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形成倒逼压力 区域经济规划必须注重均衡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资源共享 >> 研究生就业 >> 大学生就业难形成倒逼压力 区域经济规划必须注重均衡

大学生就业难形成倒逼压力 区域经济规划必须注重均衡

考研时间: 2016-04-0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2017考研备考学习群:158299658

《上海证券报》日前引述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比2015年增加21万多人,继续创下毕业生人数新高,但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有所减弱,进一步加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这种宏观经济上的推测绝非曲高和寡,好几份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也有类似的结论。智联招聘不久前发布的《2015大学生就业力诊断报告》就指出,由于一线城市毕业生市场的厮杀过于惨烈,六成大学毕业生首选二线城市就业上一代中西部农村年轻人,通过读大学到一线城市就业定居,以实现社会向上流动的那条路径,到了当下这一代人,早已走不通了。

如果流向二线城市成为一个主流,不难预测,不同的经济圈在这场格局大变化中,会有不同的遭遇。在中国的三大经济圈中,有一些经济圈实际上并无实质上的二线城市可供选择,例如环渤海经济圈;比较健康的是长三角与珠三角,这两个经济圈都有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并不逊色于圈内一线城市的大批二线城市。相对而言,珠三角的经济模式较适宜灵活转型,因此在此番经济下行的背景之下,其二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可能更胜一筹。本月28日,2016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广东省教育厅官员透露,估计今年会有超过80万高校毕业生赴粤求职,超过全国高校毕业生一成以上。毋须多言,与以往不是跑广州便是走深圳不同,用广东人的话讲,这次很多人会下四乡珠三角二线城市的实业部门,无疑将能斩获更多精兵良将。

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选择,不难看到求职难问题带来的冲击,很可能对于经济规划者而言,会产生两类倒逼压力。首先,区域经济的规划必须重视均衡性。像环渤海经济圈这种内部发展长期不均衡的区域,一旦遇到经济下行,优质的人力资源无周边二线城市可退守,就只能撤出。这与产业分布和经济发展层级较为均衡的经济圈不同,后者有如同海绵一样具吸纳力的腹地,人才可进可退。长远而言,谁能更让人有长居久安之感,谁就是人才扎根之地。其次,高端服务业对于就业市场而言难免会大起大落。毋须违言,大部分毕业生希望进入诸如金经商管这些行业,当中有不少还长期沉醉于虚拟经济中无以自拔,一遇经济下行或者金融动荡,就马上大裁员,把就业压力扔回给社会。相对而言,实体经济中的职位,看上去没有那么光鲜,收入也远没那么暴利,但它毕竟与一些生活必需品相关,经济再差还是需要。这些行业的岗位稳定性相对就会高得多。

还值得留意的是倒逼压力,这指向中国的高校。从1999年开始连续16年的扩招,今年面对如此形势是否仍然要继续?现在社会的呼声已经不在停扩了事实上有社会责任感的一大批高校早已停扩,现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的改革中国高校的本专科专业究竟要不要因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作出重大调整?十几年来,部分为了让毕业生容易就业而几次更改院系或者专业名称的学历厂商们,是否能动真格调整其师资结构,对接好产业部门呢?这些其实都只是常识,需要的亦不过是良知而己。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