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071005微生物学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071005微生物学考研大纲

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071005微生物学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614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

本章要求学生重点了解微生物培养基制作方法和过程,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离、纯化的原理和无菌操作技术;普通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和使用方法;显微观察制片技术,尤其是革兰氏染色、芽胞染色和荚膜染色技术。此外,应重点掌握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

二、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间的异同点;要求能够独立绘制一幅原核细胞(细菌)和一幅真核细胞(真菌)的模式图,并详细描述其细胞结构与功能。

三、微生物营养

重点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基本需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与特点;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和特点以及培养基的种类和制备原则。

四、微生物的代谢

重点掌握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特点,代谢调节机制,了解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和次生代谢的重要经济意义。

五、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以细菌为例,描述细胞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微生物生长的常用测定方法和原理,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概述控制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此外,以真菌为例,描述其生长、繁殖规律和环境的影响。

六、病毒

重点了解病毒的基本形态特点和化学组成,掌握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噬菌体为例,详述病毒的复制周期及其特点。简述亚病毒因子的特点。

七、微生物遗传

重点了解原核微生物的几种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质粒和转座因子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类型。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以及诱变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八、微生物生态

重点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作用,尤其是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了解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和转化中的作用。

九、微生物分类鉴定

重点掌握细菌分类内容和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803普通遗传学

第一章绪论

内容定义及其发展简史、研究内容

第二章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及染色体结构

重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规律,深入认识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内容1真核细胞的一般结构

内容2染色体组型和组型分析

内容3细胞分裂及遗传学意义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扩展

重点:深入认识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和基因作用与性状表现的关系,掌握如何应用独立分配规律确定动、植物育种试验的规模。

内容1孟德尔遗传规律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关系-遗传的染色体理论

内容2基因互作的主要类型

内容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育种试验的规模

第四章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作图

重点:深入认识基因连锁和互换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的关系,掌握重组率的计算方法和三点测验技巧,懂得在动、植物育种

中如何利用基因连锁群资料和如何利用重组率来确定育种试验规模。

内容1连锁遗传规律及细胞学基础

内容2连锁遗传与染色体作图--三点测验资料的分析

内容3连锁交换规律在动、植物育种方面的应用--利用基因连锁群资料预测杂种后代的类型和比例

第五章染色体结构变异

重点:掌握四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特征及其遗传效应。

内容1缺失的细胞学特征、遗传学效应

内容2重复的细胞学特征、遗传学效应

内容3倒位的细胞学特征、遗传学效应

内容4易位的细胞学特征、遗传学效应

第六章染色体数目变异

重点:掌握多倍体的概念、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的一般规律、同源多倍体基因分离规律以及整倍体在植物育种方面的具体应用。

内容1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内容2同源多倍体的形态及遗传-基因随染色体分离

内容3异源多倍体形成途径及应用

内容4非整倍体的产生及应用-单体和三体的基因定位

第七章性别决定以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

重点:熟悉性别决定的类型,了解决定性别的各种因素和由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与性别的关系。

内容1性染色体及性别决定的类型

内容2性别决定的剂量补偿

内容3伴性遗传的特点,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

第八章细菌及其病毒的遗传作图

重点:了解病毒的一般特征,掌握对不同噬菌体进行遗传作图的技巧。了解细菌进行遗传物质交流的方式,掌握细菌染色体作图的方法。

内容1病毒的一般特性及类型

内容2噬菌体遗传作图、基因的微细结构、互补测验原理

内容3细菌进行遗传物质交流的途径及遗传作图

第九章细胞质遗传

重点:区别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认识细胞质遗传系统的相对独立性,掌握线粒体和叶绿体遗传作图的方法。

内容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母性影响

内容2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

内容3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孢子体与配子体不育

第十章基因突变

重点:了解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及分子基础,掌握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

的原理,掌握对不同生物突变体检出的策略和方法。

内容1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内容2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基因突变的生化鉴定

内容3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转换颠换、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同义无义错义突变

第十一章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重点:了解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掌握数量性状的各种遗传参数和广义遗传力及狭义遗传力的估计方法。

