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力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蔡力勋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西南交大力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蔡力勋

西南交大力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蔡力勋

考研时间: 2012-07-14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个人简介

姓名:蔡力勋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硕导批准时间:1998-07-01 指导硕士生总数:16 已获硕士总数:11

博导批准时间:2006-07-01 指导博士生总数:2 已获博士总数:1

系所名称:力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类别:硕、博导 出生日期:1959-07-23

专业一:固体力学

专业二:工程力学

职称:教授

电子邮件:lix_cai@263.net

毕业学校:西南交通大学

教学课程:疲劳与断裂力学,CAT技术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材料的力学行为与测试技术

1979年1月至1979年9月,中国核动力院一所核废料处理室工人,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力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3年~1986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师从孙训方先生研究断裂力学,1986年4月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6年、1988年、1995年和2001年分别任西南交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1998年4月、2006年7月分别获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资格;2005年为四川省第六批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87年、1997年分别任西南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室副主任、主任,1998年11月任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工程力学教研室主任;2008年11月任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结构分析与工程系主任,材料与结构强度研究所所长。

部分科研成果、论文

自1986年,长期从事实验固体力学科研与教学工作,注重先进CAT技术在固体力学研究和工程中的应用;主研和负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国防科研基金以及重大工程测试项目近20项。在固体材料本构关系、压入测试方法、疲劳断裂与损伤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及MTS创新开发与应用、工程测试等方面,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70余篇。

1995 年、200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996年获核工业总公司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3年获国防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2010年获教育部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获批专利2项, 申请受理专利2项。

培养研究生16名,完成了57名力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以及100余名本科生参加的20多项国创、校级SRTP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项目指导;2001(罗海丰)、2004(刘宇杰)、2005(叶裕明)、2007(徐尹杰)、2008(陈洪军)、2009(金蕾)、2010(黄学伟)、2011(贾琦)西南交通大学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1(包陈)西南交通大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011优秀国创SRTP项目和2009优秀校级SRTP项目指导教师;2003年、2006年获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一等奖各1项。

承担了“工程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实验力学”、“面向对象方法与应用”本科课程教学以及“材料的力学行为与测试技术”、“CAT技术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疲劳与断裂力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教学。撰写“力学CAT基础”讲义一册,2005年教育部高校系统MTS测试技术培训班“断裂力学测试技术”主讲教师,MTS测试技术培训教材断裂力学测试技术部分撰稿人。

学术组织兼职为:中国力学学会材料试验专委会第一、二、三届会委员、第四届副主委,中国创造学会第三、四届理事, 四川省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试》杂志编委,核燃料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2000西南材料测试新技术研讨会主席,2009-7th IMFM断裂力学国际会议执行主席,全国MTS断裂力学测试研讨会主席(2008年); 第一、第二、第三、四届全国力学大会(cstam)材料测试分会场主持人,cstam2011-MS16断裂专题研讨会负责人;第三至第八届西南MTS材料测试研讨会主席(1994年~2009年),第四至第八届全国MTS材料测试学术大会与分会场主席(1998年~2007年);近二十种中英文期刊审稿人,多类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发表的主要论文

材料本构关系

[1] Bo Yao, Li Xun Cai, Chen Bao. The Sharp Indentation for Identifying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of Metalic Materials[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117-119 (2012) pp 101-107

[2] CAI Lixun, NIU Qinyong, QIU Shaoyu, LIU Yujie, Ratcheting Behavior of T225NG Titanium Alloy under Uniaxial Cyclic Stressing:Experiments and Modeling[J],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05, v18(1):31~39

[3] CAI Lixun, LIU Yujie, YE Yuming, NIU Qinyong, Uniaxial Ratcheting Behavior of Stainless Steels: Experiments and Model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J], 2004,v274-276:823-828

[4] CAI lixun, YANG X.J., On Nonproportional Cyclic Plastic Behavior of steel 40[J], Acta Mechanica Solida 1995,V8(1):84~93

[5] KANG Guozheng,GAO Qing, CAI Lixun, SUN Yaf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uniaxial and nonproportionally multiaxial ratcheting of SS304 stainless steel at room and high temperatures[J],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02,V216

[6] KANG Guozheng, GAO Q, CAI L.X., SUN Y.F. and YANG X.J.,Experimental Study on Non-proportional Multiaxial Strain Cyclic Characteristics and Ratcheting of U71Mn Rail Steel[J],J.Mater.Sci.Technol., 2002, v18 (1):13-16

[7] KANG Guozheng, GAO Q, CAI L.X., SUN Y.F. and YANG X.J.,Experimental study on uniaxial and multiaxial strain cyclic characteristics and ratcheting of 316L stainless steel[J],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v17(2):219~223

[8] YANG Xianjie, Gao Q. Cai L.X. Xiang Y.K.,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atchetting behavior of pure aluminum under uniaxial cyclic stressing[J].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97,V10(4):359~365

