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历:
方维保,1964年生,安徽肥东县人。先后毕业于滁州师范专科学校、辽宁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于2004年受聘为教授。担任安徽师大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点负责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安徽师大文学研究所所长。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芜湖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多次应邀担任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中国科协)、安徽省社科文艺出版奖(文学类)评委(安徽省政府)。
2.承担课程:
本科生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新时期文学热点研究》
研究生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现代左翼文学思潮研究》、《中俄文学比较研究》
3.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小说批评和文化批评、中俄文学比较。
4.发表论文:
《<茶馆>:“世变”、“民生”与民族寓言》,《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
《左翼革命文学的人民伦理秩序与道德情感及其形成》,《文史哲》2011年第2期。(《新华文摘》摘要》)
《别一种意义上的启蒙修辞》,《学术界》2011年第3期。(第二作者)
《普罗文学的建构焦虑与创作主体的再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民族国家的整体愿望与文学创作的缝合想象》,《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
《碰撞与调适:1942年的延安文学生态》,《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8期.
《叙述袪魅:科学语境中的中国新文学》,《文学评论》2007年2期。
《从宗法叙事到阶级话语——中国现代红色浪漫主义之一解》,《东方丛刊》2002年第2期。
《家族伦理的颠覆、改造与回归——论1940-1960年代的红色英雄叙事》,《海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7年06期.
《文学书写的情感祛魅与知识分子的主体隐身——对二十世纪红色罗曼司的一种理解》,《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文学话语的血统化与知识分子意识的退却──对20世纪左翼叙事文学的一种观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3期。
《论战时戏剧体制》,《中国戏剧》2009年第3期。
《王蒙的文学批评:后革命时代的话语经验》,《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社》2008年第02期.
《原旨的缝隙与阐释的苦难——论十七年时期的文艺论争和批判》,《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人民、人民性与文学良知》,《文艺争鸣》2005年第3期。
《资本运作时代的人民和人民性思考》,《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6期(选入中国作家协会主编《2006年年度批评文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五期全文转载)。
《人民性,危机中的重建之维》,《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第6期(《文艺报》摘要转载)。
《超越狭隘的眼光》,《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2010年3月25日。
《人民性与穷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名作欣赏》2009年第6期。
《一份期刊和它对文化的阐释和塑造》,《南方文坛》2011年第5期。
《消费时代·爱情症候与想象的神经质——新世纪若干情爱小说主题阐释》,《理论与创作》2008年06期.(合作)
《死本能的体验与审视——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新时期小说的主题形态研究》(第一作者),《文学评论丛刊》第10卷第2期(2007).(合作)
《知识崇拜与性别政治——新时期才子佳人小说主题阐释》,《文学评论丛刊》第9卷1期(2006)。
《投降:不关武器的精神事件——评许春樵的长篇小说<放下武器>》,《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2期。
《恣情的诗意——论潘军的小说》,《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血缘幻象与性别政治——论赵玫的长篇小说<朗园>》,《当代文坛》1998年第1期。
《苏雪林与六十年代台湾的红楼梦论争》,《博览群书》2009年第4期。《出游与回归:现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寓言——论苏雪林的早期创作》,《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04期.
《国家情怀:现代知识分子的成年镜像——论苏雪林的战时创作》,《淮北煤师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年02期.
《论苏雪林的文学批评及其对新文学学科创立的贡献》,《长江学术》2007年04期.
《论非马诗歌的知性特征》,《华文文学》2004年第4期。
《三重视野交叉审视下的“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图景》,《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
《托洛茨基与中国现代左翼文艺》,《安徽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5期。
《江山依旧 才人辈出——张恨水、金庸比较论》,《安徽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
《流浪的帐篷:性别差异与精神同构——三毛、金庸比较论》,《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04期.
5.出版著作:
《消费时代的情感印象——当代文学与批评的文化观照》,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
《当代文学思潮史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
《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荆棘花冠:苏雪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刀走龙蛇文脉长:徽州古刻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作者)
《迷乱的风景——新时期文学现象研究》,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
主编《大学语文》,知识出版社2002—2009年。
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欣赏》,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
6.主持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革命文学”的价值结构研究”(编号:11BZW124)。
(2)主持05-06年度安徽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左翼文学的生成机制与审美内涵研究”(编号:AHSK05-06D26)。
(3)先后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苏雪林的文学世界》、《论新剧家庭戏》、《中国现代左翼诗人诗学研究》、《中国现代左翼文学思潮的文化源流》。
(4)主持2005年安徽省级精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
(5)主持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网络建设”(2001), 2002-2005完成。
7.获奖:
(1)2006年,《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左翼文学研究》获2003-2004年度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著作,省教育厅);
(2)2007年,《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左翼文学研究》获得“安徽图书奖”三等奖;
(3)2005年,《人民性,危机中的重建之维》获得“安徽文艺评论奖”二等奖(论文,省文联)。
(4)2008年,《荆棘花冠:苏雪林》获得2005-2006年度安徽社科文艺奖(著作)三等奖;(著作,省政府)
(5)2004年,论文《文明冲突中的身份追认——论严歌苓的小说创作》(合作)获得台湾佛光大学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论文比赛:黄鸿美奖──评审奖。
(6)2010年,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参与人)
电子邮箱:
fangweibao1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