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导师介绍:崔立中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导师介绍:崔立中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导师介绍:崔立中

考研时间: 2013-09-20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崔立中教授,男,1949年12月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

安徽省心理学会理事,芜湖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督导,辽宁省心理学会发展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沈阳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沈阳市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沈阳市心理研究所青少年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沈阳电台声讯部心理热线咨询专家。

主要成就:

(1)在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主要致力于学与教过程中的认知心理与创新心理以及师生的心理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等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出版专著二部,其中一部为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教材一部,获教育部国家级成果二等奖;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对于创新心理机制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对教育技术心理学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早,并正在出版专著。在该领域,崔立中主持的课题研究获辽宁省教育厅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崔立中负责的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两门课程,被分别列为“安徽省首批研究生省级精品课程”和“安徽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2)在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长期致力于抗学习疲劳、学习焦虑、学习压力的干预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系列旨在缓解或消除学习疲劳、学习焦虑、学习压力的干预技术,经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法实验的双重检验后,在部分省市加以推广。其中主要包括“学生课间心理保健操”、“学习间隙的按摩放松技术”、“简易自我放松催眠”等,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专著二部,发表论文十余篇,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由崔立中主持的对桐城派心理学思想的研究,经省教育厅指定的专门机构查询,确认在国内外均属首创。该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目前已发表论文3篇,正在出版专著一部。对徽文化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在国内也起步较早,并在徽文化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徽商的营销心理学思想以及徽骆驼精神的心理学分析等方面,展开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4)在心理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曾为三省四校的心理实验室(或心理实验中心)主持设计并组织施工,参与了一所学校的心理实验室设计。其中由崔立中设计的一所学校的心理实验室成为全国中师标准化建设现场会的样板,受到国家教委师范司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在心理实验室的软件建设方面,崔立中主持开发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测验系统》(由42个软件组成),获沈阳市科委1998年优秀软件奖三等奖。其中的一些软件还受到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郑日昌的好评。崔立中提倡的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得到了许多师范学校和普通高校的认同。崔立中关于心理实验仪器向心理训练仪器转型的主张和设计,也受到了许多教学仪器设备的生产单位和设计部门的关注。

一、主要教育背景:

(一)接受短期培训阶段:1969年与1971年,先后参加沈阳市体育学院军体班和沈阳市苏家屯区教师进修学校中文班培训。

(二)接受师范教育阶段(1977-1980):就读于沈阳市师范学校中文专修班。

(三)接受本(专)科教育阶段:(1981-1988):先后就读于沈阳教育学院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辽宁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

(四)研究生教育阶段:(1990-1996):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二、主要工作经历:

(一)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1968-1977):先后执教于沈阳市苏家屯区吴家屯小学、沈阳市苏家屯区吴家屯中学。先后任吴家屯小学大队辅导员、吴家屯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兼团总支书记和团委副书记。

(二)从事师范教育阶段(1979-1991):执教于沈阳市师范学校(四年制师范),先后主讲语文和心理学课程,任教育学、心理学教研组组长。

(三)从事专、本、研(高等教育)阶段(1992-2009):先后执教于沈阳市师范学校(五年制大专),任心理学和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沈阳医学院(兼职);沈阳大学社科系(兼职);沈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本科),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心理实验中心主任;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系(兼职);沈阳工程学院政法系(兼职);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任心理学实验中心主任。

三、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一)主要研究领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

本研究从大、中、小、幼以及社会各领域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出发,坚持积极心理咨询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向,注重克服单纯障碍性咨询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倾向,强调发展性咨询、教育性咨询和障碍性咨询相结合的研究,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教育以及与管理心理、工程心理、安全心理、营销心理、航运心理、航空心理、农业心理等应用心理相结合的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干预性研究,强调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当前正在进行的主要研究:

(1)继续深入开展缓解或消除学习疲劳、学习焦虑、学习压力、学习倦怠和考试焦虑的放松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下列放松技术的编制及其EEG(脑电)、EMG(肌电)、SC(皮肤电)和认知测量的检验:①学生课间心理保健操与课后放松技术的结合;②学习或工作间隙的简易自我放松催眠;③学习或工作间隙的放松按摩技术;④缓解学习疲劳的香气调节。

