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杨建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9年5月
职称:研究员
所在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个人简介:
杨建明,男,1959年5月出生,籍贯浙江省诸暨市。
1982年7月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农学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大麦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活动涵盖大麦遗传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育种材料创制、育种技术创新、栽培生产技术集成、新品种规范化示范推广、大麦产后加工和人才培养等大麦产业的各个方面。“十五”期间主持和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大麦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培育”、农业部与浙江省重点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等科研项目。
“十一五”期间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用型大麦新品种选育与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和浙江省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我国大麦育种的学科带头人,科技部大麦支撑计划首席专家。
“十五”以来选育出啤酒、饲料、麦绿素加工等各种用途的专用大麦新品种8个;积累大麦遗传资源5000余份;研制了大麦新品种DUS测试国家标准,为我国大麦新品种保护提供了技术依据;建立了大麦主要麦芽品质指标分析平台和早代品质性状非破坏性快速检测筛选技术,克服了大麦专用品质改良的瓶颈;在国内率先创立了大麦白粉病致病型及抗病基因鉴定技术,明确了我国大麦白粉病致病型和抗病基因的构成与流行规律;完善了大麦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形成球茎大麦培养加倍单倍体育种、大麦幼胚培养和离体诱变育种等一整套组织培养育种方法;初步建立了大麦分子育种技术,对大麦麦芽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状进行QTL定位和基因遗传分析,将大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紧密结合,提高了育种效率;广泛应用各种辐射和化学诱变育种技术,丰富了大麦育种材料;在抗病抗逆性研究方面有长期的国际合作关系;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和新品种保护权4项,发表各类论文50余篇。
组成了以中青年博士和高中级人才为骨干、梯队与学科配备完善齐全的大麦产业研发团队,在我国大麦主产区建立了黄淮海、东北、西北和西南育种试验站以及大麦新品种示范试验基地,“十五”以来率领我国大麦育种与生产的骨干力量广泛开展大麦新品种选育、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国际合作,主持育成的新品种推广种植3000多万亩,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大麦科学的持续进步、专用大麦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大麦相关产业的高速增长。
主要学术兼职
(1)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浙江省遗传学会副秘书长;
(3)扬州大学特聘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
(4)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1、大麦育种
主要从事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大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在广泛收集现有种质资源基础上,通过常规育种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专用、早熟、适宜于机械化的大麦新品种。在大麦产量上选育矮秆抗倒、穗粒协调、株型优良、经济系数高、比现有主栽品种增产5~10%的高产新品种。在大麦品质上选育高麦芽浸出率、糖化力和酶活性的啤酒大麦新品种,高蛋白质含量和消化能的饲料大麦新品种,以及高β-葡聚糖、蛋白质、可食纤维含量和酶活性的功能大麦新品种。同时加强大麦抗赤霉病、白粉病、条纹病、网斑病和耐盐、耐湿等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选育。建立规范化专用大麦品种种子繁育和品种生产示范基地,产学研联合实施专用大麦的示范推广和生产。
2、大麦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主要从事大麦重要性状的遗传学、生理生化机理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研究大麦专用品质性状早代快速鉴定筛选技术,大麦抗赤霉病、白粉病、条纹病精确高效田间和分子鉴定技术,大麦耐盐、耐酸、耐湿实验室和田间快速鉴定筛选技术。利用重组自交系(RIL)和加倍单位体(DH)遗传群体,从大麦品质、产量、抗病、抗逆等性状着手,通过QTL定位和关联作图研究,构建大麦基因图谱。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的基础研究,揭示和发掘产量、品质、抗病、抗逆等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与基因。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常规聚合杂交技术、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及品质快速鉴定筛选技术有机结合,逐步定向改良和聚合优质、高产、抗病和抗逆基因与目标性状,构建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大麦分子聚合育种技术体系。
承担课题
“十五”期间主持完成的主要部省级以上课题有:
(1)杭州国家大麦改良分中心建设,500万元,农业部,2001-2003年;
(2)国家863计划“大麦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培育(2001AA241241,2004AA241240)”,75万元(合同总经费115万元),科技部,2001-2005年;
(3)科技部863课题“大麦新品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20万元,科技部,2003-2006年;
(4)农业部重点课题“大麦新品种DUS测试技术与标准”,8万元,农业部,2001-2004年;
(5)浙江省重点课题“大麦、玉米等旱粮作物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22万元(合同总经费40万元),浙江省科技厅,2001-2005年;
(6)中加国际合作课题“大麦抗赤霉病新基因的开拓与利用”,20万元, 加拿大东部油料谷物研究所,2001-2005年;
