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大汉硕初复试经验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2014中大汉硕初复试经验

2014中大汉硕初复试经验

考研时间: 2015-01-14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2014考研于我,终于落下帷幕,如愿考上了中山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去广州复试的时候就决定,如果考上,一定要在考研论坛上讲出自己的切身感受,给后来者一些借鉴,后从复试教室出来,更觉无论结果如何,一定要让后来者吸取经验教训(原因后面有介绍)。我也曾想过当这一切结束的时候,我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会不会为自己这么久的坚持感动,但看看前面那么多人写的经验贴,我觉得,自己的考研路,走得好像一直很随意。当然,这个随意,只是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百转千回、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我本科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211学校。高考时就想报考对外汉语专业,阴错阳差,报成了汉语言。大学时期还挺庆幸,毕竟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以后找工作什么的,许多会指明招汉语言专业的人而不是对外汉语。但当我决定考研的时候,我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对外汉语专业对应的国际汉语教育,这其中的心路历程比较复杂,有由来已久的情结,也有大学时期做本校内留学生汉语辅导志愿者的原因。在大学时期,与学校的留学生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辅导过外国留学生2年的汉语,但你千万不要认为我的英语有多好,跟他们交流,用的是汉语夹着英语,有的留学生母语也不是英语。这个专业需要自己会一些中华才艺,觉得我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所以在大二的时候,就开始练习书法,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初步接触这些,隐隐觉得挺好玩儿的,并且,一直以来都特别羡慕那些能写一手漂亮书法的大家。也曾特别留心一些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些书,尽管那些书真的很枯燥,还是看了一些,中间的内容估计也没太记得,但可能那些书磨炼了我的耐性。

上面这些都是在我还没有明确要报考这个专业,甚至没决定要考研时所做的一些小的准备,好像有意无意间把我推向了这条路。好了,说了这么多废话,下面正式介绍下我的考研之路。

我真正决定考研是在2013年6月份,大三下学期已经快结束时买的各种参考书(后面会有介绍)。7、8月暑假在学校正式开始准备,有的人觉得回家也能看书复习,但我觉得学校更有氛围,更有助于有规律地复习。先说专业课吧。开始时每天并没有明确地划分时间,因为参考书目还没熟悉,也并不知道自己每天能消化多少。大致是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吧,我把买的参考书给看了一遍,这一遍并没刻意记什么,只是单纯的熟悉。需要说明的是,我本科阶段就学了现代汉语,因此这两本书这半个月里我并没有看。与此同时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学习英语,基本上就是上午看专业课书,下午做英语阅读,记单词,夜里继续看专业课的书,或者每个时间段的内容调一下,总之,我没有固定必须要在哪个时间段里学哪一门,但每天这三个时段必定要有一个时段是为英语留着的。暑假里剩下的时间也差不多是这样过的,专业课、英语,做笔记,做题,每天十一个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

政治,我是到11月份才复习的,之前在9月份时大致把政治的内容看了一遍。我报了启航的政英辅导班,对于辅导班的事儿,大家见仁见智吧,我觉得其实也没必要,如果你对考研了解的差不多了,完全可以自己有自己的复习计划。政治我做的题也不多,以前政治底子还行,就想着做做历年真题就行,这也是我政治考得并不高的原因,投入少,它对我的回报也算不错了。有人建议做肖、任等资料,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所以也不便建议什么。但需要说的是,政治不用复习太早,复习早了也会忘,多做题估计好处很大,我在这方面有失误。