内容1数量性状的特征及遗传基础

内容2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广义与狭义遗传力的估算方法

第十二章群体的遗传平衡

重点:熟悉基因/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了解改变遗传平衡的因素。

内容1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遗传平衡定律

内容2改变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第十三章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重点:掌握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近交系数计算方法,杂种优势表现和纯系学说,掌握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理论在动、植物育种方面的应用方法。

内容1近亲繁殖及其近交系数计算方法,自交与回交的纯合率计算

内容2杂种优势表现、杂种优势理论

802生物化学考试大纲(硕士)

一、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

掌握生物大分子(糖、脂、蛋白质、酶、维生素、核酸、激素)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掌握生物体内主要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生物氧化)。掌握遗传信息传递的化学基础,主要包括DNA的复制、RNA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及细胞代谢调控等。

二、试题模式及所占比例

生物化学考试总分150分,分概念题和叙述题两个方面,其中概念题占60-70%,叙述题占30-40%,概念题包括:选择题(单选,约占20%)、填空题(约占7%)、正误判断题(约占10%)、解释符号(约占7%)、名词概念(约占20%);叙述题包括:叙述题、计算题和问答题(以叙述题和问答题为主,少量计算题)。

三、复习重点

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性质、功能及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的化学基础。

四、课程复习大纲

第1章糖和结合糖

本章重点和难点:多糖、结合糖的结构和功能

1.1单糖

1.1.1单糖的结构

1.1.2单糖的性质

1.1.3单糖的重要衍生物

1.2结合糖

1.2.1肽聚糖

1.2.2糖蛋白

1.2.3蛋白聚糖

第2章脂

本章重点和难点:磷脂、糖脂的结构和功能

2.1三脂酰甘油

2.1.1脂肪酸

2.1.2三脂酰甘油的理化性质

第3章蛋白质

本章重点和难点:氨基酸的性质,肽键的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和测定,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及与功能的关系

3.1蛋白质概论

3.1.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分类

3.1.2蛋白质分子的构象

3.2氨基酸

3.2.1氨基酸的结构

3.2.2氨基酸的构型、旋光性、光吸收性和侧链极性

3.2.3氨基酸的酸碱性质

3.2.4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3.2.5氨基酸的分离和分析

3.3肽

3.3.1肽和肽键的结构

3.3.2肽的重要性质

3.4蛋白质一级结构

3.4.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3.4.2蛋白质一级结构

3.4.3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

3.4.4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生物功能

3.5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纤维状蛋白质

3.5.1肽链的构象

3.5.2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

3.5.3超二级结构

3.5.4纤维状蛋白质

3.6蛋白质三级结构、四级结构与功能

3.6.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

3.6.2维持三级结构的作用力

3.6.3球状蛋白质的结构域和三级结构的功能

3.6.4蛋白质四级结构与功能

3.6.5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3.7蛋白质的性质及应用

3.7.1蛋白质两性性质及应用

3.7.2胶体性质与蛋白质沉淀

3.7.3蛋白质的变性

3.7.4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主要方法

第4章酶

本章重点和难点:酶的催化机理和酶促反应动力学

4.1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4.1.1酶的概念

4.1.2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4.1.3酶的化学本质

4.1.4酶的活性中心

4.1.5酶在细胞内的分布

4.2酶的分类和命名

4.2.1酶的习惯命名

4.2.2酶的国际系统命名

4.2.3酶的系统分类及编号

4.2.4按酶蛋白分子的组成分类

4.2.5同工酶、诱导酶

4.3酶的催化机理

4.3.1酶催化反应高效性的机理

4.3.2酶催化反应专一性的机理

4.3.3酶作用机理举例

4.4酶促反应动力学

4.4.1酶的量度

4.4.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4.3pH值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4.4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4.5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4.6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4.7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4.8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

