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030400民族学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030400民族学考研大纲

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030400民族学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11-22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信息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030400民族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民族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15)

一、考核要求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二、考核评价目标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突出强化基础知识中的重点知识,对一些重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注重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评价和比较,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理性揭示。对既有知识进行有效迅速的归纳总结,提取知识要点,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判断和分析。

3.注重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能够对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论断,在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一些基本观点和原理基础上,能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节中国历史的开端

第二节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

第三节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

第二节商代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第三章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化

第二节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三节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和西周的衰亡

第四章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

第一节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

第二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第三节下层民众的反抗和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

第四节春秋时期的文化

第五章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各国封建政权的建立和变法运动

第二节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第四节战国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六章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起义

第一节秦帝国的建立

第二节秦代社会主要阶级构成

第三节秦末农民起义

第七章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一节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发展

第二节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西汉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

第八章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第一节东汉前期政治

第二节东汉社会经济

第三节东汉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四节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和黄巾军起义

第五节东汉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

第一节三国鼎立

第二节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

第三节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四节南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五节北朝经济的缓慢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七节魏晋南北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十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隋朝前期的政治

第二节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

第四节农民起义和隋朝的灭亡

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第二节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

第三节唐代的民族关系

第四节唐末农民大起义

第五节唐代的文化和社会和生活

第六节唐代的中外关系

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

第一节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

第二节北宋建立和社会矛盾的发展

第三节辽、西夏及其他边疆各族与北宋的关系

第四节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

第五节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六节金朝的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

第七节南宋的建立与宋金和战

第八节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的社会经济

第九节南宋的灭亡

第十节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十一节五代两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十三章元朝的大一统

第一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第二节元朝的政治

第三节元朝的社会经济

第四节元朝的衰落和灭亡

第五节元朝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十四章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一节明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第二节第二节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第三节第三节明代边疆地区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

第五节第五节明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六节第六节明代中外关系和中西文化交流

第十五章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進一步发展

第一节清军南下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第二节清代的政治

第三节统一形势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第四节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第五节清代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第六节清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七节清代中外关系和中国人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

考试参考书目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版。

张岂之、张国刚主编:《中国历史》(古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7)

一、考核要求

1.要弄清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和涉及的基本内容,了解名词和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和问题,熟读并正确理解选文。

2.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类题目要注意全面、系统地加以理解。

3.要熟悉名词解释、简答、字句理解、加标点、翻译及史料分析等各种题型,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要做到基本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融会贯通,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二、考核评价目标

本课程从总体上而言,是测试应考者完整、准确掌握《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具体而言,则是测试应考者的识记、理解、分析与综合等四种基本能力。

识记能力:要求识别、记忆《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中有关名词、概念和相关历史知识,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理解能力:要求对《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中有关重要概念、思想和观念能够理解其内涵,并牢固掌握其要点;

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史料,并加以辨别;

综合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运用具体史料解决相关问题。

三、考核内容

上篇:先秦历史要籍介绍

第一章记言体类

《尚书》:《尚书》的成熟经过、特点及价值;选文《牧誓》、《尧典》。

《国语》:《国语》的成书经过、断限、内容与特点;选文《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越王勾践灭吴》。

《战国策》:《战国策》的成书经过、内容、特点与历史文学成就;选文《武灵王平昼闲居》、《冯媛客孟尝君》、《范睢至秦》。

要求:掌握《尚书》《国语》《战国策》的主要内容和史料价值;分析记言体类史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记事体类

编年纪体:《春秋》与《竹书纪年》的断限;选文《恃君》。

分类记事:《世本》。

要求:掌握《春秋》的断限,区分今、古本《竹书纪年》的不同点;了解《竹书纪年》、《世本》的史料价值。

第三章编年体类

《左传》:掌握《左传》的内容与断限;理解《左传》在史学上的重要贡献;识记"君子曰";《左传》的作者与书名;《左传》的断限与内容;《左传》的编纂特点;选文《郑伯克段于鄢》、《周郑交质》、《城濮之战》、《宴婴叔向论齐晋季世》。

第四章其余上古史籍

《逸周书》、《山海经》:掌握《逸周书》、《山海经》的基本内容及史料价值。

下篇:秦汉至清历史要籍介绍

第一章纪传体类

《史记》:《史记》作者、成书经过、断限;《史记》的体例及在历史编纂学上的贡献;《史记》三家注;选文《项羽本纪》、《秦始皇本纪(节选)》、《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平准书》、《货殖列传》、《孟尝君列传》、《郦生陆贾列传》、《太史公自序》、《张骞传》。

《汉书》:《汉书》作者、成书经过、断限;《汉书》的体例及在历史编纂学上的贡献;《汉书》的史料价值与注本;选文《百官公卿表序》、《艺文志序》、《董仲舒传(节选)》、《匈奴传(节选)》、《司马迁传赞》。

《后汉书》:《后汉书》作者、成书经过;《后汉书》的体例及在历史编纂学上的贡献;《后汉书》注本。选文《光武帝纪(节选)》、《班超传》、《班彪传》、《宦者列传序》、《逸民列传》。

