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褚宏启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分党委书记、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教育战略与政策、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教育史
电 话:010-58806106
Email:hqchubj@gmail.com
地 址: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00875)
基本信息
1967年出生于山东。1994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管理、外国教育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
1.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侧重于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理论、宏观教育政策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是专著《教育现代化的路径》、著作《外国教育现代化历程研究》和学术集刊《教育发展评论》系列,以及相关论文多篇。
2.教育管理研究。侧重于教育行政改革、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和校长专业化研究。相关成果有著作《走向校长专业化》、译著《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学术集刊《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系列、学术译刊《教育管理与领导》系列、《学校管理新趋向译丛》和《教育学经典译丛》系列,以及相关论文多篇。
3.教育法研究。侧重于教育法律的国际比较研究和国内案例研究。主要成果有著作《学校法律问题分析》、《教育法制基础》、《中小学法律问题分析》和译著《教育法学》等,以及论文多篇。
4.教育史研究。侧重于杜威教育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研究。代表性成果有专著《杜威教育思想引论》、《走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情怀》,合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外国教育史教程》,以及论文若干篇。
教育背景
1991年至1994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
1988年至1991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6年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读专科
1984年至1984年于山东省枣庄市师范学校读中等师范
1978年至1981年于山东省枣庄市齐村区永安乡读初中
工作经历
1986年至1988年于山东省枣庄市师范学校任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
1994年8月至今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任教;
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7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
1997年任教育部华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
1999年任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0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0年任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
2001年发起成立全国教育管理协作研究组织;
2003年筹划出版学术集刊《中国教育管理评论》并任主编;
2003年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组成员;
2004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2005年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
2006年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发展战略学科组成员;
2007年筹划出版学术集刊《教育发展评论》并任主编;
2008年出版学术译刊《教育管理与领导》并任主编;
2008年任英国学术期刊Education副主编;
2009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分党委书记;
2009年被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出访经历
1995年4月至5月赴德国考察教育;
1998年3月应邀赴澳门大学教育学院讲学;
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于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5年3月赴日本考察教育;
2006年6月赴新加坡、泰国、印度考察知识产权政策;
2007年4月应邀赴台湾参加'两岸教育管理专业学院学术研讨会';
2007年11月应邀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东盟'教育领导者圆桌会议'并做主题报告;
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于美国范德堡大学做高级研究学者;
2009年6月应邀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教育领导与经营策略学术研讨会';
2009年10月参加美国UCEA学术年会;
2009年11月应邀参加赴澳大利亚参加'教育学院院长国际会议'并参加澳大利亚AARE学术年会;
2010年1月应邀赴香港参加'亚洲教育领导力圆桌会议'。
社会任职
全国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全国小学骨干校长工作研究会会长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方专家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咨询专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发展战略学科组成员
获奖情况
个人荣誉:
2001年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成果奖:
1.1996年同其他教师一起完成的《教育管理学硕士学位点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项目获1996年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1997年同其他教师一起完成的《教育管理学硕士学位点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项目获199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3.1998年著作《西方教育思想史》获首届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4.2000年个人完成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教育法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获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5.2001年参加撰写的《外国教育史教程》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6.2002年专著《走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情怀》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7.2002年担任分卷主编的《世界教育大事典》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个人担任《文艺复兴卷》的主编。
8.2003年担任主编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6届国家图书奖。
9.2004年担任主编的《教育法制基础》获第六届全国大学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10.2006年论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学校制度》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教学工作
为硕士生开设《教育法学》课程,为博士生开设《教育发展专题研究》和《教育管理专题研究》课程。
科研项目
2000年以来,承担的科研课题主要有(个人均为课题负责人):
1.《中外当代教育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
2.《教育法律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3.《北京市教育现代化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4.《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研究》,北京市教工委、教委委托课题。
5.《课程改革与区县教育行政管理改革研究》,北京市教工委、教委委托课题。
6.《北京市宣武区'十一五'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北京市宣武区委托课题。
7.《教育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8.《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百人工程'项目。
9.《校长专业化与校长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项目。
10.《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与专业发展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
11.《校长人事制度改革研究》,教育部人事司委托项目。
12.《澳门校长专业发展规划》项目,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委托项目。
13.《校长专业化与校长人事制度改革》试验项目,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委托项目。
14.《校长专业化与学校发展》,南昌市东湖区教育与体育局委托项目。
15.《当代教育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 规划项目。
学术成果
著作:
1.《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6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教育发展评论》第1—3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09,2011年版。
3.《教育法学》,译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走向校长专业化》,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 The Employment Rights of Teachers: Exploring Education Law Worldwide,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009. (合著)
6.《教育管理与领导》第1,2卷(学术译刊),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009年版。
7.《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5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8.《教育学精品译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学校管理新趋向译丛》第二辑,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4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个人专著,越南文版,2006年版。
