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李飞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南邮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李飞

南邮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李飞

考研时间: 2013-08-2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别:
位: 工学博士
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称: 教授
务: 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处长
所在单位: 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招生学科: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个人简介

李飞,工学博士,教授,瑞典Umea大学客座教授。

1987年本科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90年硕士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2005年博士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 专业。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以访问教授身份赴瑞典Umea大学数字媒体实验室(DML)进行合作研究。

2006年任教授,目前为瑞典Umea大学客座教授,IEEE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副理事长, 南京市鼓楼区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担任AQIS2009、IEEE ICT2011、IEEE iThings2011、WCSP2011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或分会场主席。2004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0 年获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2011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曾多次获省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江 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励5项。

长期从事量子智能计算、通信信号处理等的研究。先后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完成科研项目多项,其中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2项(排2)、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排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排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排2)。在瑞典访问期间合 作完成欧盟项目1项、瑞典国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项。在《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信号处理》等期刊和IJCNN、SSCI、ICT等有较高学 术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20篇被SCI、EI收录)。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项、公开3项。

先后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项目1项及一般项目1项。在《中国高教研究》、《江苏高教评论》等刊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

1、量子信息技术

量子信息技术是利用量子态的物理特性进行信号及信息的表示与处理。随着量子加密技术、SHOR算法和GROVER快速搜索算法等方法的提出,量子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逐渐从理论到实验,乃至实用化。

目前本研究团队侧重于量子智能计算的研究,注重量子信息技术在通信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量子神经网络、量子遗传算法、量子免疫算法等智能计算方法、量子群智能计算以及量子GROVER快速搜索算法的研究及在通信中的应用。

2、无线通信与网络信号处理技术

信号处理技术对提高无线通信特别是下一代无线网络性能的作用越来越大,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两者的结合已经密不可分。本研究方向研究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的 通信与信号处理技术。目前本研究团队主要侧重研究多信道多用户通信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压缩感知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与量子计算的交叉融合。

* 近年承担的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

(1)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传感网络辅助动态与认知频谱接入系统模型及应用策略”(No.2011WLW011),2012.1-2013.12,主持

(2)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量子神经计算模型研究”(No.01KJD510004),2002.1-2004.12,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量子多用户检测”(No.60272066),2003.1-2005.12,排名第三,提出了量子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方法和量子遗传算法多用户检测方法

(4) 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多语言语音识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产品开发”,(No.2006AA010102),2007.1-2009.12,子课题负责人,完成基于量子计算方法的语音识别系统的研究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噪量子多址信道下量子多用户检测方法的研究”(No.60672133),2007.1-2009.12,排名第二

(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MIMO系统中基于量子算法的信号检测方法的研究”(No.20060293001),2007.1-2009.12,排名第二

(7) 欧盟项目“Tactile Video(触觉视频)”(No.303-14960-2007),2010.10-2011.10在瑞典访问期间参与该项目研究

(8) 瑞典国家研究基金项目,“Wyner-Ziv coding for large scale facial image retrieval”(No.2009-4489),2010.10-2011.10在瑞典访问期间参与该项目研究,提出基于量子计算的海量数据快速搜索 方法

* 近年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的相关论文

[1] Li Fei, Zhao Shengmei, Zheng Baoyu. “Performance of a single quantum neuron”, 电子学报(英文版), Vol.14(1): 111-114, 2005 (SCI检索号: 892MN, EI检索号: 2005058813328)

[2] Li Fei, Zhao Shengmei, Zheng Baoyu. “Quantum Neural Network for CDMA Multi-user Detec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3498: 338-342, Springer-Verlag, 2005 (SCI检索号: BCN43 EI检索号: 2005399382616)

[3] 李飞, 郑宝玉, 赵生妹. “量子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 Vol.26(8): 1332-1339, 2004

[4] 李飞, 董小亮, 赵生妹, 郑宝玉. “基于量子神经网络的CDMA多用户检测方案”, 电子与信息学报, Vol.27: 143-145, 2005

[5] 李飞, 赵生妹, 郑宝玉. “具有非线性特性的量子神经元”, 通信学报, Vol.24(11A): 141-146, 2003

[6] 李飞, 赵生妹, 郑宝玉. “量子神经网络及其在CDMA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 信号处理, Vol.21(6): 555-559, 2005

