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经院复习经验分享——小谈跨考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南开大学经院复习经验分享——小谈跨考

南开大学经院复习经验分享——小谈跨考

考研时间: 2012-03-0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27号出分以后,就拿起了年前开了一点头的复试准备工作。正好乘着这个复习的当儿,回忆回忆过去展望展望未来,边复习边码码字,坛里也很多跨考的筒子,专业课心头肉,有的被割伤了有的被呵护了,作为被呵护的一员,谈谈我的经历。

前面有人说不记得自己所答了,我倒相反,我怎么可能会忘记这一场考试。还记得老师宣布还有15分钟我还留着一道论述题和一道简答题没答的时候心里发毛,手脚发抖的情形,我那最后一题完全就是草书狂写,阅我卷面的老师你定然明白为什么这位童鞋前面如此整洁最后如此龙飞凤舞的是吧,这,是一个心理素质不怎么好的童鞋。

一.我是三跨,专业课一直是我最担心的。数学英语历来是我强项,所以很多时间花在了专业课上。很明显,对于没有系统经济学理论学习的我,开头是有点吃力的。微观还好,理科性质很浓,至于宏观就让我头大了,再加上高鸿业的书宏观部分非常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很是让我想起当初本科毕业论文时老板把我扔到所里,说:你,就做这个课题。我要出差,大概2个月后回来,希望等我回来时你能做出点什么来。这个方向我也没做过,不过所里几个研究员都是我同学都是这个方向的,你可以问他们……那种绝望和当时如出一辙。因为上一年就有人答辩没过关留了一年。

混迹于人大经济论坛,潜水了一段时间后,开始逐渐开窍了。慢慢地发现了漏掉的一段使得整个串不起来的是什么内容了——流派介绍!是的,高的书这方面简洁了,使得你总感觉看懂了,但是看看题目脑子什么都浮现不出来。所有看懂的东西就像被Titanic撞碎的冰块一样,分散地飘在海面上。于是开始去看方福前的流派。然后整个就豁然开朗了。然后就知道哪几章是一个系列的,哪几章是他夹带私活,整个经济思想史把脑中的宏观大厦建立起来了。于是开始感叹这宏伟的西方经济文明进程。后来在看十八讲的时候,看到“大概在经济学的诸多领域中,再也没有别的领域像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集中了如此多的诺贝尔奖得主了”,似乎有点明白南开为什么这么“控”市场失灵了……提到Ramsey时,书中作者写道“弗兰克·兰姆塞是剑桥大学的永恒的骄傲”,我在自习教室轻轻地念出声来:弗兰克·兰姆塞是剑桥大学的永恒的骄傲——这是多么至高的评价啊。

二.抒情结束,没有干货就没有价值。

首先我用了哪些参考书,就如上面所写,高鸿业的是必备。

然后对于类似我这种非科班出身觉得宏观比较分散地话,由经济史时间和事件串联起来会更好理解和记忆。全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方福前。南开有时也喜欢考流派。2011年简答题最后一题我记得就是流派比较。所以我是推荐这本书的,后面说12年真题时我还会提到它。

然后就是所谓的蛮多平凡了。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基本上算是南开的官方参考书目,只不过南开没把它写上去(我2011年单纯地相信了南开的参考书目单以至于计算题基本上没得到多少分。60分啊)。这书写得很好,主要是看过流派对整个体系了解以后看起来也不难,而且作者很幽默。平迪克的《微观经济学》同样如此。称其为考南开的参考书双剑也不为过。多恩布什和范里安的我也看了,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我觉得并非必要,第一是比较内容比较散,第二是他有的内容曼昆的宏观基本都有,而曼昆有的内容他的不一定有而又是很重要的。唯一比较有价值的是最后一章《重大事件国际调整和前沿课题》,这一部分内容都比较新,很有吸收价值。所以如果觉得时间紧这本不看也可以。范里安的书很好,但是不适合南开考研人。南开历来重叙述,而范的书是不适合的,至少我觉得如此。叙述讲求的是对整个体系的构建,而范的书则是把整个体系给解构了。优点就是用它来深化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对整个撕拉茨基方程的理解,以及新加的行为经济学,技术的概念。2011年考了该书一道原题(不过说实话,这题答案到底是什么我现在还不是十分确定。书后答案和各种参考书信誓旦旦地说书后答案错误让我很是迷糊)。所以,也是有时间看,没时间,就算了吧。多多和范范的我就看了一遍。不同的是多多的书后习题我都做了。习题很不错。南开的黑皮书其实我是推荐一看的,前面有些人觉得可以不看。我看了以后觉得很好,对我理解某些比较难得知识点很有帮助,反正是很有收获。看一遍足够。不过他后面的习题不好,不值得做。

