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武汉大学现当代文学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二战武汉大学现当代文学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

二战武汉大学现当代文学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时间: 2011-04-2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我是二战武大现当代的考生。虽然今年成绩也不是十分地好,但总算能顺利进入武大学习了。偶尔上论坛上看看,仍能发现不少和曾经的我一样希望能在论坛上找到一些有用信息的同学。就想着写写自己的复习经验,权作给备考的童鞋们一些参考。

关于政治

因为我是文科生,政治的基础不错,所以这个部分我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2010年备考期间,我只是做了几遍北京导航2100题,看了任汝芬的序列一。2011年备考,我还是在做2100题。在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做了一遍历年真题。我没有报政治补习班,个人觉得如果是文科生,完全没有必要报政治补习班。补习班的一大误区就是会让你跟着他们学,所有的知识点都会变成可能的考试重点,并且,会让你失去主动学习的能力,总觉得跟着补习班来就会很有底气了。当然,补习班也有不可忽略的好处,就是信息的快捷和丰富。有条件的朋友们可以收集各个补习班的时政考点,以及冲刺班的最后几套模拟题。最好不要偏信一个辅导班的信息,这样很可能会漏掉更重要的信息。对于政治的学习,我个人觉得还是要看你的领悟能力和识记能力。哲学这个部分很大程度上靠理解,理解得好记忆起来自然也就容易得多。将一些主要的知识点背下,万变不离其宗。近现代史和毛概是要重点识记的部分,其实也可以通过近现代史将毛概和邓论结合起来复习。我发现很多同学喜欢背大题,我复习政治的时候是没有背过一个大题的。语言的组织对于考文学类研究生的考生来说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表意清楚,知识点齐备就可以了,没有老师会有时间和精力去看你的回答和答案是否完全符合。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政治从9月份开始,每天花一个半小时左右。到11月份,可以缩短为一个小时。最后半个月的时候,可以适当多花点时间,将那些时政热点看看,每天做一份或者两份试卷(主要是选择题,大题可以直接看答案,熟悉热点以及答题语言即可)。当然,这样的做法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时间。

关于英语

2010年我的英语只有48分,运气好的是武大分数线是47,虽然最后被淘汰了,我还是有幸去复试现场走了一遍。2011年我的英语62,虽然仍是不尽人意,但毕竟逃离了英语失常的魔咒。(武大有政策是英语65分以上在读研期间可以申请免修英语,希望大家都能努力超过65分,O(∩_∩)O)2010年我的英语复习是从词汇开始。我用的是星火英语,这本词汇书有个很不好的地方:词汇是按照字母来排列的,所以背了几遍之后,可以依照原有的记忆知道下面的单词是什么,到后来再多背几遍就没有效果了。我不少同学用的是新东方的词汇书,大家可以根据喜好和记忆的速度来决定哪本词汇书更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除了词汇书,还有一个就是每天花点时间阅读《英语文摘》上的一篇文章,文摘上的文章都是英文报刊杂志上的原文。如果想省时间,有关政治、战争部分的原文可以不去读。可以在一边阅读的时候一边自己做翻译,再对照看,锻炼自己的思维。这些基本功很费时间,也许也并不能马上见效,但是厚积薄发,坚持下来是很有帮助的。等到这些基本功都打扎实了我才开始做英语真题,每天下午抽出两个小时来做试卷。真题用的是曾鸣、张剑的黄皮书。2010年下半年是每天早上两个小时背单词,下午两个小时做题,晚上半个小时读英语杂志。2011年背单词的时间省略掉,主要就是做阅读和真题。阅读也是黄皮书系列的《考研英语阅读150篇。反复练习真题,尽量弄懂真题里的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英语的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不要着急自己为什么没有一点进步,坚持一两个月你再回过头去看自己曾经看不懂的文章,你会觉得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我的英语作文不好,主要是从来没有做过练习,这点失误很大。大家平时可以多背背好的词组和句子,不要偏信什么万能模板,自己的东西,用起来才是最好的。英语写作我都是临场发挥,因为如果你进了考场突然忘记了自己背的万能模板或者不知道该怎么用时,你会慌得连自己本来都会的东西也一并忘记了。平时多下点功夫,积累必有成效。

专业课其实很大部分是有个别性的,各人的兴趣和基础不同,所说的经验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以下只是说说应试时可能有所帮助的地方。当然,一定要切忌把它作为学习的全部途径,毕竟,真正的才华不是通过应试显现出来的。

先列个书目

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08版)(时间紧的话这本书可以不用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朱栋霖(上、下)修订版 高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概论(修订),於可川,武汉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第二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论,李建中,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论史(修订),马新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高教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卷

参考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出版社:齐鲁书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出版社:崇文书局

《外国文学史(修订版)辅导与习题集》出版社:崇文书局

《中国文学史 辅导及习题集》 万献初 崇文书局

《文学理论教程学习与考研辅导》(修订二版)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专业课(一)

这个部分包括文学理论和现当代文学。2010年123分,2011年114分。今年的差距主要在文论部分,因为现当代是我的主修专业,所以对文论部分不是太下功夫。当然,文学类的初试题目都是一样的,如果有偏科肯定会对最后的总成绩有所不利。文学理论教程是基础,跨专业的同学可以用用参考书,里面有各个学校的历年考研真题知识点。我2010时就是背完了参考书,这样的做法很笨,不过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教材中要注意的就是重要的引文,09年的真题考到了《歌德谈话录》,是拿出了一段引文,问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那段引文在《西方文论》里有,在《文学理论教程》的艺术概括一部分也有,相较而言,后者更容易理解,也比较适合找出答题点。《西方文论》这本书本来就十分厚,分值也就10分,很多东西和文学理论也是相通的。像2011年的“原型”,文学理论上也有提到,在《文学理论教程学习与考研辅导》一书中也有明确的答案。所以,关注《西方文论》和《文学理论教程》相交叉部分的内容,注意教材上的重要引文是个省时又省力的办法。古代文论部分,李建中的教材足矣。每章后面都有总结的名词解释,背诵下来,因为好几年的名词解释都是教材中已经列出的。如果你不是考文艺学的话,这本书也是可以挑重点看的。

