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大学0801Z1生物力学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天津大学0801Z1生物力学考研大纲

2015年天津大学0801Z1生物力学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10-2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天津大学生物力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801理论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40%):

(1)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10%~20%。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20%~30%。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10%~15%。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802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15%)

1)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18结构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考试的总体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和结构计算原理;掌握各种结构的计算方法,能做到活学活用,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静定结构包括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三铰拱,静定桁架,静定组合结构。占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占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占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占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选择题:16%

2.判断题:16%

3.分析计算题:68%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1.刘昭培,张韫美主编,《结构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06测控技术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测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A、B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A模块为精密测量基础理论与技术,B模块为传感技术与测控电路。

(一)A模块:精密测量基础理论与技术

1.测试系统

主要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试系统的组成,测试系统性能指标。

基本要求:测量、测试、计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标准,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理想频率响应特性及不失真测试条件;测量系统(仪器)主要性能指标。

2.测量误差

主要内容:误差的基本概念,精度(准确度)的概念。

基本要求: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误差分类和特征;精度(准确度)的概念。

3.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基本要求: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术语,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求取方法;不确定度报告

4.长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尺寸的测量,形位误差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基本要求: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及各种常用测量仪器;形位误差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步骤;直线度误差的概念和评定方法,常用测量方法和仪器;表面粗糙度评定基准和参数,常用测量仪器。

5.角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尺寸的测量,圆分度误差的测量。

基本要求: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及常用测量仪器;圆分度误差的评定指标;圆分度误差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

6.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

主要内容: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速度的测量方法、皮托管、多普勒测速原理、陀螺仪基本特性及角速度测量原理;频闪式转速测量原理及方法;加速度测量原理和方法。

7.力、力矩和压力测量

主要内容:力、力矩和压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力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转矩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压力和真空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

8.机械振动的测试

主要内容: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振动量的测量方法。

基本要求: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及其表征参数;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常用测量方法。

9.温度的测量主要内容:温标的概念及各种类型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基本要求:温标的定义;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定律和参比端处理方法;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热辐射温度计。

10.流量的测量

主要内容:流量的基本概念及各种类型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流量的定义;差压式管道流量计;测速式流量计;振动式流量计。

参考材料:

[1]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施文康,余晓芬,检测技术[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二)B模块:测控电路

1.绪论

主要内容:测控电路的功用,对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基本要求:了解测控电路的功用,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及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2.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噪声的基础知识,典型测量放大电路,隔离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实际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方法,包括输入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共模抑制比等的影响;掌握典型测量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计算;了解运算放大器噪声的种类与处理方法,了解隔离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信号调制与解调电路

主要内容:调幅式测量电路,调频式测量电路,调相式测量电路,脉冲调制式测量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调幅式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包络检波和相敏检波的电路的原理及设计方法;了解调频、调相的方法。

4.信号分离电路

主要内容:滤波器基本知识,RC滤波电路,集成有源滤波器

基本要求:了解滤波器种类,掌握各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重点掌握二阶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

5.信号运算电路

主要内容: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对数、指数和乘、除运算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函数型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过程调节器电路。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同相、反相和差分比例放大电路设计方法。掌握加减运算电路,微分、积分电路原理及设计。了解指数、对数电路,对数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和PID电路的工作原理。

6.信号转换电路

主要内容:模拟开关,采样保持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几种常用模拟开关原理,了解采样保持电路原理,掌握电平比较电路、滞回比较电路、窗口比较电路原理及应用。掌握V/f和f/V转换电路原理,运放构成的V/I转换器原理,掌握D/A和A/D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信号细分与辩向电路

主要内容:直传式细分电路,平衡补偿式细分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单稳四细分辩向电路,电阻链分相细分电路原理及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细分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平衡补偿式细分中的相位跟踪细分,了解幅值跟踪细分,脉冲调宽型跟踪细分以及频率跟踪细分的原理与方法。

8.连续信号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导电角控制逆变器,变频控制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电路;了解导电角逆变器的基本原理;了解变频控制的基本原理。

9.逻辑与数字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的原理。

10.测控电路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系统建模,电路设计

基本要求:了解测控系统基于电路的实现方法。

参考书材料:

【1】张国雄主编,李醒飞副主编.测控电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

812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6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输入、输出微分方程模型,非线性系统在工作点处的线性化,传递函数,结构图及其化简,梅逊增益公式。

2、控制系统的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判据,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和性能指标,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估算,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根轨迹和参数根轨迹。

3、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系统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系统的频率特性指标。

4、控制系统的综合

控制系统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及之间的关系,根轨迹法和频率特性法的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超前-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

5、离散时间系统

脉冲传递函数,开环和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极点位置和暂态响应的关系,稳态误差计算,根轨迹分析。

6、非线性控制系统

相平面的概念,奇点及其分类,极限环及其分类,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方法,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40%):

7、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能控标准实现和能观标准实现,状态方程的解。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李亚普诺夫第二法。

8、可控性和可观性及其判定方法,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设计,系统的镇定和解耦。

三、试卷类型

分析与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3、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20%~30%。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10%~15%。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836高等代数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n阶行列式的定义,n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n维向量空间,n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λ-矩阵:λ-矩阵的概念,λ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酉空间。

各部分占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15%。2.计算题40%。3.证明题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分)

837量子力学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全面认识,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掌握波粒二相性的概念,求解简单体系薛定谔方程(包括势阱,谐振子,转子,磁矩在外磁场中的运动等)的方法,波函数的意义.黑体辐射,光电效应,Compton散射,戴维逊-革末实验,隧道效应的意义(30%)。

2.掌握对易关系,算符运算及测不准关系,守恒量,平均值和矩阵元的计算等。理解二维和三维有心势场的特点。(25%)

3.掌握非简并的定态微扰论,会写出常见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能够计算波函数至一级修正,能量至二级修正,理解简并定态微扰论和含时微扰论,了解散射理论(20%)

4.掌握单粒子自旋理论和两个粒子的自旋耦合理论,理解全同性概念.对于两个粒子的系统,能够具体写出满足全同性要求的波函数(25%)

二、试卷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证明题为40-50%;计算题60-50%.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

5、描述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入-输出方程之间的关系;

6、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概念。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