主要就是这几本,其他的就比较杂了,大多都是睡前读物以及拿来作为工具书的。比如石良平的《中级宏观经济学》,这书很不错,很薄但是内容很饱满,对丰富中宏内容很有帮助。话说今年一道题也是得益于看过这本书。然后是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这书我买了主要是当初看平迪克的博弈论一章时对其中的“极大化极小策略”难以理解想作为释疑书买的,没想到,写的比平迪克还复杂。睡前或者闲的时候看看,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就看了生产论成本论要素论和市场论几章(当然书中不是这些章节名),其他感觉南开考不到就草草翻过去了。这几章课后习题也挑着做了一遍。网上有答案。

最后要推荐的是工具书。所谓的参考书的答案系列。因为要把曼昆的和平迪克的书后习题都做一遍答案必不可少。网上找的要不就是英文版要不就是不权威或者不全。后来京东上买了一套翔高编的学习手册系列,正好这三本都有就都买了(还有多多的)。记得是6.18吧,买100送50那天。那真是美好的一天,这三本书我当宝的。同原书一样也是红皮,人大出版社的。它除了有答案还有每章的重点概括。后期复习我就是对照着每章的重点内容把整本书的内容回忆起来。(后面我用手机拍了张图,我是极其推荐这三本学习手册的)。

其他习题的话,金圣才的我也买了,看了75%吧,没做,就是看的。绿皮书也买了,不过后来发现他好多题目都是抄的曼曼和平平的课后题所以后来扔一旁没看。只浏览了其中简答题部分所有需要判断的题目。因为南开11年考过这类题(12年也考了,0303)。

真题只用了本王瑞泽编的《20所名校2011经济学考研试题真题详解》,主要是了解各种题目,虽然各校出题特色不同,但是题目内容大基在那,而且也不是没有过用其他学校往年考题的例子。看完对考研题目就有了大概的印象,再次看书的时候就会有些直觉,所谓后期押题……虽然大多都是错觉。

三.复习过程的话,大家按照自己的安排即可。经济学科班出身可能完全不用我这么复杂,不过我倒也没觉得浪费了多少时间,很多东西的作用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既然走这条路了这些东西也最终还是要熟悉的。

下面就仔细说说12年的题目吧。我最后得分是123,我见125分以上还是有蛮多几个的,所以就当抛砖引玉吧。我自己对这分数已经满意了,人不能太贪心。注意,我下面只是告诉你们我这些题目是怎么答的,并非是说你应该怎么做,我只是告诉你我是怎么做的,各中对错你复习过后定然有自己的想法,自我清楚就好。我从123分开始反推我整个卷面得分情况分布。

0303真题来自网上的回忆版,些许出入,比如简答第二题题中有表达式,但是理解上没有偏差。因为是论坛下得不是直接copy的帖子,所以不知原帖子作者是谁,在此表示感谢。

简答(7*10)

1、比较说明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收益产品的异同。

第一题要素论里面的东西。事实上我对这章没有非常重视,不过还好两个公式自己推倒了,我是从两个公式反推异同的。当然概念先行,边际的东西概念都有定式。所以这题我答得应该是不完整的,后来看书以后明白至少没说明买方和卖方。得分应该在5-7分。

2、从供给角度用价格相对边际成本的“溢价”作为衡量垄断程度的标准,说明其经济学原理。从需求角度,需求价格弹性也可作为衡量垄断的标准,这与用价格性对边际成本的溢价衡量的有什么联系?

