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机械电子工程参考书目专业介绍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参考书目 >> 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机械电子工程参考书目专业介绍

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机械电子工程参考书目专业介绍

考研时间: 2010-08-20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机电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介绍:

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点介绍

一、专业研究方向与特色介绍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点是将机械学、电子学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紧密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培养机械、电子、液压、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综合型人才。

经过多年的培养和积累,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精干、多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队伍,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学科发展和为国民经济建设为己任,注重光、机、电、算、仪、液等多学科交叉综合学习与应用,依托有色冶金、钢铁、矿业等行业的机电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控制等行业背景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科研工作、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开放交流、实验设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主要研究方向:

01机电设备的微电子化与智能化

02机电系统智能测控与故障诊断

03机电系统动力学与仿真

04智能机器人与控制

0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6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培养目标和主要课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知识面宽、既有较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又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能从事现代机电系统研究开发、设计、应用及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2)主要课程:

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一外国语、数理方程、矩阵论、制造系统工程、现代控制工程、现代设计方法、机电系统动力学与仿真、系统建模方法及设计、信号处理与分析、有限元分析及应用、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液压控制与伺服系统

三、导师队伍情况

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 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本学科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60人。

刘飞飞:男,教授,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处长。研究方向:智能机电系统及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系统动力学仿真与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机器视觉与图像测量理论与技术;网络化智能检测与控制。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中国有色总公司确定为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点学科负责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以及机电设备测控与智能化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及丰富的工程实践与科研经验。近年来主持并完成了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重点计划及省教育厅等各类科研课题四十余项,获得过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优秀科技成果二、三等奖。

古莹奎:男,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清华大学国内访问学者,江西省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分委会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现为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江西理工大学工程实训中心主任。200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获大连市和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荣誉,2008年获江西理工大学青年科技标兵荣誉。主要研究方向:(1)集成产品开发过程建模;(2)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3)可靠性及智能优化设计。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等多个纵向项目的研究工作。

四、硕士点培养条件

本学科点立足我校行业特色,充分发挥机械、测控、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已形成矿冶生产装备及控制、机电设备的微电子化与智能化、机电系统智能测控与故障诊断、智能机器人与控制、数控技术、机电系统动力学与仿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多个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奖5项,科研总经费300多万元。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EI收录6篇,ISTP收录3篇。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本学科点的机电工程实验中心具有先进的实验设备,能保证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实验条件。

本硕士点研究生发表核心或检索论文情况

姓名论文名称发表期刊是否核心是否三大检索收录作者获奖情况
罗爱华基于蚁群算法全自主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制造业自动化刘祚时、罗爱华、彭建云
黎建平Research on the Fault Diagnosis of Rotating Machinery 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 and Fuzzy Cluster2009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easurement & Instruments(ICEMI 2009)EI,ISTP刘晓波,黎建平三好研究生标兵
黎建平Fault Diagnosis of Fan Based on Fuzzy Neural Expert System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ICICTA 2009)EI,ISTP刘晓波,黎建平
吴叶彬振动摆辗的体积效应实验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蔡改贫,吴叶彬,杨丽荣
丰庆平铝土矿浆体长距离管道输送特性研究矿山机械林愉、丰庆平、曾鸿海三好研究生
沈哲改进的图像分割方法的应用煤炭技术刘祚时、沈哲
陈睿基于损伤力学的铸轧辊套疲劳寿命的研究热加工艺刘晓波、陈睿
曾鸿海TT-45型陶瓷过滤机反冲洗管路的改进设计矿山机械林愉、曾鸿海、丰庆平三好研究生

五、复试参考书目: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版),童诗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数字电子技术》(第四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

《机电传动控制》(第三版),邓星钟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

《测试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第一版),吴正毅编,清华大学出版杜,1991年

六、《机械设计基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1、考试的方式与题型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分析题。