4.5酶活性的调节

4.5.1别构效应调节

4.5.2共价调节酶

4.5.3酶原的激活

4.5.4多酶体系调节

第5章核酸

本章重点和难点:DNA、RNA的结构和性质

5.1核酸的化学结构

5.1.1碱基

5.1.2核苷

5.1.3核昔酸

5.2DNA的结构

5.2.1DNA的一级结构

5.2.2DNA的二级结构

5.2.3DNA结构的不均一性和多形性

5.2.4环状DNA

5.2.5染色体的结构

5.3RNA的结构

5.3.1RNA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5.3.2tRNA的结构和功能

5.3.3mRNA曲结构和功能

5.3.4rRNA的结构和功能

5.4核酸的性质

5.4.1解离性质

5.4.2水解性质

5.4.3光吸收性质

5.4.4沉降特性

5.4.5变性、复性及杂交

5.5核酸研究技术

5.5.1核酸的分离纯化

5.5.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5.5.3DNA物理图谱

5.5.4分子杂交

5.5.5DNA序列分析

5.5.6DNA的化学合成

第6章维生素与辅酶

本章重点和难点:脂溶性维生家的活性形式与功能;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6.1脂溶性维生家

6.1.1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

6.1.2维生素D

6.1.3维生素E

6.1.4维生素K

6.2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

6.2.1维生素B1

6.2.2维生素B2

6.2.3维生意B3

6.2.4维生素B5

6.2.5维生素B6

6.2.6维生素B7

6.2.7维生素B11

6.2.8维生素B12

6.2.9硫辛酸

6.2.10维生素C

第7章激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激素的作用机理及重要的生理功能

7.1概论

7.1.1激素的概念

7.1.2激素的分类

7.1.3激素的作用特点

7.2激素的分泌与控制

7.2.1下丘脑分泌的激素

7.2.2垂体分泌的激素

7.2.3腺体分泌的激素

7.2.4激素的分泌与控制

7.3激素的作用机理

7.3.1受体及特点

7.3.2cAMP-Ca2+-钙调蛋白激活蛋白激酶途径

7.3.3IP3、Ca2+-钙调节蛋白激酶途径

7.3.4受体一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7.3.5细胞内受体途径

第8章糖代谢

本章重点和难点:糖的分解代谢,各种糖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

8.1糖酵解

8.1.1酵解与发酵

8.1.2糖酵解途径

8.1.3其它单糖进入糖酵解途径

8.1.4乳酸的生成

8.1.5乙醇的生成

8.1.6糖酵解的调节

8.2三羧酸循环

8.2.1丙酮酸生成乙酰CoA

8.2.2三羧酸循环

8.2.3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8.2.4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

8.2.5乙醛酸循环

8.3磷酸已糖支路

8.3.1反应途径

8.3.2磷酸已糖支路的生物学意义

8.4糖的合成代谢

8.4.1葡萄糖的生成

8.4.2糖异生作用

8.4.3糖原的合成

第9章脂代谢

本章重点和难点:脂肪酸的分解和合成

9.1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9.1.1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9.1.2脂类的转运

9.1.3贮脂的动用

9.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9.2.1甘油三酯的水解

9.2.2甘油代谢

9.2.3脂肪酸的(氧化

9.2.4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9.2.5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

9.2.6脂肪酸的其它氧化途径

9.2.7酮体代谢途径

9.3脂肪的合成代谢

9.3.1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9.3.2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反应

9.3.3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9.3.4各组织中脂肪代谢的关系

9.3.5脂代谢与糖代谢的特点

9.3.6脂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

9.4磷脂代谢

9.4.1甘油磷脂的水解

9.4.2磷脂的合成

第10章氨基酸代谢

本章重点和难点:尿素循环、氨基酸分解与三羧酸循环的关系,氨基酸的合成

10.1蛋白质降解及氮平衡

10.1.1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10.1.2氨基酸代谢库

10.1.3氮平衡

10.2氨基酸分解代谢

10.2.1脱氨基作用

10.2.2脱羧基作用

10.2.3氨的去向

10.2.4氨基酸碳架的去向

10.2.5由氨基酸衍生的其它重要物质

10.2.6氨基酸代谢缺陷症

10.3氨基酸合成代谢

10.3.1氨基酸合成中的氮源和碳源

10.3.2脂肪族氨基酸合成途径

10.3.3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途径

10.3.4氨基酸合成的调节

10.3.5几种重要的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

第11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本章重点和难点:嘌呤环的合成、嘧啶环的合成、脱氧核糖核苦酸的合成

