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 名: 王英
学 位: 博士
职 称: 副教授
电子信箱: wangying888@hit.edu.cn
通讯地址: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校区2618信箱(150090)
电 话: 0451-86282087,0451-86283079
传 真: 0451-86282704
个人简介
王英,博士,副教授。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和黑龙江省杰出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各1项。科研成果获中国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效益奖1项,中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1项。合作出版著作3本,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讲“建筑结构”本科课程。
研究方向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结构抗火
工程结构加固与改造
教育经历 | ||
1986.09-1990.07 | 在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 工学学士学位 |
1990.09-1993.06 | 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结构工程专业 | 工学硕士学位 |
2002.09-2007.04 |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职攻读结构工程博士学位 | 工学博士学位 |
工作经历 | ||
1993.06-1995.05 |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 助工 |
1995.05-1996.05 | 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学科 | 助教 |
1996.06-2002.05 | 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和合并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学科 | 讲师 |
2002.06至今 |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学科 | 副教授 |
学术兼职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 审稿人 |
负责的基金/项目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新模式(50178026) | 2002.01-2004.12 参加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抗火性能与抗火设计方法(50678050) | 2007.01-2009.12 参加人 |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及火灾后损伤评估与修复(2001-8) | 2002.01-2005.12 参加人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既有房屋套建增层改造与功能改造设计理论(NCET-05-0340) | 2006.01-2008.12 参加人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 东北地区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集成示范工程(2006BAJ03A10-07) | 2007.01-2011.12 子课题第二负责人 |
黑龙江省科技厅和哈尔滨市科技局等联合资助 既有房屋套建增层改造、功能改造及加固改造成套技术(GC04A609) | 2004.01-2006.12 参加人 |
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深化研究(1057) | 2001.01-2004.12 参加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方法(HIT2005C-3) | 2006.01-2008.12 项目负责人 |
黑龙江省科学自然基金项目 加固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与抗火设计方法研究(E2004-33) | 2005.01-2007.12 项目第二负责人 |
黑龙江省科学自然基金项目 底部框架砖房抗火性能研究(E200916) | 2010.01-2012.12 |
获奖/专利 | |
中国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混凝土结构抗火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2009年 排序第4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体内预应力、体外预应力及预弯预应力结构设计理论系列研究与实践 | 2003年 排名5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既有建筑的结构改造技术研究 | 2009年 排名2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中无粘结筋应力增长规律研究及应用 | 2008年 排名2 |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效益奖 现代预应力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及应用 | 2002年 排名3 |
2006年获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 绥芬河青云市场套(扩)建结构设计 | 2006年 排名4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静载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统一理论 | 1999年 排名3 |
国家发明专利 无支撑自承重现浇混凝土结构(ZL200410013554.1) | 2007年 排名4 |
国家发明专利 已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开洞用工具锚(ZL200410043999.4) | 2006年 排名4 |
国家发明专利 拉压区为异强混凝土的配筋混凝土受弯结构构件(ZL200610009806.2) | 2008年 排名3 |
国家发明专利 内置高强或超高强混凝土芯柱配筋混凝土柱及其制备方法 (ZL200610009786.9) | 2008年 排名3 |
国家发明专利 带过渡区的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ZL200610009648.0) | 2009年 排名3 |
国家发明专利 工程改造用叠合桩的成桩方法(ZL200710072748.2) | 2009年 排名3 |
近期主要学术论文 |
1.王英, 周威, 郑文忠.跨中集中荷载下两跨UPC矩形截面连续梁塑性铰性能[J].土木工程学报,2008:41(5):26-32(EI检索) |
2.王英,王晓东,郑文忠.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板中无粘结筋应力增长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38(3):630-635(EI检索) |
3.王英, 孙超, 郑文忠. 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板防火涂料层厚度取值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 40(12), 1868-1873(EI检索) |
4.Hou Xiaomeng, Wang Ying, Zheng Wenzhong. Reliability design method of subgrade and foundation in China,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liability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RELMAS’2008,421~424 |
5.王晓东,王英,郑文忠.混凝土梁板中无粘结筋应力增长规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2):32-36(EI检索) |
6.郑文忠*,陈伟宏,徐威,王英.用碱激发矿渣耐高温无机胶在混凝土表面粘贴碳纤维布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9,30(4):138-144+157 (EI检索) |
7.郑文忠,赵军卫,王英. 考虑孔道及核心面积影响的混凝土局压承载力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8,29(5):.29-37(EI检索) |
8.郑文忠, 王英. 黑龙江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与展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 38(3):385-388+459 |
9.辛宇,王英,郑文忠. 砌体与混凝土局压承载力统一计算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8):1194-1197(EI检索) |
10. 谭军,王英,郑文忠.两部典型后置悬吊楼梯设计工业建筑 [J].工业建筑,2008,38(4):119-124 |
11. 郑文忠, 张格明, 王英. 柱支承板变形计算的双向板带叠加法及裂缝验算建议方法[J],工业建筑,2006,36(11):52-55 |
12. 郭楠,王英,郑文忠.绥芬河青云集团地下商场屋盖的合理选型与设计[J],工业建筑(增刊),2006,36(S1):321-323 |
13. 李莉,王英,郑文忠.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综述[J].工业建筑,2008,38(s1):773-776 |
14. 张博一, 郑文忠, 王英. 组合框架梁中两种内置预应力钢桁架的对比分析[J],钢结构,2007,22(8):60-63 |
15. 王钧, 王英, 刘铁, 郑文忠. 既有房屋套建增层及功能改造相关问题[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6):73-76 |
16. 白崇喜, 李莉, 王英,郑文忠.哈尔滨市妇幼保健医院改造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7,119(5):48-19 |
17. 李莉, 王英, 白崇喜, 郑文忠. 某建筑工程公司综合楼改造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7,117(3):32-34 |
18. 王英, 周威, 郑文忠. 无粘结预应力连续梁塑性设计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7,116(2):42-44 |
19. 王英, 许名鑫, 郑文忠. 某工程火灾后结构损伤评估与修复[J],低温建筑技术, 2007, 116(2):3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