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导师介绍:刘亚丁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导师介绍:刘亚丁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导师介绍:刘亚丁

考研时间: 2011-06-2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刘亚丁

职称:教授

导师情况:博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四川大学工会兼职副主席

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俄国文学、中外文化与文学和中外文学关系方向

个人简介:

刘亚丁,男,1959 年 6 月生于四川省内江市。文学博士、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兼任四川大学工会兼职副主席、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1978 — 1982 年就读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 — 1985 年就读吉林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从师刘翘、李树森副教授,获硕士学位;1999 — 2003 年就读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从师项楚教授,获博士学位。曾在国立俄罗斯赫尔师范大学(2006—2007)、国立莫斯科罗蒙洛索夫大学(2001 — 2002)、国立斯塔夫罗波尔师范学院(1989 — 1990)做访问学者。

出版《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苏联文学沉思录》、《顿河激流 —— 解读肖洛霍夫》、《佛教灵验记研究——以晋唐为中心》等专著,出版文化随笔集《风雨俄罗斯》、合译《肖洛霍夫秘密生平》等书,主编《外国戏剧鉴赏辞典(近代卷)》、《外国文学》等书。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Роман-журналⅩⅩⅠвека》、《Вёшенский вестни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争鸣》、《中国文化研究》、《俄罗斯研究》、《东北亚论坛》、《读书》以及《俄国语言文学学报》和《刻印文学生活志》等杂志发表论文,在《亚欧社会发展动态》和《俄罗斯中欧中亚与世界国际问题前沿报告》等发表报告,在《世界文学》、《译林》等杂志发表翻译作品。若干文章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博览群书》等摘录,被《人大复印资料》复印。

两次获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俄罗斯国际图书爱好者协会中央理事会(Центральное правление всесоюзного добровольного общество любителей книги )奖状。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

讲授《外国文学》(本科)、《俄国文学》(硕士)、《专业外语》(俄语,硕士)、《俄罗斯文学专题研究》(博士)、《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博士)等课程。指导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成果情况:

1.学术著作

《佛教灵验记研究——以晋唐为中心》,刘亚丁著,巴蜀书社2006年版。

《顿河激流 —— 解读肖洛霍夫》,刘亚丁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苏联文学沉思录》,刘亚丁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 刘亚丁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主编著述

《外国戏剧鉴赏辞典(近代卷)》,刘亚丁主编,李兵、苏玲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外国文学》,刘亚丁、邱晓林主编,邱永旭、薛玉楠副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文化随笔

《风雨俄罗斯》,刘亚丁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翻译

《肖洛霍夫的秘密生平》,(俄)瓦·奥西波夫著,刘亚丁、涂尚银、李志强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5.论文、访谈录、随笔、译文(凡未署名者为刘亚丁独著)

Шелоховедение в Китае. Лю Ядин, Вёшенский вестник, №10,Ростов-на-Дону:Ростиздат,2011.(《中国的肖洛霍夫学》,刘亚丁独著,《维约申斯克学报》,第10辑,顿河畔罗斯托夫:罗斯季出版社,2011年)

《在邪恶旁边还有良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残酷结构”》,《文艺报》2011年11月21日,本文被中国作家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网、中国文学网、光明网、求是理论网、华乡网等网站转载。

《俄罗斯对中国侨民的负面评价》,《俄罗斯东欧中亚与世界国际问题前沿报告》,2011年第10辑

《“回归哲人之邦”套话——近30年俄罗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想像》,中国地域文化研究,2011年10辑(韩国祥明大学主办)

В 12 сентября 2011г.Лю Ядин выступил с докладом”《Судьба человека》:реализм или символизм”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научн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Изучение творчества М.А.Шолохова на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этапе: проблемы, концепции, подходы”в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 музее-заповеднике М.А. Шолохова.(2011年9月12日刘亚丁在国立肖洛霍夫博物馆-保护区举办的“现阶段的肖洛霍夫创作研究:问题、观念、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题为“《一个人的遭遇》:现实主义或象征主义”的大会发言)

《俄罗斯对中国侨民的负面评价及对策建议》,《欧亚社会发展动态》,2011年第6辑

《俄罗斯文学中的百变普京》,《世界新闻报》,2011年6月24日,本文被搜狐网、百度网、新浪网、凤凰网的新闻栏目,国际在线、东北网国际、新疆天山、中亚时评、手机凤凰网等网站转载。

