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招生简章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时间: 2010-09-0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学校简介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接收推免生工作的安排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招生说明

一、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已通过所报考的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考试8门以上;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二、报名

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两个步骤,报名时间以教育部公布的网上报名时间和现场报名时间为准。每位考生应先完成网上(网址:http://yz.chsi.com.cnhttp://yz.chsi.cn)报名,然后按各省、市招生办公室指定的地点完成现场报名,具体程序请关注各省、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报考信息。

三、考试

1.初试

(1)初试科目参见《专业目录》,其中政治理论和外国语成绩满分均为100分,两门业务课成绩满分均为150分。

(2)初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科。

(3)初试考试方式为笔试。

2.复试

(1)复试成绩满分为300分,包含笔试100分和面试(含外语听力测试、口语测试)200分。

(2)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科,面试考试时间为20分钟/人。

(3)同等学力考生须按照要求参加两门科目的加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科。

四、录取

1.录取原则

(1)详见当年《复试录取办法》。

(2)考生按招生专业录取,研究方向入学后再确定。

2.凡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并完成服务期、考核合格的志愿者,符合报考条件,在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可按报考当年国家政策享受初试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五、就业

录取为统考定向和统考委培的考生,毕业后分别按照《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和《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就业。其它考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

六、其它

1、学术型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

2.招生说明中如有与教育部当年招生政策不一致的,按照教育部政策执行。

七、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行政楼221室)

邮 编:610225

联 系 人:李老师 田老师

联系电话:(028)85966365 85966980

传 真:(028)85966365

网 址:http://yjsc.cuit.edu.cn

电子邮箱:yzb@cuit.edu.cn

相关文章>>>>>>

学校简介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接收推免生工作的安排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学校概况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座落在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市,占地1800亩,在校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近两万人。学校始建于1951年,原名“成都气象学院”,系中国气象局直属高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后,划转为四川省与中央共建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以信息技术与大气科学及其交叉融合为特色,坚持工、理、管、经、文、法协调发展。学校是国家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气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统计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已经成为一所开放的、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高级职称的教职工达4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近200余人,他们中包括国家和四川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或参加了大量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近600篇。

学校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条件。学校现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分别为大气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基础数学;现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气象信息与信号处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另有30多个其它各类研究机构。

学校现有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两种类型硕士研究生,包含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应用数学、基础数学、统计学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士中的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环境工程领域和农业推广硕士中的农业资源利用、农业信息化领域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另外在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基础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4个学科开展联合博士生培养工作。

长期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方向,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我国的气象、统计、电子通信、国防、航空航天、环境保护、能源交通、教育科研、金融保险、农林水利等行业和部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才大多已成为业务、管理骨干或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