(7)中澳国际合作课题“大麦耐酸、耐湿性鉴定及遗传研究”, 18万元,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2001-2005年;
(8)中捷国际合作课题“中国大麦白粉病研究”,10万元,捷克克劳美里兹农业研究所,2002-2004年;
(9)浙江省基金课题“大麦小孢子培养离体筛选抗DON新基因的研究”,4万元,浙江省基金委,2001-2003年。
“十一五”现主持和承担的主要部省级以上课题有: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用型大麦新品种选育与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2006BAD02B04)”,165万元(合同总经费880万元),科技部,2006-2010年;
(2)国家基金课题“我国大麦白粉病致病型与抗病基因的鉴定分析(30671289)”,28万元,国家基金委,2007-2009年;
(3)浙江省重点配套课题“专用型大麦新品种选育与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115万元,浙江省科技厅,2006-2010年;
(4)浙江省科技厅课题“优质啤酒大麦基因资源发掘与新品种培育”,15万元,浙江省科技厅,2007-2008年;
(5)农业部948子课题“浙江省啤酒大麦生产技术引进与产业化”,50万元,农业部,2006-2010年;
(6)农业部行业科技子课题“专用大麦高效育种与生产技术研究”,80万元,农业部,2007-2010年。
(7)浙江省重大专项“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大小麦新品种选育与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180万元,2009-2011;
(8)国家基金课题“决定啤酒大麦品质的主要水解酶在发芽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16万元,汪军妹主持,国家基金委,2008-2010年;
(9)国家基金课题“关联作图结合QTL定位对大麦麦芽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30万元,陶跃之主持,国家基金委,2008-2010年;
(10)浙江省重点课题“麦芽品质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利用”,25万元,汪军妹主持,浙江省科技厅,2008-2009年;
(11)浙江省基金课题“不同啤酒大麦β-葡聚糖酶活性变化和基因表达的比较分析”,7万元,汪军妹主持,浙江省基金委,2007-2008年。
(12)浙江省重点专项“专用大麦优质抗病相关分子标记的引进、开发与应用”,60万元,贾巧君主持,2009-2011年。
(13)国家基金“农家品种余姚红大麦抗赤霉病相关基因的QTL定位与利用”,18万元,贾巧君主持。
论文和著作
(1)Fusarium Head Blight Evalu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Assessment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n Barley Cultivars and Landraces,The 10th International Barley Genetics Symposium,Alexandria, Egypt,5-10 April 2008;
(2)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a Collection of Chinese Barley Varieties,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2007,54(2): 259-266;
(3)Protein fractions in barley seeds as affected by some agronomic facto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malt quality,Cereal Research Cummunications,2007,35(1):129-140;
(4)不同类型大麦品种赤霉病抗性与DON毒素积累的分析,浙江农业学报,2007,19(5) :339-342;
(5)大麦白粉菌致病型鉴定初报,浙江农业学报,2007,19(1) : 29-33;
(6)东南沿海地区大麦白粉菌群体毒性分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2) :287-290;
(7)“十一五”我国专用大麦的消费需求与发展目标,浙江农业学报,2005,17(4):228-230;
(8)Effect of hullessness, spike density, and flag leaf characteristics on resistance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and deoxynivalenol accumulation in barley,The Canadi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Program Abstract Book,2006 pp 182;
(9)大麦苗期耐湿性的鉴定筛选,浙江农业学报,2003,15(5):280-284;
(10)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生物数学学报,2003, 18(5): 631-635;
(11)大麦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中国大麦论文集(5),2001:111-116;
(12)大麦赤霉病抗性研究及其抗源开拓,麦类作物学报,2002,22(2):91-93;
(13)我国大麦生产、需求与育种对策,大麦科学,2003,(1):1-6;
(14)啤酒酵母富铬条件的初步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2):49-52;
(15)大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的建立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大麦科学,2002,(4):10-13;
(16)加拿大大麦育种材料对赤霉病的抗病性鉴定,大麦科学,2001,(4):35-38;
(17)大麦β-葡聚糖酶的品种和环境变异及其遗传,大麦科学,2003,(4):33-37;
(18)大麦高效育种技术及新品种培育研究进展,大麦与谷物科学,2006,4(3):1~6。
主要成果
1.大麦体细胞离休诱变育种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建立,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
2.饲料大麦品种“浙原18”浙江省审定;
3.饲料大麦品种“浙皮6号”浙江省审定,农业部后补助;
4.饲料大麦品种“浙皮7号”浙江省审定,农业部后补助;
5.啤酒大麦品种“浙皮8号”浙江省认定,品种权授权;
6.啤酒大麦品种“浙秀12”浙江省认定;
7.啤酒大麦品种“浙啤33”浙江省认定;
8.麦绿素加工品种“浙秀22”浙江省认定。
9.啤酒大麦优质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省级成果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