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弥漫的考研日子—同济大学土木考研经验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硝烟弥漫的考研日子—同济大学土木考研经验

硝烟弥漫的考研日子—同济大学土木考研经验

考研时间: 2011-05-13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硝烟弥漫的考研日子随着历史的车轮驶向了昨天,一切都已经过去,生活又再一次的恢复了平静。回首自己奋斗的点点岁月,感慨万千。重拾记忆的碎片,希望可以对大家考研有所帮助!

当时的我也和大家现在的感觉和状态差不多,心里想着要考研,但是说真的此时的我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考研究生。基本上是那种随大流的感觉,别人都去考研究生了我不去也不行啊,所以也和大家一样选择去到处查资料,关注考研的事情,还从一个学长那里借来了复习资料。4月21日前我也没有真正去自习室上过自习,考研也只是嘴上说说的事情而已。这时的我正忙于做论坛,因为本人比较喜欢足球(米兰的忠实fans),就做了一个足球论坛,当时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论坛上去了,没有把考研的事情放在第一的位置。4月21日晚上,我和往常一样来到kaoyan.chazidian.com到处看看关于考研的事情。

刚开始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根本没有想过去报考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因为觉得考上同济的一定是那些实力超强的人,我开始准备报考的是北京交通大学。在论坛闲逛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以说是改变我命运的帖子(有点夸张了,但我认为绝对不过分),一个07年考上北京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的研究生写的帖子“我的北交土建考研成绩供大家参考”,帖子很简单但是对于我的震撼是巨大的,想看看帖子内容的可以去看看。看到学长是公费录取,而且分数也不是非常的高,我这是才意识到考研不是嘴上随便说说的,更不能盲目的去考研,人生要有奋斗的目标才可以。之前也听说过好多考研的人在最后都放弃了,我也曾担心害怕自己会中途放弃,当天晚上睡在床上,我想了很久很久,最后给自己定了三个一定:一定要考研究生,一定要考上研究生,一定要考上公费研究生。正是从此刻,我开始了自己的考研之路。第二天我就在kaoyan.chazidian.com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冲刺2007!,账号的含义就是冲刺2007,收获2008!

从4月22日开始,我的大学生活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为了考研我放弃了好多好多:我心爱的足球俱乐部论坛从此再也没有去管理过,后来自然也就荒废了。团支部书记的 工作也没有去做过,本来是向辅导员辞职的但是没有批准,后来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们班长来做,心里也非常感谢他。以前每周都要看的足球比赛都没有去看(还是有三场重要比赛忍不住去看了,是07年米兰参加的欧洲冠军联赛决赛,欧洲超级杯决赛以及世界俱乐部杯决赛)。在我手机4月21日的备忘录上依然写着当初的记忆:漫漫考研路,米兰伴我行!周围的同学都对我的转变感到差异,我自己回想起来都感到那是不可思议的转变。也就是从那时我已经没有了周末的概念,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开始了自己早八晚十的考研生活。我很高兴当时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作息时间,每天晚上11点准时睡觉以便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直到现在我感觉自己的生物钟还和考研的时候差不多。

2007年6月8日

我本科在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我家就在徐州,但是五一黄金周我没有回家而是选择了留在学校上自习,五一七天的磨练对我考研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七天的时间里,除了有一天上午我一个同学来学校找我玩,我陪同学出去玩了一个上午,其余时间我都在自习室上自习,可以说已经完全和假期无缘了。五一的自习室是何等的冷清大家也是可以想象出来的把,偌大的一个教室也就是三五个人在上自习,基本上也都是打游击战的那种,学不一会就回去了,我很庆幸我自己当初坚持下来了,我为自己当时的毅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可能就是别人所说的考研考的不是智力而是毅力吧。

