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专业考试试题解析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 专业课复习 >>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专业考试试题解析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专业考试试题解析

考研时间: 2016-01-22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以"蛋壳黑陶"为代表的史前文化是( )

A. 大汶口文化

B. 龙山文化

C. 仰韶文化

D. 良渚文化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 弭兵运动

【参考答案】又称弭兵之会,春秋中期以后,晋、楚之间势均力敌,疲于攻战,进入两强相持阶段。此时中原小国也因饱受大国争霸之苦,而普遍厌战,于是出现了以宋国发起的两次"弭兵"运动,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79年,第二次发生在公元前546年,会盟后,晋、楚之间40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这种形势对恢复、发展各国的社会经济,安定人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

【考查知识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2. 嘉定和议

【参考答案】开禧二年(1206年),南宋权臣韩侂胄进行北伐,这次军事行动没有周密的准备,因此,战争一开始,宋军就处在被动的位置上。开禧北伐,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双方再一次订立和议。和议规定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各增为三十万匹、两;犒军钱三百万贯;维持原来边界。嘉定和议后,宋、金两国都日益衰弱,无力再发动战争。

【考查知识点】宋、辽、西夏、金的关系

23. 明代司礼监

【参考答案】明代的宦官机构主要是十二监、四司、八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司礼监为二十四衙门之首,掌管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又掌管内外章奏文书,明中叶以后,皇帝多深居后宫,不理国政,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从此,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由此,宦官控制了明朝的政务。

【考查知识点】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24. "十通"〈写出书名即可〉

【参考答案】十通,是指《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

【考查知识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

25. 《查士丁尼战争史》

【参考答案】作者为普罗科匹阿斯,这部著作共分8卷,详细叙述拜占廷帝国与汪达尔人、东哥特人及波斯人的历次战争,同时也涉及到帝国内部的一些重大事件。详细地记载了查士丁尼政府对外征战的过程,在叙述中保存了许多真实的、宝贵的史料。

【考查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

26. "壬申之乱"

【参考答案】672年(壬申年),坚持改革的大海人皇子举兵反抗朝廷,史称"壬申之乱",战争以大海人皇子的胜利结束。胜利后他继续改革,确立了天皇专制的集权统治。681年,制定了《飞鸟净御原令》,以立法的形式巩固了大化改新的成果。

【考查知识点】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

27. 美国"文官条例"(1883年)

【参考答案】美国文官的任命逐渐形成"政党分肥制",官员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极大影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第一,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第二,定期考核;第三,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第四,文官在政治上中立;第五、禁止进行金钱授受;第六、设立总统直辖的三人文官委员会,保证考试中的正确、统一和公正。

把竞争的机制引进文官制度中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中的腐败现象,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激发了公职人员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及政府管理上的科学化。

【考查知识点】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28. 阿拉曼战役

【参考答案】阿拉曼战役是1942年10月至11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军队与盟军在埃及阿拉曼进行的战役。盟军在此次战役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拉曼战役。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考查知识点】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

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材料一:"法之轻重,以弊之轻重为衡,故曰刑罚世轻世重,盖因时制宜,非得已也。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夫财者亿兆养命之原,自当为亿兆惜之,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为计?"

--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材料二:再,臣等会办夷务以来,窃思鸦片必要清源而边衅亦不容轻启,是以兼筹并顾,随时密察夷情。乃知边衅之有无,惟视宽严之当否。宽固可以弭衅,宽而失之纵弛,则贻患转在养痈;严似易于启衅,严而范我驰驱,则小惩即可大诫。此中操纵,贵审机宜。

--林则徐等《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

材料三:溯自查办鸦片以来,幸赖乾断严明,天威震叠。趸船二万余箱之缴,系英夷领事义律自行递票求收,现有汉夷字原禀可查,并有夷纸印封可验。继而在虎门毁化烟土,先期出示,准令夷人观看,维时来观之夷人,有撰为夷文数千言以纪其事者,大意谓天朝法令,足服人心。今夷书中具载其文,谅外域尽能传诵。迨后各国来船,遵具切结,写明"如有夹带鸦片,人即正法,船货没官",亦以汉夷字合为一纸。自具结之后,查验他国夷船,皆已绝无鸦片,惟英逆不遵法度,且肆鸱张,是以特奉谕旨断其贸易。然未有浙洋之事,或尚可以仰恳恩施。今既攻占城池,戕害文武,逆情显著,中外咸闻,非惟难许通商,自当以威服叛。第恐议者以为内地船炮非外夷之敌,与其旷日持久,何如设法羁縻。抑知夷性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若使威不能克,即恐患无已时。且他国效尤,更不可不虑。

臣之愚昧,务思上崇国体,下慑夷情。实不敢稍存游移之见也。

即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且广东利在通商。自道光元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

臣节次伏读谕旨,以税银何足计较,仰见圣主内本外末,不言有无,诚足昭垂奕祀。但粤东关税,既比他省丰饶,则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似经费可以酌筹,即裨益实非浅鲜矣。

--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折》

问:1)简单解释材料一的"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和材料三中的"浙洋之事""羁縻"含义。

2)简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林则徐对抵抗夷人入侵的看法。

【参考答案】(1)清道光年间,吸食鸦片之风泛滥,由于吸食鸦片会给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对于清朝军队的战斗力造成很大影响,同时,鸦片贸易的泛滥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由原来的出超变为入超,而且差额越来也大,造成白银大量外流,使得清政府的国库储备越来越少,财政逐渐陷入困境。

