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朱平华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朱平华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朱平华

考研时间: 2013-09-0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

朱平华

性别

出生

年月

1966.12

职称

学位

教授

博士

单位

环境与安全学院

所属学位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再生混凝土制备技术

学校及社会兼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首届再生混凝土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高校首批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力学)委员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教学科研基本情况: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出站博士后,现 为常州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首批教学指导委员会 (土建、力学)委员。主讲本科生课程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概论》等;主讲研究生课程有:《高等混凝 土原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结构动力学》、《再生混凝土技术》等。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获得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和优秀团队奖各1项。先后主持了国家、省、市科研项目的研究,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与ISTP收录20余篇。

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

1.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防腐体系对跨海高性能混凝土桥梁使用寿命组合效应的实验研究(编号:20060390343),主持,立项年度:2006年9月,完成时间:2007年1月。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氯盐侵蚀环境下砼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评估基础理论研究—可靠性评估与寿命预测(基金编号:50538070);起止年月:2006年1月-2009年12月,鉴定,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2006年度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科研基金项目:再生混凝土骨料破碎工艺与再生混凝土高性能化技术研究;起止年月:2007年1月-2009年12月;通过省教育厅签订。

4.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砼结构时变可靠度的敏感性分析与工程应用研究(项目编号:04KJD560240),立项年度:2004年11月,完成时间:2007年3月。

5.扬州市自然科学计划项目:再生砼骨料砼在扬州建筑市场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YZ2007048-3),起止年月:2008年1月-2010年12月,通过扬州科技局签订。

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著:

[1] Ping Hua Zhu, Xin Jie Wang , and Jin Cai Feng.Carbonation Behavior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Under Loading[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7:779-782.(EI收录)

[2] Pinghua Zhu , jincai Feng , Xinjie Wang.Fuzzy Synthesis Method For Evaluating Quality Class Of Coarse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5:783-787.(EI收录)

[3] Ping Hua Zhu, Xin Jie Wang , and Jin Cai Feng.Durable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Concrete Using Coarse and Fine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 in Air Environment 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5:446-449.(EI收录)

[4] Pinghua ZHU, Xinjie WANG, XIN WANG and Jun ZHOU.Research on Carbonation Resistance of Recycled Concrete Using Coarse and Fine Recycled Aggregates[C]//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nference o Wast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0,10,p437-442(ISTP收录)

[5] 王思源,朱平华,姚荣,王欣,何霞.再生混凝土柱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分析[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4(6):814-817(EI收录,朱平华为通讯作者).

[6] Ping-Hua Zhu, Jin-Dong hao, Xia He, Guo-Xiang XU, and Jun Zhou.Performance-based Mixture Ratio Design Method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Modelling [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Nanj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2009:206-210.(ISTP收录)

[7] Ping-Hua Zhu, Xin Wang, Rong Yao, Jun Zhou, and Xia He.Quality Evaluation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Nanj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2009:253-257.(ISTP收录)

[8] Xin Wang, Siyuan Wang, Xia He,and Ping-hua Zhu.Durability Requirements for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Based on Enviromental Action Grade[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vo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Nanj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09: 287-292.(ISTP 收录).

[9] 朱平华,金伟良.在役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随机抽样评估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08,(s1):208-211(EI收录)

[10] P.H.Zhu, W.L.Jin. Durability Design Method of Concrete Structures[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Nanj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2007:920-928.(ISTP收录)

[11] ZHU Ping-hua, JIN Wei-liang.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random variables of strong shear week bending design reliability of RC column[C]//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ng Experts.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6,2: 1962-1968.(ISTP收录)

[12] 朱平华,金伟良,倪国荣.在役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评估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40(4):658-667(EI收录)

[13] 朱平华,金伟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修复性评估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48(12)(EI收录)

[14] ZHU Pinghua, JIN Weiliang. Four-function Principle for Optimization Design of Green High Performance Massive Concrete[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 (4):93-96.(SCI收录)

[15] 金伟良,朱平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修复性等级划分[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创刊号),2005,1:64-70.

[16] 朱平华,陈华建,李懿等.砼梁时变结构可靠度计算及其敏感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6(5):55-57.(EI收录)

[17] ZHU Pinghua, YANG Li-yuan, CHEN Hua-jian.The Permeability and Strength of Gree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3(3):99-100.(SCI收录)

[18] 朱平华,彭述权,俞静.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砼绝热温升计算[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25(7):31-33,37.(EI收录)

主持在研项目:

1.大气环境再生砼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010年1月-2012年12月。

2.大气环境再生高性能砼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研究。常州大学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项目,2010、11-2013、11。

3.营特战略管理模式研究。2010、8-2012、8(横向课题)。

4.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重点课程群。常州大学重点课程建设。2011、8-2013、8。

拟指导硕士生研究方向:

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2.再生混凝土制备技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