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院校资讯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5-0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物理学》复习指导

一、复习参考资料

《大学物理教程》钟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考试的总体要求

《物理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理工类课程的基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作为培养通信行业人才的硕士点,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物理学》考试内容为电磁学、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基础。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是指学生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应该知道所涉及问题的现象和有关实验,并能对它们进行定性解释,还应知道与问题直接有关的物理学量和公式等的物理意义。“理解”是指学生对要求理解的内容(包括定理、定律、原理等的内容、物理意义及适用条件)都应明了、并能用以分析和计算基本的物理问题。对于那些能由基本定律导出的定理不要求会推导。“掌握”是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推导和计算,以及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电磁学部分(约占70%)

1.熟练掌握库仑定理、电力叠加原理、场强叠加原理、高斯定理,并会用这些原理分析和计算静电场、尤其是典型静电场有关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等);

2.熟悉运动电荷的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3.掌握电势的概念、计算,掌握电势能的计算,熟悉静电能的计算方法;

4.熟悉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及其电荷分布规律;

5.掌握电位移的概念及电位移的高斯定理,掌握电容器电容及其能量的计算;

6.熟悉电流密度、电流电阻、电动势的概念;会求解恒定电场中的电场强度、电动势及电容的充放电;会利用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电流、电压、功率计算;

7.熟悉磁力、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会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教学定性和定量分析;熟悉载流导体载磁场中的受力分析;

8.掌握比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分析、求解磁场;

9.了解磁介质、磁矩磁场强度矢量磁路的概念,熟悉H的环路定理;

10.掌握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的概念与计算,熟悉自感、互感的的概念;

11.理解电能密度、磁能密度的概念,了解电磁场的能量;

12.了解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物理意义,了解电磁场的物质性。

(二)波动光学部分(约占20%)

1.熟悉相干光、光程、光的相干性的概念,掌握杨氏干涉实验、薄膜干涉实验的分析计算,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2.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其对光衍射现象的定性解释,掌握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光栅衍射、X射线衍射的定量分析,了解最小分辩角、分辨率的概念;

3.熟悉偏振、线偏振光、偏振光的干涉、光的双折射等概念;

4.掌握马吕斯定理,布儒斯特定理,并能作相应计算;

5.了解光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偏振状态的变化。

(三)量子物理基础(约占10%)

1.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与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设;

2.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理解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及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康普顿效应;

3.了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及电子衍射实验,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4.理解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及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5.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了解一维坐标-动量的不确定关系;

6.理解一维定态的薛定谔方程,会求解一维无限深势阱问题;

7.了解一维方势垒和隧道效应。

四、试题类型及比例

1.选择题(占40%);

2.计算题(占60%)。

五、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信号与系统》复习指导

一、复习参考资料

《信号与系统分析》金波张正炳编2011年4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信号与系统》是大学本科电子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研究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它是学习通信、控制、信息处理等的理论基础。因此要求考生掌握信号和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分析方法,特别要熟练掌握信号频谱的分析方法,熟悉一般信号的时域特性与频域特性间的关系。熟练掌握时域分析法中的卷积法和变换域分析法中的拉普拉斯变换法和Z变换法。

三、考试内容及比例

(一)信号与系统的概念(约占10%)

1.确定信号与随机信号、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功率信号与能量信号,以及信号周期的计算;

2.基本连续信号的表达式和波形;

3.冲激函数的性质和冲激偶;

4.信号的相加与相乘、导数与积分、平移与反褶、尺度变换的运算;

5.信号的分解;

6.系统的描述、分类和性质。

(二)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约占20%)

1.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2.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4.卷积的解析计算和性质;

5.系统的互联。

(三)连续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约占20%)

1.拉普拉斯变换定义、收敛域和性质;

2.拉普拉斯反变换;

3.微分方程的拉普拉斯变换解和动态电路的拉普拉斯变换分析;

4.系统函数、特性和实现;

5.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

(四)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约占10%)