[9] YANG Xianjie, Cai L.X., On Lensky’s Hypothesis of Local Determinability under Nonproportional Cyclic Loading[J], International. J.of Solids & Struct, 1997,V34(12):1517~1529

[10] YANG Xianjie, GAO Q., HE G.Q., CAI L.X., On Nonproportional Cyclic Properties of Type 316 Stainless Steels[J],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1996, V32(1)

[11] YANG Xianjie, Cai L.X., Cyclic Hardening Behavior of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J],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in English), 1994,Vol.29(1):135-140

[12] Yang Xian jie, Gao Q., Cai L.X.,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atchetting behavior of pure aluminium under uniaxial cyclic stressing[J].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94, V10(4):359~365

[13] Ning J., Cai L.X. and Sun X.F., Investigations for deformation hardening behavior of material under nonproportional cyclic loading, Proceedings of ICAEM(Advanced Experimental Mech), Beijing, 1989, 3, pp1855~1862

[14] Ning J.,Cai L.X. and Sun X.F., Yielding behavior and memory effects of material. Proceedings of ICAEM., Tianjin, 1988, pp. A33~A38

[15] 罗艳,杨显杰,蔡力勋,循环软化材料在应变循环与棘轮变形下的塑性模量演化,断裂与疲劳及结构安全性评定,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第一版), pp151~158

[16] 包陈,蔡力勋,谭军等,N18锆合金单轴拉伸和应力松弛性能[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v43(2):151~156

[17] 徐尹杰,蔡力勋,棘轮和蠕变条件下材料的附加塑性变形行为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07,v27(12): 11~15

[18] 徐尹杰,蔡力勋,一种基于瞬时蠕变效应的棘轮行为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v26(10):192-196

[19] 徐尹杰,蔡力勋,刘宇杰,应力作用下316L不锈钢塑性变形行为研究[J],航空学报,2007, v28(3):567~573

[20] 徐尹杰,蔡力勋,SS316L单轴高周次棘轮行为试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v41(s):104~106

[21] 刘宇杰,蔡力勋,邱绍宇,杨显杰, 描述T225NG钛合金高温单轴棘轮行为的粘塑性本构模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5,v39(3):321~324

[22] 刘宇杰,蔡力勋,杨显杰,描述1Cr18Ni9Ti不锈钢单轴棘轮行为的粘塑性本构模型[J],航空学报,2005,v26(1):58~61

[23] 杨显杰,罗艳,高庆,蔡力勋,45钢在应变循环与棘轮变形下的随动硬化演化实验研究[J],金属学报,2005,v41(2)

[24] 叶裕明,蔡力勋,1Cr18Ni9Ti不锈钢单轴饱和棘轮演化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 v39(6):797~800,818

[25] 蔡力勋,刘宇杰,叶裕明,邱绍宇,T225NG合金材料单轴棘轮行为研究[J],金属学报,2004,v40(11):1155~1164

[26] 杨显杰,高庆,蔡力勋,刘宇杰,304不锈钢的单轴棘轮变形与失效行为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4,v25(5):444~451

[27] 牛清勇,蔡力勋,刘宇杰,1Cr18Ni9Ti不锈钢单轴棘轮本构模型研究[J],材料工程,2004,No.8,pp25~28

[28] ]杨显杰,高庆,蔡力勋,刘宇杰, 304不锈钢在室温下非比例应力和应变循环变形行为实验研究[J], 金属学报,2004,v40(9):935~942

[29] 蔡力勋,牛清勇,刘宇杰,邱绍宇,李聪,应力循环下T225NG合金塑性累积行为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4, v25(4):352~356

[30] 杨显杰,高庆,蔡力勋,室温下304不锈钢的单轴循环棘轮行为实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 2004,v25(4):366~372

[31] 蔡力勋,刘宇杰,T225NG合金高温单轴棘轮行为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v38(7):762~766

[32] 蔡力勋,罗海丰,高庆,用于棘轮变形预测的棘轮演化统一模型研究[J],航空学报,2002,v23(1):17~22

[33] 蔡力勋,罗海丰,高庆,王理,邱绍宇,基于一元应力参量的钛合金T225NG单轴棘轮演化模型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2,v23(4):12~16

[34] 蔡力勋,牛清勇,刘宇杰,描述不锈钢材料单轴棘轮行为的一元参量体系[J],金属学报,2002,v38(9):966~973

[35] 高庆. 康国政. 杨显杰. 蔡力勋., 304不锈钢高温多轴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的粘塑性本构描述[J], 核动力工程, 2002, v 23(3):22-29

[36] 蔡力勋,刘宇杰,高庆,一种预测材料单轴饱和棘轮应变的本构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v36(6):578~583

[37] 蔡力勋,罗海丰,高庆,304不锈钢单轴饱和棘轮变形的本构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v23(S):48~51

[38] 蔡力勋 罗海丰 孙亚芳,304不锈钢的单轴棘轮效应试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v23(S):52~54`