11.1核酸和核苦酸的分解代谢

11.1.1核酸的降解

11.1.2核苷酸的降解

11.1.3嘌呤碱的分解

11.1.4嘧啶碱的分解

11.2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11.1.1从头合成

11.1.2补救途径

11.3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11.3.1从头合成

11.3.2补救途径

11.4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11.4.1核糖核苷酸的还原

11.4.2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11.5辅酶核苷酸的合成

11.5.1烟酰胺核苷酸的合成

11.5.2黄素核苷酸的合成

11.5.3辅酶A的合成

第12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本章重点和难点:电子传递、ATP的生物合成

12.1生物能学简介

12.1.1化学反应的自由能

12.1.2自由能变化与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

12.1.3标准自由能变化的加和性

12.1.4高能磷酸化合物

12.1.5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12.2线粒体电子传递

12.2.1电子传递过程

12.2.2电子传递链

12.2.3电子传递链有关的酶和载体

12.2.4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

12.3氧化磷酸化作

12.3.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12.3.2P/O比和由ADP形成ATP的部位

12.3.3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偶联及调节机制

12.3.4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

12.3.5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

第13章DNA的复制和修复

本章重点和难点:DNA复制的特点、参与因子、复制过程、DNA的损伤与修复

13.1DNA的复制

13.1.1DNA的半保留复制

13.1.2复制起点和复制单位

13.1.3DNA聚合反应有关的酶

13.1.4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13.1.5DNA复制的拓扑性质

13.1.6DNA复制体的结构

13.1.7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13.1.8DNA复制的调控

13.2DNA的损伤及修复

13.2.1光复活

13.2.2切除修复

13.2.3重组修复

13.2.4诱导修复和应急反应

13.3RNA指导nNA的合成

13.3.1反转录酶

13.3.2病毒RNA的反转录

13.3.3反转录的生物学意义

第14章RNA的生物合成

本章重点和难点:RNA的合成过程、参与因子,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14.1转录

14.1.1RNA聚合酶

14.1.2转录过程

14.1.3启动子和转录因子

14.1.4终止于和终止因子

14.1.5转录过程的调节控制

14.2转录后的加工

14.2.1原核生物RNA加工

14.2.2真核生物RNA的加工

14.2.3RNA的拼接和催化机理

14.3RNA的复制

14.3.1噬菌体QBRNA的复制

14.3.2病毒RNA复制的主要方式

第15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本章重点和难点:蛋白质合成过程及各种参与因子的功能、合成后的输送与加工

15.1遗传密码

15.1.1遗传密码的确定

15.1.2遗传密码的特点

15.2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生物大分子

15.2.1mRNA

15.2.2rRNA

15.2.3核糖体

15.2.4辅助因子

15.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15.3.1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15.3.2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15.3.3mRNA的结构与翻译

15.3.4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

15.4多肽合成后的定向输送与加工

15.4.1信号肽及信号肽的识别

15.4.2内质网上多肽的糖基化修饰

15.4.3高尔基体中多肽的糖基化修饰及多肽的分类

15.4.4线粒体、叶绿体蛋白质的来源

第16章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

本章重点和难点:糖、脂、蛋白质代谢的关系,基因表达的调节

16.1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

16.1.1代谢途径交叉形成网络

16.1.2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单向性

16.1.3ATP是通用的能量载体

16.1.4NADPH以还原力形式携带能量

16.2酶活性的调节

16.2.1酶促反应的前馈和反馈

16.2.2产能反应与需能反应的调节

16.2.3酶的连续激活和共价修饰

16.3细胞结构对代谢途径的分隔控制

16.3.1细胞结构和酶的空间分布

16.3.2细胞结构对代谢的调节控制作用

16.3.3蛋白质的定位控制

16.4神经和激素对细胞代谢的调控

16.4.1门控离子通道和神经信号转录系统

16.4.2激素和递质受体的信号转录系统

16.5基因表达的调节

16.5.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16.5.2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化学(610)大纲

