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考研大纲

201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10-04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613中国近现代史

一、考试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是为招收攻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有攻读此一学位所应具备的相关专 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素质,是否具有通过相关学习后能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和理论科学地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潜质。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三)题型结构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具体要求与分值如下:

1.名词解释

(1)要求考生根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对所列名词题目进行具体解答。

(2)共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简答题

(1)要求考生根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所列题目进行一定理论解答。

(2)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材料分析

(1)要求考生根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对所列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解读与分析,根据材料后的具体要求作出相应的回答。

(2)共2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4.论述题

(1)要求考生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应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所列题目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理论阐述。

(2)共2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考试内容

本课程考试范围主要覆盖了1840--1949年历史时期内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理论、线索、事件和人物。

1.从历史演化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近代中国社会的开始(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

(2)新社会结构的发生(清政府政治体制与政策的局部调整、洋务运动的展开、私营资本企业的产生、城乡社会的变化)

(3)民族危机的加深(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4)民族运动的递进(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列强侵华的新形势与爱国运动的高涨、共和革命的兴起)

(5)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清政府谋求政治改革、民主革命运动与立宪运动、清政府的覆亡与中华民国建立)

(6)社会与文化的新变化(社会阶层的新变动、城市化和社会风俗的变化、文化变革)

(7)民初的政治与社会(袁世凯柄政下的民初政局、军阀派系政争与护法运动、社会动荡中的经济与教育发展)

(8)社会转折的新取向(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

(9)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外交(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重建中外关系、教育、科研与文化的发展)

(10)苏维埃革命的兴起与受挫(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苏维埃革命的严重受挫与红军长征、左翼文化运动)

(11)抗日战争(日本入侵抗日战争的准备、全国抗战的实现、抗战相持阶段的战局和政局、抗日战争的胜利)

(12)历史的新转折(战后的政治局势、全面内战的演进、南京政府的败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从专题而论,主要包括下述诸方面内容:

(1)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的过程、结果、失败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4)中国反动统治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阻止中国社会进步。

(5)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6)资产阶级革命派振兴中华的伟大斗争。

(7)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及成果。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

(8)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提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

(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方针政策,如全面抗战路线、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三三制政权建设、减租减息、新民主主义理论、整风运动等。

(10)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

(11)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各革命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及其活动。

(12)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13)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成就。

80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一、考查目标

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专业硕士学位的基本素质和理论基础,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3.试卷总分:150分。

4.题型:

基本概念: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论述题:从所给3题中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三、考试范围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5.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7.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10.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1.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