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路征文】谈一谈考研及调剂经验(管理)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考研调剂 >> 调剂经验 >> 【考研之路征文】谈一谈考研及调剂经验(管理)

【考研之路征文】谈一谈考研及调剂经验(管理)

考研时间: 2012-05-03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这一路走来,如果你感慨良多,如果你激情满怀,如果你收获颇多,如果你遗憾彷徨,如果你有话想要与所有的考研战友交流,如果你想向全世界宣告你的考研之梦,那么,请整理整理你的思绪,用文字在这里表达,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你的考研之路,你的考研之梦。 >>参与征文

2012·第六届我的考研之路征文】谈一谈所谓的考研及调剂经验(经管类)

文/考研论坛 zoubin_free

写在最前面,原本准备今天出去晃悠一下看有无兼职信息,后面主观原因没有实现,看了几集电视剧到6点,也没有其他事可以做,便想着将自己这一路走来的想法记录下来,以供后人参考。其实我能谈的大概只能作为一种经历,说经验也是失败的经验。记录的形式比较随意,但是主要的信息都囊括在其中。我的基本情况是本科211会计专业,初战五道口金融惨败,再战中财财管惜败后调剂到西农会计。这样的经历也让这段历史显得着实曲折复杂。

一、考研动机说

说到考研,首先是为什么考研?之前在论坛上也看到众多前辈的经验帖中也提过这个问题。其实当我们有考研的想法时,考研就已经开始了。很多人选择了考研,不考的人亦很多。我当时的情况是,经历过一段辛酸历程后在大三上学期逐渐产生了这个意识。因为那时还早,还有很多事情要忙,于是只是在脑子里形成了这个印象。原本希望走保研道路的我放弃了那条道路,倒不是自己没有那个条件,只是处于对目前的一切的厌恶。经过寒假,自己更加坚定了考研的想法。我考研的原因除了之前提及的那个原因,还缘自于自己上学的惯性以及对更高学习阶段的向往。像我这样的人,除了读书似乎别无出路,即使对读书与梦想之间如何搭起一座桥梁这个问题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到了大三下学期,想要考研的很多人都差不多开始准备,不管他么是出于家人的期盼、就业的压力、自身的追求还是为了混到一个学历。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在大四上学期看到同学考研于是产生从众心理也说要考研。必须说的是,考研最后的结果和你的想法高尚还是卑微并无直接联系。当接触一些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茫然的状态,一方面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另一方面却又兴奋不已,拥有婴儿般的单纯与天真。慢慢地,熟悉之后做起来就觉得得心应手了。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要摆正心态,要明白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一个过程。我当初就没处理好这个问题,后面一番摸打滚爬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前车之鉴啊!这个很重要。

对于如何在保研与考研之间抉择,没有一个肯定的说法,网上关于这方面的解答也是是而非,最后一句话就是—自己决定。以当时自己的成绩和表现,我想保个研应该不成问题,只是不相信自己能到更好的学校。保研的事情从一进学校就在关注,但始终没有亲历过,要什么条件及什么流程自己一概不清。当时的学长传递的信息是,保研很难,要求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很高,而自己虽然在成绩方面还过得去,在课外的活动方面则比较欠缺。后面自己算是清楚了,什么事情都是吹出来的,要是你看到最后面保研的都是些什么人,你都能气死。你只会感叹,原来不过如此,只要成绩靠前,其它方面一般水平就可以了。当然这是在我们学校,一个能给你211文凭的院校,一个在211里面能排到中等水平的学校。除了211,我对其他方面都很失望,这是我一直的想法。所以我宁愿考研。我想去一个能够让自己进步的环境,即使自己在里面什么也算不上。这并不是一个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选择。我总觉得汉语里面的比喻有些牵强附会,而人们还拿此说事。

