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数学学院2012年考研经历和心得分享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复旦大学数学学院2012年考研经历和心得分享

复旦大学数学学院2012年考研经历和心得分享

考研时间: 2012-05-27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各位老师,各位学弟学妹,晚上好!

我是今年考入复旦数学学院的08级应用数学专业学生xx。受学生会的邀请来给各位学弟学妹来分享这一年来备考复旦数学院的一点经历和心得。与其他在座的其他考研学长传授的成功经验不同,本人打算谈些自己考研过程中的“失败”的方面来帮助学弟学妹妹在来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少走弯路。其他学长已经谈到的我就不再涉及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来给大家谈谈考研英语复习的注意事项、政治的复习开始时间、考研择校(专业)、考研成绩与平时成绩(包括六级)的联系、复试及其联系导师、专业课的复习,我讲的重点将在在专业课的复习上。

(1) 我准备考研英语复习的过程中失败的之处在于作文准备太晚了,一直到十一月中旬才开始弄作文,开始看看作文书上的范文,看多了被书上所谓的范文反而牵着鼻子走,已至看了半个月也没憋出自己的作文,一直到十二月份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开始写出自己的第一篇作文,担心英语作文会成为我整个考研的最大瓶颈。以至于最后那一个月可谓是惶惶不可终日,最后的直接悲剧就是考研时30分的作文满分,只得到15分而且严重影响了冲刺阶段其他科目的复习效率。所以建议各位学弟学妹们作文一定要早下手,最好不能晚于九月,而且作文的辅导书选择一本就够了,多了反受其害。

(2)政治的复习我只补充一点,一般死在这上的人无外乎两种,天才和蠢货,都可谓寥寥无几。我复习过程的失败在于开始复习的时间过早,当时我是八月四号回家时开始的,现在看来大可不必,学弟学妹们可以大胆的在九月中旬后开始政治的复习,时间完全来得及。

(3)下面我给大家考研择校方面的一些失败之处,复旦数学学院大概是从六月初进入我的视线的,之前是压根没考虑过报考这里,考研的想法很久就有了,我一直准备考的是北大数学院,而且之前大一大二上专业基础课时也参阅了很多北大版的教材及多年的北大数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题。虽然当时的想法只是把数学基础打好,后来出现了了一点波折,准备北大很久后放弃了然后准备考南大数学系,那已是三月中旬的事情,当时还没觉得遗憾而且之前在上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时就已经用南大数学系的专业课考研题练手,一般都能拿到280到290分.甚感没太大压力。然后直接就把考研的两门专业课扔一边去了,按自己兴趣花了很多时间在偏微分,微分几何,近世代数等一般学校考研不作要求后续课程上,考研专业课算打了三个月酱油,直接不屑一顾的扔了。后来觉得还是不甘心,但准备北大有了之前这一波时间甚感又不太够了,遂决定折中考复旦数学院。

决定报考这里除了折中、复旦数学系学术氛围荣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复旦数学系初试是从七门基础课选择五门报考(分析: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代数与几何:高等代数、抽象代数、微分几何),对数学基础的要求很高,专业课能考到230以上就是很高的分,可谓寥寥无几。鄙人对自己专业还是很自信,相信能在专业课上拉上一笔,当时给自己定的专业课目标290以上,估摸着再怎么差也不会低于280,遂专心备考复旦数学。这时差不多已是七月份的事情了,准备了三个月后等来的却是复旦数学学院大幅度减招统考生,大大扩大直博、硕博连读生比例的消息,我所报考的专业去年统招10人,今年减为只要3人,已经准备了几个月而且考研临近更换学校实乃,大忌,遂硬着头皮考,把希望几乎压在了专业课上,现在看来本人还能考中实乃侥幸。建议学弟学妹选择学校一旦定了就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目标,那样不但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心态,而且打乱了自己正常的复习计划,择校忌三心二意,提供一份一份由本人汇编的数学系考研难度及风险排名表供则学弟学妹择决(复旦数学院>=北大数学院>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研究院、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清华>南开数学院、南大>=浙大、中科大>=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中山)

(4)我联系导师是在复试已经知道自己总分和排名以后的事情,其失败之处是我那时直接给我一位复旦敬仰已久的教授发的邮件,内容是委婉地说想做他学生云云,结果也显然被委婉拒绝了。后来复试提前两天去复旦数学系踩点(建议学弟学妹复试也最好提前两天),才发现几乎每个办公室上都贴有老师的姓名,大呼后悔!其实当初完全不用发邮件什么的,教授也一般都不认识你。建议学弟学妹联系导师复试前两天直接去老师办公室毛遂自荐并且谈谈对老师研究方向的看法等等,那样让老师对你了解更多并且留下了很深的映像。

