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考研复习心得分享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考研复习心得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考研复习心得分享

考研时间: 2017-07-24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摘要:时过一年,也突然觉得自己很能感受到大家刚开始备考时候的那种迷茫和晕头转向。但是和他们交流的多了,脑子里自然而然也对自己一年的复习经验有了更深的体会,相当于别人逼着我对考研路上自己的心路历程又回顾了一遍。于是我想,作为一个曾为考研奋斗过一整年的普通学生,我曾经也从这个论坛的经验贴里得到过很多帮助。自己这一年走了不少弯路,也很明白如果当时能有更多的人帮助,说不定这一年会过得更轻松些,结果也会更完美一些。

  另外就是最近等名单等的自己快要爆炸了。不如就趁着空窗期和大家分享些心得,也算是为我自己这一年的考研路做一个小小的总结。萌生了这个念头,我便有了写这一篇的想法。不敢说自己有多权威,能起到一点点和大家成功交流的作用,我就很开心了。但是经过思考,还是决定不写鸡汤。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所以在这里只挑一些我觉得对大家最有用的,课程复习方面的心得来交流。

  ►自我情况: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自我情况,我本科毕业于武汉的一所双非的一本综合性大学,学的新闻传播学。考北师跨考戏剧与影视学学硕,虽然和本科学的还是有些许相关,但是电影学专业课完完全全是今年自学的。本科期间我没有参加过影视学科方面的科研经历,也没有什么拍摄作品的经验拿得出手。所以并没有什么专业优势。但是我的初试成绩两门公共课都上了70,两门专业课767和857都是130,虽然单科都不是今年过线同学里的最高,但是综合起来总分是初试第一名。复试的整个过程也自我感觉很顺利。上上个礼拜给学院打了电话,确定了录取名单里有我的消息。那时候我才觉得,自己这一年多的考研经历应该是结束了……

    ►复习心得:

  那么我们就言归正传,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复习心得。关于公共课的复习不是我这次分享的重点,(其实根本不是点)因为本身这两门课我本身不拔尖,每个人的底子、习惯都各有不同,也有很多师弟师妹会有更好的学习方法。而且本身论坛和贴吧里也有很多关于英语和政治的经验贴,大家可以自行到网上筛选。但是毫无疑问,只要你觉得言之成理,并愿意尝试和坚持,就肯定会对你的成绩有帮助。

  我重点说专业课的复习。因为专业课是从头学起,所以我很能理解跨考的同学在复习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不解,我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看专业课看不下去的艰难时期。但是所幸现在来看,至少当时复习的路子是走对了,再加上自己的一点韧劲和坚持。尽管困难重重,最后还是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

    ►复习时间:

  复习时间上,我是从大三下学期一开学就确定了要考北师的电影学,那时候就开始着手准备专业课了。这一点我要着重强调,尤其是跨专业的同学。因为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很多经验之谈是说从暑假再开始准备也为时不晚,但是我认为文科的东西你看的越早就越有利于你的积累和发挥,这一点毫无疑问。当然考研也需要有周期,准备太早会冲刺疲惫,我不建议准备的时间早于一年。所以,什么时候你确定了要考研,专业课就要尽快开始了。

    ►复习专业书:

  关于北师的几本专业书,官网上虽然这两年取消了,但是还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找到15年以前的参考书目,看本校老师写的书准没错,所以大家大可放心。另外在这几本指定书目里要增加一本王一川教授的《艺术学原理》。这一本和张同道的那本《艺术理论教程》都非常重要,二者比较梳理,牢牢记住,基本上艺术批评与作品分析这门专业课就可以搞定了。

  我复习专业课的整体思路就是多看书,多总结,多动手,最后形成自己的东西。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巧妙的招数,我们这些希望通过跨考考入自己心仪专业的学生,其实最应该做的也无非就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但是往往想做到也并不容易。

  以电影理论与历史这门课为例。刚才我谈到了专业课的复习要尽早开始,不要指望等到暑假集中开始。因为尽早开始可以避免你到最后死记硬背,而且如果你真心想超过和你竞争的对手,你就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官网给你的那几本专业书上面。我举我自己亲身例子来告诉大家,多看书有多么重要。17年857这门课简答的第二道题是让你简述程季华的《中国电影发展史》。这道题我刚拿到的时候是懵逼的,因为我压根就没有看过这本书。