二、考研专业与学校选择

然后是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的问题。一开始我还是准备考会计,目标当然是国内会计最好的院校。我认为这要求并不过分,我有我的资本。高中文科,学习了多年的政治,对哲学尤为感兴趣,大学马哲91、近代史94、思修(下)95、毛概87、思修(上)87;数学、英语一直是我的强项,高中文科数学骄子,曾拿下文科数学唯一一满分,高考成绩数学143,英语111;专业课算是自己最弱的一环,信心不如前三门那么足,同时对于专业课的难度也没什么概念,但是自信经过长时间的复习,不会差到什么地方去。综上,无论是在外人眼里还是我自己看,考研对我来说“小菜一碟”。周边的同学听我说考研的消息都这样说,本来这个消息我封锁得比较死,原因是一方面我这个人做事喜欢低调点,不习惯活在在大家的期待中和关注中,另一方面也有很强的虚荣心,乐于享受这种标新立异的“成就感”。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心理,但这就是我,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这样一个怪人就应该承担后面的结果。后来因为机缘巧合让我知道了五道口,让我知道原来我还能考金融。我开始喜欢上这个地方,就跟我喜欢某个人一样,看一眼我就知道我是喜欢上了。回想这段经历,这样一次还是偶遇给我带来的是灾难而不是幸运。而后自己开始收集五道口的信息,找到了论坛,整理我经验帖,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把专业课的参考书买到了,看到那么厚厚的一摞书,表示压力和兴奋同在。

道口梦破灭后,我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辞职回来二战。原本还是想考那里,后面因为一系列的因素改为省内的一所财经大学,过中细节在其它某个地方我有谈及,因为那属于我对于一战失败经验的总结。这个选择可以看作是我的妥协吧,貌似最近两年很多理所当然的事情都都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了,妥协还是没结果,最终在我再次妥协的时候机会才到来,这是我的过错还是命运?

最后回到我对于专业跟学校认识:

1、考研的结果和你跨不跨专业并无多大的联系,所以不需要有很多的担心,自己想换专业就换,后面了解到只是我们学校换专业的很少,其他学校大有人在,在这个问题上不要顾虑太多。但是我想没接触个这个东西的人在初次面临这个问题时都会有这样的困惑。

2、一般人考研的目标肯定比目前自己的学校高一个级别,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理所当然。其实考研对很多本科学校不如意的人来说都是一次机会,而且这个时候也能够独立思考自己“理想”,也许你会听说很多学校考研会存在黑幕,事实上我开始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总认为自己的才华只有在公平与正义中展示出来,所以我对很多学校都不屑,而传说中的道口是中国的金融黄埔,那里存在着普遍的公平,那里没有保研名额,据说这也是很多人欣赏它的地方。后面与同学交流时,同学给我说了一道理:即使存在所谓的内定名额,那么你需要做的是和绝大多数人一起公平竞争那些公开的名额,这是相对公平的。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不是?所谓的不公平你改变不了,或者至少你目前改变不了,那么你就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吧,没有必要让这个影响你的选择。如果你有能力,你比别人优秀,那么总有地方要你。此外,报考学校里面有所谓的34所与非34所,我两次都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也是后面调剂的时候看到别人说起这个问题,也在这说说我的观点:一方面,34所的复试分数线自主划定的,比国家线要出得早,而且分数线经常低于很多非34所的名校,另一方面,这种划分隐含的条件是复试比例会高于没有自主划线权的学校,比如没有划线权的学校一般是1:1.2进行复试,而34所就可能是1:2甚至1:3,因此即使你能进复试,除非你在复试中表现相当优秀你才可能挤掉初试排在你前面的同学,而非34所名校则本身在复试分数线方面就卡掉一批人。对于在34所复试中刷掉的同学是否可以进行校内调剂这个问题,我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般34所复试的时间较早,结果较早,你还可以赶上后面学校的调剂,这亦是一个不错的机会。非34所的分数线在国家线出之后的十来天才会出,对于那些边缘分数考生来说,这种等待确实是一种折磨。