皮迪克书上的内容,垄断势力指数。不过它跟书上的形式稍有不同,而且最后得到的与需求弹性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好讨论。我直接做到最后结果后转化为讨论垄断指数,就是弹性负数的倒数。基本等价的。这题应该是满分或者9分得。

3、利率与银行信贷供给的关系呈U型曲线,分析其经济学原理。

第一道难题。我的第一反应是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但是这样就解不下去了,思路错了。我直接空着想最后再来想。这也是我开头所说的还有一道简答题没做就是这道,反正最后也没来得及做。心慌慌。其实是方福前流派书上原题。我光顾看“史”了忘了“实”了。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配给理论。也不能说南开你又超纲了,这是Stiglitz的理论,别忘了南开还有本大家都遗忘的参考书。不过我翻了下那本书(对的,我也买了),没找到很明显的内容,算是有点搭界。不过写得最清楚的还是方福钱的书P230.“由于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信贷资金供给增加,贷款的成本降低,银行对借款人的投资风险和违约概率的乐观预期都会使得预期利润下调,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太长了,不打了。市场失灵还是考了,只不过太隐蔽了点。0分。

4、画出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LAC),则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是怎样体现的。

比较偏。高鸿业书上内容。前两个好答,后两个如果看高鸿业的书不在意的话很可能略过。我还好最后整理了这四个概念,其实还有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这两个概念都可以量化测算,这是平迪克书上的内容。有公式。13年考的可以注意一下。我答的时候除了概念以及结合图指出每个阶段以外,各阶段产生的原因也都写了。也就几句话专业化,冗繁,总体规模上成本升降。这题应该是满分。

5、下列形式中哪种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哪种最小?

(1)ZF增加X的支出(2)ZF减少X的税收(3)ZF同时增加X的支出,并增加X的税收,以保持收支平衡。说明理由。

乘数。这种东西不用多想的。南开因为论述多,时间很紧的。考过都知道,大多题目都是需要看到题就反映出知识点。这题没什么好说的。就是需要自己假设一个三部门经济,当然你想自虐四部门也可以。不过最后需要对参数讨论一下,这里有两种情况我记得。需要对边际消费倾向讨论。这题应该也是满分。

6、判断

(1)是否只有银行体系才能创造货币,其他金融机构不能?

(2)银行创造货币是否可以增加实际财富?

这题我答得不好。我一开始不知道怎么下手,也是空着的。后来做完计算掐了掐时间觉得只能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的第一感觉写上去了。第一反应肯定是货币创造公式了。所以把货币创造公式推导了一遍,汗!其实就是高能货币的定义。看书不仔细。高鸿业书上内容。答案是其他金融机构也可以。当然货币创造公式包含整个定义了,但是我没说明其中高能货币这块,所以这小题应该只有一半分数。

第二小题直觉肯定是否啦,只不过不好说明。基础是准备金,准备金是实体财富,而准备金任何时刻并没有人为增加,即使政府调节准备金率,那也是迫使银行把其他实体财富转移到准备金,其实还是不变的。很难说好。拿个1-2分吧。

所以该题实际4-6分。

7、什么是“卢卡斯批评”说明它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和影响。

这题我应该算是押到的。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给了理性预期的代表人物萨金特,考这个必然合适。卢卡斯批评与理性预期一根枝条上的东西,理性预期假说,政策无效性,动态时间不一致性,卢卡斯批评,货币超中性,其实都是同一本源。卢卡斯批评高鸿业书上没有。虽然押到了了概念但是政策含义我只在石良平的《中级宏观经济学》看到过,不过印象不深,只能凭记忆和理解抠了点出来,这题应是6-8分。

简答题得分50分左右。

计算题没什么好说的。要拿高分必然全部拿下。我应该是满分。第一题同样是要素论。虽然高鸿业第五版把要素论两章合并了,南开还是考了20分的内容。数学中的二元求最大值问题。很简单。第二题是基本的市场价格,产量,利润计算,最基本的知识,同样必须拿下,计算不要出错就没问题了。计算利润的时候很容易计算错误,数字还挺繁的。第三题考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模型好几年没考计算题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说这题考偏的我觉得重点没抓住。我复习的时候就把新古典增长模型自己推导了一遍,这肯定需要很熟。2011年人大也考过,不过它是画图。我觉得画图更难一点。此题计算颇繁,资本黄金律的时候好像有分数的立方的计算,不准用计算器伤不起。笔算最后结果还好是个看着挺像正确答案的数值。

