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求职不易 考研成就业避风港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资源共享 >> 研究生就业 >> 台媒:求职不易 考研成就业避风港

台媒:求职不易 考研成就业避风港

考研时间: 2015-12-2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大陆研究所考试于26日登场,今年报考人数虽较去年增长,专家却认为,学生报考主因在于求职不易,才将研究所当避风港,以暂缓就业;另外,11月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也明订,若被发现作弊、代考,最高可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为此今年又被称为「最严考研年」。

根据大陆教育部统计,考研人数在2013年达到顶峰,吸引将近180万人报考后,人数便逐年下滑,2014年的考生人数虽有172万人,但2015年的报名人数跌幅最剧烈,仅164.9万名考生报考;今年考生人数共计165.5万人,考生人数「止跌反升」,录取率为31.2%,竞争依旧激烈,仍被形容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最高处7年徒刑

每逢考研季,作弊的消息便时常跃上媒体版面,为杜绝歪风,大陆教育部日前公布「六大考研政策」,其中指出今年将严惩考试作弊行为;而1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特别提到,若被发现作弊、提供作弊器材、非法出售考题或找人替考等4类作弊行为,最高可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让今年的研究所考试被形容是「最严考研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考研热」未曾降温,问题出在就业环境不佳,大学毕业生多找不到工作,把研究所当成避风港,逃避求职不易的难题;此外,现在的企业与单位青睐高学歷人才,且许多「非名牌大学」办学又採「考研导向」,高呼「考研能扩大学生出路」的口号,期盼藉此吸引生源、增加收入;「求职难、需求高与办学导向,三大外部因素将使考研热持续发烧」,熊丙奇说。

「考研热」未曾降温

面对竞争激烈的考试,并非所有的考生都能坚持到最后,既担心自己挤不进研究所的窄门,也认为硕士文凭不值钱,有人选择「临战退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小王(化名)表示,一个月前他还是坚定的「考研族」,认为拥有硕士学位有助于求职,但观察同学与学长姐求职与工作状况,发现研究生文凭并无优势,月薪最多6000元人民币,因此决定放弃考试,12月中到北京大学参加大规模徵才活动。

同样不想被考试耽误人生,另一名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小于,也和小王想法雷同;他表示,读研究所需耗时3年,相同的时间若投注在工作,「以后的收入,肯定远超过当时的应届毕业研究生」。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