说到重点,这里插一些内容。

我考研复习的时候,和我的学妹(她是应届,武大文艺学第二)一起做过一个比较笨重的工作。我们找来了2002年到2010年所有的文学类的考研真题,分为现当代部分、文学理论部分、西方文论部分、古代文论部分、外国文学史部分、古代文学史部分。将每份试卷里的相对部分的真题找出来,归纳在一起,从历年的真题里找出常考点。因为虽然武大的真题在逐渐地变得灵活,但是它的基础考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且武大文学类考题还有一个很人性化的特点就是它不会出十分偏的知识点。它要求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大框地掌握,因为到了研究生阶段才是进行深入地学习。所以,我们放弃了深挖式学习方法,而是拓宽知识面,再集中重点。这个工作十分笨重,我们当时是分工做的。其实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因为是手抄的,所以没有电子版,方法教给大家,觉得有用的同学可以试试自己做。真题很重要,所谓的重点也只是针对应试而言,真正的学习是没有重点和非重点的。时间充裕,基础好的同学完全可以不用这么做。

接下来是现当代文学部分,我个人的经验就是多读作品,只有了解了作品结合教材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并有自己的看法。武大近年的现当代的题目,在教材上都只是提到一些,所以重要的还是大家平时的积累。现当代部分的分值很大,内容也比较繁琐。《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我自己只是粗略地看过一遍,基本上是靠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读教材,读作品。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从文学思潮开始,起码要了解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主要的文学思潮有哪些,再引申开来这些思潮中产生了哪些重要的作家。现当代都是分段的,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自身的发展特点。掌握了大的框架后开始往框架里填补内容,这就要具体到各个作家。多研究真题,还是可以发现一些问题,譬如说一直没怎么考的就是通俗小说,台湾文学也不在范围之内。现代诗歌比当代诗歌考得更多,当代部分八九十年代的小说是常考点——这些当然只是我的个人之见,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总结和发现。这里还有我自己的一个方法,把历年真理按类整理好后,我会自己做真题,(没有真题答案)在参考资料上或者是教材上找出答题点、知识点,系统地掌握,组织自己的语言。2011年考的舒婷的诗歌艺术特色也是历年考过的真题。这个题目我在自己整理真题时就已经做过了。

专业课(二)

这个部分包括古代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2010年96分,2011年119分。因为2010专业二的失误,2011的备考,我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这两门专业课上。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短时间内只能学习到皮毛,最多的也只是能比较顺利地应试。但是我还想说的是,考现当代的同学们一定不要轻视这两门专业课。因为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离不开中国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影响,想要深入地学习现当代,这两门课也一定要打好基础。2010年我没有看古文史的教材,觉得太厚了,就找了本参考书背了背重要的知识点,结果可想而知。2011年古代文学史,我仍然用了参考书,但是这次是以教材为主。先要把教材好好地读两遍,掌握大的框架。再根据真题整理出来的重点知识点,着重复习。举个例子说明代的文学史,主要的考点就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等小说,对于这些知识点,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多看几个其它版本的古文史,参考下它们对这些重点作品的解读。古文史重要的是要把握住它的大框,使厚书变薄。复习完一个部分可以找着目录回想一下,这个部分你学习到的内容,把疏漏之处标出来以后再来巩固。再就是武大以前的考题里有默写诗词再作评析的,说明它有背诵的要求,对于现当代的考生来说,减轻背诵的负担可以参考下这样的办法:看教材,把教材里引用的重要作家的诗词抄录下来背诵,教材引用的诗词也有一定的评析,多看看,注意下评析诗词的语言。2011的诗词评析是给出了诗作,那篇诗作在教材里是没有引用的,这样就要注意重要诗人词人的重要作品了。我个人觉得,古文史很有意思,偶尔我也会兴致来了写几首拙劣的小诗。在读书的过程里,培养自己的兴趣也会对学习有所帮助。外国文学史部分,最先说的是关于参考书目的问题,武大09年的参考书目给出的是人大出版社的外文史,那两本教材我只看了一遍就放下了。因为实在太单薄,考点几乎都不在上面。而我们自己的教材是高教版的,内容很全,包括肖洛霍夫的人道主义和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都有提及。亚非文学是近几年才被纳入武大考点的,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武大的外国文学史的考点几乎都是“名人”,尤其要注意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我一直就觉得武大的真题出得灵活但是不偏,因为它的知识点都是很重要的知识点,不会往偏僻的地方出。这样的话会给备考的同学提供很大的好处,我就是这样省下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还有要说的是,复习的时候要注意整体把握。例如2011年最后一个,让你简述下西方20世纪文学中的漂泊意识,这样的大题目,就要求考生对20世纪的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举出实例来论述。同时也考察到了你对“漂泊”意识的看法,我很喜欢这样的题目,是对知识的全面考察。

总而言之,一定要在把握整体的情况下抓住重点。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偏向于应试之谈,希望能给备考的同学们一些借鉴和帮助。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