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大连理工大学之学校和专业的选择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二战大连理工大学之学校和专业的选择

二战大连理工大学之学校和专业的选择

考研时间: 2011-05-2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对最终考研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和专业选择的合适,有利于复习的进行,考试的分数也会比较理想,以后的研究生生活就会顺利一些。然而如果学校或专业选择的不恰当,很容易之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校报的高了,考上的机率要小,专业选择的难度大,复习会困难,学校报的低了,虽然考上很容易,但在读研后可能并不满意,学成后实际意义可能就不大,心理上的压力也会大的多,所以选定一个合适的学校及报考专业是十分必要和现实的问题。客观地讲,考研与高考过程不同,考研一般都是个人安排,靠自己的自觉去学习,以自己的考研动机支持完成这个艰难的过程。在初试开始之前,对绝大部分第一次接触考研的同学来说,对自己的真实水平并不太了解,没有练兵考试,没有模拟训练,你所拥有的,只能是某些老师或者机构出的模拟题,估计自己的水平,而有些情况下,这些模拟题和真题之间是很有差距的。甚至是在初试结束之后,大部分人可能并不能确定自己到底考的怎么样,除了很少的猛人外,一般都会觉得考的不太好,但事实上,在最后的成绩公布的日子后,成绩都会比自己的估计稍好一些。

考研初试的公共课是在你所报考的学校所在的省级单位判卷的,不同的省份掌握的严格程度是有不同的,通常的情况是,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分数都压缩的比较低,有些省份就比较宽松,不同的省份间,同样的一份试卷,最后的分数差二三十分是很正常的。所以对分数的估计情况还要视报考的不同省份而定。而对自己分数的估计是对学校和专业选择有直接导向作用的一件事,做好这个工作,真实地把握自己的成绩和水平,是对整个考研意义重大的事。

学校和专业的不同选择,对考研本身的难度是不一样的。非重点学校和1:1复试比例的专业,难度相对要小的多,对这些考研选择,实际上是很轻松就可以完成的一件事。复习的压力要小,也不用那么拼命地学习,最后还可以考上。如果对自己信心不足,可以选择这样的考研目标,非重点学校的专业或者重点学校的非重点专业,这样比较实际。但就大部分情况而言,其实考研如果肯付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好好努力,考上比较好的学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很多在本科的前几年成绩并不突出的同学,通过考研,最后都去了很好的学校,当然很令人兴奋,这个意思也就是说,考研最后的成败,与本科时的学习成绩好坏,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考研的结果,和考研过程的努力程度是直接对应的。

一般来说,考研的目标定在比自己的考前水平稍高一些的学校上是合适的,考研的过程会比较充实,而最后考上一个高水平的学校,对以后的发展和自己心理的安慰都是有好处的。但要在这里说明的一点是,考研最重要的是最后考上,目标定的很远大但最后失败了,这是很悲惨的一件事,能来第二次考研的人是很少的,因为这之后所需要的条件是相当多的,包括家庭的支持、社会条件的允许和自己的信心,而后者是最困难和最不容易获得的,特别是在冲击一个十分向往的理想后失败时,重新站起来并继续为崇高的理想去奋斗,需要很大的勇气。很多人把考研当成自己锻炼意志和检验自己能力的一个过程,想的是拥有这个过程而不在乎结果,这个说法在考研的初衷上是很悦耳的,受很多考研人的追捧,然而,事实上到考研结束时,持有这个想法的人,如果考上了,兴奋不已;如果没考上,要么会后悔自己本可以再努力一点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了,要么会后悔自己所定的目标应该再现实一点,看到同样经过一年的奋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同学,再考虑到自己也花了一年的时间却毫无收获,这种感觉是可以想象的。所以,考研一次就可,考上才是最终目的,这是我给你的忠告。

学校和专业的选取,应该说是越早越好,越早得把目标确定对以后的复习就越有利,复习也就越稳定。对大多数考研的人来说,专业的确定比学校的确定要早些。专业的选择无非就是不跨专业和跨专业两种,不跨专业复习难度要小些,跨专业难度要大的多(即使初试难度不大,复试时难度也会很大,因为复试时一般都会比较综合)。跨专业的出现最多的是从理工类转到经济类,数学上会有优势,复习时容易一些,但是专业课会开始的时间早些,毕竟复习的时间越长,一般就复习的越充分。很多人跨专业考研是因为原来的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或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不满意,转而去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学习。但无论是什么原因选择跨专业考研,都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所选择的专业情况,并对该专业的考研信息作尽可能多的了解,因为转向后的专业前景好但入学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专业,是很不明智的。考研专业的选取,以考研准备开始阶段的大三下学期初为宜,如3月份的时间内,确定之后,如果非跨专业,专业课内容量又不大,可以先不用考虑专业课的问题,而如果是跨专业考,建议最好早点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并尽可能多地取得一些参考书的支持。

这里要提醒的一点是,专业选择对以后的复习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个阶段要确定所选专业的考试科目和出题来源,一般地说,公共课考试的参考书比较多,复习起来后如果遇到问题也可找很多同学共同讨论解决,而对于由报考院校出题的专业课试题,复习的难度要大的多,这不仅是因为找相关的资料比较困难,还一个原因是因为很学校对于本校的学生在分数上会有所倾斜,想得高分不容易,所以,专业定下来还不全面,一定要对每科的详细参考资料有一个比较多的了解,对报考院校的专业课出题大纲及相关的真题掌握的尽量多些。

