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孙江华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孙江华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孙江华

考研时间: 2013-08-1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孙江华

学科:生态学

电话/传真:+86-10-64807121 / +86-10-64807099

电子邮件:sunjh@ioz.ac.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101

更多信息:森林害虫化学生态研究组 个人页面 English

简历:

孙江华,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助理,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森林害虫化学生态研究组组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兼任中国科学院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与发展中心主任,入侵生物学与化学通讯领域学术带头人。

1982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1991年获美国Stephen F.Austin State University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到动物所从事化学生态与综合管理领域研究。曾长期在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 和美国农业部林务局(USDA Forest Service)作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了中国科学院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中、法中和欧盟等国际合作项目。兼任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委员,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咨询组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林业局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审定委员会委员、《昆虫学报》副主编,Canadian Entomologist,NeoBiota,Integrative Zoology等期刊编委。

主要以化学生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手段研究入侵害虫的入侵机理;揭示生物间化学通讯机制并探讨其分子调控机理;重点以红脂大小蠹、松材线虫为模式研究重大外来入侵种与寄主的协同进化模式,丰富和拓展入侵生物学理论;同时开展重大林业害虫信息素分离鉴定、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理生化调控因子,化学通讯的遗传进化机制。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期刊收录70余篇,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

已培养博士生7人,硕士1人。毕业后去向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农业部青岛动物疾病流行中心;美国佐治亚大学和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等攻读博士后。正在培养博士生5名,硕士生3名。

研究领域:

主要以化学生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手段研究入侵害虫的入侵机理;揭示生物间化学通讯机制并探讨其分子调控机理;重点以红脂大小蠹、松材线虫为模式研究重大外来入侵种与寄主的协同进化模式,丰富和拓展入侵生物学理论;同时开展重大林业害虫信息素分离鉴定、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理生化调控因子,化学通讯的遗传进化机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松材线虫自然扩散与媒介松墨天牛和寄主松树间的化学通讯机制”:2008-2011,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植物-害虫-寄生蜂互作的进化生态学机制”:2007-2012,学术骨干;

•中国-美国林务局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合作项目:2003-2012,项目负责人;

•欧盟“REPHRAME”生物入侵:2011-20114,课题负责人;

•欧盟“PRATIQUE中欧林业入侵害虫风险评估”:2008-2011,课题负责人;

•欧盟“ISEFOR全球气候变化下入侵病虫害安全性分析”:2010-2013,课题负责人。

代表论著:

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期刊收录80余篇,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

5篇代表性论文:

1.Sun J,Lu M,Gillette NE,Wingfield MJ 2013.Red turpentine beetle:innocuous native becomes invasive tree killer in China.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58:293-311.

2.Wang B,Lu M,Cheng C,Christian Salcedo,Sun J*.2013.Saccharide mediated antagonistic effects of bark beetle associated fungi on larvae.Biological Letters 9:20120787

3.Chen H,Salcedo Christiana,Sun J*.2012.Male mate choice by chemical cues leads to higher reproductive success in a bark beetle.Animal Behaviour 83:421-427.

4.Lu M,Wingfield MJ,Gillette NE,Sun J*.2011.Do novel genotypes drive the success of an invasive bark beetlefungus complex? Implications for potential reinvasion.Ecology 92:2013-2019.(Cover Paper)

5.Lu M,Wingfield MJ,Gillette NE,Mori SR,Sun J*.2010.Complex interactions among host pines and fungi vectored by an invasive bark beetle.New Phytologist 187:859-866.

写给考生的话:

让我们共同探索入侵生物学的奥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