考研复习日子过的也很快,转眼之间就到了2007年6月8日,这一天也注定将成为我永远铭记的日子。此时的我已经复习了将近两个月了,周围的同学也陆续开始去上自习了,此时的我却发现不少同学都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到清华、同济、浙大、哈工大等土木水平很强的学校,而此时的我却根本没有勇气和胆量去想报考这些大学的事情。但是我此时的内心世界却非常的混乱,我也不断的问自己:看看周围的人没有几个复习的有我努力,为什么他们都是朝着土木名校而去,而我这么努力难道只是为了考上北京交通大学?难道我就比别人笨这么多吗?如果我付出这么多只是考上北京交通大学我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和自己的付出?正是这些疑问使我开始考虑重新选择自己的报考学校。

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去网上搜集了一些土木名校的考研信息,最后锁定了三个备选学校:同济、浙大、哈工大。在这三个学校中我最想去的是哈工大,那是我高考时就想去的学校,可惜自己没有考上。后来我通过同学打听了解到了这三个学校的录取情况(不一定完全准确):1、哈工大保送生的比例比较高,也比较偏袒本校考生。2、浙大复试还是比较公平,但是招生名额不是很多,除去保送的剩下的名额也不是很多,报考难度也不小。3、同济复试还是比较公平,招生人数也比较多,保送比例也不高。报考难度响度要低一点。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同济初试专业课是《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两门都要考的,我材料力学学的还是不错的,再者刚开始准备报考北京交通大学的时候一直都在看材料力学,材料力学对我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我结构力学学的超级的差,对结构力学有一种恐惧的感觉。大家也知道,同济的专业课也是比较难的,此时的我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之中,究竟该何去何从?我再一次走在了考研的十字路口上。

我上面说过,我有一个学长比我早一年考到了同济大学结构工程,我就和他打电话说了一下我的烦恼和困惑。或许是和他的交流影响了我的决定。挂断电话回到教室后,我在教室里发呆了好久,我在考虑我自己的决定,想象着自己考研的命运应该会是怎样的,也不知道发呆了多久之后我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报考同济大学岩土工程!我在手机的备忘录上输入了一行字:选择同济,无悔今生!说真的,但是我根本没有把握考上同济大学,自己也对自己没有太大的把握,不管如何都是要自己去抉择的,既然现在已经选择了新的道路就要勇敢的去面对。于是我用手机给我的几个好朋友发了一条段信息:我不考北京交通大学了,改报同济大学了!

抱着这样信念的我,开始准备了。下面介绍一下我的专业课复习方法。

一、综述

同济《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考试内容由两本书组成,包括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卷面总分是150分,考试大纲规定材料力学占70%,结构力学占30%,试题中可能出现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综合题目,根据08年考试题目,结构力学部分应该要占到40%左右。结构力学相对材料力学来说也要难一点,因为结构力学是整个试卷的压轴题目。整个试卷一共就10道计算题,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这个是大家在复试时需要注意的,因为只考大题,有些内容注定不是考试重点,具体我会在下面有介绍。

大家在复试《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之前一定要明确亮点,1、同济的专业课不是那么好考的,我复习的时候也看过诸如天大,浙大,大连理工,华南理工,东南大学等(我同学有考这些学校的,我就顺便看了看),普遍要比同济专业课简单。而且这些学校都是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两者之间选择其一考。2、同济专业课固然比较难,但事情都是相对的,对于大家来说都是比较难,这个也没有必要去担心,根据我去复试和大家聊天得到的情况,今年同济的专业课均分也就是在100分左右,应该不会超过105分。但是仍然有同学考到130分以上。所以不要因为同济专业课难你就放弃同济,那样就太可惜了。只要大家付出了,一定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构。如果随随便便就能考上同济大学土木学院,那同济土木巨无霸的称号也真是枉然了,要想上好的的学校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辛酸和汗水。

二、材料力学复习

我分章节说说复习要点吧(按照宋子康主编的材料力学课本顺序)

第一章 绪论及基本概念

看看了解一下概念就可以,不会出题目的。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这一章比较简单,复试上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但是要注意本章的考试重点是2-11节即拉压杆的超静定问题,如果本章出题目一定是超净定问题,不可能出别的。在拉压杆超静定问题中,大家重点把握住“节点位移图”,只要把“节点位移图”掌握了,题目都是比较容易做的。我推荐的那本书上就有,别的材料力学辅导资料上也应该是有的。