英语,大家都知道这是个长线学科,但也不是说短时期没什么提高。我每天都有学习英语,暑假的时候每天四个小时左右。我用的资料就是历年真题,没有做模拟题。真题我做了不知道多少遍。暑假时只是做过之后对答案,分析怎么做错的,把文章的意思弄通顺,不认识的单词做笔记等,然后第二天复习前一天的笔记。之后的几遍就开始翻译文章,自己翻译,对照给出的译文,不对的地方,看看是如何译的,9月份时,我忽然发现,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一直在做的只是阅读理解A部分,英语的其它部分我都还没弄。然后就有点慌了。平复一下马上开始着手英语其他部分的学习,但因为前段时间做得还比较扎实,后面部分还算得心应手。个人觉得阅读理解新题型并没多难。作文多背背,弄成自己的模版也就差不多了。当然,这是对英语不怎么好的人来说的,英语比较扎实的,作文部分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专业课最重视的应该是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专一汉语基础,中大每年的题也都是现汉上的内容,不难但考得比较细致,需要仔细看教材,把基础弄扎实了。专二汉语国际教育,哎,没法说这一科,知道中大每年在这部分出的都比较活,但没想到今年会是这样。考过专二,我都不知道自己写得是什么。文化部分依旧是很新,涉及当下的时政新闻、娱乐、体育、影视,也涉及一些中国文化要略上的内容,总之就是考常识,古代文化常识和当下的新闻大事,这个需要多积累。我做这份卷子的时候有好几个空就不会填,有的也不知道怎么选。而涉及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今年就是个大坑。考的填空题,题目我都没看懂,那些话也都没见过,也不知道怎么填,都是我自己编的,我就觉得是我看错书了,每年都是从周小兵的那几本书上出的呀,今年,哎,所以,后来者,还是要多看一些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书(汉语教师资格证要求的一些列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书籍),中大没明确给出什么参考书,所以,能者多劳,劳者多得了。

总之,我觉得,初试中大的专业课的题不难,我想这也正是每年中大复试分数线都很高的原因。只是认真踏实地看书,平时再多积累些文化方面的知识,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我进入初试时成绩中等吧,复试后成绩也还是中间的样子。我自己觉得初试是有书可看,复试才是考验一个人的时候。你不知道老师会问你什么,你也不知道你准备的东西到底会不会被问到,如果问到你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当场能反应过来吗?中大今年的复试比例可是1:2,这就意味着一半的人会被打回原形。下面,说一下我最纠结的复试。

今年中大通知的是4月4号进行复试。4月8号出成绩,中间隔着清明小假期,这就是说要有着漫长的等待。对于我们这些跨省的学生来说,这几天要在广州耗着,玩儿,有心情吗?不玩儿,有什么意思呆着?哎,我是提前两天去的,大致熟悉了下环境。4月4号那天,上午8:30到9:30资格审查,然后是两个小时的笔试,到11:30结束,下午一点时面试。哎,我的复试,一开始就不顺利。早上我和同学起得很早,七点多时就到考试的地方了,还没学生去呢,就找了个地方看会儿书。当时走的时候,我就觉得少带了东西似的。想着前一天夜里我们俩人对过要带的东西了,没问题的。结果,八点多坐到考场里我就发现我忘带身份证了,身份证跟火车票放在一起。我立即跟学姐说了,好在没事儿,说下午带来就行,先让我进行笔试了。笔试的题目,今年的是给一段材料,关于美国出版汉语教材的问题,写一篇15000字的论文,要求不是单纯的罗列数字,用论文的格式。复试准备期间看过周小兵最近挂在知网上的一些论文,也预测着会出到这方面,所以写起来没什么太难的。因此,了解下所考专业导师教授的研究动态是很有必要的。

下午的面试。一点面试,十一点半笔试才结束,我的身份证还要回去拿,跟同学就随便吃了点儿东西。上午笔试前就抽了签号,我的比较靠前……坐在等候室时,心里那个紧张。一边告诉自己要平静,一边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出去,书也没心思看,就单纯等着自己面试时刻的到来。在那等待的时间里,我也曾想过,等那十分钟过去后,出去了我一定会尖叫出来的,得发泄下,也曾想过,自己会面试得很成功或者没什么感觉,就那样过了这关键的十分钟,然后就等成绩就完了,可谁曾想到面试会……在那儿等着,不一会儿就到我了。拿着东西出去到准备室,六套题抽了一套,看到题目当时就惊了一下,跟往年的情况不一样。往年都是两道病句修改,一道词语辨析,今年就只有两道题,一道病句修改,一道用英汉对比解释偏误。还好,对抽的题大致看了一下,都见过,挺简单的,准备时间用不了十分钟,我在心里默默组织了下语言,就等着了。没一会儿,就在师姐的带领下在面试室外面候着了,听着里面那个姑娘在慷慨激昂地用英语回答问题,呃,不知道里面是个什么情况,又紧张了。