(2)继续深入开展健心馆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具体内容略)

2.教育心理与认知心理(含创新心理与创新教育心理)

本方向致力于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注重探索学与教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和创新心理,力图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索和解释学与教的心理机制以及创新心理机制;注重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创新心理学的应用心理研究。

正在进行的主要研究:

(1)学科教学中的认知心理与创新心理研究。主要包括:语文和外语教学中的表征学习研究,双编码教学和图式教学研究;图式、脚本教学与记叙文教学结合的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性认知研究。

(2)师生的心理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主要包括:层类结合的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师生心理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对知识建构的影响研究。

(3)创新性信息加工的心理机制及其应用研究。主要包括:①创新的双向心理过程研究;②创新心理的发生机制、加工机制和产出机制研究;③创新的个体心理结构与群体心理结构研究;④创新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教育教学,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学科教学设计以及科技创新和文学艺术创作等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三)辅助研究方向

1.桐城派心理学思想研究。主要包括:桐城派文学创作心理学思想、桐城派学习心理学思想、桐城派教育心理学思想、桐城派人才心理学思想、桐城派军事心理学思想、桐城派代表人物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2.徽文化心理学思想研究。主要包括:新安理学中渗透的心理学思想研究;徽商营销心理学思想研究;徽骆驼精神与徽商群体性格特征研究;徽文化中教育心理学思想研究,等等。

四、主讲课程:

(一)当前主讲的课程

研究生:教育心理学(省级精品课程)、心理学基础理论

本科生:认知心理学(校级精品课程)、咨询心理学

(二)曾经主讲的主要课程

研究生:心理测量学的原理与操作(沈阳师范大学)

本科生:心理测量学 、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创新心理学、公关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五、承担课题:

1.主持:《和谐创新型教师培养研究》,沈阳科委1998年度科技计划项目,已完成。

2.主持:《创新心理机制研究》,沈阳市科委2001年度科技计划项目,已结题。

3.主持:《两档三分小班个别化教学研究》,辽宁省教育厅2002年度教学研究项目(2024701192),已完成。

4.主持:《辽宁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心理障碍的测查与对策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2003年度基金项目(L03BSH002),已结题。

5.主持:《大学本科小学教育心育模式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项目《大学本科小学教育“211”干才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已完成。

6.主持:《计算机辅助心理咨询研究》,沈阳市科技局2003年度科技计划项目 (1022050-3-01)

7.主持:《健心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沈阳市科技局2004年度科技计划项目(1041044-1-06

8.主持:《高师心理学教学技术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辽宁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高校138-5),已结题。

9.主持:《沈阳市小学师生心理素质测验的比较研究》,辽宁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滚动课题(普教278)。

10.主持:《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者心理素质的测验研究》,辽宁省教育厅 “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000058),已结题。

11.主持:《沈阳市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测验研究》,辽宁省教育厅 “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000059),已结题。

12.主持:《师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实验研究》,辽宁省教育厅 “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000060),已结题。

13.主持:《计算机教辅结合模式研究》,辽宁省教育厅“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000061),已结题。

14.主持:《中小学生开展课间心理保健操的实验研究》,安徽省教育厅200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JG05005),已完成,正在结题。

15.主持:《和谐创新型教师培养研究》,安徽省教育厅2006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06112),已完成,正在结题。

16.主持:《简易催眠术对缓解高中生神经衰弱作用的实验研究》,安徽省2007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JG07014),已完成,正在结题。

17.主持:《桐城派心理学思想研究》,安徽省教育厅2007年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 (2007sk107zd),正在结题。

[注] 参与研究的项目从略。

六、获奖情况

1.崔立中主持开发编制《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测验系统》,1998年12月,沈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沈阳优秀软件奖”三等奖。(证书编号:98-3-1)

2.崔立中独撰,论文《略论师范教育的新使命:和谐创造型教师的培养》,1998年9月,中国发明协会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3.崔立中独撰,论文《内化创新与外化创造》,1999年12月,中央教科所优秀论文二等奖。