[39] 康国政,高庆,蔡力勋,杨显杰,孙亚芳:304不锈钢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的实验研究[J],金属学报,2000,v36(5)

[40] 杨显杰、高庆、蔡力勋,纯铝的多轴非比例循环行为实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9,v34(5):485~490

[41] 杨显杰,高庆,蔡力勋, 向阳开, 纯铝在单轴应力循环作用下棘轮行为的实验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8,V19(2):133~138

[42] 杨显杰. 高庆. 向阳开. 蔡力勋,紫铜的非比例循环塑性变形行为实验研究[J],金属学报,1998,v34(10)

[43] 杨显杰,蔡力勋,向阳开,316L不锈钢的高温单轴应变循环与棘轮行为试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8,v33(1):25~29

[44] 杨显杰,高庆,蔡力勋,向阳开,316L不锈钢的棘轮效应[J],航空学报,1997,v18(4)

[45] 杨显杰,高庆,蔡力勋,紫铜的循环棘轮行为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7,v32(6):604~610

[46] 蔡力勋,杨显杰,40钢非比例塑性行为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6,v17(1):58~64

[47] 杨显杰,高庆,何国求,蔡力勋,316不锈钢的非比例循环特性[J],金属学报,v32(1), 1996:15~22

[48] 杨显杰,高庆,蔡力勋,陈旭,袁珩, 42CrMo钢的非比例循环加载下的塑性流动分析[J], 金属学报,1995,v31(4):170~176

[49] 杨显杰,高庆,蔡力勋,1Cr18Ni9Ti不锈钢的单轴变形行为的实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4,v29(2):131~135

[50] 袁衡,蔡力勋,42CrMoA钢的循环塑性行为试验研究,第二届全国MTS材料试验会议论文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pp107~111

[51] 杨显杰,高庆,蔡力勋,高温环境下1Cr18Ni9Ti不锈钢的单轴变形行为的实验研究,第二届全国MTS材料试验会议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pp77~80

材料与结构的破坏与安全(塑性行为、疲劳、断裂、可靠性)

[52] Weiwei Tang, Hong Wang, and Lixun Cai,Fatigue behavior of carbon steel by symmetric bending ultrasonic frequency metho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2008

[53] CAI Lixun, et al, A Study On Multiaxial Cyclic Properties and Fatigue Damage Model of 40# Axle Steel By Developed MTS Multiaxial Software[J], Mechanica Solida Sinica(English Letters),1995,v8(S):307~311

[54] GAO Q., Zhao Y.X, Cai L.X., A probabilistic assessment of temperature effects on the low cycle fatigue behaviour of 1Cr18Ni9Ti steel weld metal,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1998,v11(6):477-484

[55] 姚博,蔡力勋,金属布氏硬度行为的数值模拟[J],四川大学学报,2010,v42(s2):72~76

[56] 贾琦,蔡力勋,包陈,成亚辉,锆合金薄壁细管的单调拉伸与低周疲劳试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与技术,2010,v44(6):712~717

[57] 黄学伟,蔡力勋,考虑温度效应的新型钢塑复合管屈曲与失稳分析[J],工程力学,2010,v27(10):208~213

[58] 黄学伟,蔡力勋,包陈,Zr-Sn-Nb薄片合金高温低周疲劳行为[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v44(1):60~64

[59] 黄学伟,蔡力勋,史培垒,TA17合金缺口试样的单轴低周疲劳与寿命预测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2008,v40(s):149-151

[60] 包陈,蔡力勋,LZ50车轴钢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v26(10):255~272

[61] 包陈,蔡力勋,钟斌,两种合金钢的高温扭转疲劳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07,v21(s):382~385

[62] 蔡力勋,孙亚芳,王理,黄淑珍,考虑温度效应的钛合金疲劳行为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0,v22(6)

[63] 赵永翔,蔡力勋,高庆,不锈钢管道焊缝金属240℃循环变形行为的试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1,v22(2):138~143

[64] 赵永翔,高庆,蔡力勋, 不锈钢管道焊接头的局部微观结构、硬度和机械性能[J],核动力工程, 2000,v22(3)

[65] 赵永翔,高庆,蔡力勋,单个冲击对不锈钢管道焊接头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J],材料工程,No.11, 1999, pp4-18

[66] 赵永翔,高庆,蔡力勋,管道结构焊接头240低周疲劳试验裂纹萌生寿命的统计分布[J],核动力工程,1999,vol.20(1):42~48

[67] 蔡力勋,罗海丰,一般点偏对曲轴坯料性能的影响及消除点偏的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9,v34(S):54~59

[68] 蔡力勋,机车弹簧有限元应力分析与凹陷应力集中系数计算[J],铁道学报,1998, v(S):12~16

[69] 蔡力勋,高庆,一种用于多轴低周疲劳寿命估算的能量模拟方法与实验验证[J],中国机械工程杂志(学刊), 1997,v8:73~78

[70] 陈旭,蔡力勋,多轴低周疲劳研究,第二届全国MTS材料试验会议论文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pp72~76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