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导师介绍:张曦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导师介绍:张曦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导师介绍:张曦

考研时间: 2013-09-10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张曦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妇产科

职务(社会兼职):副主任、硕导

学历:本科

简历:

张曦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安庆市立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安庆分会常务理事。

1983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医疗系。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和妇幼保健工作。

1989年在湖南医科大学中国细胞医学遗传中心进修产前诊断及染色体检查,师从夏家辉院士。

1990年参加WHO举办的神经管发育畸型诊断与治疗学习班。

1994年赴南京鼓楼医院妇产科进修,掌握第一代宫腹腔镜操作技术;

2003年率先在省内开展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子宫捆绑术,属省内领先。

2004年开展针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卷地毯式肿瘤细胞减灭术+逆行子宫切除术。同期开展各种妇科微创术:系列阴式手术和宫腹腔镜手术。近两年还开展了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手术。规范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常见肿瘤的手术操作。

2005年获卫生部颁发的产前诊断技术合格证书。在产前咨询、优生优育方面认识独到。

2010年率先在我市独立完成使用补片的全盆底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使不需切除子宫治疗子宫脱垂的时代在我院得以实现。

技术专长:

擅长各种妇科微创术,如系列阴式手术和宫腹腔镜手术。近两年还开展了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擅长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常见肿瘤的手术。2010年率先在我市独立完成使用补片的全盆底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

学术成果:

在CN杂志上发表论文15篇,在AHK杂志上发表论文6篇。《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楔行切除术临床观察》获得安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参加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研究一项。

媒体报道:

用双手托起两条鲜活的生命

——记市立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硕导张曦

说起妇产科,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充满新生和希望的科室。可是,走近妇产科医生,你才会发现,她们承受了更多巨大的不为人知的压力和艰辛。“我们往往是一双手,托起两条生命。”安庆市立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张曦说,作为妇产科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无私付出,才能一路前行,才能安全地迎来一条条新生的生命。

上周四上午,如约见到张曦主任医师的时候,她刚刚查房回来,患上感冒的她声音都是嘶哑的。摘下口罩,是一张娴静知性稍带疲惫的面孔。“每周四上午查房后,我们都有病例探讨会。之后才有一点空闲时间。下午还有3台手术要做。”对于张曦来说,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的这些年,她从来没因为生病而休息过。

熟悉张曦的人知道,手术台下和手术台上,她有两个不同的面貌。平日里,她谦和随性,可是一走向手术台,她马上就变得果断干练起来,即便是带病工作,那一双拿着手术刀的手,依旧是无比的稳定,照她自己的话说:“那个时候,已经顾不上不舒服了。”

就是这样的忘我的工作态度,让她在妇产科取得了优异的成就。1994年已经掌握第一代宫腹腔镜操作技术,对现代的微创手术驾轻就熟。2003年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居领先水平的治疗产后出血的子宫捆绑术。2004年完成市首例晚期卵巢癌卷地毯式肿瘤细胞减灭术+逆行子宫切除术。2010年再次攀登妇科领域新技术,独立完成全盆底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几年来在CN杂志上发表论文15篇,在AHK杂志上发表论文6篇。《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楔行切除术临床观察》获得安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参加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研究一项。

“妇科疑难杂症多,但是相对于产科来说,危急病例要少一些。”无论是妇科的病人,产科的产妇、新生儿,张曦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去年,一位女士在老家的医院里剖宫产子,不料产后出现了大出血,医院为她做了子宫切除手术,却无法缓解出血症状。紧急转入市立医院后,呼吸和血压都没有了。张曦和同事们一边紧急治疗,一边会诊,焦点围绕在“要不要开第三刀上”。严峻的一道选择题摆在了张曦面前,在取得产妇家属理解、做了充足的手术方案之后,张曦顶着巨大的压力,毅然走上了手术台。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张曦很快就找到了产妇的出血点,成功止住了出血,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产妇的生命。

大年三十的晚上,该女士给张曦打来感谢的电话,张曦的眼眶红了,她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妇科疑难病症的困扰,产科生孩子的痛苦,张曦深知女性的不容易,所以,对待每一个患者和产妇,她不仅仅是医生,更是一位知心的姐姐。在妇产科工作的这些年来,不知道有多少病人成为了她的朋友,原因无他,就是她的谦和热心。

张曦是硕导,现在带了一名研究生,将自己的本领无私传承。在妇产科,她们对年轻医生的培养很重视,形成了阶梯培养的模式,科室内部学习、病例讨论,外出进修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为科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张曦是这么理解的:“我们的医疗技术、优良传统,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为的是迎接和挽救更多的鲜活生命。”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