《困难重重的生存——试从“皮恩”和“保利诺”分析普通人的生存处境》,《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5期,谭梦聪、刘亚丁

《“永乐大典”在海外——俄罗斯科学院<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侧记》,《中外文化交流》,2011年4期

《普京文学形象上的“中国”油彩》,《外国文学动态》,2011年3期

《19世纪高加索战争的文学再现——以莱蒙托夫和列·托尔斯泰的行旅和创作为例》,《俄罗斯研究》,2011年2期

КНР:новое издание с именем Шолохова.О некоторых аспектах труда с анализом развития шолоховедия.Лю Ядин,Вёшенский вестник, №9, Ростов-на-Дону:Ростиздат,2010.(《中国有关肖洛霍夫的新出版物:肖洛霍夫学史著作的若干观点》,刘亚丁独著,《维约申斯克学报》,第9辑,顿河畔罗斯托夫:罗斯季出版社,2010年)

《机构与经典的博弈——肖洛霍夫中心化过程略考》,《俄罗斯文艺》2010年2期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手稿研究所及敦煌文献的入藏和研究》 载《转型期的敦煌语言文学》,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年

《茨维塔耶娃诗选》 刘亚丁译,《中国诗歌》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火与光的精灵——茨维塔耶娃读译札记》 《中国诗歌》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2010年11月27日刘亚丁在韩国祥明大学主办的“一体多元性中国文化再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回归哲人之邦”套话——近30年俄罗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想像”的大会发言。

《鸿篇巨制传友谊》 《人民日报》2010年2月12日

《<叶甫盖尼·奥涅金>三种注释本解读》,载刘利民主编《纪念中国俄语年文集·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又载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编《外国文学研究60年》,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1988年以来苏联/俄罗斯文学界对肖洛霍夫的边缘化》,载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编《走近经典——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异域风雅颂 新声苦甘辛——<诗经>俄文翻译初探》,《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4期,又载冯骥才主编《心灵的桥梁——中俄文学交流计划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对中国智者形象的建构》 《俄罗斯研究》2009年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5期学术卡片拦摘录,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9年11期)

《俄罗斯学术的源头活水》《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25日

《俄罗斯人的精神源头》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15日

《奇幻苹果》 (俄)谢·舍列霍夫原著 刘亚丁译 《小说山庄》(2007年外国最新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3月。

《<癌病房>: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名作赏析》2009年5期

《苏联文学研究中一块等待复垦的丢荒地——苏联文学异国书写辨析》,《俄罗斯文艺》2009年1期。

《道术:佛教进入中土的法门》,《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6期,(《高等学校文学学术文摘》2009年2期“学术卡片”栏摘录)

《<一个人的遭遇>:小说或默示录》,《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4期

《文化试错的民族寓言:<罪与罚>的一种解读》 《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5期。

Образы кита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в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е 1980-2000-х гг. Лю Ядин,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08г.,№3(《1980年代至2000年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刘亚丁独著,《远东问题》2008年3期)

《地震》(长诗),[亚美尼亚]诺·巴格达萨良原作 刘亚丁译,《世界文学》2008年5期(并被《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3期“先睹为快”栏目摘录)

《灾难激发睿思——俄罗斯文学灾难书写一瞥》 《文艺报》2008年6月21日

《归去来兮:苏联时代的红色经典》 《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18日

《儒学具有巨大的很大机遇》 [俄]亚·马尔蒂诺夫/刘亚丁,《跨文化对话》第22辑“海内外儒学专号”(2007年9月)

《“仁”的范畴》(译文)[俄]亚·马尔蒂诺夫原作,刘亚丁译,《跨文化对话》第22辑“海内外儒学专号”(2007年9月)

《苏联文学的断裂与延续》 《俄罗斯文艺》 2007年4期

《<告别马焦拉>:文本内外的解读》,《俄国语言文学学报》第十期(2007年6月),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主办。

В 27 апреля 2007г. в Московско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 гуманитарном университете имени М.А. Шолохова Лю Ядин выступил с докладом ”М.А. Шолохов в Китае”(2007年4月27日刘亚丁在莫斯科国立肖洛霍夫大学做了“肖洛霍夫在中国”的报告)

《俄罗斯的两次儒学译介》 ,《人民日报》第十六版国际副刊,2007年3月28日

《观象之镜:俄罗斯建构中国形象的自我意识》,《跨文化对话》第20辑(2007年2月)