[7] 李飞, 赵生妹, 郑宝玉. “量子神经元特性研究”, 电路与系统学报, Vol.9(4): 76-80, 2004

[8] Li Fei, Zhao Shengmei, Zheng Baoyu. “Recognition of Continuous Digits by Quantum Neural Networks”, 中国邮电高校学报 (英文版), Vol.10(1): 29-33, 2003

[9] 李飞, 赵生妹, 郑宝玉. “量子神经网络及其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 声学技术, Vol.24: 148-152, 2005

[10] 郑冬生, 李飞. “量子遗传算法及其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23) :229-232, 2006

[11] 李成, 李飞. “改进量子遗传算法及其在FIR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Vol.45(4):239-241,2009

[12] 周立志, 李飞, 郑宝玉. “基于Grover算法的通信系统信号检测”, 计算机工程, Vol.36(15):250-252, 2010

[13] 周立志, 李飞, 郑宝玉. “一种改进的量子Grover算法”,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1(2):27-30, 2011

[14] 刘欣, 李飞, 郑宝玉.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多约束QoS路由算法”,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1(2):31-35, 2011

[15] 李兆华, 李飞, 郑宝玉. “量子免疫算法及在0-1背包问题中的应用”,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1(2):36-39, 2011

[16] 周敏, 李飞, 郑宝玉. “基于量子算法的MIMO-OFDM信号检测研究”,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1(2):78-82, 2011

[17] Li Fei, Xie Chengjie, Zheng Dongsheng, Zheng Baoyu. “Feedback Quantum Neuron for Multiuser Detection”, 2006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IJCNN2006): 5274-5278, Vancouver, 2006 (EI检索号: 20081211154212)

[18] Li Fei, Zhao Shengmei, Zheng Baoyu. “Feedback Quantum Neuron and Its Application”,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and Brain (ICNN&B’05), Vol.II:867-871, 2005 (EI检索号: 20070910447097)

[19] Li Fei, Dong Xiaoliang, Zhao Shengmei, Zheng Baoyu. “A Learning Algorithm for Quantum Neuron”,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ICSP’04), 1538-1541, 2004 (ISTP检索号: BBR53 EI检索号: 2004538751864)

[20] Li Fei, Hong Liang, Zheng Baoyu. “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ulti-user Detection”,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ICSP’08), 1951-1954, 2008 (EI检索号: 20092612145395)

[21] Li Fei, Xu Guobiao. “Quantum BP Neural Network for Speech Enhancement”, IEEE 2009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389-392, 2009 (EI检索号: 20101112770135)

[22] Li Fei,Zhou Min, Li Haibo. “A Novel Neural Network Optimized by 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 for Signal Detection in MIMO-OFDM Systems”, IEEE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Control and Automation (SSCI 2011- CICA ), 170-177, Paris France, 2011 (EI检索号: 20113214221633)

[23] Li Fei,Zhou Lizhi, Li Haibo. “A Quantum Search Based Signal Detection for MIMO-OFDM Systems”, IEE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lecommunications (ICT 2011), 276-281, Ayia Napa Cyprus, 2011 (EI检索号: 20113114200162)

[24] Li Fei,Zhu Dongpo, Tian Feng, Li Haibo. “Improved 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 for Competitive Spectrum Sharing in Cognitive Radios”, 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SSN: 1876-1100, Book Chapter), 2011

[25] 李飞,周敏,郑宝玉. “一种新的量子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 计算机学报, 已录用, 2012

[26] Li Fei, Li Haibo. “Quantum Grover Image Retrieval”, submitted to Electronics Letters, 2012

* 获专利情况

(1) 授权专利《量子神经网络用于多用户检测的方法》(专利号ZL200610038722.1),李飞,郑宝玉,赵生妹

(2) 授权专利《一种低复杂度的多用户检测方法》(专利号ZL2000610038618.2),郑宝玉,赵生妹,李飞

(3) 授权专利《仿真实现艾科特量子密钥分配协议的方法》(专利号ZL200610038619.7),赵生妹,郑宝玉,李飞

联系方式

单位电话:18951896090

Email:lifei@njupt.edu.cn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