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考研政治:历年重大会议汇总(四)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 院校信息 >> 18考研政治:历年重大会议汇总(四)

18考研政治:历年重大会议汇总(四)

考研时间: 2017-03-23 

查字典考研网为您整理了“2018考研政治:历年重大会议汇总(四)”

14、七届三中(1950.6):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会议制订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按照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15、八大(1956.9):“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

(1)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2)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3)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