1.离散信号的描述和运算;

2.离散系统的描述及其性质;

3.差分方程的解法;

4.冲激序列响应和阶跃序列响应;

5.离散卷积和系统的互联。

(五)离散系统的z变换分析(约占20%)

1.z变换定义、收敛域和性质;

2.z反变换;

3.系统函数、特性和实现;

4.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六)连续信号系统的傅里叶级数分析(约占5%)

1.三角型和指数型傅里叶级数;

2.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七)连续信号系统的傅里叶变换分析(约占10%)

1.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2.周期信号的变换;

3.傅里叶反变换;

4.无失真传输与理想滤波器、调制与解调。

(八)采样信号的傅里叶分析(约占5%)

时域采样与采样定理。

四、试卷类型及比例

1.基本知识:填空、选择题(占30%);

2.基本技能:计算、作图,设计和证明(占70%);

五、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注:一般本科院校《信号与系统》教材也可作为参考。

《C语言程序设计》复习指导

一、复习参考资料

《C程序设计教程》谭浩强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的总体要求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也是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工科专业相关课程的先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掌握程序设计中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达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C语言概述(约占5%)

1.C语言的特点及发展

2.程序的基本结构与书写格式

3.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

(二)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约占5%)

1.各种数据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结合性。

3.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与运算。

4.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逗号表达式)和求值规则。

(三)顺序程序设计(约占5%)

1.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以及赋值语句。

2.数据的输入/输出和输入/输出函数。

(四)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约占5%)

1.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2.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五)循环控制(约占10%)

1.for循环结构。

2.while和dowhile循环结构。

3.continue、break、return语句。

4.循环的嵌套。

(六)数组(约占20%)

1.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及数组的初始化方法

2.一维和二维数组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算法

3.字符数组的存储结构,字符串的输入/输出,对字符串进行处理的基本函数和对字符串进行处理的基本算法。

(七)函数(约占15%)

1.库函数的正确调用。

2.函数的定义方法。

3.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4.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的区别,参数值的传递。

5.函数的一般调用和嵌套调用,学会递归调用。

6.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7.变量的存储类型(自动、静态、寄存器、外部),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8.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八)预处理命令(约占5%)

1.编译预处理的概念和特点

2.带参数的宏定义及其使用,掌握不带参数的宏定义及其使用。

3.“文件包含”的概念和使用。

(九)指针(约占15%)

1.指针的概念及指针的定义。

2.指针运算。

3.指向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的指针变量。

4.用指针作函数参数。

5.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数据的指针的概念及其定义方法,

6.动态内存分配与指向它的指针变量。

(十)结构体与共用体(约占10%)

1.结构体类型和结构体变量。

2.结构体数组和结构体指针。

3.运用指针处理链表。

4.共用体类型。

5.枚举类型。

(十一)文件(约占5%)

1.文件类型指针(file类型指针)。

2.文件的打开与关闭(fopen和fclose函数)。

3.文件的读与写(fprintf和fscanf函数)。

四、试卷类型及比例

3.基本知识:填空、选择题(占40%);

4.基本技能:程序填空、阅读程序题、程序设计(占60%);

五、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脉冲与数字电路》复习指导

一、复习参考资料

《数字电子技术》张雪平主编2011年1月第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脉冲与数字电路》是高等院校工科电子类、通信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要求考生掌握逻辑代数基础,特别是真值表、逻辑表达式、卡诺图和逻辑图的表示方法,会用公式法和图解法化简逻辑函数,掌握各种门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和动态特性,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状态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以及脉冲波形产生、变换、整形常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参数的计算。

三、考试内容及比例

(一)逻辑代数基础(约占10%)

1.基本逻辑运算、基本公式及运算规则;

2.真值表、逻辑表达式、卡诺图和逻辑图的表示方法;

3.公式法和图解法化简逻辑函数。

(二)门电路(约占10%)

1.逻辑门电路中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

2.分立元件门电路中二极管与门和或门,三极管非门和MOS管非门;