《〈静静的顿河〉令人深思》,《文艺报》2007年1月6日

《请别称呼我的姓》(译文),[俄]娜·托尔斯塔娅原作,刘亚丁译,《译林》2007年第1期

《俄罗斯的中国想象:深层结构与阶段转喻》,《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6期,本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1期)摘录、被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3期)复印。

《肖洛霍夫:时代的镌刻者》,《刻印文学生活志》2006年11期(台北)

《对位:关照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另一个关键词》,《中华读书报》,2006年8月23日

《俄罗斯文学研究者何为 — 课徒·感染·架桥》, 《俄罗斯文艺》 2006 年 3期

《“我钟爱中国民间故事”——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通讯院士访谈录》(下),《文艺研究》2006年8期

《“我钟爱中国民间故事”——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通讯院士访谈录》(上),《文艺研究》2006年7期

《土地与家园:文化传承中的〈告别马焦拉〉》,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电子期刊《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6年3期

《切格姆的桑德罗》(俄罗斯作家法·伊斯坎德尔长篇小说选译, 7 万多字),刘亚丁译,《世界文学》 2006 年 3 期

《评龚翰熊先生<西方文学研究>》,《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2期

《顿河,静静地书写历史》 《人民日报》2006年3月21日

《外国诗歌教学模式之一》,《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1期(创刊号)

《彰显与遮蔽:文学的叙事与文学史的书写》,《俄罗斯文艺》 2006 年 1 期,刘亚丁、何云波

《我干吗不愿当女权主义者》,[俄]娜·哈特金娜原作,刘亚丁译,载《小说山庄》,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年。

《全身心倾听革命——苏联文学与革命》,载刘文飞编《苏联文学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还一个真正的肖洛霍夫》,《文艺报》 2006 年 1 月 10 日,被《新华文摘》 2006 年 9 期摘录

《个人毁灭与英雄崇拜 ——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文学阐释之一》,《外国文学评论》 2005 年 1 期

Фадеев в Китае, Лю Ядин,в сборнике《Творчества и судьба Александра Фадеева》, Москва,ИМЛИ им А.М.ГорькогоРНН,2004.(《法捷耶夫在中国》,刘亚丁独著,载《亚历山大·法捷耶夫的创作与命运》,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出版社,2004年)

《心里的琴弦是怎样拨响的》,《读书》 2004 年 6 期, “ 大公报网站 ” 2004 年 7 月 4 日 全文转载 。

《远逝的记忆》,《书屋》 2004 年 6 期,何云波、刘亚丁

《战地恋歌》,《人民日报》, 2004 年 5 月 14 日 , “ 新浪网 ” 5 月 14 日 全文转载。

《 “ 中国好奇 ” 与 “ 拾遗补阙 ” 》,《俄罗斯文艺》 2004 年 2 期

《我们的空中城堡是最坚固的》,《外国文学》 2004 年 2 期

《写学术笔记,治理不良学风》,《学术月刊》 2004 年 1 期, “ 中国公法网 ” 2004 年 10 月 30 日 全文转载。

《价值多元与保尔的命运》,何云波、刘亚丁,《俄罗斯文艺》 2004 年 1 期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大有可为——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个案》,《四川省情》,刘亚丁、杨黎兰, 2003 年 11 期

《佛像灵验记及其文化意蕴》,《中国文化研究》 2003 年 3 期(夏之卷)

《 “ 天花 ” 源流考释》,《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一辑,巴蜀书社, 2003 年 5 月

《 “ 天花乱坠 ” 典出考》,《四川大学学报》 2003 年 3 期

《肖洛霍夫的多重话语》,《外国文学评论》 2002 年 4 期,何云波、刘亚丁

《双城文化巡礼》,《四川省情》 2002 年 12 期

Три жизни Михаила Шолохова в Китае, Лю Ядин, Роман-журналⅩⅩⅠвек, 2002 г. ,№ 9 (《肖洛霍夫在中国的三种生命》,刘亚丁,《 21 世纪小说月刊》 2002 年 9 期,本文被国立肖洛霍夫故居保护区博物馆(ГМЗШ)网站摘录)。

《赫尔岑大院里的亡灵》,《文艺争鸣》 2002 年 6 期,本文被陈建华主编《顿河晨曲:今日俄罗斯漫步》收录,重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心灵召唤我写出肖洛霍夫的真相 —— 俄罗斯作家瓦 · 奥西波夫访谈录》, 《文艺争鸣》 2002 年 5 期