第一部分:无机化学

考试内容:

1.分散体系的类型,胶体分散体系的特点和重要性质。

2.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基础内容,热化学及计算,化学反应的△rHmθ、△rSmθ和△rGmθ的计算,G:bbs-Helmhottg公式及其应用。

3.描述电子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相互关系及合理组合,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元素周期系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和元素基本性质的变化规律。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征,杂化轨道理论的简单运用。分子间力和氢键的特征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及速率方程式,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意义及表达式,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浓度、压力、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误差的分类、来源和减免方法,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指示剂,滴定溶点,滴定误差等,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浓度表示法计算。

7.酸、碱质子理论,弱酸(碱)的电离平衡及计算,同离子效应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缓冲溶液。

8.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及其溶解度,溶度积规则,有关沉淀生成和溶解的计算,同离子效应和酸碱平衡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9.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及命名,有关配位平衡的计算及沉淀溶解平衡、酸碱平衡对配位平衡的影响。螯合物的结构特点。

10.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基本概念,电极电势及影响因素,Nernst公式及计算。电池电动势Eθ与反应的△rGmθ及Kθ的关系,元素电势图及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胶体溶液特点和主要性质,掌握胶团结构的表示方法;了解影响胶体溶液稳定性的因素。

2.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热效应的计算方法;掌握化学反应的△rHmθ、△rSmθ和△rGmθ的计算;掌握G:bbs-Helmhottg公式及其应用。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性;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相互关系及合理组合;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了解元素周期系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基本性质的变化规律;掌握离子键核共价键的特征;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简单运用;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特征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掌握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及速率方程式;掌握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掌握标准平衡常数Kθ得以以及表达式;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求平衡溶度、分压、求平衡常数、求转化率等);掌握浓度、压力、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掌握Kθ及△rGmθ的关系。

4.掌握酸碱质子理论;掌握弱酸碱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度及相关计算;掌握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5.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及相互换算;掌握溶度积规则及沉淀生成,溶解的计算;掌握同离子效应和酸碱平衡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6.掌握有关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配合物的命名;掌握有关配位平衡的计算及沉淀溶解平衡,酸碱平衡对配位平衡的影响;了解螯合及其结构特点。

7.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极电势及影响因素,Nernst合成及计算;掌握电池电动势与反应的△rGmθ及Kθ的关系;掌握元素电势图及应用。

第二部分:有机化学

一、绪论:

1.考试内容: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2.考试要求: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及酸碱的电子理论。

二、饱和脂肪烃:

1.考试内容:

烷烃的系统命法、结构、构象、物理及化学性质。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顺、反异构,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化学性质。

2.考试要求:

①熟悉烷烃、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②了解烷烃、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③掌握烷烃、环烷烃的构象。

④熟悉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三、不饱和烃:

1.考试内容:

烯烃、炔烃的系统命名法、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萜类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考试要求:

①掌握烯烃、炔烃的系统命名法。

②熟悉烯烃、炔烃的结构。

③重点掌握烯烃、炔烃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④熟悉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⑤熟悉共轭二烯烃的1,4-加成反应、双烯合成。

⑥了解萜类化合物的一般概念。

四、芳香烃:

1.考试内容:

单环芳香烃的系统命名法、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苯环亲电取代定位规律。稠环芳烃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非苯香芳烃的4n+2规则。

2.考试要求:

①熟悉单环芳烃、稠环芳烃的系统命名法。

②掌握单环芳烃、稠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③了解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④熟悉苯的结构。

⑤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⑥掌握非芳香烃4n+2规则的应用。

五、旋光异构:

1.考试内容:

物质的手性、旋光性、比旋光度、对映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构型的表示法和标记法、环状化合物的旋光异构体、有机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2.考试要求:

①掌握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②熟悉手性、旋光性、比旋光度、对映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的概念。