浙洋之事:1840年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进犯浙江,攻陷定海。

羁縻:指清政府对英国采取安抚、姑息、妥协的政策。

(2)主张严禁鸦片,同时开展正常的贸易,不轻起事端,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购买火炮、战船,加强战备,即"师夷长技以制夷"。

【考查知识点】列强历次侵华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

30. 下文为雅典城邦的一项法令铭文:

诸神在上。议事会(boule)……不应由它进行【审判】,【而且立即】移交【陪审法庭】…

--奥古斯特o博克《希腊铭文集成》

问:1)铭文中的"议事会"(boule)和"人民"(demos)分别特指什么?"狄奥尼索斯节"是指什么节日?这段铭文属于什么时期?

2)概述雅典的城邦政策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内容:雅典城邦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实行民主政治,定期选举管理者;经济上以私有经济为主,商业较发达;军事上,实行公民兵制,无固定军队。

影响:雅典城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城邦制度使得雅典成为民主之城,对古希腊的政治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同时,雅典民主政治所倡导的民主原则和自由精神是后来欧洲民主和自由的基础。它所创立的组织形式以及运行机制对近现代西方民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查知识点】希腊城邦制度

四、论述题:31~33 小题,每小题40分(其中主体内容占30分,论述组织占10分),共120分。(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文字流畅)

31. 概括秦朝与隋朝的共同点,论述秦隋统治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一、共同点:1、都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王朝;

2、都结束了此前的诸侯混战或动荡局面:秦朝结束战国纷争,统一中国;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统一中国。

3、都是存在时间较短的王朝,秦代自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到公元前206年灭亡;隋朝自公元581年代北周建立到公元618年灭亡;

4、都制定、改革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制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秦代确立皇帝制,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在全国推行了自战国后期已实行的郡县制度,打破了分封制;同时有推行了一系列整齐制度,如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车轨等。

隋代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作为中央王朝的政治架构,在选官方面,创立了科举制度,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制定《开皇律》,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军事上,改革府兵制;经济上沿袭、改革了均田制;

5、都修建了大型的工程,留下了文化遗产:秦朝修建万里长城、驰道、水利工程;隋修筑大运河;

6、灭亡的原因:统治残暴,大兴土木,苦役百姓,横征暴敛,连年战争,严刑酷法。

7、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西汉接受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唐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从而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二、历史作用:1、秦朝废除贵族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具有进步的性质,并被历代王朝所沿革,对于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秦代的一系列整齐制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经济、文化发展,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融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隋代确立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得各中央各部门职权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4、隋代创立的科举制从制度上将官吏选举之权从士族大姓的手中收归中央,从制度上限制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治大权,为庶族地主和寒门子弟提供了参与政权的道路,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5、《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精神,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像《唐律》就是直接沿袭《开皇律》而来的。

6、军事上的府兵制、经济上的均田制也被后代王朝所沿袭,影响深远。

7、秦、隋两朝修建的一系列大型工程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考查知识点】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隋朝的统一与覆灭、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

32. 论述1895-1919年中日两国的政治与文化关系。

【参考答案】近代以来,日本为了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一贯推行以侵略为主的侵华政策,使中国饱受蹂躏和摧残。从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这一时期中日两国的政治与文化关系的演变对中日两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政治上,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取得赔款白银二亿两及开埠通商等特权,这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半殖民地化。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年,日本发动日俄战争,大大扩展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1910年日本正式侵吞朝鲜,把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从此,日本帝国主义走上了与欧美列强争夺世界霸权,首先是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的军国主义道路。一战爆发后,日本趁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无暇东顾之机,立即参战,出兵侵占了中国的山东半岛,并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9年,中国作为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取消"二十一条"被拒绝,这一消息引起国人的义愤,发起了五四爱国运动。

总的来说,在1895年-1919年这一时期,日本积极扩张自己在中国的势力,加紧对华渗透,一步步提高自己在侵华列强中的地位。随着羽翼的日益丰满,它开始产生了独霸中国的野心。一战结束后,日本又获得了大量权益,确立了在侵华列强中的优势。随着日本对中国入侵的加深,中华民族也开始日益觉醒,不断掀起爱国运动,在抵御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文化上,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中国学生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以后,广大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卓有成效。因此,纷纷主张效法日本,救亡图存。20世纪初大批留日学生投身革命,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还进行了大量文化交流活动,他们通过创办报刊杂志、编译出版书籍等方式,把来自西方和日本的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经过自己的消化、改造,再向留学生界和国内知识青年广泛传播。由于留日学生人数多、能量大,所办刊物种类多、内容新、形式灵活,对于当时启迪民智、制造革命舆论效果卓著,影响极大,同时,日本也在中国开办学校和发行报纸,以此来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考查知识点】近代中日关系

33. 论述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处于冷战的对峙状态。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1955年5月5日,美国和西欧不顾苏联的强烈反对把联邦德国拉入北约,从而激化了美苏矛盾。5月14日,苏联、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八国在华沙召开会议,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宣布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条约规定:缔约国准备"参加旨在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行动",保证在"国际友好关系中不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并以和平方法解决它们的国际争端"。但同时规定:缔约国之间实行"联合防御"。

至此,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出现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局面,世界政治形成了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形成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引发了美苏之间的政治、经济、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

【考查知识点】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