计算题40分拿下。

论述题。第一题基本上也是压中的。平迪克书上专题。我看的时候就有直觉,哈哈。这么重要的东西不考他还考什么。竞争性市场的福利分析,需要画图说明。两个小题都要画图,然后分块加加减减什么的说明。(去看平迪克书上的内容吧,不过明年应该不会考了)我还加了阐述,当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极大极小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加上房地产市场的特性,讨论了一下。也就是说限价房政策使得消费者剩余增加(由于价格下降)的部分当供给弹性或者需求弹性(忘了到底哪个弹性了)极端化时会导致生产者剩余的损失极大化,由此就会把微小的剩余增加”吃掉“导致总剩余损失极大。blablabla……

第二题只有15分钟。龙飞凤舞啊简直,狂草啊简直。脑子这个时候也开始混乱了,真的很紧张,这可是20分得大题。

一段材料关于欧债危机的

(1)为什么要合理控制ZF预算赤字

(2)结合宏观经济模型说明“财政政策货币化”的原因

(3)ZF税收筹资与债券筹资,说明它们对消费、储蓄、产出(收入)的影响

这个时候已经不管三七二十一想到什么写什么了,就是跟时间抢些分数。第一题我写了好几个理由,反正想着多写几个总没错。一是赤字以后有铸币冲动,于是产生猪鼻水。二是赤字另一方面说明支出太多支出过多,挤出效应。好吧其他我想不出了,那时候脑子混沌,现在也无法顺利回忆。第二题我都没理解是什么意思。我就是按照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混合使用来答的。此题需要画图说明。我就按照这个思路答应为政府的目标通常不止一个,如果单独使用财政政策把就业提升上去了,利率却变动了或者价格变动了blablabla,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所以要货币化。第三问第一反应就是传统公债论和李嘉图等价的区别。苍天啊大地啊,我才把两个概念写完才刚开始分析就打铃了……很明显,传统公仔论认为税收筹资会抑制消费,而李嘉图等价认为你现在发债不税收总有一天你还是要收的,税收和发债等价,所以消费不会增减,然后再分析产出啊,储蓄啊,投资啊,可惜时间已经没有了,我的考研经历就到此结束。

0301:感谢五楼提醒。本题第二问来自南开黑皮书下册p188:在西方国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是分属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掌握,在政府采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时,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赤字,如果没有货币当局相应行动是不会使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动的。blablabla……所以还是推荐大家读一读南开黑皮书,我虽然看了一遍,但是对这里也没有很敏感。大家可以多看几遍。我记得某年南开考了一个实际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我在其他书上貌似没看到过这个名词,只有黑皮书上有。黑皮书作为南开用了好几年的参考书对南开出题者影响肯定还是有的。南开黑皮书全称《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 南开大学出版社。

所以从最后分数来看,论述题40分得了30分左右。要知道我估分只敢估20分,所以,南开专业课压分了吗?我觉得没有。反正比我估的高,我低估了!

四.对于13年考的,一些小提醒。

1.是高鸿业第五版新增了博弈论一章。我原本觉得博弈论可能会考个计算题,其中极大化极小策略理解起来挺费力,不过明白以后是非常简单的。他可以和不完全市场这章结合出计算题。博弈论南开貌似从来没出过(除了很早以前考过纳什均衡的概念)大题,这个可以关注一下。不用太多,平迪克这章书后的计算题全部弄懂就够了。

2.是关注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相关联的内容。注意是相关联的。理性预期内涵很广泛,他可以从很多方面考,这个上面已经说了,你要做的就是撒大网,还有就是靠直觉了,看得多了,脑子里总会出现点这种歪门邪道,就有这种感觉,我觉得这个要考……考感。

3.其他想不出了,等后面看书的时候想到再补充吧。

4.回顾到市场失灵这一章,想起自己当初押的一个题,就是政府失灵。公共选择领域其实简答题和计算题都不太好出题,涉及到投票规则这种几句话很难说明白的东西,但是由于南开前几年出了太多市场失灵,几乎涵盖了大部分内容,所以以后出题没有涉及到的应该要注意一下,我当时就是这个念想所以多关注了政府失灵这一块。政府失灵黑皮书上比较多,其他基本貌似没有。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