第三章 剪切

因为剪切比较简单,基本不会考的,所以看看了解一下概念就可以了。

第四章 应力状态分析

这一章主要是基本理论要掌握好,公式也比较多,出的题目一般都是给定一个梁(简支梁、悬臂梁等都有可能),然后在梁上安置一个应变片,根据应变片的读数来计算外荷载的大小,解题关键是应力应变几个基本公式,如果你之前学过材料力学,肯定知道是那几个公式。

第五章 扭转

这一章和第二章很相似,复习方法也是一样,如果这一章出现考题,一定是超净定杆件的扭转问题,主要体现在两种不铜材料组合而成的杆件扭转,解题关键也是两个平衡方程,一个是静力平衡方程,另外一个是变形协调方程。题目千差万别,但是核心思想只有这两点。

第六章 梁的内力

这一章比较简单,但是想得到好的分数是不容易的。题目都比较容易,只要把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就OK了,但是这一章要求的计算量比较大,如果自己不细心或者对于较多的数字处理不恰当,那就很难得到好的成绩。就拿08年来说吧,大家普遍认为08年考的这个梁的内力计算是相当变态的,题目倒不是很难,是一个四节的梁,两边是固定在墙上,中间两节是搭载固定端处的,但是这个题目中集中弯矩,集中荷载,分布荷载全部出现了,而且外荷载的个数达到了惊人的12个,出现的位置也是五花八门,最后还让画弯矩图和剪力图,简直让人崩溃。

第七章 梁的应力

这一章题目出的都是比较常规的,难度中等。主要是计算矩形梁在受力弯曲后某个截面的内力分布情况,有时可能是两种材料组成的组合梁也有可能是一个矩形空心梁,难度不是很大,解决掉它应该没有问题。

第八章 梁的变形

这一章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计算量比较大,考试的时候一般不回让你用叠加法求解,一般都是要求用积分法求解,利用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参数然后计算指定点的绕度、转角等。我是对这一章比较头疼,因为方法总是对的,就是计算不对,哎!大家复试时多练习练习了。

第九章 能量法

这个是一个考试的重点,主要用能量法来计算结构的位移,比较常考的是卡氏第二定理求解节点位移,虽然是考试重点,但题目一般都比较简单,题目套路都是比较清晰,比较直来直去。

第十章 强度理论

本章不会单独出题目,难度也比较小,一般会结合压杆稳定、组合变形来出,记住那五个强度理论基本公式,有几个变形后的推导公式也要记住,做题目的时候用变形后的推导公式比较方便。

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

这一章的题目总体来说不难,套路也是很清楚,给我的感觉是题目都会做,思路也比较清楚,但是要在试卷上表达出来比较困难。因为受的力多是空间力系,每一个力都会在结构上会产生弯矩、扭矩、和轴力。计算时需要把每个力分解到坐标系上去,然后在把相同的力系叠加起来,最后根据组合变形基本公式计算即可。考试时我这道题目就做的乱七八糟,心里明明白白的,就是写到试卷上就乱七八糟,估计还是锻炼的少。平时练习你要是不老老实实的把步骤都写下了,考试的时候来真着急。

第十二章 压杆稳定

这一章出的题目总是让人琢磨不透,07年考的比较简单,和课本例题难度差不多,是个送分的题目。但是08年出的题目我压根都没有看懂题目的意思,想想真是惭愧!!07年以前的题目中也有一些压杆稳定的题目,看标准答案都看的迷迷糊糊,这一章是个比较难弄的章节。

第十三章,十四章,十五章

这三章考试大纲是要求的,但是因为没有出大题的角度,基本是不会考的,随便看看就OK了。

附录Ⅰ, 附录Ⅱ 需要看看,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这些内容。

附录Ⅲ 不用看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