  当时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完了完了,白瞎了这一年。但就是因为平时的积累还算充足,于是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沉着,看了那么多书总能想起来一点相关的吧。于是就凭借着“中国第一本官编电影史”、“意识形态较浓”、“对30年代上海电影有着重梳理”这几个模模糊糊的印象整理出了一篇回答。而事实上我其实早就已经忘记这些知识是在哪里见过的了。程季华是谁其实本身并不重要,今年考了他应该是出于纪念的考虑,因为老先生在不久前刚刚去世。但我想说明的是,多看书,多积累,绝对是你能考上的前提。

  我记得我在备考的时候,虽然也是从暑假开始整理几本指定参考书的专业笔记,但是在暑假之前,王宜文和周星老师的那两本中外电影史我已经都各自翻阅过两到三遍了。虽然没有做笔记,但是尽早看书对我专业知识框架的建构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王宜文老师的《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是按照国别的分类来梳理世界电影史的,很新颖,在看过两到三遍的时候,差不多在脑子里对这本书的结构就已经能有大体的掌握了。到了暑假我一面整理这几本专业书的笔记,一面又已经开始在看其他电影史和理论方面的书籍了。

    ►电影史:

  在这里我其实想说明的是,关于电影史,其实每本书的思路应该是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去思考的重点。我不否认这几本世界电影史在内容上有很多是重复的。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也曾经听过一些观点,认为重复的内容没有太多参考价值。但是这些都不是关键所在,我认为如果可以掌握不同版本电影史的编写思路,恰恰是可以帮助大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历史体系的。

  比如北电的那两本电影史小灰本,邵牧君老师的《西方电影史论》,都是和指定的电影史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思路。当然,看笔记也是一样的道理,参考别人的笔记恰恰也是在参考别人的思路。这就好比一个立体的坐标系,如果按照时间去梳理的线索是x轴,按照国别去梳理的线索是y轴,按照流派去梳理的线索是z轴,那么综合起来,恰恰就是一个非常立体的系统(抱歉,学长想了很久,还是只能用这么抽象的笨办法来解释……)。体系建好了,我们再往这里面填充导演、作品、电影理论这方面的知识,其实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容易了。

  就这样,我大概一直到了10月份之前都是不断地在看书、看往届学姐的笔记、整理、再看、再整理……而到了10月底的时候,基本上两门专业课相关的书目看了二十本左右,对电影历史与理论这门专业课已经感觉非常的胸有成竹了。所以11月和12月两个月我就是不断的在集中地去处理一些比较难记、或者容易忘的知识点。事实证明,我的直感在那时已经非常准确了,而在我之后的笔试也的确完成得非常顺利。

  不过在这里我要着重强调一下。有些师弟师妹会问专业课需要背的东西多不多。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文科的东西不去背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不建议大家照着一本书就呱呱背个不停。相反,我还是建议大家多看书,哪怕一本书你可以看上五遍十遍的,但是也不需要刻意把大把时间花在背上面。当你的脑袋里牢牢建立起许多本书综合起来的框架时,其实需要专门花时间去记忆的也只不过是很少一部分非常难记的内容罢了。到时候再去有针对性的背诵,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在最后阶段我的另一个复习方法就是动手写。听上去似乎也平淡无奇。备考期间我从学姐那里买了近十年的专业课真题,足够我每隔几天都完整地花上三个小时模拟一场实况考试。基本上近十年的两门专业课我是都动手做过一遍的。但是我这里要着重强调: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去写千万不要犯懒!!!虽然三个小时一场,每几天来一次确实很累,但是我至今都没有找到更好的自我检测的方法,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一方面,有些同学觉得在脑子里过一遍比动手写轻松,而且写完还要对照书本很麻烦,就会犯懒。但其实很多时候这种麻烦根本不存在,因为很多知识漏洞其实在一开始提笔的时候就已经暴露了;另一方面,北师的真题其实往年有很多是属于很灵活的类型,是只看书和笔记无法找到答案的,这个时候,提笔去写对发散思维就至关重要了。我相信有兴趣考这个专业的同学至少也应该有过写影评的经历,或多或少。那么大家也肯定很能认同“影评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思考出来的”这样的观点。所以,在后期动笔写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艺术批评与作品分析:

