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考研经验分享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考研经验分享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时间: 2014-05-1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又到了这个时候,最近咨询的人比较多,考试如恶梦,所以一般回答很简短就过去了,有点对不住大家了,特地总结了弥补一下。

首先是建筑学院情况,分文科,工科,考试内容不太一样。这里有很多人问我报考哪个好,我觉得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只要考上,在一个学校的范围里面,哪里会谈的上特别悬殊的差别呢,美院的工科毕竟有美院的前缀,所以文科出生的同学不用拿这个吓唬自己,拿我自己来说吧,一个普通的美术学院附中毕业的学生,高中数学,物理,化学都没有学过,再那本科的经历来说,我们从来没有学过任何计算,这对做设计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是对于考学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注意注意,以下仅针对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工科类专业复习,至于一些基本的问题,所有学校都通用的问题,大家自己上网搜去吧。所说的东西是最最应试的,不过对于考学,无论本校还是外校都有用。这里要说的是,外校的同学要自信,我一直相信的是,只有自己不想上的,没有考不上的。

专业考什么:要考4门,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外国现代建筑史)建筑基础(结构,构造,建筑物理,公共建筑原理),快题设计,面试。无论工科,文科,建筑史是一样的。

怎么复习:快题就是多练,面试没什么可准备的,其余的,考前11月会有答疑,把它录下来了背!

准备

有很多考研班把时间给考生都规划好了,1~6月是准备阶段,把自己的专业过一遍,文化课关注一下,去年的真题也都出来了,做一遍了解一下行情和自己的水平,缺啥补啥。

强化

最好找个伴。这个人要专心致志,要细心,情绪要稳定,最好是单身。

9月份网上报名别错过,10月专业初审,注意http://www.cafa.edu.cn/channel.asp?id=4,多留心这个,一般专业初审还是都会过的,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完了之后还有现场确认,第一二天人真是好多,第三天就没人了,但是也不敢赶在最后,怕漏掉东西不好补。报考各导师的名单也出来了还可以在网上下载。这里有个问题,对于外校的同学们来说导师情况可能不清楚,可能听本校的同学说的天花乱坠,我的意见是:问清楚不同工作室上快题的时间。本校考前都有快题设计,上一下不仅可以知道考什么,还可以就此机会了解各导师,最重要的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而不是谁最有名。另外考上以后还可以再选一次导师,所以报谁的不用太纠结。

冲刺

11月开始冲刺了,据说这是最疲劳也最容易让人放弃的时刻

月初答疑,很重要,一定要报名参加。

快题数着手指头练也连不了很多张了,毕竟一次至少8小时,一天就干不了别的事,最好和建筑的一起练,各工作室分开练快题,时间是老师自己定的,所有的工作室不是定在学期开始句是定在后头,最好找人问问。快题这个东西,没有连过是难以想像的,而且最好不要拿着第一次的练习去吓老师,我第一次想画的好些,自由发挥先不管时间了,结果画了20多小时,还是没有上色的,错误的地方就别提了。第二次17小时,上了很吓人的颜色。第三次14小时,自我感觉还可以了,就把图放在桌上,回来的时候图上写满了最高指示,什么没画门,楼梯错误,构图失误。。。

考前2星期

很快就要考试了,建筑史跟建筑基础复习地差不多了,可是快题依然是心病。隔天晚上,约la看图,她照例发挥了她滔滔不绝的口才,然后推荐我她的画法,她的步骤,又推荐了我几本书。回来后又练了2张快题。cxm让我帮他看作文,我才研究了一下,感受:去新东方纯粹浪费时间,还不如书上讲的仔细清楚呢。

考前3天

天要下雨娘要嫁,反正已经这样了,爱怎么招就怎么招吧。

考试

政治,英语,建筑史,建筑基础按着顺序一天2门的考,注意:建筑基础会换地方考,而且事先没通知,一定要问老师确定,不要相信任何说法,一定要看到监考老师手里的时间,地点表

第二天上午建筑史,已经考了3年的眼镜,说他最怕这门,我心里微微一笑,本姑娘可是有秘籍的,本姑娘可是把答疑听了3,4遍。。。卷子一发下来伴随着所有人的叹气,我的心也咯噔一下,题量惊人地少,10道选择题,2道画图题,2道论述题,问题在于画图题根本就不在她给的范围内,她只是提过那么一遭,貌似是要靠选择题或者填空的,佛光寺,我考前一个小时还特地看了一下,是整理出来的资料,把特点什么的全背了,就是没有看过图,拉丁十字和希腊十字倒是画过一遍,只记得个大概,画了2个十字就完了,考完后发现画的居然是单线,论述题中国古建单体,那个倒是背得很熟,可是考试的时候居然忘记写屋顶特征了。。。古典主义,只背过卢佛宫立面,把这个扯了,还记得晓敏老师很喜欢古典与现代的对话,把以前写过的论文使劲往上拽,我的大脑已经不好使了。

自信在下午的建筑基础里找回来了,这个倒很简单,而且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题,一个小时就考完了。考完后回到教室把所有的资料集和以前画过的快题看了一遍,把新画法又练了一遍,仔细检查了每一支马克笔。