2、考试的要求和内容

要求:能掌握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应用题的能力。

(1)机械原理部分

绪 论

掌握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等基本概念。

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了解机构的组成,弄清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掌握机构高副低代的方法。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瞬心、三心定理等基本概念及应用条件。能用图解法和解析法对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演化方法。熟练掌握曲柄存在条件、压力角(传动角)、死点、极位夹角及行程速比系数等概念。能按已知连杆位置、连架杆对应位置及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了解已知连杆曲线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掌握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及特点、压力角和自锁的关系、基圆半径对压力角的影响及滚子半径的选择原则等。能合理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熟练掌握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的性质及方程、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定传动比、可分性、啮合角不变等)、一对轮齿的啮合过程、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等。熟练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根切现象、最少齿数、变位、变位齿轮传动等概念。

掌握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了解直齿圆锥齿轮及蜗杆蜗轮传动的特点、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熟练掌握各种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第六章 轮系及其设计

掌握定轴、周转及复合轮系的分类,熟练掌握各种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了解轮系的应用。

第七章 其他常用机构

了解常用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及应用。

第九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了解作用于机构中力的分类,熟练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分析计算。能对二级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掌握机构自锁条件的判定。

第十一章 机器的机械效率

建立正确、全面的机械效率的概念,熟练掌握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的求解方法,了解自锁的概念和条件。

第十二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了解机械稳定运转的条件、飞轮的功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原理。掌握建立单自由度机器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式的方法。能求解力为机构位置函数时飞轮的转动惯量。

2、机械设计部分

第一篇 机械设计总论

要从总体上建立起机械设计,尤其是机械零件设计的总体概念。掌握失效、承载能力、载荷系数、应力、许用应力、安全系数、强度等概念。深入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准则、方法和步骤。了解疲劳曲线与极限应力曲线的来源、意义和用途,能绘制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化线图,熟练掌握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方法。了解疲劳损伤假说的意义和用途,了解接触疲劳强度及其计算公式。了解零件的材料、选用及设计中的标准化。

第二篇 连接

掌握螺纹的基本参数、常用螺纹的种类、特性及其应用。掌握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场合。了解螺纹连接预紧和防松的目的及方法。掌握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熟练掌握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理论和方法、螺栓连接的许用应力的确定。掌握各类键连接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和应用。熟练掌握平键连接的剖面尺寸和长度的确定方法,了解平键连接的失效形式,掌握强度校核的方法。

第三篇 机械传动

1、带传动和链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优缺点和应用范围,熟悉V带和带轮的结构及标准,带传动的张紧方法与张紧装置,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布、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V带的设计计算及参数选择原则。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优缺点和应用范围,了解滚子链标准、规格及链轮的结构特点,掌握滚子链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参数选择原则和设计计算方法。

2、齿轮传动

掌握不同条件下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针对不同失效形式的设计计算准则。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方法,能正确判定各种齿轮传动时其轮齿所受各分力的大小及方向。理解齿轮计算中要用计算载荷而不用名义载荷的道理,了解各载荷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熟练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理论依据,以及力学模型、应力的类型与变化特性,掌握推导公式的思路、公式中各参数的意义及应用公式的注意事项。了解斜齿圆柱齿轮与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了解齿轮的精度、材料、构造、润滑和效率。

3、 蜗杆传动

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类型及应用,熟练掌握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失效形式、受力分析、强度计算。能合理选择蜗杆蜗轮的材料,了解热平衡计算及散热问题。

第四篇 轴系零、部件

1、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

熟练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失效形式。能正确选择轴承的类型,熟练掌握轴承承载能力的校核计算方法,包括轴承疲劳寿命计算及静强度计算。能合理进行滚动轴承部件的组合设计,要求既能识别其结构错误,又能按实际工作情况构思出轴承组合结构图,了解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场合,掌握整体式及剖分式滑动轴承的结构特点,掌握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了解滑动轴承对轴瓦材料的基本要求,了解各种润滑方法及特点。

2、联轴器和离合器

掌握常用联轴器、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选择与计算。了解联轴器和离合器在功能上的异同点。

3、轴

了解轴的功用、类型、特点及应用。熟练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强度计算方法。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