  然后是艺术批评与作品分析这门课,客观来说,这门课的难度比不上电影那门课。电影那门课就算你建立好了框架,仍然还是要不知疲倦的去补充你找得到的知识点,直到考前最后一刻。但是艺术理论这门课就真的容易的多。尤其是从16年开始从“艺术理论”变成了“艺术批评与作品分析”,灵活性就大大增强了。我记得16年的真题里,作品分析尚且还是选做题,但到了17年就真的变成必做大题了。所以照此趋势,今后的专业课题目只会越来越朝着分析的趋势迈进,需要死记硬背的具体内容也会变得越来越少。

  那么,既然是实打实的给你一篇作品分析,那么我们需要的肯定就是分析时候的方法论。那么这门课的重点我当时就是放在了方法论的总结上。事实上,《艺术理论教程》和《艺术学原理》这两本书好就好在他们给了我们梳理了一套很完整的分析方法。当然,前者很基础,后者比较起来相对内容更难也更广泛一些。但是一定要明白,我们在看这两本书的时候,重点关注的应该是这些理论怎么系统地代入到作品分析之中,而不能单单只是将其当成名词解释去死记硬背。要学会利用这两本书的框架结构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答题方法!

  当然,重视方法论并不代表看书的时候可以不细致。因为我不相信有很多同学是真的有着非常广泛的艺术知识储备,我更相信大都是像我这样,只是为了考电影这门课才去学的艺术理论。所以,这两本书里面的很多例子,就非常值得大家去记忆,最起码你要有印象。就比如17年艺术理论有一道辨析题给的材料就是张同道那本书里给的素材《题竹》。那么当你在考试的时候碰上,就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这是艺术创作那一章节举过的例子。于是乎结合你的框架,就能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应该答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至于王次炤的那一大本《艺术学基础知识》,随便翻翻里面的艺术学例子即可,时间不够可以不看。

    ►关于考研心态:

  最后再和大家叮嘱一些考研期间心态的事情。首先我觉得考这个专业的人,兴趣是一定要有的。对于我来说,成绩出来之后每每别人问我是怎么样才能做到这样的复习效果,我都会告诉别人:“因为我真的真的很想考上啊。”我始终觉得,考我们这个专业是需要一点理想主义的。所以,热爱电影应该是你必不可少的品质。其次,自信也是一定需要的。北师的电影学在国内的水准非常高,录的人很少,但是每年报考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说实话确实很恐怖,有时候自己心里也会犯嘀咕,我要跟140来号人(大概是前两年的报考数据)竞争的话,我一跨专业的普通学生,到底能有多少优势?我赌这一年到底值不值得呢?但是后来我会安慰自己,虽然不能肯定自己会有多少优势,但是我可以肯定大约有50个人没有我这么努力,有30个人基础不如我,有30个人心理素质没有我稳定,那么我差不多也能挤进前三十。剩下的就交给运气,万一我运气好呢,那进复试就是可能性很大的事情了。这样去相信,结果,最后发现运气的确就是太好了。可能听上去有点幼稚了,但我当时确实就是这么安慰自己的,我也确实能做到比别人更下功夫。

  所以,我始终认为出身和天赋不是我们自怨自艾的理由,你目标够坚定,也能保证做好你自己,其实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同时换句话说,就算你有更好的目标学校,只要你敢想,也敢要求自己全盘做到,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大家不要过于迷信一些所谓“过来人”略带炫耀色彩的经验。考上名校也不是什么少数人才能有的特权。如果你有疑惑,我在这里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没有什么基础和背景,复习也就是全靠自己啃书本、勤思考。所以也许我就是那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也期望这篇有点散漫的帖子可以多多少少帮到今年复习考研北师电影学的师弟师妹们。努力必会有好运,希望有机会能在师大和你们相见!

  (实习小编小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