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家。是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创建者,提出了经济区域形成发展的劳动地域分工、经济地域运动和地缘经济理论,并形成了完整的时间方法体系。区域经济开发的实践研究集中于推动我国图门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是这个跨世纪项目的倡导者,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论著十几部。 主要著作 1.《经济地理学基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2.《区域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独撰,东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 3.《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年) 4.《世界经济地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已经四次再版) 5.《苏联经济地理》(上、下册)(主编之一,科学出版社1990年) 6.《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图们江地区开发》(二主编之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7.《区域经济地理学》(专著,科学出版社 ,2001年05月第1版) 8.《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之路》—怎样认识东北 如何振兴东北(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代表性论文 在《地理学报》、《地理科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研究》、《东北亚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主要有: 1.试论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向.陈才.地理学报 1962.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陈才.地理学报 1995. 3.对东北区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机制的再认识.陈才、修春亮. 地理科学 1995.3 4.关于中国21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陈才、王荣成.经济地理 1996.3 5.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回顾与展望.陈才、刘曙光.地理科学进展 1998.3 6.面向21世纪的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陈才、刘曙光.地理科学 1998.5 7.图们江流域的区域国际合作开发模式.陈才.地理学报 1999.1 8.区域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建设初探. 陈才、刘曙光.地理研究 1999.1 9.地缘关系与世界经济地理学科建设. 陈才.世界地理研究 2001.3 10.我国经济地理学学科理论发展脉络辨析.王士君、陈才.地理科学 2002.5 11.东北地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与综合布局.陈才.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4.3 1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建成及其历史经验.陈才.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