《三国志》:《三国志》作者、成书经过;《三国志》的体例及在历史编纂学上的贡献;裴松之与《三国志注》;选文《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传》、《周瑜鲁肃吕蒙传》。

《晋书》:"十八家晋书"与"御撰"《晋书》;史馆成书之优劣;《晋书》的体例及在历史编纂学上的贡献;选文《刘毅传(节选)》。

《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各书的作者、成书经过,基本内容及史学地位。

《隋书》:魏征的生平;《隋书》的特点与评价;长孙无忌与"隋志";选文《牛弘传(节选)》、《食货志(节选)》。

《南史》、《北史》:李延寿的生平;《南史》、《北史》的体例及在历史编纂学上的贡献;选文《范缜传(节选)》。

《旧唐书》、《新唐书》:两《唐书》作者及成书经过;新旧《唐书》史料价值比较;选文《魏征传》。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两《五代史》作者及成书经过;两《五代史》史料价值比较;选文《唐六臣传(节选)》。

《宋史》、《辽史》、《金史》:"三史"的作者及成书经过;"三史"的特点与评价;选文《王安石传(节选)》。

《元史》、《新元史》:《元史》、《新元史》作者及成书经过;《元史》、《新元史》的特点与史料价值;选文《耶律楚材传(节选)》、《太祖本纪》。

《明史》:《明史》的作者及成书经过;《明史》的体例及史料价值;选文《食货志一·户口、田制(节选)》、《郑和传(节选)》。

《清史稿》:《清史稿》的作者及成书经过;《清史稿》的体例及史料价值;选文《太祖本纪》。

《通志》:《通志》的作者郑樵,《通志》成书经过与史学价值。选文《通志·总序(节选)》。

要求:了解《史记》和《汉书》在正史创作中的地位;了解前四史的注本;掌握二十四史的作者、体例及创新之处、主要史料价值;区分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的不同说法。了解《通志·二十略》的价值。

第二章编年体类

《汉纪》、《后汉纪》、《魏纪》、《晋纪》、《宋春秋》、《齐春秋》、《梁典》的作者及成书经过。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成书经过;《资治通鉴》的编纂特点与史料价值;选文《司马光论德与才》、《吐蕃陷长安》、《司马光论正闰》。

《资治通鉴》续编:《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成书经过、史学地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作者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成书经过及史学地位;《三朝北盟会编》的作者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的成书经过及史学地位;《续资治通鉴》的作者毕沅,《续资治通鉴》的成书经过及史学地位;选文《完颜亮夺帝位》。

《国榷》:《国榷》的作者谈迁,《国榷》的成书经过及史学地位。选文《朱元璋诛功臣傅友德》、《惠宗建文(节选)》。

《明实录》、《清实录》:实录体的起源、起居注的出现;明十三朝实录;清十一朝实录与宣统政纪。

要求:分析荀悦、司马光对编年体史书发展的贡献;掌握前后《汉纪》、《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国榷》等书的断限及史料价值。

第三章记事本末体类

《通鉴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的起源;《通鉴纪事本末》的作者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成书经过及史学价值。选文《杨氏之死》、《贞观君臣论治》、《安史之乱》。

《宋史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的作者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成书经过及史料价值;选文《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

《明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成书经过及史学价值;选文《削夺诸藩》、《唐赛儿起义》。

要求:分析纪事本末与编年体、纪事体的起源及各自特点;了解《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者与价值。

第四章典制体类

《通典》:《通典》的作者杜佑,《通典》的成书经过及史学价值。选文《食货典·田制(节选)》、《北魏均田制》、《轻重后论》。

《文献通考》:《文献通考》的作者马端临,《文献通考》的成书经过及史学价值。《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的作者及成书经过。选文《文献通考·总序》、《田赋考》。

第五章"会要"类

《唐会要》、《五代会要》、《宋会要辑稿》、《两汉会要》、《三国会要》、《元典章》、《明会要》。

要求:掌握"三通"的作者、断限、内容;分析"三通"的史学价值;识记"九通"、"十通"、《唐会要》、《五代会要》、《宋会要辑稿》。

第五章史评体类

《史通》:刘知几的生平及史学理论;《史通》的主要内容;选文《二体》、《直书》。

《文史通义》:章学诚在史学理论上的贡献;《文史通义》的主要内容;选文《书教下》、《史德》。

《廿二史札记》、《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明儒学案》:分析《史通》、《文史通义》对史学发展的影响;识记刘知几、章学诚、赵翼、钱大昕、王鸣盛;选文《万历中矿税之害》、《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儒》。

第六章方志地理书名著类

《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天下郡国利病书》、《元和郡县图志》、《读史方舆纪要》

了解《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天下郡国利病书》、《元和郡县图志》、《读史方舆纪要》的基本内容及史学价值;选文《李宓传》、《江水·三峡》、《晋水》、《永宁寺(节选)》、《顺元府》、《元和郡县图志序》。

考试参考书目

赵淡元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黄爱平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本。

《中国近现代史》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17)