3、对于学校跟专业的一个统一认识,专业比学校重要,而且有实力的考生应尽量选择所报专业排名考前的学校,这点很重要。我就出生在一个理工科的文科专业里面,我认为这对我的学术是有有害的,这样的学校首先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比较低,其次学校给你提供的资源存在很大的限制,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让人变得鼠目寸光。其实看一个人也如此,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很强大家都欣赏,但是我认为应强调一个人的专长、特长,这是他的核心竞争力。有能力你成全才,没能力你就成为一个专才,不然无论在自己还是别人眼里,你都只能算是泛泛之辈。

三、考研复习准备工作

学校专业敲定之后,就进入准备阶段。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经验在很多时候都是实用的。两年的经历让我对这个问题形成这样的认识:

1、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学校的网站、学校论坛、考研论坛以及很多培训机构公布信息,当然走投无路的时候百度一下也是很好的。这是一个过程,所谓日久生情在这里能有所体现。要了解的信息有:资料、时间安排、复习方法。我以前见很多经验贴都是着重于这些方面的阐述。我也谈谈:

①资料:

数学:很多人都推荐同济高数教材、大学概率统计与线性代数教材+李永乐的复习大全+660题+历年真题+400题。其实资料多少都不算数,都是为了让你会解题、让你快速解题,无论如何效率都是第一位。这大概是这篇经验中第一次涉及到效率二字,后面还会有论述。很多人的复习都是采用前面列出的顺序,有的人还建议看教材的同时教材上面的练习也不能放过。其实不是没给人都适合这样做。假如真的能这样执行下来,效果不会很差,但是也不会是最好的,最后你需要的时间就不知道要多久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那位武大哲学专业学长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道口金融的境界。我开始就觉得题海战术比较适合自己,于是妄想将所有的都过一遍,第二年的时候想通了,考试就是考试,考试需要考什么,我们就重点掌握什么,考试要求我们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就做到什么程度就行了,仅仅是通过这几本书你也掌握不了多少数学知识,过后也不怎么用上。事实上,数三的难度就只有那样,有些教材的内容不在大纲的范围,建议参考当年大纲复习知识点。当然,直接参考李永乐的复习大全的效果是一样的。

英语:所谓经验帖大多是那些考上理想院校的同学写下的,不同的人用的参考书会不同,他们最后都成功了。我当时综合比较了一下,最后选的是新东方系列,单词、阅读、完形、作文、真题,复习的状态其实还很不错,那架势感情就是保80冲90的样,但事与愿违,最后考场“发挥失常”,出来的结果只有60多分。第二年买了张剑的真题、考试虫的阅读,这两本书,尤其是考试虫,教会我许多,对于考题的把握有了一番新的认识,又“发挥失常”,考了跟第一年相差无几的分数。个人建议:新东方的单词(公认的是俞敏洪的那本乱序版,我买的是新东方的另外一本,因为我喜欢绿色)、张剑的真题。

政治:政治给人的印象就是要记,好多人都这样说,我也见很多理科生这样说。但我想说,其实他们确实不懂,那么多内容记下来对他们现实么?就只会人云亦云。我当年用的任汝芬的整个序列,效果说不上怎么样,毕竟底子在那,考70多分只能说不是很差,与我的付出实在不成比例。第二年买了高教所的大纲解析,买了本真题,后期买了本文都的形势政策,考前一两天把肖秀荣的预测题给看了看。对于有哲学基础的同学来说,一本大纲解析加一本真题或者是高教出的近三年的真题分析辅以考前的肖秀荣的预测题就行了。

专业:像五道口这样划定考试范围的实在不多,所以说出来也不具参考性,而道口考生则在论坛中可找到最权威的说法。其他学校,我认为最好的考试方式莫过于指定教材+近年真题。