关于复试呢我也讲几点,今年我报考专业复试比例是1比2,六个人面试,可谓是竞争异常激烈,所以大家如果想考复旦数学学院一定要重视复试。复旦数学院每个人的复试时间一般是20-25分钟,面试的专业课主要是以专业基础课中一些基本的定理概念再加上自己的报考研究方向为主,顺带一进门给各位老师打个招呼做个英语的自我介绍(大概3分钟),我复试进去时由于有些紧张思路包括说话都很不顺畅,结结巴巴,还好下面的老师都很和蔼不停地提示我,最后出来听别人说我被狂问了五十多分钟,还好没失误的太离谱。复旦复试很公平,不搞暗箱操作,当天就出结果。当时与我一起复试的战友有复旦本校的。南大的、武大的、曲阜师大的等等,最后复旦、南大、武大的几个战友都死在面试专业课环节了,所以大家务必重视复试的专业课,不可掉以轻心

(5)下面我结合自己经历给大家谈谈平时成绩与考研成绩的联系。在大学四年里我一直是一个学业平平甚至抱着不挂科就满意的态度的人,即使这点低的可怜的追求也经常未能如愿。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从未得过任何奖学金,甚至连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之类的称号也与我无缘,每学年在本专业的排名身子连中等都算不上。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大学的平时成绩与考研或者一个人的真实水平没有太大联系,平时成绩比较靠后的学弟学妹只要学得扎实、不轻浮,不断努力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关于六级考试和考研英语成绩的关系,个人认为对一般人来说联系不大(除非你英语底子差得出奇)。我的英语六级是第一次通过的,当时考了430多,险过。后来不甘心加上可以当成考研练兵,就再考了一次,这次更惨了419。但考研英语相比六级很大不同是是没有听力,很多人包括我六级成绩低是听力不好,而且我身边六级没过但考研英语成绩很好的人是大有人在,所以准备考研的同学大可不必在乎自己六级成绩的高低,放心大胆去准备考研英语就是!

(6)关于专业课的复习问题,终于绕到了重点上。一般来说各位报考数学系的学弟学妹两门专业课能上270,考上就很稳了,所以专业可是个大头。考虑到不考复旦数学院的同学初试只考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两门专业课,最多加上个解析几何,我初试考抽象代数、微分几何等后续课程就算是为大家报考其他地方的复试专业课提供些经验。对于考数学系的同学,复旦数学院是全国初试考的专业课最多的地方,但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实力有足够信心,这也是你的优势。那里初试是七门专业课中选择五门专业课,也是两张卷子每门一百五十分,一张叫做分析(其中数分必选,其他三门分析只选择两门),一门叫代数与几何(其中高代必选,抽象代数与微分几何中任意选择一门)。

我当时考研的时候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因为很熟悉了那一年几乎没看,是裸考的。就考研前面一个星期花三到四个晚上把基本概念熟悉了下,专业课的复习时间时间基本花在了其他几门专业课上,大概一天七八个小时吧。这也是我复习过程中很大的一个失败,建议学弟学妹要考研专业课不能不能仍了,更不可学我扔了一年多,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考试时很多基本的方法都忘了,花掉了大量时间在考场上证明,并且对很基本的概念记忆模棱两可,直接损失了接近30多应该拿到的分。

关于专业课参考书,虽然我当时考研时数分高代基本裸考,但之前上这个课时我已经看过很多教材和习题集并且每道习题基本都独立做过,大家在看各种版本教材时务必把后面的习题做完,那里面的习题相对来说是比较经典的。的资料给在这里我只把我看过大家列出来,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得到,学弟学妹们根据自己具体情况斟柞选取。

关于考研时具体专业课问题的交流和答疑,根据我的经验这对于报考数学系的同学来说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我当时考研专业课遇上了不会的问题就苦于没人解答和交流,虽然这种情况只在极少数科目的极少数情况出现。我的建议是第一向本专业专业最优秀的同学讨教或者在图书馆或者网上找来大量专业课的书看看里面有无相似例题或定理或者能给你思路启发的类似习题,后一种方法可谓是屡试不爽的。当时我学数分高代时经常是拿着五到六本书一起看,如果实在不行,你也可以把它放一边,过个一个月再来解决它,不仅可以试验你的解题水平有没有提高,而且不失为提高专业课复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关于网络资源的利用,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两个比较好的数学网站,博士数学论坛和厦门大学高等代数精品课程网。这两个网站也是我学数分高代时经常光顾的网站,有比较经典的习题讨论解答和考研真题的下载,网友的智慧是无穷的。建议报考数学系特别是复旦数学系的同学尽量的多做各个学校的考研真题,做的越多越好,我当年学数分高代时候几乎把所有市面上能找到的专业课书籍或者论坛网络上能找到的习题都做过,所以到最后大体一个习题拿来怎么解决都有数,而且上面我列出来的那些参考书包括考研真题都不不提供答案的,每道题基本都是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自己独立解决的,大家开始不会没关系,根据我的经验,只要你认真做完一本习题集,余下的那些书由于有一些重复的习题加上阅读时可以直接跳过那些自己已有绝对把握的问题,筛选下来后一般读起来都很快,快的半天,慢的几个月而已。