《关于一个伟大作家的对话》,《外国文学动态》 2002 年 5 期

《俄罗斯顶尖学府》,《 21 世纪》 2002 年 10 期

《轰动性:俄罗斯文学的新标准 —— 新潮文学蠡测》, 《俄罗斯文艺》 2002 年 3 期

《找寻 “ 保尔 · 科察金 ” 》 ,《万象》 2002 年 9 期

本文被陈建华主编《顿河晨曲:今日俄罗斯漫步》收录,重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顿河边的朋友》,《四川日报》, 2002 年 8 月 30 日 11 版

《双城记》,《城市改革与发展》 2002 年 4 期

《旁观者的管见 —— 浅议与俄罗斯文化交流战略》,《东北亚论坛》 2002 年 3 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 2002 年 11 期复印本文

《姓苏未必就姓马 —— 与张冠华先生商榷》,《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2 年 3 期

《俄罗斯文艺》 2002 年第 3 期摘录本文

《俄罗斯的文学史家成熟了?》,《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2 年 3 期(笔名文力)

《静静的顿河静静地流》,《神州学人》 2002 年 5 期,“ 北方留学网 ” 等网站转载此文。

《再访俄罗斯》,《比较文学报》 2002 年 4 月 15 日

《寻找〈静静的顿河〉手稿的过程 —— 访非 · 库兹涅佐夫通讯院士》,《中华读书报》 2002 年 3 月 27 日 。

“ 光明网 ” 等网站转载此文

《俄罗斯作家走向联合:继承苏联文学的财富 —— 访非 · 库兹涅佐夫通讯院士》,《文艺报》, 2002 年 3 月 19 日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2002 年 5 期复印此文。

В 20 декабря 2001г. Лю Ядин выступил с докладом”О некоторых страницах истории знакомства Китая с творчеством А. А. Фадеева”на начной коференции, посвященной 100-летию со дня А. А. Фадеева в ИМЛИ РАН ( 2001 年 12 月 20 日刘亚丁在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的纪念法捷耶夫 100 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做“法捷耶夫在中国传播的若干史实”的大会发言 )

《雷雨中的闲云野鹤 —— 关于帕斯捷尔纳克的对话》, 《俄罗斯研究》, 2001 年第 3 期,刘亚丁 何云波

《精神的流浪者 —— 关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对话》,《俄罗斯文艺》, 2001 年第 3 期,何云波 刘亚丁。

《反贫困斗争的珍贵历史文献》,《文艺报》, 2001 年 7 月 17 日

《解读肖洛霍夫》,载《回顾与前瞻 · 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二十年( 1979 — 1999 )会议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 2001 年 3 月

《果戈里和我们》,《中国图书商报 · 书评周刊》, 2001 年 3 月 15 日

《〈肖洛霍夫的秘密生平〉译者序》 ,《文汇读书周报》, 2001 年 3 月 3 日(《博览群书》2001年第3期转载)

《猜度斯大林》,《读书》, 2001 年第 1 期

《用鼻、用眼、用耳、用心去读 —— 屠格涅夫〈树林与草原〉赏析》,《名作赏析》, 2000 年第 5 期。

《肖洛霍夫的写作策略》,《外国文学评论》, 2000 年第 3 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2001 年 1 期复印本文;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 2001 年卷》摘录本文

《肖洛霍夫的两种声音 —— 重读 < 静静的顿河 > 》,《环球时报》, 2000 年 6 月 30 日

该文载鄢晓霞编《解读大师 · 教科文读本 · 文学卷》,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5 年;载薛华栋主编《与诺贝尔奖较劲》,学林出版社, 2002 年;载《二十世纪文学回顾》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年。该文被 “ 人民网 ” 、 “ 新华网 ” 、 “ k12 教师频道 ” 和 “ 三福书屋 ” 等网站登载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 2001 年卷》摘录本文。

《在中心与边缘之间:关于肖洛霍夫的对话》,《俄罗斯文艺》,何云波 刘亚丁,2000年1期

《人的命运 —— 格利高里 · 麦列霍夫评论史》 , 《四川大学学报》, 2000 年 1 期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 2001 年卷》摘录本文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上海, 2001 年 1 期摘录本文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产生及其负面影响》,《中外文化与文论》第6辑(1999年)