4.崔立中第一作者,论文《优化21世纪素质教育者群体智力水平结构研究》,中国教育报编辑部“教师素养与学生成才论坛”一等奖。

5.崔立中主持《心理学教学技术现代化研究》,2004年1月获 “辽宁省教育厅‘十五’首批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证书编号:015)

6.崔立中主持《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者心理素质的测验研究》,获辽宁省教育厅 “九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证书编号:000058)

7.崔立中主持《沈阳市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测验研究》,获辽宁省教育厅 “九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证书编号:000059)

8.崔立中主持《师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实验研究》,获辽宁省教育厅 “九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证书编号:000060)

9.崔立中主持《计算机教辅结合模式研究》,获辽宁省教育厅“九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证书编号:000061)

10.崔立中独撰,论文《创新敏感区及其构建》,2003年12月,中央教科所全国性“百年中国教育”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11.崔立中独撰,论文《计算机辅助心理咨询的探索与思考》,2003年12月,中央教科所全国性“百年中国教育”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12.崔立中独撰,论文《学校和地区中小学生智力水平的结构性评估》,2003年12月,中央教研所全国性“百年中国教育”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13.崔立中副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推荐使用,大学本科小学专业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获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此外,还曾获沈阳市政府命名“沈阳市中师教育学学科带头人”、沈阳市教委命名“沈阳市心理学骨干教师”和“沈阳市先进电教工作者”、曾宪梓奖教金、沈阳大学师范学院最受欢迎教师和沈阳市师范学校、沈阳大学师范学院14届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和称号。

七、主要论文、论著

(一)论文类

1.崔立中.略论师范教育的新使命:和谐创造型教师的培养.创造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全国中小幼创造教育理论探讨与典型经验选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5月,367-377。

2.崔立中、周莹.未来素质教育者群体智力水平结构的心理档案研究.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综合卷(第四卷).1999年8月,18-29。

3.崔立中.六届师范生心理健康档案研究.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2):14-17。

4.崔立中.小班化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有利形式.辽宁教育研究,2001(3):31-32。

5.崔立中、周永梅、于秀丽.略论合作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3):23-25。

6.崔立中.学校或地区中小学生智力水平的结构性评估.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83-85。

7.崔立中、王凯.小班“两档三分”教学策略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9):47-49。

8.崔立中.兴趣小班个别化教育的创新性探索.辽宁师专学报,2003(2):66-68。

9.崔立中.沈阳市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研究.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2):38-40。

10.崔立中.优化教师群体智力水平结构研究.心理科学,2003,26(5):943-944。

11.崔立中.试论创新的双向心理过程.心理科学,2003,26(2):379,367。

12.崔立中、佟硕、鞠晓明.计算机辅助心理咨询的探索与思考.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3)

13.崔立中.论创新的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3

14.崔立中、杨竞、郑凯.自主创新的心理实质.心理科学,2006,29(3):744-746。

15.崔立中、孙颖、孙克波、季拥军.自主创新的心理发生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006,29(5):1521-1523。

16.李飞、崔立中.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教学创新.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10A):15-18。

17.胡芳、崔立中、徐士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婚姻质量(OLSON)测查.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8.崔立中、刘鹃.课间缓解学习疲劳的一项探索性研究.心理科学,2007,30(6):1405-1408。

19.王承清、崔立中、季坤.徽商营销心理学思想研究.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49-52。

20.张晓蕾、崔立中.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创新学习模式建构.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07-03-30。

21.崔立中、刘丽娟、周君闲.桐城派学习心理学思想探析.桐城派研究,2007(10):93-98。

22.胡芳、崔立中、高丽.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2)。

23.李飞、崔立中.试析教学创新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大参考,2007年(05A):5-8。

24.崔立中、张飞飞.心理健康与和谐生活.安徽省社科界第二届学术年会专场研讨会文集.积极社会与人文素养.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181-185。

25.刘鹃、崔立中.心理保健操对中小学生学习疲劳的缓解作用.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30-331 。

26.王承清、李存峰、崔立中.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校心理咨询发展启示.高等农业教育,2008-05-15。

