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卢立涛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卢立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卢立涛

考研时间: 2011-04-27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卢立涛

职称:讲师 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教育评价、学习科学、行动研究与学校改进、农村教育发展等

Email:taolilu@bnu.edu.cn

地 址: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教育背景

2003.9-2007.7 博士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 教育学原理专业

2000.9-2002.7 硕士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 课程设计与管理专业

1996.9-2000.7 学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管理专业

工作经历

2007.9-2009.8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讲师 党支部书记

2009.9-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讲师 党支部宣传委员

出访经历

2004.10-2005.4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助理

社会任职

北京市中小学学习困难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教学工作

主讲研究生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量化与质性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学习科学与教学指导》

科研项目

主持:

北师大青年教师发展基金“北京市中小学教研体制的变革研究”(2007-2010)

参与:

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变革及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2007-2010);

2)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及对策研究”(2007-2010);

3) 北京市教委委托项目“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及对策研究”(2007-2010);

4) 北京市教委委托项目“教师群体干预促进中小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模式的推广”(2010-2011);

5) 北京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研究”(2006-2010);

6) 北京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引发教师心灵智慧的叙事探究”(2007-2010);

7) 北京市教委委托项目“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研究”(2007-2009);

8) 北京师范大学振豫教育基金“振豫‘212工程’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及培训模式研究”(2007-2012);

9) 北京师范大学与密云县人民政府共建“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子项目“基于学生发展的中小学校本研究”、“中小学数学分层测试卡应用研究”、“初中阶段学生全面发展研究”、“高中绿色升学率研究”等(2007-2010);

10)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与台湾台塑集团“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实验项目——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研究”(2008-2013);

11) 清华大学伟新教育基金“全国中小学打工子弟学校校长专业化发展研究”(2009);

12) 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西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建设”(2008);

13) 中央编办“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2008);

14) 教育部“普通高中发展性学校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验”(2003-2007);

15) 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社会理解与传播项目”(2003-2007);

16) 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规划研究”(2006-2007);

17) 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我爱拉市海乡土教材开发项目”(2005-2006)

18)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中国高中学校教育与人力资本发展”项目(研究助理)(2004-2005)

19) 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学校发展计划与参与式教师培训”(国家级技术支持专家组成员)(2007-2009);

20) 英国剑桥教育集团、北京大学“学校绩效发展性评估”(咨询专家)(2004-2009)

21) 福特基金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西部阳光行动甘肃何家山支教项目”(2004)

22) 北京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发展研究”(2002-2003)

23) 福特基金会“教育与性别文化研究——对我国幼儿园、中、小学及成人扫盲教材的性别分析研究”(2000-2002)

24) 福特基金会“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调查研究”(2001-2002)

学术活动

2009年9月赴美国交流中小学学习障碍研究成果;

2009年参加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海峡两岸第二届行动研究”—“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分论坛;

2009年参加在北京市房山区召开的第二届“关注农村、关爱学生,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研讨会;

2008年参加在北京市密云县召开的首届“关注农村、关爱学生,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研讨会;

2007年参加在泰安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第20次年会;

2006年赴中国台湾参加中小学生命教育考察;

2005年参加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首届全国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2006年11月参加在天津召开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博士生分论坛;

2004年参加在北京召开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博士生分论坛;

2002年参加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教育与性别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

学术成果

编著/翻译:

1) 《数学分层测试卡百问解答》,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分层评价为师生搭建成功阶梯》,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3) 《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主译,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 《校本评估与学校发展》,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 《我爱拉市海》(乡土教材),参编,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2006;

7) 《行动研究与学校发展》,合译,审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8) 《教学勇气》,翻译第7章,吴国珍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 《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 《教师互动——交流与学习》,合译,审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论文:

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小学学校评价的回顾与反思,《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10期;

2) “以学生为基点的校本研究新视角”,中国教育报,2009年8月28日第6版;

3) 从技术理性到话语理解——后现代主义课程教学观述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4期;

4)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理论与实践,《河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3期;

5) 测量、描述、判断与构建:四代教育评价理论述评,《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3期;

6) 发展性学校评价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7) 发展性学校评价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探究,《河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1期;

8) 国外发展性学校评价研究综述,《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

9) 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0期;

10) 发展性学校评价在我国实施的个案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8期;

11)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7期;

12) 为乡村教师播撒课改之绿,新课程报,2008年第14期,B1版;

13) 试论我国高中教育的政策变迁(1978-2007),《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4) 关注差异: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15) 走向对话:促进学校内外部评价的互动与合作,《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6) 浅析学校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1期;

17) 全球视野下高中教育的性质、定位和功能,《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18)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与管理》,2007年第4期;

19) 大学生眼中的高中生活——三名北大学生的个案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9期;

20)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教科书供应制度比较研究,《教师杂志》(澳门),2006年第5期;

21) 澳门中学一年级中国语文教科书性别意识形态之内容分析研究,载于史静寰主编《走进教材与教学的性别世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2) 民进党执政后的台湾教育,载于李海绩、郑新蓉主编《台湾教育概览》,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23) 谈以人为本的学校课程管理,《教育探索》,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 中小学教育管理,2003年第11期;

24) 试论教师的物质需要及对教师的经济激励,《河南教育》,2003年第6期;

25)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小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异同及相关建议,《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第6期;

26) 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小学各科教与学,2003年第5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