一、考核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是历史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该门课程主要分为两大段落:第一部分自1840年至1919年,讲述了中国旧民主主义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第二部分自1919年至1949年,讲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该门课程是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复试或加试科目。本科目考核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能够了解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把握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基本脉络;有一定的史学理论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程在历史学科中有极重要的地位,该科目也是了解学生历史学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本科目考核评价的目标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当时社会的基本特征应有较深入的了解,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

2、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演化的基本脉络,有一定的对问题整体把握和综合的能力。

3、学生还应具有初步运用马列主义的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第一章鸦片战争

第一节罪恶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战前中国与世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的禁烟运动。

第二节英帝国主义挑起的鸦片战争

英国蓄意发动战争;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第三节战后十年的中国社会

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觉醒。

第二章太平天国起义

第一节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

太平天国起义前的中国社会;洪秀全创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清政府的反动措施;太平军天京定都。

第二节天京定都后的主要措施

太平军北伐、西征及天京破围战;《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太平军所采取的其它措施。

第三章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发动第二次战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辛酉政变。

第二节沙俄对我国的领土侵略

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的定立。

第四章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第一节天京变乱和重振朝纲

太平军内江;重振朝纲和《资政新篇》;安庆保卫战;太平军进军浙江。

第二节中外反动势力对太平军的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后期斗争;辛酉政变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太平天国的失败;农民战争余波。

第五章洋务运动及中国民族工业兴起

第一节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官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新式海军的创建;洋务运动的作用。

第二节中国民间资本主义的产生

民间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的特点;早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第六章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第一节边疆危机

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台事专约》;《烟台条约》;《伊犁条约》;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第二节中法战争

法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清政府的妥协和《中法和约》。

第二节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蓄意挑起战争;黄海海战和辽东失陷;《马关条约》的签定及影响;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第七章戊戌变法运动

第一节帝国主义瓜分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门户开放"政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二节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

变法运动的酝酿;"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第八章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帝国主义利用宗教大肆从事侵略活动;连绵不断的反洋教斗争。

第二节义和团的兴起及清政府的对外宣战

义和团的兴起;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的对外宣战;"东南互保"。

第三节义和团失败及《辛丑条约》的定立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的暴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辛丑条约》订立。

第九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

第一节清政府的进一步卖办化及帝国主义的侵略

清政府的卖办化;清政府的"新政";帝国主义的掠夺。

第二节民族资产阶级成长及领导的爱国斗争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斗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第三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兴中会;《革命军》;《苏报》案;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

第十章辛亥革命

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来临

同盟会成立及政纲;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立宪运动及失败;武昌起义和全国各地响应。

第二节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辛亥革命的失败

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失败及历史意义。

第十一章北洋军阀统治

第一节袁世凯的帝制活动及其败亡

袁世凯反动统治与二次革命:"二十一条";洪宪帝制;护国战争。

第二节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段祺瑞的反动统治;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护法运动。

第三节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

沙俄策动外蒙古王公叛乱及对我国领土的侵略;英国对我国西藏的侵略及藏族人民反侵略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第一章五四运动

第一节五四运动前的国内外形势

北洋军阀的统治;工人阶级的成长;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意义。

第三节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二章北洋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一节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国内的政治与经济

新四国银行团和华盛顿会议;直皖战争和直奉战争;直系军阀的统治;中国民族经济的衰退。

第二节国内各派的政治主张

"武力统一"和"联省自治";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好人政府";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

第三节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人民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全国人民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第四节1921~1923年间的文化思想领域

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展开;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和反对封建复古派的斗争。

第三章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

第一节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统一战线方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第二节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

第三节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前的形势;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的高涨;围绕农民问题的斗争。

第四节国民革命的失败

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四一二政变和南京政府的建立;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四章国民党统治的确立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第一节国民党统治的确立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国民党统治的确立;国民党政府的内政外交;八七会议和各地武装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初期的中国社会

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国民党统治初期的社会经济;中间党派和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

第三节革命势力的发展和扩大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的深入和共产党在白区工作的开展;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反对国民党第三次军事围剿的胜利。

第五章日本侵略东北和全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

第一节"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运动的高涨

"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一二八"事变和淞沪停战协定;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国策。

第二节国民党统治的加强和日本侵略的深入

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和向关内的扩张。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衰退

日英美等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的斗争;民族工业的衰退和农村经济的破产。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第四次反"围剿";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遵义会议;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

第六章华北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华北事变;日本在华北的扩张与英美矛盾的扩大;一二九运动。

第二节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瓦窑堡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发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第三节西安事变

共产党逼蒋抗日方针;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第七章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七七事变和八一三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大后方经济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二节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新民主主义论》;日本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太平洋战争后中美英盟国的合作。

第三节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统区民主运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日本无条件投降。

第八章和平民主与内战专制的较量

第一节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

战后国际国内形势;国民党的"劫收";共产党的和平、民主、团结方针;中间政治派别的主张。

第二节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重庆谈判;国统区反内战运动的高涨;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

第三节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

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全国人民的反内战运动;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的斗争。

第九章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第一节全面内战的爆发和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共产党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制宪国大;国统区的严重经济危机;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二节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的崩溃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和决战;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国民党的"戡乱总动员"和"行宪国大";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考试参考书目

1.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版。

2.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华书局1998年版。

3.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张华腾:《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