27.刘鹃、徐嘉骏、崔立中.心理保健操对中小学生学习疲劳的缓解作用.中国校医,2008-08-20。

28.薛艺、邢宽、崔立中.课间心理保健操预防神经质偏常发展实验研究.中国校医,2008,22(5):505-507。

29.刘青霞、王承清、崔立中、葛金国.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浙江教育科学,2008-12-25。

30.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2008年第1期,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31.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

32.李小平、葛明贵、崔立中、桑青松、宣宾.决策中损益值大小效应的发生条件及机制再探——一种齐当别视角及兼对视角本身的一些探讨.心理学报,2009,41(3):196-207。

33.崔立中、朱国康、程顶.简易自我放松催眠缓解学习疲劳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9,32(2):453-455。

34.薛艺、于鸿雁、崔立中、刘潇肖.大学生对临终者的内隐与外显态度.社会心理科学,2009-04-15。

35.朱平原、崔立中.创造心理素质教育探析.校园心理,2009 (5)

36.Cui,Lizhong.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perfection exercise for alleviating students learning fatigu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8.10 SCI

37.陆磊、崔立中.心理保健操缓解认知疲劳效果的脑电检验.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

38.范金刚、崔立中、刘萍.和谐创新型教师培养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

39.范金刚、崔立中.高中生家庭气氛问卷的编制.校园心理,2010

40.朱国康、崔立中、范金刚.青少年性别角色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模型及检验.中国校医,2010-05-20

41.朱丽娟、崔立中.心理放松操缓解考试和学习焦虑的实验研究.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2.孙颖、崔立中、田海洋.大学生外语焦虑与认知风格的关系研究.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43.孙颖、崔立中、田海洋.117名高中生外语焦虑与认知方式的关系研究.中国校医,2010年第1期

44.范金刚、朱国康、崔立中.国内外放松技术和放松机制的研究综述.中外健康文摘,2010

45.徐嘉骏、曹静芳、崔立中.心理保健操对缓解小学生认知负荷的作用.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第02期

46.李小平、张庆林、崔立中.前景理论能否解释花生瓣形效应.心理科学,2010年第1期

47.徐嘉骏、曹静芳、崔立中、朱鹏.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第1期

48.范金刚,丁芳芳,王雷,崔立中.成就动机在教师期望与学生远距离联想能力中的中介作用.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 08期

49.范金刚、丁芳芳、朱国康、崔立中.教师期望对学生成就动机和词语远距离联想能力的影响.中国校医,2010年05期

50.崔立中、刘丽娟.桐城城派的德育心理学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2):103-108

51.范金刚、崔立中.表征对创新性信息加工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4):4-6.

(二)专著类:

1.崔立中:《创新心理学》,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6月。

(沈阳市科委2001年度科技计划项目“创新心理机制研究”成果。ISBN7-80644-782-2)

2.阴训法、白冬青、崔立中:《心育原理与操作》,辽海出版社,2003年6月,(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大学本科小学专业“211”干才模式研究“成果。ISBN7-80669-660-1)

3.崔立中、程顶:《创新心理学导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谐创新型教师培养研究”成果;安徽师范大学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项目;安徽师范大学认知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基金资助项目。ISBN978-7-212-03131-6)

4.崔立中、徐嘉骏等:《学生课间心理保健操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学生课间心理保健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基金资助项目;安徽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心理学实验中心建设成果。ISBN987-7-212-03521-1)

5.崔立中、汪建萍等:《桐城派心理学思想研究》,科学出版社,正在出版

(三)教材类:

1.辽宁中师教材编写组,崔立中参编:《教育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辽宁省中等师范学校教材,崔立中参编第九章“小学语文教学心理”)

2.崔立中副主编:《心理健康百问》,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5月。

3.张达、刘有敏主编,崔立中参编:《英语中考全程课课清》(初二年级),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ISBN7-5610-3833-X)

4.刘国权、崔立中、路海东:《小学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推荐使用,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ISBN7-107-17416-9)

5.崔立中、程顶:《创新心理学导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ISBN978-7-212-03131-6)

八、联系方式

地址: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41000)

电话 :13955314356

E-mail:cuilizhong4356@163.com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