第3天,一大早就借了画板,早借的画板多,可以挑好的,早点去考场,卷子会提前发,提前钉好板子,实际考题也是提前发的,所以可以准备打稿子,但是一定要审题,注意有没有退线要求,现场很混乱。花了1个半小时打好铅笔稿,如果有错误,可以灵活处理,比如假如退先要求没看清,少退了3米,1:200的图实际尺寸3米才等于1.5cm,老师可能不会注意的,接下去的不到4小时中,描线,上色,画分析图,写设计说明,离考试结束还有一小时,我那位同桌开始拿着橡皮对图发飙,可怜我们用的是一设计学院后来设计的那种腿很不稳的桌子,我看见我的线条就想被电过的头发那样有力地颤动,心里安慰自己,没事,老师会欣赏这种特殊风格的。时间到,要交卷了,感谢我坐在后面的角落里,又拖了大概5分钟,我疯狂地写设计说明,用最本能的书写方式,平时练就的宋体早顾不上了,又疯狂地种树,完全无视地形。最后,反正交掉了。

第4天面试,每年情况不一样,当年面试场景异常混乱,每个老师面自己的,里面有4个老师,还有人不段叫号,外面是等候的,作品集,论文没用的,但是作为壮胆物,还是打印出来随身携带的比较好。

小结

考研,别看的太重也别小看了,这场考试和高考不同,拼的是耐力,细致,人脉,不会向高考一样,有老师把所有的资料,真题都准备好给每一个考生,不会有父母的同事的孩子,邻居的孩子把他们的经验传授,是的,从决定开始那一刻,大家就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没有人会来关注某个跟他没有关系的人,条件要靠自己去争取。毕竟天助自助者。我有的时候努力打听也没有结果,可是得来却全不费功夫,几次好运气,都是不期而至,细算来,我的运气来的时候往往都是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发现并且抓住的。

此外,如果要报本工作室的导师的话,工作室的课题一定要完成,不要说没时间,不仅要完成,还要好好完成,连导师分配的任务都不能按时完成,怎么证明自己有深造的能力?一定要呆在工作室复习,特别是对于平时表现不突出的同学,因为导师不定期会来,这是证明自己努力的一个好机会。而且如果工作室有其它考研同学的话也能形成良好的氛围。都说面试是没什么可准备的,又不是不能准备的,把前面几点做到才能给老师留下基本的印象分,至少不会得低分。

英语,政治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是要遵守差不多就行了的规则,比录取分数线高出很多固然不坏,但是这也表明存在另一种可能:可以在专业上花更多的时间,的确有时候会有很多人过不去英语分数线,但我们上一届的情况是,没有人没过,甚至有人英语上了70分也没有被录取,也就是说专业决定一切,专业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想省钱省力,几个人报个网络班就可以了,效果其实是一样的,当然现场有一种刺激感,毕竟几千人考研人坐在一个场子里,压力感更强。目前市面上考研班很多,挑个最便宜的,而且离学校近的就可以了,因为老师就这么几个人,他们只是在不同的考前班轮流坐庄赚钱而已。真题是一定要做的。

专业方面,建筑史一定要提前看,3大本书,重点很多,第一遍可以着重培养兴趣,头脑中对于历史,流派有个大致的概念和纲要就可以了,第2遍可以对着资料和答疑,有目的的将强理解和记忆,最后再把书看一遍,加深理解也防止有遗漏的要对着书本,不要太迷信别人给的资料,(我就是这样把画图题考砸了),一变看一变画重要的图,画过的跟看过的完全是两样的。

建筑结构和构造书很多内容却不多,答疑的录音要反复听,把老师说的记下来练几遍就没错。

快题考的是各种公共建筑,面积在2000m~3000m之间,图纸要求包括:分析图若干,总平面1:500,所有的平面图,2个立面图,剖面图,以上1:200,一个效果图,设计内容比较常见的是活动中心,也有可能是教育类(中小学,幼儿园)住宿(旅馆,宿舍),地形是平的,基地面积在3000——4000左右,常为长方形,也可能是三角或多边形,但这种可能基本不存在,根据土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一般都是要做2层或3层的,而且是局部2层或局部3层,这样空间效果才会丰富,图画出来也比较好看,所以学好公共建筑原理那本书也很有必要,还有好的平面参考书就是日本的建筑资料集,在里面找差不多大小的空间直接背就没有问题,立面和透视图可以看看杂志《建筑创作》,最好是体块穿插明显,多看迈耶,最好用2——3种材质。要记住评卷老师都是中老年,最有资格说话的都是老年人,清爽打眼的试卷比较吃香。考试的时候老师重点考察的应该是功能安排等非常建筑又非常基础的问题,但图的好看与否也回很严重的影响到他们的判决,所以平时有空练些小图对快题很有帮助,可以分别准备一些分析图,单个的树木,人,汽车的画法,具体的画法每个人有自己的风格其实比较有利,当然不要太费时间的,效果图,暑假可以开始练几张正式的,不用把时间卡得太死,练的完整,画到最佳水准就好,整图在把上述元素组合在一起的同时要注意构图,饱满者为上策,字也要写的有图画感,不要太随意。开学后每周练一张完整的就可以了。

长了,可能有罗嗦的地方,也有没有点到的地方。祝大家好运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