然后,然后她出来,师姐说我可以进去了。没有敲门,推开门进去后,我就蒙了,不是说5个老师,2个记录员吗,怎么坐了一排老师。对面一个坐位,我走过去,忘记我问好了没,反正我好像对主考说了句什么,还是笑了笑?他让我坐下,我就坐下了。然后,哎,又出乎意料。在我准备好在主考发问后就自我介绍时,主考官就说了一句:简单介绍下你的姓名所读大学专业。就这?我很意外,也就简单说了下。之后,他又抛出一系列问题……因为我本科不是对外汉语,他就问我“你为什么考我们这个专业,你觉得你的优势是什么”我准备回答时,边上一个老师竟然没听清楚我是哪个学校的,又问他。我说,我在学校做过汉语志愿者……他又立刻打断我,问我的意思是不是出过国什么的,我跟他解释,之后也没继续回答这个问题。又问我读过什么关于这个专业的书,我一时脑子空白,只好说读了周小兵的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和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好像后面还说了什么,嗑嗑吧吧的,不知道说的是啥。又问毕业论文研究的是什么,有什么成果没,我好像就回答了一问,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总之这个形式跟往年不一样,让我一下子就处于蒙的状态,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啥。还问了问有什么才艺。另一个老师问了问愿不愿意出因。接着,另外一个老师就开始问我专业课的那两道题,因为比较简单,我回答得还行,她也没继续问我什么。再然后,就是文化题了,一个男老师问我的,说起这个,我都觉得自己真是蠢的不行。两道文化题:郑和哪朝人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哪儿,说出郑和下西洋到过的国家,西洋是哪儿,我记得我之前在网上查过,但大家说法好像不一,我就随便说了个地儿,不知道说的是印度洋还是红海沿岸,他到过的国家,我好像说了个印度还有哪里也忘记了;第二个问题:克里米亚公投的结果是什么,中国投了什么票。最要命的就在这儿,我知道公投的结果,但我确实没关注中国投什么票,可都不用想中国肯定是弃权了呀,像这种情况,这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呀,可我当时就不知道怎么搞的,我竟然就说了我不知道,还笑了下。当另一个老师开始问我英语问题时,我反应过来那个文化题自己真是笨死了。但也没功夫顾它了,因为女英语面试官扔给了我一个完全不知道怎么说的问题。她问我,你说你看了周小兵的书,你觉得哪本书的哪部分最为实用。听她说这,我都晕死,我不知道那两本书书名用英语怎么说,也完全没准备过这个话题,怎么办,也得说呀,就随口说了两句,说得嗑嗑吧吧,说完了,她问我,这就是你觉得最为有用的?我都愣了下,不知道要用英语继续说什么,只好说嗯。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主考的那个人就说,可以了,可以出去了。我当时心里就凉了半截儿。就这就结束了,我感觉是刚进去就被撵出来了,问题回答的嗑嗑绊绊的,前一天夜里还在疯狂背诵的准备内容完全没用到,这是个什么情况。面试的那个主考不会是周小兵吧,我这是丢人丢到他面前去了……这面试形式也不一样……自己回答的是个啥,啥都不是嘛,当时就感觉,这对半刷人的节奏是要把我给刷掉的吧,恨不得立刻收拾东西回学校,还等什么成绩,体什么检……

后来,平静下来,又跟同学聊了聊,感觉大家好像都好不到哪儿去。反正都来了,也不在意多等两天……8号下午一点多我去看的成绩,路上那叫个忐忑呀。谁知道,最后成绩出来,还好,面试成绩虽不高,但也中等,初复试加一起,也还是中间水平。8号下午就去体检……然后就坐车回学校,这段旅程就算告一段落。

考汉硕,我觉得,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想清楚,好好仔细考察好这个专业、学校,考虑好自身的情况;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踏实认真,有计划,坚持到底,上自习是需要坚持下去的,最好一气呵成,中间有什么长的休息就打断备考的情绪;复试时的参考书最好在准备初试时就看看,很有好处。对于隔绝与外界的联系,不玩手机什么的,我是没控制。也没多玩儿,我觉得只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就不会浪费精力在无谓的事情上,也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果贪玩了,不是会有负罪感的吗?

考研,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战线拉得有点儿长,坚持下来的人都已经很有勇气了,对于这个过程,事后说起来,总觉得言不达意。只是希望,这点儿经验,能对后面想要考汉硕的人有一点儿帮助。自己也是看着考研经验贴过来的,希望能尽绵薄之力吧!

附:参考书目(还需要看些关于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的一些书,这个我没看过,就不知道要怎么写了。这些书目只是参考书。)

现代汉语上下册黄、瘳本

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周小兵

跨文化交际概论吴为善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汉语语法偏误研究周小兵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