②时间安排

基础和学校难度决定总的复习时间,我不认为所有的人都能打持久战。没有其他重要的事做,就可以早点开始,我是大三上学期开学后不久就开始的,真正可以全心复习则是从那个暑假开始的。也有部分同学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始,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最后也考上了,所以这个并没有圣经。总的来说,数学、英语最早开始复习,而后到9月份就应该开始政治、专业课。我见过很多人都是将自己每天的起床时间、看书时间、吃饭时间都做了安排,这是有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

③复习方法之abcde

a.树立以考为纲的信念,考研只是手段,即使有人不乐意这样的说法,就好比我当初傻不拉唧认为这是一个学知识的过程,于是追求尽善尽美。像我这种记性不是很好的人,考过之后不久就把复习的东西给忘记了,决定你上不上的是你的成绩,其它的你不需要担心。

b.既然考试是目的,那么考什么我们学什么,这不是势利,而是效率和效果的保证。考什么衡量的标准就是考纲,真题从另外一方面反映考纲,所以考纲得有一份,你每看点内容,你就得有这样的想法:这就是考试要考的,这部分主要会以什么形式考,选择、判断、填空、大题还是其它?这有两个好处:一是直接与考试内容挂钩,不会遗漏或者是多余;另一方面是考纲能够帮你建立起整本书的框架体系,记忆起来更有系统。对于真题,我只能说,人说擒贼先擒王,抓住了真题的核心,你也就成功了一半。我第一年虽然做了大量的基本功,但最这方面的认识不足,也就做了很多无用功,而且自己说过属于记性不好的人,这也是最后成那样结果的一个原因。第二年自己明显注意了。从真题中可以看出考试的重点、考试题型在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从高教的真题解答中会得出客观题的设置方式以及主观题的答案组织方式。对这些都应该有所总结。

此外,选择题的答案设置以及正确答案在ABCD中的分布都是有机可寻的,答案设置方式的探讨我是受考试虫关于英语阅读研究的启发,而答案分布则是我偶然间发现的,即单选题的答案在ABCD是均匀分布的,命题人的原意是为了防止有人投机全选一个答案误得高分的可能,殊不知这点反而可以被有心考生用来检查和推导自己的答案。这是一个惊奇的发现和反向思考的过程,放我知道了点后,我都不由惊叹自己的转型——由一个为学习到为考试的转变。在此,强烈建议各位看看考试虫的阅读手记,具体分析上面都有,恕不愿意在此赘述。对于真题,最开始引起我重视的是英语真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确,对于真题就该如此。回想第一年自己为什么没有把真题提到如此高度,就是因为自己当时收集的经验帖有限,没怎么把它当回事,同时一味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多做多看就会有好结果,叫“万变不离其宗”,问题是我把这个宗看作是教材,看作是题海了,而自己并没有实现自己开始的宏伟愿望。我也是第二年才明白,为什么自己比别人努力,最后考试成绩也许还不如别人,这是我个人的考试习惯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读书就是读书而不是为了考试,为了成绩?我发誓我到现在已经厌倦了考试。扯回来,无论是哪科,真题都应该摆在重要的地位,重要体现在反复研习真题,切记切记!

c.选择自己最习惯的方式看书,这并不是尝新的时候。这样说是指自己从众和流于形式,要注重实际效果,因为最后没有谁会看你的过程,最后你能说服别人的就只有你的成绩。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会做笔记,一战的时候看到别人说专业课需要做笔记才能记下来,于是自己边看边做,本来自己写字就慢,而且又不懂得摘重点做,最后自己居然惊人地写了3个多笔记本。后来自己事实上也不怎么喜欢看自己做的笔记。这样做的后果并没有让自己记下更多,反而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战线拉长,忘记的更多。由于整个过程下来几乎都是自学的过程,所以要是平时就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会更容易进入状态。