12.《外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3.《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3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2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学校管理新趋向译丛》第一辑,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译著,罗纳德•W•瑞布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1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合著,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9.《中小学法律问题分析》,主编,红旗出版社2003年版。
20.《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教育法制基础》,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该书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十五'培训教材之一。
22.《世界教育大事典》之《文艺复兴》卷,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个人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走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情怀》,个人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外国教育史教程》,合著,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6.《学校法律问题分析》,个人编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7.《杜威教育思想引论》,个人专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8.《外国现代教育史》,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9.《中小学教育评估》,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该书为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九五'提高培训教材之一。
30.《教育法实务全书》,副主编,宇航出版社1995年版。
31.《中外著名教育家事典》,作者之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2.《世界教育名著通览》,作者之一,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3.《西方教育思想史》,合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4.《中外教育名著评介》第一卷,主要作者,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论文:
自1992年以来,发表论文80余篇,代表性论文主要有:
1.《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与教育问责制度的构建》,载《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3期;
2.《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载《教育研究》2010年11期(《新华文摘》2011年7期转载);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与标准的制订》,载《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6期;
4.《教育内涵发展与教育行政改革》,载《中小学校长》2010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0年10期转载);
5.《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评估的国际比较》,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
6.《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载《教育研究》2009年11期(《新华文摘》2010年4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2期转载,73-75;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0年4期转载);
7.《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建设与培训制度改革》,载《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0年5 期转载);
8.《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改革路径》,载《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0年3 期转载);
9.《基于学校改进的学校自我评估》,载《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24期;
10.《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目标》,载《教育研究》2008年6 期;
11.《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载《教育研究》2008年1期;
12.《光荣与梦想:建构公平高效的教育新秩序--中国教育政策30年简评》,载《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10 期;
13.《校长领导力的提升》,载《教育前沿•综合版》 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8年9 期转载);
14.《走向教育历史的深处》,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6期;
15.《我国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走向的思考》,载《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16.《中国地方教育的治道变革》,载《教育展望》(UNESCO学术期刊)2007年1期;
17. What Kind of Modern School System Do We need? in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 2007(1) ;
18.《走向校长专业化》,载《教育研究》200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7年5期转载);
19.《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载《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年5期转载);
20.《学校管理怎样为素质教育服务》,载《人民教育》2006年8期(《新华文摘》2006年14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6年8期转载);
21.《教育行政专业化与教育行政职能转变》,载《人民教育》2005年21期;
22.《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载《中小学管理》2005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5年8期转载);
23.《校长专业化的再思考》,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期;
24.《政府与学校的关系重构》,载《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1期;
25.《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学校制度》,载《教育研究》2004年12期(《新华文摘》2005年6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2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5期转载);
26.《审视现代学校制度》,载《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2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基础》,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12期;
28.《校长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1期;
29.《西部教育现代化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2期;
30.《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问题研究》,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期;
31.《对杜威课程理论的再认识》,载《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7期;
32.《教育现代化若干问题论纲》,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33.《论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5期;
34.《关于教育法地位的法理学分析》,载《教育研究》2000年4期;
35.《中小学生权利的法律保护》,载《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4期;
36.《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政治使命》,载《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3期;
37.《历史上英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渐进式特征》,载《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3期;
38.《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性》,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3期;
39.《论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载《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1期;
40.《论邓小平的政治现代化思想》,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专刊;
41.《论教育的迟发展效应》,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42.《关于教育现代化问题的几个假设》,载《现代教育论丛》1999年2期;
43.《论杜威课程理论中的'经验'概念》,载《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1期;
44.《体罚行为的法律责任》,载《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5期;
45.《论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载《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46.《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的分化与整合》,载《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4期;
47.《教育现代化的起点与过程》,载《教育科学》1998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48.《教育现代化的性质与分析框架》,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3期;
49.《关于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几个问题》,载《教育科学》1997年3期;
50.《教育价值若干问题刍议》,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3期;
51.《对主体性的呼唤就是对人的呼唤》,载《教育研究》1995年10期;
52.《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反思与前瞻》,载《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53.《论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历史价值》,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3期;
54.《杜威教育目的理论对美国和中国的影响》,载《山东教育科研》1993年3期;
55《杜威教育目的理论探析》,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