在这里我顺便为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打个小广告,建议想考数学系的学弟学妹参加一般在九月份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包括学校之前的选拔赛),因为这个竞赛考试内容与一般学校数学系考研的初试卷范围相同,都是数分高代,而且难度适中。有些年份一些学校的研究生考题源自于此,例如武大2010年的数分压轴就是从当年的大学生数学竞赛题的改编。大家可以把这次考试当做考研的专业课模拟考试,至于准不准备,大家平常复习专业课也算是准备数学竞赛了,不占用大家很多时间。我当时考试时按实力进入本省的前三可能问题不大,但后来考试比较紧张而且书写太差省级一等都没能轮上我,结果怎样都无所谓,关键是你得把那些相对很经典的考题的在你考研前弄懂并熟练掌握。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嘛如果大家复习的比较好而且时间又比较充裕建议大家去试试,我当时七月份去外地考了虽然没获奖。这个考试号称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在中国的研究生资格考试,大家如果考得不错,会有出国或者保送的机会,到时就不用考研把更多时间做该做的事情了,唯一的不方便就是要到省会去考,大家到时根据自己情况而定。

最后我从自己的经历对我比较熟悉的一些全国数学强校专业课考研题风格和题目来源做个简要介绍供学弟学妹参考。

北大:北大数学系的考研的数学分析试题难度从2006年开始难度陡增,06之前的题目比较简单,也没有压轴题,想报考北大数学系的学弟学妹重点研究研究06年后的考题。从2010后北大数学分析考研试题考试转变了风格,与之前稳重正统的风格有很大不同,考的内容中大大加大了对方向导数,数列不等式等考研非主流内容考察的力度,套路基本变了(可能出题的老师换了)。北大题目的特点是没有太明显的送分题,大多以中档题为主,而且很注重一些基本方法的考察。而且有的压轴题直接从书上原封不动拿过来的(09年数分压轴题选自南大梅加强老师编的《数学分析讲义》,北大周明强老师的《数学分析习题演练》上也有。2010年的数分压轴题选自北大伍胜键老师编的《数学分析》或者也可以看做谢惠民老师编的《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上的一个数列题的改造。2011年数分的压轴题几乎在任何一本数学分析习题册上都可以看到)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复旦:复旦数学系2005年后的考题可谓国家机密,除了网上能看到09年的回忆版,其他年份基本看不到。复旦考题的风格是题目本身比较基础,题目难度相比北大要低一点。但是涉及范围很广,从而加大了难度,而且每道题分值比较大,平时看书得都看到。今年的数分压轴题是原封不动的复旦本校2008年数学竞赛分析卷考题的压轴题,所以想考高分的同学习题一定要多做。至于复旦今年的代数题目相对比较难,有一些是原创题,本人也未能幸免于难被卡住了一个。

中科院系统:题目在这两年很基础,有的题高中生就能做,可能是中科院的大佬们都不大重视研究生考题的命制,建议平时专业课一般但是公共课有把握拿高分的学弟学妹报考,在复习专业课时多做做基础的题目。(2010年中科院数学分析压轴题在谢惠民老师《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参变量积分那一张可以找到。)

浙大:浙大数分2010年前都很基础,直到2011年才变换风格,加大了难度,2010年的数分压轴题实际上是swarz定理的证明,2011的压轴题也可以在一些高等数学的参考书上看到。风格是很基础,大家只要把基础的定理证明方法研究透彻即可。

中国科大:科大数分的题比较正统,和北大,南开的风格颇有点像,前几年的压轴题暂时没找到来源,貌似原创。一般只有个别题目比较怪,例如09年有个题不太好下手,大家不用太担心。另外提醒大家的是科大的数分多次涉及到偏微分的内容,大家得多看些教材。

南大:题量比较大,除了压轴题之外都比较基础,很多是南大资料上的原题。建议大家多参考南大梅加强老师编写的数学分析讲义,07年数分的压轴题实际是局部的逆映射定理,后来08年清华也考察了此题,在很多教材中可以看到证明。08年的压轴题在复旦大学楼卫红老师编的一本微积分讲义(复旦数学竞赛指定的分析参考教材)上可以找到原题。09、10年压轴题也基本是原题了,2011年的数分压轴比较偏,在几年前南大自己的期末试卷中可以看到原题,网上有下载。

南开:南开数分包括高代风格是计算量我感觉比较大,但是题目都是一些稍作变化了的基础题,而且数分压轴近几年都不难,比较一般,高代南开的压轴题2011年前是有难度的,而且不易找到原题,但2011的高代压轴确比较简单。

华东师大:华东师大高等代数难度相对比较大,而且对多项式考察很多,大概有几十分而且不是太容易,光论难度可以排在前几了,数分比较基础,前几年对曲面考察的比较多,有一年更是用来压轴,而且华东师大的题量比一般地方要大一些。

川大:川大数学分析一般很基础,不怎么难,但高等代数比较怪,第一是题量大,第二确实有一些难度,带有原创性,而且需要考生了解一定的近世代数知识。

武大:武大的题一直很基础,没有太多可圈可点的。

中山:同上。

学弟学妹们只要扎实把该做的好,来年一定会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谢谢大家!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