d.锻炼与心理。对于本科出生不好,又决心考名校名专业的同学,复习的态度必须尤为端正,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整个的复习阶段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看书,加强身体的锻炼也是有益的。压力固然存在,只是你不是机器人,即使是机器,不停工作也会出现磨损,不要等整成大修状态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每天脑袋的高度运转而身体却处于压抑状态,长期以往,再怎么坚强也都会趴下。第一年的时候,在天气转冷之前,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去西区的操场跑上十圈,有时自己不愿动的时候还是强迫自己那样做。其实自己很多时候都是矛盾的,对于自己不愿做而有不得不做的事到底是坚持下去还是彻底放弃,潜意识里面抗争的东西到底坐下来是有效还是无效的我也说不清楚。我是一个想法多,随性而有神经的人,自己无法做到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想,要是能那样,像机器运转那么简单我也就不会成这样子。大家评价我时都说这是一个做事认真、勤奋、自控能力强的人,像这样的总能成功,其实我或许是,但也许这是假象,我的内心并不是那样甘于单调乏味的生活。有些事情不需要用心做,有些事不用心做不行。如果我不愿启动我有限的智慧,那么过后就跟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也许这种情况只限于我,我是这么一个怪异的人。我还是建议保持活动,放松心态,提高效率。对于如何放松心态,实在是没什么好的经验可说,我做过的有看闲书、独自流浪、玩游戏、看电影,这些对我遇到的波动所起的调整作用极其有限,只当是打法无聊乏味的日子罢了。

e.并肩作战。很多前辈都建议找战友一起相互监督、相互激励、共同探讨、共同进步,这视个人情况而定,对大多数人都是适合的。我以为自己不需要伙伴,但最后事实证明:在这样一个乏味枯燥的过程中,其实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产生依赖,哪怕只是说说话。

四、考研复习过程

我觉得考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有这些:

①英语单词的记忆。本来我对英语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基本功+语感,其实长期的学习可以这样,但是这并不适合考研英语。我英语单词那本书记完一遍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第二遍的时侯开始反思这个问题,在朋友和论坛的指引下,我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模式:15天拿下整本书,然后不断重复记忆。这样的效果非常明显,建议后来者这样子做。这个方法在网上都有所介绍,百度搜索就ok了,只可惜我恨晚才了解到。其实就是这样,信息在考研过程中也很重要,不经历不会明白。英语阅读强烈建议看考试虫的阅读手记,反复做、看张剑的真题。重复在英语学习中我觉得可以成为圣经,即使你再差,不断重复,不断接受指点,你最后都会达到一个高度。

②数学不能把教材独立地看,那样很没有效率。基础好的同学其实可以直接进入复习全书,觉得不明白的地方再去查教材,这样的效果我认为是很好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基础不好的同学,边看教材边做全书。660题做做无妨,真题又是反复研究,400题则选做几套。数三的难度就在那里,12年的题在我感觉里计算量还是比较大的,以致于我还有最后一道题没做,当然,这与自己考试状态不佳也有联系。想想,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我身上简直就是奇闻,也只有做400题的时候做完整套需要3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

③政治对于有基础的同学直接拿着大纲解析看,这样能3遍以上我觉得效果自然不会很差,然后还是真题,高教的真题解析,这个过程你能明白出题人的出题方式,正确答案的由来,主观题答案的结构。经过这样的训练,你不仅可以就大纲解析中的文字朗朗上口,你还是一个考试高手。

④我很遗憾我两年公共课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样的,数学130+ -,英语65-,政治75-。我给爸妈说这样的结果时,他们说我就只有这样的水平,说真的,我并不承认是这样的。自己两年在考场上的状态都是那样,所以最后的结果一样倒是真的,因为我一直认为这是自己发挥最不好的时候出现的结果。

⑤关于专业课,两年的专业课不一样,自己最后的结果可以说都不理想。第一年惨败的经验是:专业课的参考书不需要很多,一门就只需要一本经典教材,然后根据考试真题制定复习计划。关于道口专业课,自己能说的就是参考论坛上骑着猪过河的经验帖,还有就是不惜血本买下人行一本通,而后就是踏踏实实地吸收教材的精华、记忆人行一本通,最后是对答题模式了然于心。后期的专题整理和真题模拟必不可少!吸取了第一年复习效果极差的教训,第二年对于简单的专业课,自己还是按着框架复习,着重研究历年真题。其实从最后两者之间分数的巨大差距可以看出两者在难度方面确实存在惊人的差距。一个即使你考差也能上100,一个你考差就真差了。

