡园园;李淮江;王大军.基于ATmega16的压力传感器温度补偿智能化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0年,第10期.8-11.

[4]姜恩华;李淮江.基于NS2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辅助教学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 31 (5):101-103.

[5]陈得宝;李淮江;李峥.复数编码粒子群算法及在函数优化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10):59-64.

[6]杨保华;李淮江;宗桂林.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及实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 年,第2 期,72-73.

[7]李素文;刘文清;杨一军;李淮江.DOAS技术中差分吸收光学密度获取方法[J].光电工程,2008,35(12):50-53.

[8]杨保华;李淮江;赵鑫.《数字电路》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81-83.

[9]周正;李淮江;公丕锋.汇编程序移植的四级映射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30(5):572-575.

[10]李淮江;王飞龙.压力传感器及其电路优化设计.中国计量测试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53-56.

[11]陈得宝;李淮江.一种新的小波网络设计方法及其在非线性模型辨识中的应用[J].微型机原理与应用,2004,第7期.12-14.

[12]姜文彬;李淮江.网络分析的一种改进的回路分析法[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 24 (4):23-27.

[13]陈得宝;李淮江.无需量化因子的模糊直接逆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116-119.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