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介绍:胡天生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介绍:胡天生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介绍:胡天生

考研时间: 2013-10-1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胡天生

教授、法学硕士、硕士生导师。

1988.09~1992.07 浙江师范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 哲学学士

1997.07~2002.12 浙江丝绸工学院(浙江工程学院) 讲师

1999.06~2005.06 浙江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 法学硕士

2002.12~2011.12 浙江理工大学 副教授

2011.02~2011.07 浙江大学 访问学者

2011.09~2011.12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留学

2011.12~至今 浙江理工大学 教授

主讲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等

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方向2: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

方向3:高等教育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

获奖情况

1.《实现五个转变 构建五个载体 推进纺织服装类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创新》,获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三等奖

2.论文《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获2011年浙江省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优秀论文三等奖

3.编著《穿越金色时光——如何提升大学生活品质》,获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10年10月

4.论文《培养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对策思考》,获2009年全纺思政工作研究会院校思想教育学组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5.研究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获杭州市人民政府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12月

6.2006年6月获浙江理工大学华孚奖教金一等奖,1999年9月获浙江工程学院杉杉奖教金二等奖

7.互联网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挑战及对策思考,获共青团浙江省委“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成果”三等奖,2001年3月

8.新时期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与实践,2000年获浙江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研项目

1.基于SNS的大学生人际传播特征与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2010年立项,已结题。

2.高教园区的安全稳定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07年立项,已结题。

3.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工作的继承与创新研究,教育部重大招标一类课题,2010年立项,已结题。

4.法律视野下大学生校外租住问题的对策研究与实践创新,浙江省教育厅项目,2007年立项,已结题。

5.互联网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群体人际传播研究,浙江省教育厅项目,2010年立项,已结题。

6.高教园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研究,浙江省教育厅项目,2003年立项,已结题。

7.德育视阈下我省“校漂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浙江省教育厅项目,2009年立项,已结题

8.高教园区网络集群行为研究——以下沙高教园区为例,浙江省社科联项目,2011年立项,在研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浙江省社科联项目,2003年立项,已结题

10.互联网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挑战及对策思考,共青团浙江省委项目,2001年立项,已结题。

发表论文

1.基于SNS信息传播特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1/2),《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

2.SNS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影响及应对(2/2),《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

3.构建高校与学生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1/2),《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8期。

4.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1/1),《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1期。

5.以生涯辅导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1/1),《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第17期,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2010(12)。

6.坚持五个结合 构建贫困生的科学认定机制(1/1),《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第5期。

7.法律视野下高教园区大学生校外租住问题探析(1/1),《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8.对教学研究型大学校园文化特征的思考(1/2),《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第11期。

9.大学生法律信仰探讨(1/1),《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8期。

10.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推进高校团工作运行机制的创新(1/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1.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积极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1/1),《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第2期。

12.青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1/1),《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第4期。

13.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探索新形势下课外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第2期。

14.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观念,《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2年第6期索引。

15.试论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侵权责任,《图书馆学研究》2001年第3期。

16.中华传统道德精神与素质教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7.互联网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挑战及对策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

18.《穿越金色时光—如何提升大学生活品质》(1/2),海洋出版社2009年7月。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5号浙江理工大学(310018)

Email:hts@zstu.edu.cn

Tel:0571-86843900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