学校的选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有自己理想的学校,那么向那个方向努力就是了,如果并没有十分确定的学校作为奋斗目标,也不用十分着急,因为学校的确定可以一直到复习的中期,在报名确认之前定下来。这个的前提是专业课的科目比较固定的时候,从前期以来的复习过程可以一直地把相关的知识掌握住,在报名确认之前根据自己复习的情况从报名时候选的学校中确定好最后的考试目标。上面已经提过,网报并不要求一定只有一个学校和专业,可以有多个网报,而只需做的就是多申请几个账号,填写不同的学校和专业信息就可以。学校的确定多半是由自己的水平来决定的,如果复习得比较顺利,确认时就可以以好的学校为对象,否则就把目标定的低一些。因此,对自己的情况把握不准的时候,网报时申请若干个账号,报几个不同的学校,最后落实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绝大多数的考研专业初试是四门科目,其中有两到三门为公共课,另一门或两门为专业课,由报考学校出题。对于公共课,一般地各个考研书店及网上都会有很多相关的参考资料,找些评价比较好的和适合自己使用的书籍并吃透之,最后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是没有问题的。

这里要说的是关于专业课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的专业课真题及相应的其他资料开始不对外公开销售了,而真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复习的一个基准,是对所考学校该专业的重点和考点的反应,与其对应的所谓笔记,有时是课程整体知识体系的体现,要想在学校出题的专业课上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将这些参考资料弄到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网上有很多兜售考研资料的网站和个人,如果不能通过其他更好的途径获得这些重要的东西,那么这也是一个很无奈也很现实的解决方式。很多都是一份真题5RMB,一份笔记50RMB,出售这些资料的人很多都是原来考入该校的研究生(由于未能获得高等奖学金和公费资格导致经济困难或想通过此得到额外的收入),他们会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QQ,例如),你将钱打到他们指定的账号后,他们将资料邮寄给你。

已经说过,研究生非高等的奖学金和非公费学生以后的日子是不太好过的,一般只能通过找学校提供的工作弥补经济上的困境,所以采取出售资料的方式也是无可厚非吧。毕竟对考研者来说,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是最重要的,具体的途径和代价,在考上之后回过头来再看时,一切都显得不太重要了。再一个就是关于专业课辅导班的问题。教育部已经明令禁止各高校以任何名义办所谓的考前专业辅导班,而这一般被大家俗称为“透题班”,可能会划考试重点,甚至透露下次的考研题型和题目,得到这样的内部消息当然会十分有利。

实际上学校是不是全都执行这样的规定不确定,但对于这样的学校来说,外校考生可能会比之前更公平一些。有些人到报考的学校附近租房住,去学校上相关的专业课,以获得有价值的笔记和重点资料,这样肯定会有好处,毫无疑问,然而需要相当雄厚的资金支持,对于第一次考研的绝大部分人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太现实的问题。如果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认识到报考学校中的同学,让其帮忙自己获得有益的东西,是通常采取的方式。这里要提醒的是,有些地方的个人辅导机构,以学校的名义,开办其专业课辅导班,还会说里面的讲师是某某专业的老师等情况,然而实际上,很多都是骗人的,并不可信。如果选择去专业课辅导班听课,请先确定其真实性。

对于学校的问题,上面已经谈过一部分。全国高校所分成的A、B、C三区,一般地,东部学校在A区,中部学校在B区,西部学校在C区,分数线依次递减,考研难度也就相应减小。34所自主划线学校有权自行确定各个分数线,其他学校的科类线和相应单科要以国家线为准。就考研的现实来说,失利的人总分受限的最多,其次是单科线。总分受限,大多数的情况,要么是综合实力有欠缺,要么是偏科现象严重,前者是因为复习不够努力,重视程度不够,后者是因为复习的重点不正确,复习方法不得当。单科线受限,最最常见的是英语,其次是数学,英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复习时还要明确各题型的分派和对最后成绩的影响程度,以便复习时更好地分配时间把握,数学以大量的知识点为基础,以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和相关联想为重点,获得高分的必要途径就是做大量的练习。这两种受限的情况,如果在选择学校时考虑到,避开容易产生冲突的学校,有时是可以避免的,虽然区间差分不大,学校间有时复试线也变动地不明显,但差一两分不能过线的同学每年都大有人在。水平不是特别高,又想考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但不在乎是否要自己花钱读研的同学可以将志愿投向C区的优秀高校。

学校和专业的大部分信息,所获得的途径一般以网络为主。学校都会在其网站上公布其招生和录取的相关数据,下一年的招生计划和专业考试科目和参考教材,大部分高校会在每年的中期(7、8月份)挂在网站上,但一般地说,每年的变化不大,如果专业课内容大时,可以将去年的信息作为参考并开始尽早复习。时刻对学校的招考信息予以关注并对该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进展情况予以跟踪,可以及时的调整复习计划并安排相应的工作。所以,个人感觉考研复习过程中也应该经常性地从网上获得需要的信息,如果可以,请保持对网络的支持。很多学校有内网(不一定外网用户不能上),其上有学生论坛,这是一个结识同伴或获得学校最新消息的很好的办法,或者在各大考研论坛上留意感兴趣的发贴,也是很有效的获得有益信息的方式。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