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评】不能让“高耗才”形成社会惯性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考研时讯 >> 考研时评 >> 【考研时评】不能让“高耗才”形成社会惯性

【考研时评】不能让“高耗才”形成社会惯性

考研时间: 2012-10-2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日前,哈尔滨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环卫系统员工报名工作顺利结束。457个招聘岗位引来11539个报名者,在最终报名缴费成功的7186人中,29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报名者引人注目。(10月23日《黑龙江日报》)

环卫工人与研究生都应该是社会尊重的群体,一个兢兢业业、早出晚归、工作辛苦却默默无闻;一个苦读寒窗十几载,拥有着深厚的学识。对于这两个群体,本来我们应该无可置否,毕竟,两者没有贵贱之分,研究生择业环卫工人也纯属个人喜好。但当我们将研究生不再选择科技、教育、文化等高科技行当成为社会的惯常态势,那么,社会就应该有所反思了,因为这种高射炮打蚊子,是大材小用,是对人才的浪费。

工业上有个名词叫“高耗能”,对于一个完善和现代化的社会,高耗能产业是越少越好,因为它带给环境的是污染,带给资源的是浪费。我们将这个概念拿到人才浪费上,不妨称之为“高耗才”。21世纪人才最重要,而社会要想快速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物尽其才”。然而回顾近年来的一些新闻事件,我们就会发现有研究生应聘掏粪工,有研究生女子进城管大队……这些行业,原本学历低一些的人就可以胜任,而如今研究生却去“抢饭碗”,进一步讲,难道不是对低学历者的“伤害”,说白了,这些人看中的是编制,而非工作本身。

当高学历者都去争做一些“高耗才”的工作,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一者就是学非所用,是教育的浪费和知识的浪费;二是这些人进入“编制”之后,因为并不喜欢工作本身,工作质量也很难提高。

“高耗才”现象其实也是一种人才流失,就是人才流到了不该去的地方,刚开始看不出危害,但等到形成惯性,社会运行则低效率化,这是快速发展中的我国所承担不起的。因此,面对造成“高耗才”现象以及社会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和高校专业设置落后等情况,相关方面不应坐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