⑥考前至少能保证所有的科目都进行过真题模拟训练,千万不能出现题做完的情况啊。其实想想,第一年自己专业课时间严重不够用,英语至少还需半个小时才能做完,政治也是在匆匆中结束,只有数学是提前半小时完成的;第二年则是所有科目都还有一道题没有完成,数学最后一大题12分、英语作文写了一半、政治最后一大题8分、专业最后一大题15分,这些加起来应该在45分左右,而最后自己的成绩就差7分,到了此时,我的心中没有悔恨,认命了。但自己得承认,自己的考试状态、时间把握确实很欠缺。假如平时训练就引起重视,或许结果会不一样吧?再者,模拟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真正进入考试状态。

⑦总论、补充:对于希望进入更高水平学校深造的同学来说,考研的确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我想说,假如你真正想做这件事,那就要下定决心,处理好这个过程给自己身体和心理带来的双重煎熬,提高复习的效率。其实我比较羡慕那些想法简单的同学,他们说考研就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复习,而不像我一样胡思乱想。虽然我在大家眼里也属于那种耐得住寂寞的人,但是我的想法都在心底,我承认我不后悔我做出这样的决定,就像当初我说这是我人生独立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一样,只是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够好,运气也不够好,而后成这样的结果。谈谈对于考试成绩和努力程度的关系:

a.考试成绩是偶然的,这是指你只有一次机会,无论你当时的状态怎样,这次发挥直接决定你的成绩;

b.偶然性中带有必然性,必然性是指复习过程的好坏,个人的努力程度;

c.复习效果的评价标准有复习时间的长短、复习效率的高低,这就跟衡量一件物品的重量时用的公式是质*量,但二者经常是紧密联系的,或者说是矛盾的。很多人看到我那么“用功”、“认真”,其实是说我的复习时间比一般人多很多,这点我丝毫不否定。但是复习效率就不敢恭维了,我容易东想西想、容易出现情绪化、记忆不好、有那么一段时间还因为别人的事而心绪不宁,这样算下来我的效率甚至比一般人都低很多,最后的“乘积”自然不会很高。也许你可以尽早开始复习,但是我不确定你会不会像我一样猴子搬苞谷,搬了前面的丢了后面的,这样来说也是很没有效率的。本来复习的强度就很大,战线拉得过长,就容易在后期出现心理疲劳。

我就确实出现了这样的状态,临近考试前的那个把月做英语的效果很差,失去了对英语的感觉,没有了语感,写作文时好多单词都想不出来了,着实辛苦!!所以除非基础很差,学校难度大,不建议将复习时间拉到5个月以上。3个月虽然时间较紧,只要合理高效利用,也是可以的。那些擅长考试的同学,就更不用担心了。凡是辩证地看,一分为二地看,我们习惯将某些名言奉为圣经,要是适合自己的情况算是幸运,不适合自己的情况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那样的状态。

最后提醒的是,一定要注复习方法的科学性,提高复习的效率,还要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态,安心复习是王道!

五、关于考试

说实话,我已经厌倦了考试,这么多年过来,别人或许会说身经百战而觉得那是小菜一碟,而我真的怕考试了。对于我来说,这是我最弱的一环。我两次的考试的状态均不理想,原因如下:

