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朱伟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朱伟

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朱伟

考研时间: 2013-09-0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朱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6

职称:副教授

单位: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政治面貌: 民盟

所属学位点:机械设计及理论

研究方向:

机构学及工业机器人

振动控制

机电一体化

个人简介:

①1999.8--2000.10,镇江飞亚轴承有限公司,技术员。

主要从事轴承工艺的编制及轴承保持架模具设计。

②2000.1--2002.2,上海浦泰汽配有限公司,项目工程师。

主要从事质量管理及汽车产品塑胶模具设计,QS9000、VDA6.1质量认证体系内审员。

③2002.3-2002.8,昆山日进汽配有限公司,设计工程师。

主要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和质量管理。

④2002.9----2005.7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

2004.9----2007.7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

⑤2007,6-至今, 江苏工业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机械设计系教师

讲授课程:

1、机械设计

2、机械设计基础

3、机械原理

4、Matlab高级编程及应用

科研成果:

1、专利

[1] 朱 伟 、胡爱萍 、马履中,磁流变半主动多自由度并联减振装置:CN200810122615.6

[2] 马履中、余顺年 、朱 伟等,一类新型串并联中医推拿机器人:CN200510094463.X

[3] 朱 伟、沈惠平,一种柔性高精度空间减振台: 2010101519883。

[4]沈惠平、朱伟,一种自动折纸装置:ZL200810196715.3

[5]朱伟、汪源、沈惠平:一种三自由度减振座椅悬架机构,申请号:201210241940.0

[6]一种自适应打磨机器人机构,申请人:常州大学, 常州市骠马涂装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发明申请号:201210186470.2,

实用授权号:ZL201220267236.8。发明人:朱伟;沈惠平;汪源;邓嘉鸣;蒋小平;宋志浩 ;

[8]朱伟、汪源、沈惠平:一种两自由度车辆减振座椅机构,发明申请号:201210523544.7

[9] 朱伟、汪源、陈宁宇:一种并联式自适应表面加工操作手机构,发明申请号:201310029841.0

2、主要项目

[1] 主持2009年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多维减振并联机器人耦合动力学及其关键技术研究(09KJD460001)。(朱伟第一,胡爱萍第三)

[2] 主持2008年江苏工业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基于MRFD的车载仪器并联减振装置及控制研究(JQ200803)。(朱伟第一,胡爱萍第二)

[3]参与沈惠平教授主持的2008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并联机构振动筛创新设计方法与筛分机理的研究。(朱伟第四)

[4] 参与沈惠平教授主持的2008年校级科研团队。(朱伟第四)

[5]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非平面筛面并联运动振动筛筛分机理与设计原理的研究,编号:51075045,起止年月:2011.1~2013.12,项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人主要负责机构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6]江苏工业学院博士启动基金(ZMF07020037),多自由度减振系统的振动特性及非线性控制研究,第1,(2007,10-2010,10);

[7]江苏工业学院青年基金(ZMF08020007),基于MRFD的车载仪器并联减振装置及控制研究,第1,(2008,10-2010,10);

[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8145):并联运动振动筛创新设计方法及筛分机理的研究,第4,(2009,10-2011,10);

[9]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0375067):仿橡胶多维减振平台设计的系统理论与非线性解耦控制,获资助30万,已结题,(2004.1-2006.12);

[1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50299002):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装置的系统设计理论及非线性控制,获3万,已结题,(2005.1-2007.1)。

[11]企业博士集聚集聚计划:2011-8-27

[12]主持淮阴工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编号:HJDML-1001):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座椅设计方法研究。

[13]2012年常州市应用基础计划项目:基于智能阻尼器的多自由度汽车减振座椅混联悬架机构研究。(项目编号:CJ2012008)

[14]2011年常州市科技支撑计划:基于力控制的新结构汽车智能打磨抛光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编号:CE20110080)

[15]主持横向项目:发电机折纸机械手的设计

发表论文:

[1]朱伟、马履中、吴伟光、陈修祥,基于三平移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平台研究及仿真分析,《农业机械学报》,2008,Vol.39(01),pp.142-146.(EI收录)

[2]朱伟、马履中、谢俊、徐华伟,用于磁流变减振的PWM控制器设计及试验分析,《仪器仪表学报》,2007,Vol.28(8),pp.1405-1409. (EI收录)

[3]朱伟、马履中、陈修祥、吴伟光、谢俊,基于并联机构及MR阻尼器的多维减振平台半主动控制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07,Vol.9(11),pp.63-67.

[4]朱伟、马履中、陈修祥、吴伟光,基于并联机构的多自由度减振系统模糊控制,《农业机械学报》,2008,Vol.39(03),pp.127-130. (EI收录)

[5]Zhu Wei, Shen huiping, Self-adaptive fuzzy control of multi-dim vibration using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MR dampers,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 2009,P464~467.(ISTP、EI检索)

[6] Zhu Wei, Hu aiping, Shen huiping, Semi-active optimal control of parallel Multi-DOF vibration reduction system for instrument carried by vehicle, IEE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 2009, P1985~1989(ISTP、EI检索)

[7] 朱伟,胡爱萍,沈惠平,马履中,基于MRFD的车载仪器并联减振半主动控制实验研究,农业机械学报,2009,Vol.40(11),pp.22-25。

[8]朱伟、马履中、谢俊、徐华伟,磁流变阻尼器设计及实时控制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Vol2007(11),pp.138-140.

[9] 朱伟、胡爱萍、沈惠平,3-PRRP(4r)平移并联机构及运动学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P169-171,2009,7。

[10]Zhu Wei, Kong Dejun and Hu Aiping, Mod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Six Dimensional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based on Hexapod Platform,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 33 (2010) pp 128-131

[11]Wei Zhu,Dejun Kong, Jiaming Deng,Neural-Fuzzy Control for Isolation Platform based on Hexapod Parallel Mechanism,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44-47 (2011) pp 3497-3501

[12]Zhu wei, Zhao dongsheng, Shen Huiping, Kong dejun,Vibration test experiment for the parallel device with multi-degree of freedom using MR damper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 suppl.1, March 2010 pp48-50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13401554198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