③掌握含二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表示法和R/S标记法。

④了解环状化合物的旋光异构体、瓦尔登转化。

六、卤代烃:

1.考试内容:

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卤代芳烃的系统命名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考试内容:

①熟悉卤代烷、烯、芳烃的系统命名法。

②了解卤代烷、烯、芳烃的物理性质。

③掌握卤代烃的SN1、SN2反应,E1、E2反应,与金属反应等。

④熟悉SN1、SN2反应历程。

⑤掌握卤代烯烃、卤代芳烃分子中的卤原子活泼性。

七、醇、酚、醚

1.考试内容:

醇、酚、醚的系统命名法、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硫醇、硫酚、硫醚的化学性质。

2.考试要求:

①熟悉醇、酚、醚的系统命名法。

②熟悉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分子间、分子内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③掌握醇的酸碱性、取代反应、脱水反应。

④掌握酚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取代等性质和反应)。

⑤掌握醚的化学性质(与高温强酸反应)。

⑥了解硫醇、硫酚、硫醚一般化学性质。

八、醛、酮、醌

1.考试内容:

醛、酮、醌的系统命名法、羰基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2.考试要求:

①熟悉醛、酮、醌的系统命名法。

②掌握醛、酮、醌的亲核加成反应。

③掌握醛、酮的加成消除反应。

④掌握醛、酮的α-H的反应。

⑤掌握醛的氧化反应、歧化反应。

⑥了解醌的化学性质。

九、羧酸和取代酸

1.考试内容:

羧酸和取代酸的系统命名法、羧基的结构与物理性质、羧基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2.考试要求:

①熟悉该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②掌握下列羧酸的化学性质:

酸性、衍生物的生成、脱酸、α-卤代、还原。

③掌握下列取代酸的化学性质:

羟基酸的酸性、氧化性、脱水反应、酚酸脱羧反应。

羰基酸的脱羧、还原、互变异构现象。

十、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1.考试内容:

胺、酰胺、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结构与物理性质、结构与化学性质。含磷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考试要求:

①熟悉该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②掌握下列胺的化学性质:

碱性、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与HNO2反应。

③掌握下列酰胺的化学性质:

酸碱性、水解反应、霍夫曼反应。

④熟悉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的生成及化学性质。

⑤了解含磷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十一、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1.考试内容: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法,五元杂环、六元杂环的结构、化学性质,生物碱的一般化学性质。

2.考试要求:

①熟悉五元、六元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法。

②掌握下列含氮五元、六元杂环的化学性质:

酸碱性、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磺化、硝化、加氢、氧化)。

③熟悉生物碱的一般化学性质。

十二、碳水化合物

1.考试内容:

重点是单糖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二糖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多糖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考试要求:

①掌握单糖、二糖的结构(氧环式、哈沃斯式)。

②熟悉单糖、二糖的还原性和非还原性。

③掌握下列类糖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单糖的显色反应、异构化、氧化、还原、成脎等反应。二糖的糖苷性质(α,β糖苷)。多糖的糖苷键的连接方式及化学性质(淀粉、纤维素)。

十三、氨基酸和蛋白质

1.考试内容:

氨基酸的一般化学性质、两性及等电点、蛋白质的构象及化学性质。

2.考试要求:

①重点掌握氨基酸的下列化学性质:

两性及等电点、与HNO2、HCHO、2,4-硝基氟苯、氧化脱氨、茚三酮、脱羧、成肽等反应。

②掌握蛋白质的下列结构和性质:

一级结构、构象、两性和胶体性质、盐析、变性、水解、显色等反应。

十四、脂类

1.考试内容:

油脂和类脂的组成和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考试要求:

①熟悉油脂、磷脂、蜡及甾体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②重点掌握油脂的下列化学性质

(水解、酸败加成、干化)。

③了解磷脂、蜡及甾体化合物的一般化学性质。

第三部分参考文献

1.1.《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主编,科学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有机化学》陈长水主编,科学出版社;

3.《有机化学》(第3版)汪小兰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