①第一次的时候不听同学劝告中午到他租的地方休息,而是回自己的住处吃饭休息。从学校到考场,我骑着自行车狂奔都至少需要十五分钟,而且自己还总是卡着时间非要等到1:30出发,然后匆匆赶过去。中午时间本来就只有两个小时,考场3个小时下来明显感觉自己脑部缺氧,面红耳赤的,在这样的状态下确实不适合再这样折腾。在这问题上确实是我想错、做错了,所以我活该!第二次的时候这个问题不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我考试的教室很小,每个考场都是30人,冬天天气冷教室开得有暖气,自己一向不适合在空气不好的地方呆很久,平时自己在超市逛上一会便觉得晕乎乎的,所以在里面坐上一会儿思考起来觉得有些困难。大学期间上自习我都习惯去人少的教室,而不是自习室。这个问题对我来说确实不好解决。我想到的只能是靠自己的意志去克服。

②考试的时候一个考场的一般都是考一个学校的,你们是在竞争那有限的名额。如果你是一个敏感而又小气的人,那么这可能会对你不利,就像对我一样。第一次考英语的时候,本来我就因为中午没休息好,没有什么状态,做题做的很慢。当我不自觉看到旁边的同学哗哗地翻着试卷时,自己确实紧张了,后面考场居然有一人提前半小时交卷了,而自己还有翻译跟阅读没做,那个时候是真正的慌张了,后面果然没做完。翻译空白,作文写的也是很失水准。最后也就成了那个结果,原本还以为只能拿到40来分了,几近绝望。第二次考的时候则是旁边的人靠得太近,而且做题比我慢,还出现答题错位的现象,你说这能不影响我?我在有优越感的伴随中被拖慢了……这样的问题出现在我身上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无力解决。我只是想说,这些都是得注意的。

③第一年当我英语考完出考场后,我真的懵了,我似乎知道自己考不上了。我感觉自己的泪水快要淌出来,而后试图望着天空控制住它的落下。之后自己想到自己这么久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最对不住的是我的父母,我没法给他们交代了,于是打了电话回家里,将这一情况告知。晚上自己仍未平静下来,既无法温习明天的科目,也无法入睡,夜真的好长好长。。。无论如何我都要考完,报名费都交了。。。带着这样的心情参加了第二天的考试,数学考试还算顺利,考专业的时候自己变得消极,恣意而为!其实最后我英语成绩并没有达到惨不忍睹的地步,假如自己能够忘掉英语考的不好的事实,全心进入下一门,我想最后即使和目标学校的分数有差距,但至少能够进入调剂的环节,不至于变得那样毫无悬念。所以考完了就真的不要再想什么了,你觉得很不好的时候并不一定就会真的像你估计的那样,你觉得好的时候其实也不会那么好,考完你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切都尘埃落定,决定权就到了阅卷老师的手里。第二年自己明显能够快速调整过来,即使自己每门都没做完,但始终都没有放弃过。

六、关于复试之前及复试

考完后,除非觉得自己一点希望也没有,那么就着手准备复试吧!如果你的希望很大,那么这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如果觉得自己有一点希望,那么鉴于复试压力你就应该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毕竟很少有学校实行等额比例复试。前期的强度可以略低于初试准备时的级别,等成绩公布后,根据一些辅导机构关于试题难度的评价以及历年分数线大致判断能否进入一志愿学校的复试,觉得不能进就可以暂停之前的准备。有的学校还可以直接打电话询问老师,这并不适合大多数学校,所以不要抱有很大希望,也不要在这浪费很多时间。其实对于边缘分数的考生是最尴尬的,要进不进的样子,这部分人除了需要继续之前的复试准备之外,也得考虑是否愿意调剂。我第二年考还是属于这类,着实悲哀!