3.TTL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外部特性和动态特性;

4.CMOS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外部特性,CMOS与非门、或非门、三态门和漏极开路门、以及传输门的构成原理。

(三)组合逻辑电路(约占15%)

1.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分析和设计方法;

2.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和冒险现象。

(四)常用组合逻辑器件(约占15%)

1.编码器和译码器;

2.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

3.加法器和数值比较器;

4.中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组合逻辑函数。

(五)时序逻辑电路(约占15%)

1.基本触发器、同步触发器、边沿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描述方法;

2.时序逻辑电路状态的描述;

3.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4.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5.时序逻辑电路的竞争和冒险。

(六)常用时序逻辑器件(约占15%)

1.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2.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N进制计数器;

3.顺序脉冲发生器;

4.常用时序逻辑器件的应用。

(七)可编程逻辑器件(不作要求)

(八)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约占15%

1.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和基本功能;

2.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和集成施密特触发器及其应用;

3.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和集成单稳态触发器及其应用;

4.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和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及其应用。

(九)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约占5%)

1.D/A转换器的原理及技术指标;

2.A/D转换器的原理及技术指标。

(十)数字系统设计基础(不作为要求)

四、试卷类型及比例

1.基本知识:填空、选择题(占30%);

2.基本技能:计算、作图,设计和证明(占70%);

五、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

注:一般本科院校《数字电子技术》教材也可作为参考。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指导

一、复习参考资料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周明德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的总体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大学本科电子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考察考生对微型计算机技术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微机系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微型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技术基础知识以及基本应用能力。对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微型计算机的主流支撑技术、体系结构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硬件系统结构;

2.掌握微机接口的一般工作原理,尤其要掌握微机的通信技术,培养学生开发运用、研究与维护计算机系统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约占40%)

1.补码及求补方法;

2.机器数及其真值;

3.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各种进制之间的转换;

4.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及二进制编码和BCD数的运算;

5.位、字、字节、指令和程序等概念;

6.8088/8086的寄存器及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7.数据传送指令、加减法运算类指令和位操作指令;

8.指令的寻址方式及当前段以外的寻址;

9.伪指令和运算符;

10.常用的系统功能调用;

11.汇编程序的完整格式;

12.8088的引线功能;

13.8088的时序;

14.存储器的组成结构及引线功能;

15.地址译码与地址分配;

16.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17.接口与接口控制原理;

18.I/O端口地址的译码方法;

19.输入输出传送的控制方式;

20.数字通道接口及其应用;

21.中断的概念及中断的实现;

22.中断响应过程;

23.80x86PC机的中断系统;

24.中断类型码与中断向量表;

25.中断控制器Intel8259A;

26.外部中断控制程序的编制;

27.串行通信接口的基本概念;

28.微处理器的发展和现代PC机的组成;

29.多媒体计算技术。

(二)程序编程和接口技术的应用(约占60%)

1.乘除法指令、比较指令、逻辑操作指令和BCD码调整指令;

2.跳转指令和重复控制指令;

3.顺序程序、分枝程序、循环程序和子程序的设计;

4.宏功能程序设计;

5.8253接口芯片的引线功能及其与CPU的连接;

6.8253接口芯片的工作方式及控制命令字;

7.8253接口芯片的编程与使用;

8.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引线功能及其与CPU的连接;

9.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工作方式及其控制命令字;

10.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编程与使用;

11.串行接口芯片Intel8251的引线功能及其与CPU的连接;

12.串行接口芯片Intel8251的工作方式及其控制命令字;

13.串行接口芯片Intel8251的编程与使用;

14.模拟通道接口的作用;

15.模拟转换器DAC及其与微型计算机的接口;

16.模拟转换器ADC及其与微型计算机的接口。

四、试卷类型及比例

5.基本知识:填空、选择题(占40%);

6.基本技能:编程和技术题(占60%);

7.课程内容大致比例:微机原理占50%,接口技术占50%。

五、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