《敦煌卷子的命运》,[苏]联费德林原作,刘亚丁译,《中外文化与文论》第 7 辑(2000 年)

该文被《岁久弥光》论文集收录,巴蜀书社, 2001 年 1 月

《普希金情缘》,载《普希金与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5月

《梁山好汉 漂洋过海》,《四川文学》1999年5期,笔名文力

《书的命运——近年来对〈被开垦的处女地〉论争的述评>>,《俄罗斯文艺》,1999年3期

《世纪交汇处的反思》,《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1期,刘亚丁、杨晓明

《〈被开垦的处女地〉与冷战》,《俄罗斯文艺》,1998年第1期,《文艺报》转载此文。

《被戏拟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当代文坛》,1997年第2期

《调侃大师 解构经典》,《读书》,1996年第12期

《<静静的顿河>:成人童话的消解》,《文学史重构与名著重读》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又载汪介之、杨莉馨主编《欧美文学评论(20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跨越第三堵墙》,《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第3期,李杰、刘亚丁

《白银时代:挣脱古典诗歌》,《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交响曲>:俄国传统小说的终结》,《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1期

《边缘批评:跨世纪的理论策略》,《中外文化与文论》,1996年第1辑,曹顺庆、冯宪光、刘亚丁等

《前苏联文学中的弥塞亚意识》,《外语与翻译》,1995年第4期

《面与线:建构俄罗斯文学的框架》,《俄罗斯文艺》,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9期复印本文。

《1985:警钟为何而鸣——对几部苏联作品的沉思》,《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11期复印本文

《人与自然:前苏联文学的母题之一》,《四川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冷眼观人生 妙手著华章——重读〈安娜·卡列尼娜〉》,《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7期复印本文。

《中俄民间故事比较二题》,《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

《谈米·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四川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世界文学》,载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

《四川国际比较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1期

《英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美学思想》[苏]Б.鲁克扬诺夫原著,刘亚丁译,《文艺理论与批评》,1988年第2期

《列·托尔斯泰自传性形象系列》,《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2期

《体现与超越:文学与俄罗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1期

《俄罗斯文学的内涵初探》,《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三十辑(青年学术专辑),1988年3月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文化背景》,《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两重人格〉浅探》,《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2期

《苏联文学的非传统方法》,《语文导报》,1986年第1期

《一个同时代人论巴扎洛夫——学习皮萨烈夫论巴扎洛夫札记》,《文学论丛》第一辑,1983年

《安娜和列文并不都是悲剧人物》,吉林省外国文学学会1983年年刊

获奖情况:

两次获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俄罗斯国际图书爱好者协会中央理事会(Центральное правление всесоюзного добровольного общество любителей книги )奖状。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

科研项目:

一、独力承担项目

1 . “ 肖洛霍夫研究史 ” ,国家社科基金, 2005 — 2008 ,已结题,被评为“优秀”。

2.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外国文学学术研究史”子项目“肖洛霍夫学术研究史”,已结题,被评为“优秀”。

3. “ 神话与现实: 20 世纪后半叶苏联 / 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 2005 — 2007 ,已结题。

4 . “ 灵验记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 “ 中国俗文化分体研究(二) ” 的子项目, 2002 — 2004 年,已结题,被评为“优秀”。

5 . “ 外国文学名著重读 ” ,四川大学 211 工程项目, 2002 — 2005 年。

6 . “ 中苏农村题材文学比较研究 ”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项目, 2001 — 2003 年,已结题。

7 . “ 肖洛霍夫的创作与苏联文学的关系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996 — 1998 年,已结题 。

8 . “ 苏联文学再评价 ” ,美国亚洲基督教高教联合董事会项目, 1994 — 1996 年,已结题。

二、参加项目

1 .参研 “ 苏联文学:历史的反思 ” 项目,国家社科基金 “ 九五 ” 重点项目, 1996 — 1999 年。

2 .参研 “ 欧洲小说史 ” 项目,国家教委社科项目, 1997 — 1999 年,任副主编。

3 .参研 “ 文化原典阅读与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教育部新世纪教改项目, 2001-2003 ,排名第三。

人才培养:

讲授《外国文学》(本科)、《俄国文学》(硕士)、《专业外语》(俄语,硕士)、《俄罗斯文学专题研究》(博士)、《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博士)等课程。指导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