复试准备跟之前的初试准备的各方面均相似,所以你又得继续那样的生活。我能说上话的是调剂准备。成绩公布后,34所会在十天后相继公布自主划线,考34所的也就很快就要复试了,我考的不是34所,所以我不说34所的复试。对于34所的划线,你能了解到今年国家线的走势,我在用excel统计预测今年国家线的时候发现了清华大学的划线走势和国家线的走势最吻合,每年都是十分的差距,比如之前我就预测今年的国家线是340或345,最后是340,可惜的是最后我考的学校的分数线并没有下降,不然我就进了复试。

同时,这段时间会有学校在查字典考研网上公布调剂信息,也有很多同学会在查字典考研网公布调剂意向。前者中只有部分院校需要在他们的调剂系统上进行预报名并且声称调剂系统正式开放后不接受之前未进行预报名的同学,要重点关注的就是这部分院校,其它学校的调剂都等调剂系统正式开放后进行报名就可以了,至于网上大牛在国家线公布之前就参加了多校的复试的经验我并不认为可取,也没有那个必要,有调剂名额的学校都必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缺额信息,然后你就可以进行正式的调剂了。其实我发现在查字典考研网上公布的调剂信息都是网站的工作人员在浏览高校网站后整理到这个网站上的,所以高校网站也许在查字典考研网公布的前一天就公布了本校的调剂政策。至于在查字典考研网上公布自己的信息,学校基本不会联系你,除非那种软件学院可能会联系你,其它的你想都别想,所以不要对这块抱有幻想。其实调剂完全可以等调剂系统开放后再着手,那时信息最集中,也不容易上当受骗。

在国家线公布之前你也可以关注一下查字典考研网上的调剂信息,根据上面的联系方式或者直接到学校的网站上去找招生办、学院招生老师的联系方式,然后尝试与学校谈谈调剂意向的事情,但老师的回答一般都是等国家线出了以后才能确定有没有调剂名额。不过这个过程至少能让你对往年招收调剂生的学校以及今年有调剂计划的学校有一个了解,这样自己真正到调剂时能够目标明确,及时快速地填好调剂志愿。国家线公布后到调剂系统开放之间其实没几天,这几天或许你可以再与之前你联系过的给你一线希望的学校联系一下,但我当时没有。我就绝等调剂系统开放后,与学校联系更直接有效,联系好了就报名。人家看得上你就会联系你并给你发复试通知。你也可以等得到人家的肯定回答后直接填那个学校的调剂志愿。

总之,在调剂系统开放之前即使自己没联系到学校也不要紧,这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调剂系统开方的前几天。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接受调剂学校对考生的要求,有些学校就明确要求学生本科必须是211以上,英语通过四六级,否则免谈,所以对这类在调剂院校里面比较好的学校,最好要在调剂志愿之前与学校进行沟通,人家同意可再填,否则白白浪费自己的志愿。自己当时就填了西农,然后就去了。调剂的那段日子在群里聊天的时候了解到以为二战道口的首都经贸同学今年差一分,如今也是在学校调剂,想起同一首歌的那段词“同样的我们有同样的感受”,我们都同样不幸!

然后是复试,复试分为笔试跟面试还有英语听力(今年还加试了英语笔试,不过没计入最后的成绩)。毕竟是调剂院校,之前可能没有针对性地准备,但是在得到复试通知之后到复试之前还有几天,可以抓紧看一下相关的资料,要是碰到你之前准备的和你调剂院校的复试科目一致那就算你幸运了。英语听力还是早点练练好,初试也没听力,可能荒废得太久,不进行训练还是比较麻烦的,像我复试听力100分才得52分,这样就太亏了。关于面试,可以在网上百度一下经常问到的问题,准备答案,熟记于心,然后就会觉得得心应手。值得注意的是,英文自我介绍必不可少啊,都得准备。而后就去复试吧,有的学校需要在复试结束后确定导师,其实很多都是在之前就和导师联系过的,导师会根据你的情况或者复试情况决定要不要你,我又听说有些学校是分配导师,这倒省去了麻烦。面试的时候记得带去自己的证书之类的,还有整份简历比较好、我当时这两样都没搞好,最后复试的成绩不怎么好,总成绩中等还是被录取了,谢天谢地,总算是有着落了!

两年的废话就说到这了,要说的差不多都说了,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其实做什么事心态都很重要,事不在难,放松点做就会显得从容自在。我想我一开始是紧张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